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因潛力而信心!2024宏觀經濟趨勢展望

作者:王琦 785
因潛力而信心!2024宏觀經濟趨勢展望
因潛力而信心!2024宏觀經濟趨勢展望

春江水暖,信心來自經濟潛力的逐漸釋放,來自新動能轉換的燎原,星火正聚。如何認識目前經濟領域的發展潛力?如何認識2024年乃至更長遠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和發展趨勢?新年伊始,看八位大咖共話高品質發展,回首2023經濟複蘇,展望2024增長動能。

獨家專訪國盾量子董事長應勇:解碼量子資訊如何形成新質生産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确,“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産力”,提出“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産業新賽道”。這些變化表明,量子技術已真正走入應用階段,并蘊含着改變未來的力量。

自2020年國盾量子科創闆上市以來,不僅讓資本市場認識到量子資訊産業的價值,也讓普通公衆加速了對量子技術的“祛魅”和了解。量子資訊為什麼被視為新質生産力、其蘊含的機遇和潛力、國盾量子未來的發展,市場各方展現出期待。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對話國盾量子董事長、總裁應勇,了解量子資訊技術的最新發展。

蔚來李斌:個人可以理想主義,做企業不可以

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李斌表示,企業不是一個公益機構,個人可以有理想主義,企業不能有,企業的第一要務還是要赢得市場競争。

過去,李斌一直在為理想主義奮鬥,他希望打造出一個與奔馳、寶馬相抗衡的中國高端品牌,一個能被全世界看到的中國品牌,一個讓加電比加油更友善的龐大補能網絡。

但又一次經曆低谷後,李斌意識到,對一家創業公司而言,理想主義行不通。在堅持長期主義的同時,蔚來更要加強短期執行,要更務實、更高效。

專訪中國社科院張曉晶:金融強國,首先是金融支撐科技強國建設的能力要強

何為金融強國,如何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就相關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了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曉晶。

張曉晶認為,金融強國的“強”,首先展現為金融支撐科技強國建設的能力要強,為此要充分發揮金融在風險定價和風險配置上的功能,推動金融支援科技創新,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專訪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周期中辨識光伏産業的機遇和風險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周而複始”是産業本身的内在規律。

對于已經開始并愈演愈烈的市場競争,劉漢元同樣嚴陣以待。他坦然面對周期性——“任何一個處于市場經濟當中的産業都具有周期性,這種特性的表現是通過價格信号,發現需求、發現短缺,重新平衡,進而影響企業作出增加或減少投資的決策,不斷地在螺旋式、波浪式、周而複始地向前。”

專訪黃群慧:中國經濟進入新供求動态平衡期 完善配置設定制度提高現代化産業體系包容性

展望新的一年,面對新的風險挑戰,中國經濟大船如何乘風破浪、持續前行?現代化産業體系應當如何穩步推進?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了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

黃群慧認為,目前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質生産力驅動作用日趨增強,房地産和出口主導模式正在轉型為居民消費主導模式,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一個尋求供需新動态平衡的時期。雖然中國仍面臨着人口老齡化、經濟逆全球化暗流等一系列挑戰,但是新質生産力也正在逐漸形成,這集中展現在中國正在深化新型工業化程序,進而推動中國經濟實作更加平衡、包容和綠色的增長。

專訪張軍擴:2024年穩經濟促發展政策将會進一步充實和完善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要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統籌擴大内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範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态勢。

如何看待目前經濟運作狀況?預計2024年經濟形勢如何?如何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态勢?需要深化哪些重點領域的改革?帶着這些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了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張軍擴。

專訪鄭永年:跨越中等技術陷阱,尋找經濟增長的“新三駕馬車”

2023年,俄烏沖突尚未停息、巴以沖突再度爆發,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全球貿易增速下滑。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背景下,中國經濟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内部困難,前三季度GDP實作同比增長5.2%,國民經濟延續回升向好的态勢,為實作全年發展目标打下堅實基礎。

2023年全球經濟面臨哪些挑戰?如何了解和應對目前複雜多變的外部政治經濟形勢?2024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底氣何在?圍繞上述問題,近日在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主辦的百川論壇——“第三屆中國外部環境的變化與評估:亞洲的安全與未來”2023研讨會上,21世紀經濟報道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進行了專訪。

獨家專訪諾獎得主托馬斯·薩金特:2024年全球經濟或與2023年類似 中國擁有良好的創新基礎

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托馬斯·薩金特(Thomas Sargent)在接受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美國的貨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美國政府對疫情的處理和應對方式導緻美國面臨的不确定性比疫情前更多。

他解釋道,美國政府源源不斷地借錢是不可持續的,并将導緻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而這些不确定性因素也是美聯儲的不确定性,因為美聯儲官員們不知道日益嚴重的美國政府債務問題何時能得以解決。

薩金特認為,與美國相比,中國在财政政策方面所做的決策值得稱贊,因為中國的财政政策在疫情期間沒有偏離軌道。

SFC

本期編輯 劉雪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