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源頭到終端,五部門發文踩下藥品浪費“急刹車”

作者:健康時報

(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記者 侯佳欣)“《節約藥品資源 遏制藥品浪費實施方案》的釋出,是大陸遏制藥品浪費過程中又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進展!”12月30日,北京大學藥學院藥事管理與臨床藥學系教授、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史錄文向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記者感慨,一直以來,遏制藥品浪費不僅是業界,也是廣大群眾一直關心和呼籲的問題,如今我們終于迎來了一份專門為遏制藥品浪費而制定的方案。

12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釋出關于《節約藥品資源 遏制藥品浪費實施方案》的通知(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312/14733914d4fa450e91aa2b77c086a679.shtml),從藥品生産、臨床用藥、藥品流通、宣傳引導、廢棄藥品管理、組織實施等方面提出具體工作措施和要求。

從源頭到終端,五部門發文踩下藥品浪費“急刹車”

4月2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醫療管理處負責人在一次會議上就曾明确指出,2023年合理用藥的工作重點,首先就是“制定遏制藥品浪費相關政策,指導各地減少藥品浪費”。8個月後,《節約藥品資源 遏制藥品浪費實施方案》應運而生。

首次從全生命周期為遏制藥品浪費做出指引

在史錄文看來,這份《方案》意義非凡,首次從全生命周期為遏制藥品浪費做出明确規定,在具體實施環節更是按照職責分工協同多部委配合參與,可以說是大陸近年來針對藥品浪費問題最為全面、明晰的一份指引。

“從源頭到終端,這是大陸首次從全生命周期為遏制藥品浪費做出明确指引。”史錄文稱,《方案》中一些内容,此前曾零散地出現在不同的檔案中,針對藥品浪費做出相關規定。但這些内容并未被串珠成線,此次出台的《方案》将這些内容整理歸納,根據藥品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作出了相應的規範與指導,這一點是非常值得關注的。

12月30日,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告訴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記者,《方案》中一頭一尾兩項要求尤其值得關注。藥品包裝過度一直備受诟病,此次明确提出了推行藥品适宜包裝,要求醫療機構積極采購使用大包裝藥品,引導企業按照療程生産适宜包裝的藥品;作為藥品流通的最後一個環節,廢棄藥品管理也一直備受外界關注。《方案》規範了廢棄藥品收集銷毀,尤其提到做好廢棄藥品收集、運輸、交接等工作。

藥品包裝問題曾多次被關注讨論,包裝繁多所造成的人力成本和包材資源浪費不勝枚舉。

2015年,中國醫藥包裝協會等六大行業組織曾就全國二級以上214家醫療機構開展“全國醫療機構藥品包裝規格調研”。結果顯示,三甲醫院住院藥房周拆包裝達到3401小時,每年每家醫院平均需要兩個專人拆包裝,藥品包裝所用資源浪費驚人,造成了環境二次污染。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藥劑科主任張曉東曾向《中國醫藥報》記者表示,“我們藥房的藥師每周用于拆藥品包裝的時間不少于一天。有的醫院專門做了拆鋁箔包裝工具,還有的醫院買了拆包裝機,一台幾萬元。拆包裝竟然形成了一個細分機械行業,藥品的過度包裝不僅讓醫院藥房不堪重負,而且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成人心外科七病區主任醫師孫宏濤也曾向健康時報記者表示,剛工作時,到處血荒,且沒有針對兒童的專用血袋,都是200cc/袋,而一個孩子往往隻用了50cc左右就被扔了,這些浪費特别心疼,此時還有很多生命因為等不到血液而終結。

“國家一直高度重視藥品包裝及包裝規格的規範與管理,最新《方案》中更是作出了明确規定,相信一定會給藥品包裝帶來實質性改變。”史錄文說。

一個月前,針對全國政協委員提出的《關于為醫療機構提供大包裝藥品的提案》,國家藥監局官網也曾在答複中指出,下一步,在保障藥品品質的前提下,國家藥監局将加強藥品過度包裝治理,積極鼓勵持有人根據醫療機構需求提供大包裝規格藥品。

多部門協同配合為藥品浪費踩下“急刹車”

家庭藥品浪費的現象存在已久。廣藥白雲山釋出的《中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白皮書(2004-2014)》指出:“大陸約有78.6%的家庭備有小藥箱,90.1%的被調查者有将過期藥品随意丢棄的經曆。大陸每年因藥品過期造成的浪費達1.5萬噸。”

健康時報曾開展的一項節藥行動調查也顯示,約85%的網友表示自己家裡有剩餘的過期藥品。在“每年過期藥品浪費大約多少錢?”問題中,約46%的網友選擇了100~300元這一項。考慮到微網誌網友主要集中在城市,以國家統計局當年公布的最新資料,城市人口約7億、家庭人口若以3.5人計算,折合成城市家庭約有2億個,我們以每年每個家庭浪費100元藥品保守推算:2×100×46%=92億元,加上全國農村家庭,這個數字足以超過100億元。

多位專家認為,目前越來越多的家庭養成了備藥的習慣,加上大陸龐大的人口數量,家庭藥品浪費風險不容忽視。家庭藥品浪費的成因,同時存在于藥品的消費端與銷售端。《方案》中對上述兩個環節也有相應的明确規定。

“對于有醫生或藥師指導下的臨床用藥管理,《方案》着重強調了用藥規範。”金春林介紹,《方案》要求醫師根據患者的病情需要開具處方,包括适宜的用藥劑量、頻次、療程等。處方一般不得超過7日用量;急診處方一般不得超過3日用量;對符合條件的慢性病等情況,可适當延長,最多不超過12周。

在沒有醫生或藥師指導的情況下,一般消費者因缺乏相關的醫學知識,自行購藥時難以綜合考慮每次用量、有效期,在流行病傳播較集中的時候,就容易出現極不理智的囤藥行為。除此之外,促銷行為往往也會催生盲目備藥。記者線上上線下的藥品銷售平台和有關機構采訪發現,常見藥品多以“多買多折扣”促銷。

針對藥品銷售行為,《方案》要求禁止違規銷售藥品行為,不得以買藥品贈藥品、買商品贈藥品等方式向公衆贈送處方藥或者甲類非處方藥。加強對藥師和藥店銷售人員的管理,非藥品零售企業在職人員不得在營業場所内從事藥品銷售相關活動。藥品網絡銷售應當具備相應資質和條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規章規範。

“與以往不同,此次《方案》所涉及部門相當廣泛,而且在每一項措施後面都明确了牽頭部門及職責分工,充分確定了每個環節都有規可依、有部門來管。”史錄文說。

遏制藥品浪費實踐過程中仍需不斷完善與改進

“廢棄藥品收集銷毀一直是群眾關注的焦點。”史錄文說,《方案》中對于廢棄藥品的收集、運輸、交接、銷毀等流程一一進行了規範,同時明晰了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生态環境部、國家藥監局的具體職責,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變化。

關于過期藥品的處理問題,2021年2月,國家藥監局在答複網友提問時曾表示,如果家庭過期藥品沒有被分類集中收集,可以破壞藥品包裝盒後,随生活垃圾分散丢棄、分類回收。家庭過期藥品如果送至正規回收點進行統一回收,需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以減少對環境産生的危害。

最近幾年,不少地方開始了過期藥品回收工作,一些地方的藥監部門設定了過期藥回收點,有的藥企、醫院、藥店也向公衆提供過期藥回收服務。例如,2022年山西太原市開展了“家庭過期藥品集中定點回收”活動,設立153家定點回收點。

從源頭到終端,五部門發文踩下藥品浪費“急刹車”

金昌市場監管圖

“盡管地方層面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從全國來看,大陸法律并未對家庭過期藥品的規範處理作過規定,依舊缺乏系統性、全面性的法律章程。”史錄文說,從這個次元來看,《方案》的實施可以說是踏出了關鍵的一步,但後續仍面臨具體落實等諸多問題,需要不斷地完善與改進。

與此同時,多位業内人士還提到了用藥便利的問題。金春林稱,群眾囤藥心理的背後,往往是對于開藥不夠友善、買藥不夠便利等問題的擔憂,進而讓他們滋生了“囤藥”的想法。想要切實改變這一點,不僅需要從藥物供應上建立起穩定、通暢的流通管道,為百姓購藥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時需要加強廣大群眾的健康意識,讓大家自發地按需購藥,避免藥品浪費。

家中如何存藥,減少浪費,也需要廣泛的公衆教育。北醫三院藥劑科副主任藥師張曉樂的方法是,可存一些常用的内服藥,比如止瀉藥、嗎丁啉、感冒藥、退燒藥。感冒藥存兩種,治療冷感冒和熱感冒的,藥量在一周就可以了。抗生素則不建議存。還可以存一些外用藥,如Ok繃、膏藥等。此外,基本的醫療用品也要有,像體溫計、棉簽、醫用脫脂棉、消毒紗布等。

“任何政策的出台都是一步步來,不可能一蹴而就,遏制藥品浪費也是如此。”史錄文說,從目前來看,這項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如今,我們已經踏出了關鍵的一步,相信後面也會走得越走越穩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