天天看點

同為起義名将,曾澤生是中将,為何陳明仁和董其武卻是上将軍銜?

在諸多起義國軍名将中,有三人是最著名的。第一個是傅作義,第二個是陳明仁,第三位則是曾澤生。面對這三位,哪怕平時不關注曆史的人,也基本都知道。

一提傅作義起義,必有北平和平解放。一提陳明仁,必有統百萬大軍出關的“101”為照應,甚至還有些人以四平之戰為例,表示:陳明仁比“101”更能打。而若一說曾澤生,則大多數人必會說起,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漢江阻擊戰。

同時這三人在1955年授銜時,也是三種待遇。傅作義沒有參與評銜,理由是當時他當上了水利部長,沒在軍界。

同為起義名将,曾澤生是中将,為何陳明仁和董其武卻是上将軍銜?

但還有一種說法是,沒法給傅作義評,給上将,明顯低了,而若給元帥或大将也不恰當,是以還不如不評為好。

陳明仁則被評為上将,也基本上都沒啥異議,畢竟他在四平之戰中打得的确很出色,讓四野吃了虧。

而曾澤生則有許多人認為,似乎是評低了,因為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曾澤生率50軍,表現得實在讓人動容,且點贊。

同為起義名将,曾澤生是中将,為何陳明仁和董其武卻是上将軍銜?

不過,不知諸位讀者注意過沒有,抗美援朝爆發後,那些起義的國軍名将中,不僅隻有曾澤生将軍出戰了,還有一位名将也參加了,這就是董其武将軍,他跟陳明仁一樣,在1955年時被評為上将軍銜。

是以,如今問題也就來了:同為起義名将,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為何表現那麼出色的曾澤生被評為了中将,而陳明仁和董其武卻都被評為上将軍銜?筆者認為大緻要從這三個方面分析了。

同為起義名将,曾澤生是中将,為何陳明仁和董其武卻是上将軍銜?

其一:影響力,也就是資曆不同

之是以傅作義起義那麼著名,就在于影響力之上。畢竟之前,從未有過如傅作義這種國民黨重量級人物起義。論軍銜,傅作義是國軍上将,論職務(實權)則堪稱華北地區的封疆大吏——是要兵有兵,要将有将,要地位有地位。

再看陳明仁,他可不僅隻有四平之戰,還是黃埔一期生,且在北伐時就嶄露頭角,在惠州之戰中,完成了“先登”,第一個攻上城頭。在慶功會上,蔣介石命全體官兵舉槍向他緻敬——當時咱周總理也在其中。

在陳明仁起義後,周總理還曾特意說起過這事來。同時蔣介石也曾言稱過:陳明仁是黃埔一期的一面旗幟。

同為起義名将,曾澤生是中将,為何陳明仁和董其武卻是上将軍銜?

之是以後來,陳明仁沉寂了下去,沒有得到蔣介石重用,就在于其性格很剛正,曾多次頂撞蔣介石。故而當解放戰争開始後,黃埔一期的杜聿明統領東北,黃埔六期的廖耀湘當兵團司令,反觀陳明仁則還是軍長一枚,統71軍駐守四平。

哪怕他打赢了四平之戰,卻還是被整治——别把這事都推鍋給陳誠,畢竟最終批複同意的那個人是蔣介石。是以,在起義前陳明仁就已經相當有名氣了,授予上将軍銜實至名歸,也是對陳明仁的極大認可和尊重。

至于董其武将軍,他屬于傅作義系統,堪稱是傅作義手下第一大将——并非是陳長捷,因為陳長捷是在1948年時,才被傅作義要走去鎮守天津的。之前的陳長捷,跟傅作義一樣屬于閻錫山的晉系。

同為起義名将,曾澤生是中将,為何陳明仁和董其武卻是上将軍銜?

而董其武則一直追随傅作義,幾乎參加了傅作義部的所有戰役。比如著名的五原大捷等。在傅作義去了北平後,他便鎮守綏遠地區,而綏遠地區則是傅作義的起家地方,也可視為傅作義真正的大後方或說退路。

再說明白些就是,董其武在傅作義系統,相當于二把手地位。是以傅作義北京那裡一宣布起義,董其武就在綏遠響應。故而在1955年授銜時,傅作義不參與情況下,董其武被授予上将軍銜理所應當,影響力擺在那。

最後說曾澤生将軍,他的影響力沒法跟陳明仁、董其武還有另一位起義上将陶峙嶽(新疆)相提并論了。

同為起義名将,曾澤生是中将,為何陳明仁和董其武卻是上将軍銜?

其二:職位不同

曾澤生将軍在起義前,和統兵入朝參戰時,都是以軍長的職務身份。董其武在起義前,是綏遠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統兵入朝參戰時是第23兵團司令員——用大白話說就是,一個是軍長,一個是司令。

陳明仁将軍也是如此,起義前是第一兵團司令,起義後是第二十一兵團司令,其職位也是司令。

陶峙嶽将軍在起義前,擔任任國民黨新疆省政府主席、新疆警備總司令、西北行政長官公署副長等,職位還是司令。

曆史上的職務不同,自然就會影響到相應的授銜了。故而起義前的三位國軍司令:陳明仁、董其武和陶峙嶽,都被授予上将。而起義前屬于師、軍一級的孔從洲、曾澤生、韓練成則被授予中将軍銜。

同為起義名将,曾澤生是中将,為何陳明仁和董其武卻是上将軍銜?

其三:起義貢獻的不同

一提董其武将軍的綏遠起義,則代表着綏遠地區整體起義,包括軍隊、财政、地盤等等。

一起陳明仁将軍的長沙起義,也是這種情況,整個長沙完整歸還給人民——這就是起義貢獻。

而曾澤生将軍長春起義,卻沒有這種起義效果。即,曾澤生起義後,是影響了長春戰役的程序,而非直接促成了長春整體起義。畢竟當時鎮守長春的是鄭洞國,也就是說,當時隻有鄭洞國起義,才能達到整體回歸的效果。

雖都是起義,卻也要區分起義貢獻吧,這點是必須的。是以在1955年授銜時,也自然會做相應參考,故而陳明仁、董其武是上将,曾澤生是中将。

同為起義名将,曾澤生是中将,為何陳明仁和董其武卻是上将軍銜?

總論分析:總之吧,之是以陳明仁和董其武被授予上将軍銜,在北韓戰争一戰成名的曾澤生是中将,并不僅僅是看某一點,某一時期,而是一種綜合考量後的結果。

雖如今我們讨論得很熱鬧,但對于陳明仁、董其武、曾澤生将軍來言,卻是另一種境界。

比如董其武将軍,在得知自己被授上将軍銜後,就連忙寫信表示:僅就我個人而言,起義前隻是中将軍銜,起義後能保持原職原銜,我就已經很感激黨和毛主席了,沒有任何理由再為我晉升軍銜……

同為起義名将,曾澤生是中将,為何陳明仁和董其武卻是上将軍銜?

毛主席的答複是:“他是有名的起義将領,根據功勞、貢獻與資曆,應該授上将軍銜,誰有意見也不能降低……董其武則是不可不授上将軍銜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