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作者:大河網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防走失,電梯直達安全島報人劉亞東A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1994年,烏克蘭與美國、俄羅斯簽署“協定備忘錄”,确認烏克蘭境内的核武器全數銷毀。

三年前,烏克蘭通過獨立公投,繼承了前蘇聯的部分軍事實力,其中包括約1300件核武器,但由于受各方勢力掣肘,烏克蘭實行“無核、中立、不結盟”的政策,在短短三年内銷毀所有核武器,并裁減了數十萬軍人。

昔日的第三核武大國,成為世界反核人士心目中的“理想國”,卻迎來未知的命運。

1994年春,在約旦河西岸的希伯倫,一名以色列猶太人手持自動步槍,闖入易蔔拉欣清真寺,向寺廟中集會的千餘名巴勒斯坦穆斯林開槍掃射,當場射殺29人,射傷125人,史稱“易蔔拉欣慘案”。

這個名叫巴魯赫·戈爾茨坦的兇手在案發後被憤怒的巴勒斯坦人打死,随後巴以雙方爆發了新一輪騷亂。事後,巴勒斯坦禁止以色列人進入希伯倫的阿拉伯人社群,而以色列當局則要求巴勒斯坦人離開此地。

當時,巴以雙方的仇恨已經持續多年,誰也不知道,沖突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1994年電影《重慶森林》。圖源:影視劇照

1994年,北京姑娘朱令在清華大學開始了大三學年的校園生活。據同一時期就讀于清華的歌手李健回憶,她是一位很清秀的同學。

是年冬,朱令開始出現奇怪的中毒症狀,身體狀況急轉直下,12月11日晚上,她帶病堅持參加清華國樂隊的演出,演奏了古琴曲《廣陵散》。

1994年,石家莊的青年勞工聶樹斌如往日一樣前往工廠上班。後來親友追憶說,聶樹斌生性膽小内向,天生有口吃,不擅長跟人吵架。用現在的話說,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打勞工”。

但是,這年夏天,一具在工廠附近玉米地裡發現的女屍,将改變聶樹斌的命運,并将他的生命定格在未滿21歲。

時間像一顆子彈,穿梭在曆史的曠野中,多年後正中眉心,形成宿命般的閉環。

蓦然回首,1994年,已經30年前了。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浩蕩曆史中,1994年,被稱為“改革年”、“攻堅年”和“關鍵年”。

1994年,全年國内生産總值43800億元,比上年增長11.8%。

199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統計公報認為,當時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是:市場價格漲幅過高;農業發展滞後;部分國有企業生産經營仍面臨較多困難。

經濟發展高歌猛進,重點工程拔地而起,引起海内外的矚目。

這一年,“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在上海黃浦江畔竣工。

“東方明珠”與外灘隔江相望,塔高468米,11個大小不一、高低錯落的球體,串聯着藍天和草地,構成唐詩中“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意境。

從此,“東方明珠”成為上海的名片,并一度位列亞洲第一、世界第三之高塔。高塔之下,十裡洋場的老上海仿佛時光掠影,高塔之上,魔都時尚風貌一覽無餘,繁花似錦。

▲上海東方明珠。圖源:攝圖網

這一年,中國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1号機組投入使用。

改革開放後,珠三角地區經濟建設如火如荼,但電力供應仍然落後。1984年,鄧公視察深圳期間做出訓示:深圳要辦好兩件事,一是建設核電站,二是辦好深圳大學。

但是,建核電站缺乏必要的資金、技術、裝置和管理經驗。當時,毗鄰深圳的香港也面臨缺電的難題,于是雙方一拍即合,除了從國外引進技術外,還采取“合資經營、借貸建設、售電還錢”的方式,先向國外銀行貸款建設核電站,再向香港售電,把70%的電賣給香港,取得償還貸款的外彙。

據籌建大亞灣核電站的“核電之子”昝雲龍回憶:“整個電站90%都是借的錢。”有關部門将這一方案生動地比喻為“借錢買雞、借雞生蛋、賣蛋還錢”。

這一年,經過長達40年的考察、論證後,長江三峽工程正式動工。

早在孫中山的《建國方略》中就提過建設三峽工程的想法。為了長江流域防洪、發電和航運事業的發展,數十年來,無數科學家、工程師和勞工将心血傾注于這一載入史冊的世紀工程。

1994年12月14日,長江三峽工程開工典禮在湖北宜昌舉行。此後,曆經十多年的建設,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橫空出世,氣勢雄偉的三峽大壩矗立于西陵峽谷。

正所謂“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三峽大壩。圖源:攝圖網

時代的腳步雄壯豪邁,中國經曆着驚天變化。

1994年,中國對外貿易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31.9%。

當中國進一步加入全球化市場時,作為僅存的超級大國,美國剛經曆了1991年蘇聯解體帶來的冷戰勝利,又通過廣場協定、《日美半導體條約》等實作對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的收割與壓制。這一時期的世界政治格局,被稱為“一超多強”。

16年後,中國超越日本,正式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改革春風吹滿地,中國老百姓的生活大變樣。

1994年,為了緩解自1980年代末以來中央财政入不敷出的情況,推出了分稅制改革。為了配合分稅制改革,1994年7月,《關于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釋出。後來,這一年被稱為住房市場化改革的元年。

1994年之後,地方政府紛紛加快土地有償出讓制度的推進,土地開始成為生财、招商、引資的重要手段,中國房地産即将開啟一段狂飙突進的歲月。20年後,2014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達到4.29萬億元,這個數字是1995年的100倍。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1985-2014年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占全國财政收入比重。圖源:網絡

1994年7月,《公司法》正式實施,促進了大陸股份制企業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了國有企業的改革。

1994年後,随着國企改革的進行,遍及中國城鎮的突發性、大規模“下崗洪水”和“失業洪水”是中國社會面臨的大挑戰。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餘晖在其文章中提到,從1995年到2006年,國有企業數量從88000個劇減至25000個,雇傭職工數量也從1.13億下降到6420萬。

1994年,距離聯考恢複已經過去了17年,該年大學畢業生達63.74萬人。這一年8月,中央國家機關首次招考公務員,也就是所謂的“國考”。

1994年,4400名考生參加首屆國考,報考了30多個國家機關的490個公務員名額。當時的場景被媒體稱為“萬人趕考公務員”,而到了2023年10月,報名參加2024年國考并通過資格審查的人數達到303.3萬人,與錄用計劃數之比約為77:1,創下曆史新高。

1994年,有一種新奇的玩意兒走入了千家萬戶的生活,那就是,保健品。

1994年,電視轉播美國世界杯期間,有一個“睡獅驚醒”的廣告吸引了觀衆的眼球,廣告中融合了醒獅、黃河、唢呐等中國文化元素,宣傳的卻是一個保健品——太陽神。太陽神為了從各地市場鋪展開,還搶占了各地報紙的廣告版面。

同年成立的三株,也是迅速崛起的保健品巨頭,成立短短兩年後,銷售額達到80億元。三株主打的營銷方式是走向農村,在農村的電線杆、牆上,甚至是廁所中刷上三株的廣告。在其強大的營銷攻勢下,一些消費者受到影響,形成了“甯可少吃三兩肉,也要喝三株”的觀念,三株的銷售額也就水漲船高。

除了這些巨頭外,當時流行的保健品還有中國著名田徑教練馬俊仁代言的“中華鼈精”,以及相傳從馬俊仁手裡買到秘密配方後,推出的“生命核能”等。

馬俊仁所率領的“馬家軍”是90年代享譽一時的體育明星,在田徑場上獲獎無數,一直有傳聞,馬俊仁的隊員是靠喝甲魚血來提升體質。但後來,“馬家軍”陷入了興奮劑風波,遭到各方聲讨,很快從公衆的視線消失了。

據統計,1994年,市面上的保健品多達2.8萬種,年銷售額達300億。

同年,中國第一部正式的《廣告法》頒布,并于次年開始實施,野蠻生長的保健品得到了大規模整治。太陽神、三株等産品的功效遭到質疑,市場佔有率迅速下滑,幾年内徹底衰落。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

說到生活的變化。1994年,網際網路悄然打開了中國的大門。

這一年,中國全功能接入網際網路(Internet),成為國際網際網路的第77個成員。

同年,中國科學院高能實體研究所設立了國内第一個WEB伺服器,推出中國第一套網頁;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資訊中心完成了中國國家頂級域名(CN)伺服器的設定。

在這一開天辟地時刻的七年前,計算機專家錢天白教授對外發出了大陸第一封電子郵件,郵件的内容翻譯為中文是:“越過長城,走向世界。”

在中國接入網際網路的近三十年後,2023年,中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

網際網路走入中國之初,很多人沒有機會接觸到它。但在第二年,一個求救資訊從北京傳向世界,發送者名叫貝志城,他想要求助國外醫學專家,詢問其同學朱令的病情。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目前,中國已進入5G時代。圖源:攝圖網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1994年10月,清華學生朱令兩次發生暫時性失明以及為期數日的視力模糊。在清華校醫以及清華指定的醫院檢查下,沒有發現病因。

年底,朱令開始出現奇怪的症狀,有嚴重的胃痛和脫發,盡管經過醫治後一度好轉,并返校學習,但幾個月後,朱令病情再度惡化,在脫發、腹痛、關節肌肉痛的折磨後,陷入長達五個月的昏迷。

後來,我們都知道,造成朱令厄運的原因,是有人蓄意投毒導緻的铊中毒。

但朱令昏迷期間,醫院一開始并沒有找到病因。于是,朱令的高中同學、北京大學92級學生貝志城、蔡全清等人将朱令的病史、相關各項檢查等翻譯成英文,通過北京大學剛建立的網絡向國外發送了求救的電子郵件。

中國記者李佳佳在其調查報告《朱令的四十五年》中說,這是中國第一例在網際網路求援的案例。

在發出求救電子郵件後,貝志城等人一共收到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份回複。經過海外專家的判斷,朱令的症狀疑似铊中毒。铊是一種劇毒化學品,能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腸胃系統及腎髒等部位發生病變。

在網際網路上得到建議後,經過多番輾轉,朱令的家人、朋友才找到醫學專家陳震陽教授,做了檢驗,結果顯示,“所有标本中均有很高的含铊量,高于健康人千百倍”。當天,陳震陽教授出具檢測報告,認為朱令為兩次铊中毒。

确認病因之後,通過專治铊中毒的普魯士藍治療,朱令體内的铊被排出,從長達5個月的昏迷中蘇醒,但身體留下了嚴重後遺症,幾乎全身癱瘓、雙眼失明并有嚴重腦損傷。此後多年,朱令卧病在床,完全失去自理能力,隻能在父母全天候的照顧下生活。

這位熱愛詩歌、音樂的清華化學系才女,人生永遠停留在了1994年。

朱令案發後,相關機關開啟調查,真相一度“呼之欲出”,也鎖定了最大嫌疑人,但由于缺乏證據等原因始終無法結案。此後,每次有相似案件發生,該案都會引起網上的激烈讨論,但直到今日,兇手未被繩之以法,真相也沒有大白。

2023年12月22日,朱令因腦瘤發作去世,終年50歲。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朱令(1973—2023)。圖源:網絡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1994年,因為一起案件而改變命運的,還有河北青年聶樹斌。

1994年8月,河北石家莊市西郊發生一起強奸殺人案:石家莊液壓件廠一名年齡35歲左右的女工康菊花被報失蹤,次日中午,在工廠後方的玉米地發現了已經高度腐爛的受害者屍體,身邊還有一輛自行車。屍檢報告表明,死者生前曾遭強奸。

9月,同樣在當地工廠工作的聶樹斌被負責此案的警察局傳喚,之後被作為案件犯罪嫌疑人拘留、逮捕。警方抓捕聶樹斌的依據,是群衆所提及的,“他騎着一輛藍色山地車”。

次年,聶樹斌被判處死刑。當時正值95年嚴打,二審“4月20日省高院立案,22号提審,25号就出了判決書,26号出了死刑指令,27号就殺了”。

在上訴書中,聶樹斌三次重複寫道:“請讓我重新做人。”

直到2005年1月,真兇王書金早在河南荥陽落網,後被轉交給河北邯鄲市廣平縣。在此期間,王書金供認了1993-1995年間犯下的四起強奸殺人案和兩起強奸案,其中就包括“1994年石家莊西郊玉米地奸殺案”,而聶樹斌是被冤枉的。

2016年12月,聶樹斌案終于塵埃落定,聶樹斌沉冤昭雪,改判無罪。

這一年,聶樹斌的母親張煥枝已經73歲了,她還記得,1995年3月一次庭審後,在法院二樓的小屋裡看到了兒子,聽到母親的呼喚,聶樹斌捂臉大哭,回過頭喊了一聲:“媽!”

最早向媒體披露“一案兩兇”事件、為聶樹斌翻案的廣平縣警察局原副局長鄭成月,回憶說:“95年在(中國)政法大學上課時,我常聽江平老先生講執法的合法化和人性化。”

2022年5月5日,鄭成月因病去世。次年12月,鄭成月的恩師、中國著名法學家江平教授去世,享年94歲。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在個人公衆号上發了一首藏頭詩悼念江平,每一句的句首連起來為:“江平千古,法治天下。”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聶樹斌(1974—1995)。圖源:網絡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命運無常。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

1994年6月6日,中國西北航空(後并入中國東方航空)一架編号B-2610的圖-154型客機将執行從西安飛往廣州的2303号航班飛行任務。

這一天,西安下起了小雨,但不影響飛行。機組駕駛人員都是有多次飛行經驗的“老司機”,此前,他們已經成功完成了多次飛行,無一失手。

這本該是平常的一天。

8時13分,B-2610号客機從鹹陽國際機場起飛。離地24秒後,機組報告,飛機發生飄擺,并不斷地發生異響。起飛後3分鐘,飛過西安城區,此後幾分鐘内,飛機發生了20°-30°的飄擺,到8時17分已保持不住飛機姿态。慌亂之中,機長李剛強通過無線電步話機三次向地面塔台指揮中心彙報情況,說:“報告,我們現在已經徹底喪失了對飛機的手動控制。”

之後,機組短時接通了自動駕駛儀,但仍無法穩住飛機,飛機向右做出不規則轉彎。

8時23分,失控的飛機在高空中解體,随後墜毀于西安市長安縣鳴犢鎮。機上人員160名,其中旅客146名、機組人員14名,全部遇難。飛機殘骸及遇難者遺體散落在方圓兩公裡内的麥地、稻田、魚塘及河灘上。

這是中國航空史上的悲劇。

事後,經過有關部門調查,事故原因排除了炸藥爆炸和人為破壞等因素。

事情的真相是:該架飛機起飛前,自動駕駛儀的安裝座上,有兩個插頭竟然互相插反了。這一操作導緻飛機在起飛後不受控制地飄擺,最後因機體動作超出飛機結構承受能力而空中解體。當時大陸民航部門條件有限,在對客機進行維修保養以及緊急情況下的防錯措施等方面都缺乏經驗,不幸釀成了這次血的教訓。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媒體對西北航空2303号航班空難的報道。圖源:網絡

天空之外,距離地球數億千米之外,另一場“意外”也在發生。

1994年,人類第一次觀測到太陽系的天體撞擊事件。

7月中下旬,被命名為“休梅克-利維9号”的彗星與木星相撞,其當量相當于全球核武器儲備總和的750倍,此後幾個月都可以觀察到撞擊留下的“傷痕”。

這也坐實了木星“太空吸塵機”的稱号。這顆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發生彗星撞擊的幾率是地球的2000至8000倍,如果沒有木星,太陽系中其他行星遭遇天體撞擊的幾率将大大提升,地球或許很難孕育出複雜的生命。

也許,人類的誕生本身就是一場“意外”呢?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太陽系行星對比。圖源:攝圖網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回到地球上,這一年是群星璀璨的一年。

1994年6月17日,美國世界杯揭幕戰如期打響。

“德國隊”、“俄羅斯隊”等球隊的出現,反映了過去幾年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

到了7月17日,南美豪門巴西隊和歐洲強隊意大利隊站上了決賽的舞台。

意大利人巴喬在這屆世界杯carry全場,多次救意大利隊于水火,來到洛杉矶玫瑰碗球場的決賽後,意大利隊卻與巴西隊鏖戰到了第120分鐘。雙方進行點球大戰,在意大利隊已經踢飛兩個的情況下,巴喬最後一個出場,他這個點球非進不可。

哨響,打門!

全場觀衆看到巴喬射出的點球飛過了橫梁,随後爆發出巴西人山呼海嘯的歡呼聲,而紮着馬尾、身着藍衣的意大利人隻留下一個揮之不去的憂郁背影。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1994年世界杯,憂郁的巴喬。圖源:網絡

1994年,中國足球也有好消息。

這一年,已成立5年的中國足球甲級A組聯賽(中超前身),确立了職業化模式,開展首屆職業聯賽。市場帶來的激烈競争,一度讓足球比賽更加精彩,接下來幾屆甲A培養的大量出色人才,也将中國隊帶進了2002年日韓世界杯。

1994年,大連萬達獲得了甲A職業化改革後的首屆冠軍,之後一度稱霸甲A聯賽。

幾年後,萬達宣布與大連隊分道揚镳,并退出足壇。在新聞釋出會上,萬達老總憤怒地說:“中國職業足球聯賽搞了5年,雖然有進步,但比賽場上黑暗面太多了……基于目前的現狀,搞足球還不行,是以我正式宣布,今年聯賽後,萬達将永遠退出中國足壇,以示抗議。”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1994年,大連萬達捧杯。圖源:網絡

1994年,中國男籃還是亞洲霸主。

在這一年的男籃世錦賽上,中國隊被分到了“死亡小組”,小組賽的三個對手分别是“夢二隊”領銜的美國隊、歐洲勁旅西班牙隊和南美強隊巴西隊。

在這次世錦賽上,胡衛東、鞏曉彬、孫軍、劉玉棟、李楠等組成的“黃金一代”球員卻不懼強敵,首次從小組賽突圍,闖入八強。其中,對戰西班牙隊時的絕地反攻,一直為人津津樂道。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1994年男籃世錦賽。圖源:網絡

1994年,第12屆亞運會來到日本,亞洲健兒齊聚廣島。

在曆時半個月的角逐中,中國代表團以125金、83銀、58銅的優秀成績,在獎牌榜上遙遙領先。

但對于很多中國觀衆而言,本屆亞運會的最大争議出現于10月13日的乒乓球女子單打決賽上。對陣的兩名選手是,中國隊的鄧亞萍和日本隊的小山智麗。

小山智麗,原名何智麗,在中國乒乓球隊時曾是世界女子乒乓的一号種子,但在上司眼中,她以“不聽話”著稱。廣島亞運會的5年前,何智麗嫁給了日本大阪的一名工程師,并從夫姓,随後代表日本參賽。

在廣島亞運會上,何智麗連勝中國台北選手陳靜、中國隊的喬紅,闖入決賽,與鄧亞萍争奪金牌時也沉着應戰,最終拿下了這枚金牌。

由于日本乒乓球隊的實力和條件遠遠不如中國隊,著名作家葉永烈在評價這場比賽時說,這一回是小小個體戶打敗了國營大公司。

中國球迷十分反感何智麗代表日本隊參賽,尤其是看到她在每勝一個球後,都要喊一聲日語“喲西”,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直到千禧年前後,對何智麗的批判仍然不時引發熱議,後來随着她退役,才漸漸淡出了新聞視野。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何智麗。圖源:網絡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1994年,如果用一位老藝術家的話來形容,就是“文體兩開花”。

這一年,國際上多部載入電影史冊的經典之作閃亮登場,其中耳熟能詳的就有《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這個殺手不太冷》《低俗小說》《獅子王》等。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阿甘正傳》。圖源:影視劇照

這一年,華語電影也展現出了堪稱世界一流的實力。

“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之一張藝謀,在這一年拍出了他的代表作《活着》。

張藝謀認為,餘華的這部原著小說,有中國人身上特有的“債多不愁、無怨無恨”的人生觀。他在讀完小說後的感受是:“看到最後,福貴牽着一頭老牛在黃昏慢慢走遠,我覺得,咦!有意思,經受了那麼多人生的痛苦和災難,最後他一個人很平靜地走遠,這樣一種命運的承受力,會使人升華出一種感慨。”

1994年5月,電影《活着》在戛納電影節首映。盡管張藝謀想将過去的故事盡量放輕松來講,但還是看哭了很多人。男主角葛優則憑借精湛的演技成為了第一位榮獲戛納影帝的華人男演員。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活着》片頭。圖源:影視劇照

《活着》在戛納電影節大放異彩後,1994年9月,隔壁同是三大國際電影節之一的威尼斯電影節,也誕生了一位華人影帝——年僅18歲的夏雨。

夏雨憑借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飾演男主角“馬小軍”獲獎,而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姜文。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陽光燦爛的日子》。圖源:影視劇照

那也是華語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90年代香港電影的“喜劇之王”周星馳,在這一年推出了三部佳作:《九品芝麻官》《破壞之王》《國産淩淩漆》。後來,他的作品在電視、網絡上不斷傳播,三十年來為無數觀衆帶來了歡樂。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九品芝麻官》。圖源:影視劇照

香港電影的另一位代表王家衛,以慢工出細活著稱,卻在1994年出了兩部電影:《東邪西毒》《重慶森林》。當然,這兩部電影之是以能同年上映,可能是因為前者耗費的時間太長,拍了整整3年。于是,這一年後,觀衆們記住了歐陽鋒的憂愁,還有那罐要過期的鳳梨罐頭。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東邪西毒》劇組。圖源:影視劇照

這一年,兩位“功夫之王”正值當打之年,成龍有《醉拳2》《紅番區》,李連傑有《精武英雄》《新少林五祖》。

電視劇方面。

1994年,日後将經久不衰的央視版《三國演義》開播。

94版《三國演義》拍攝曆時3年,耗費巨資1.7億元,動用群衆演員達到了40餘萬人次,在當時堪稱規模空前。

▲94版《三國演義》。圖源:影視劇照

該劇投資雖有1.7億,但絕大部分都用于服裝、設計、道具、制作、搭場地、選景地等工作,隻剩下5%左右,用于劇組人員的開支以及演員的片酬。

三年拍下來,主要演員(唐國強、鮑國安等)每集片酬隻有225元。

現在,明星的片酬漲得比房價還快,卻鮮有人能像《三國演義》劇組這樣,用打磨藝術品的态度,去用心制作一部影視劇。

金庸武俠劇也是那些年翻拍最多的題材之一。

除了香港TVB外,1994年,中國台灣推出了台視版《倚天屠龍記》。

重溫這版《倚天屠龍記》,會發現不僅劇情改得很有意思,選角也很有故事。

當時葉童原本隻是演殷素素,而趙敏一角是袁潔瑩的,但是袁潔瑩當時想轉型做歌手發唱片,把這角色推了。葉童隻好答應劇組要求,繼續飾演趙敏。

由于她在同時期《新白娘子傳奇》中飾演的許仙實在太深入人心,導緻很多小夥伴至今都搞不懂張無忌為何會選擇和趙敏共度餘生。

“咆哮教主”馬景濤則是将瓊瑤劇中撕心裂肺的表演帶到了張無忌身上。飾演“小昭”的陳孝萱後來在《康熙來了》爆料說,當時被他的誇張演技吓壞了,回去失眠了好幾個晚上。

當然這一版最經典的當屬孫興版楊逍和周海媚版周芷若。

周海媚版的周芷若真正賦予了這個角色靈魂,被很多觀衆稱為“最美周芷若”。據說金庸當面見到她時,不禁感慨:“早知道是你來演芷若,我就把結局改成張無忌和周芷若在一起。”

2023年歲末,演員周海媚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57歲。而今,金庸武俠的江湖,也已漸漸遠去。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周海媚版周芷若。圖源:網絡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1994年,在電視、錄音帶傳出的動人音樂中,有人記住了校園民謠的代表作《同桌的你》,有人記住了美好祝願的《祝你平安》,有人記住了寫給爸爸媽媽的《一封家書》,有人記住了劉德華除了《恭喜發财》外最洗腦的一首歌《忘情水》,還有人記住了那一曲歌頌改革開放、萬物向榮的《春天的故事》。

1994年12月17日,不到半個月,這一年就結束了。

這一天,香港紅磡體育館上演了“搖滾中國樂勢力”演唱會,這是中國搖滾樂的高潮。

這一年,中國搖滾樂先鋒崔健,又推出了一張先鋒專輯《紅旗下的蛋》。

兩年前已簽約紅星生産社的鄭鈞,終于發表了自己的首張專輯《赤裸裸》,裡面的《回到拉薩》《灰姑娘》至今仍是口耳相傳的經典作品。

比鄭鈞小一歲的老鄉許巍,帶着作品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車,憑借過人的才華受到了紅星生産社的青睐,合作後推出的《兩天》與《飛鳥》,紅遍大江南北。

這一年,魔岩文化簽下了窦唯、何勇和張楚,分别出品了《黑夢》《垃圾場》和《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三張專輯。

12月17日,“魔岩三傑”和唐朝樂隊等37個音樂人來到香港演出。

紅磡體育館座無虛席,觀衆都激動瘋了,瘋了将近三個半小時。

隔天,港台媒體以空前的版面報道了這場演出:“搖滾靈魂,震爆香江”“紅磡,很中國”……

1994年,已經是30年前了

▲魔岩三傑合照:張楚、何勇、窦唯。圖源:網絡

一夜瘋狂過後,人們久久地沒有回過神來,大家不約而同地提出了一個問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現在回過頭來,對于每個經曆過1994年的人而言,那夢幻的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參考文獻:姜文等:《誕生(一部電影的誕生)》,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年

王斌:《活着·張藝謀》,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高原:《把青春唱完:1990-1999中國搖滾與一個文化群體的生活影像》,中信出版社,2015年吳曉波:《激蕩三十年》,中信出版社,2017年李佳佳:《朱令的四十五年》,春山出版公司,2019年

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關于199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統計公報》,1995年2月28日

民政部:《中國社會救助制度的變遷與評估》,中國政府門戶網站2005年12月31日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東方明珠”:上海廣播電視塔》,2009年10月28日

李曉敏:《“核電之子”昝雲龍:是中國核電創業之子,不是敗家子》,《南方日報》2010年12月12日

闵大洪:《1994年:中國網際網路“開天辟地”》,人民網2014年4月15日

葉開:《土地收入20年漲100倍秘密: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第一财經日報》2016年8月31日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聶樹斌案”十年調查》,2016年12月10日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衆号:最愛曆史,作者 南朝子雲,編輯 我是艾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