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年聖誕節消失了嗎?

作者:小肖肖小琳琳

#文章首發挑戰賽#

一、引言

聖誕節,一個起源于西方的節日,如今在中國引發了巨大的文化反思。它帶來的不僅是商業化的消費潮流,也有着更深層的社會心理沖突。讓我們抛開偏見,跳出标簽,以冷靜和理性的視角審視這個微縮的社會現象。也許正是在這一文化交彙的碰撞中,中國人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節日命題。

今年聖誕節消失了嗎?

二、起源與傳入

聖誕節起源于公元4世紀的羅馬帝國,是一個紀念耶稣誕生的宗教節日。随着基督教的傳播,它逐漸在歐美國家流行開來。進入中國則要追溯到16世紀中葉,随着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教活動而傳入。

今年聖誕節消失了嗎?

然而由于文化差異,它并沒有在中國廣泛流傳,隻是在教徒群體中慶祝。直到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日益頻繁,中國群眾才真正熟知這個傳統節日。最初它更多代表着一種新奇和異域風情。但是,中國群眾特别是經濟發達城市的中産階級和年輕一代,逐漸接受并仿效西方國家慶祝聖誕節的方式,将其視為一年一次聚會歡樂的契機。

今年聖誕節消失了嗎?

三、盛行與争議

進入21世紀,聖誕節在中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據阿裡指數的資料,與該節日相關的産品市場需求出現了顯著上升。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早已将其視為常态化的節日慶典之一。人們在購物中心觀賞聖誕樹,在酒店餐廳品嘗特色大餐,甚至在寒冷的街頭打扮成聖誕老人合影。

今年聖誕節消失了嗎?

可以說,聖誕節已經深深植根于中國的流行文化中。然而在這一表象背後,卻也存在着不少争議和反思。一些人士認為聖誕節是某種文化侵略,它擠壓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讓國人缺失了文化歸屬。他們呼籲群眾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而非盲從西方潮流。還有一些人則持相反立場,他們認為這隻是一種文化交流,通過接納不同文化中有益的元素,反而讓中國人的視野更加開闊。

今年聖誕節消失了嗎?

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聲音之一,來自資深媒體人胡錫進。2023年12月24日,他在微網誌上發文稱,反對将聖誕節和長津湖勝利紀念日對立起來。他認為,國人過“洋節”是一種正當權利。這篇博文立刻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招緻了兩極分化的評價。

今年聖誕節消失了嗎?

四、反思與展望

面對這場争議,我們不應簡單地下定論。因為這牽扯的是整個中華民族在這個多元交織的時代應有的文化定位和發展之道。聖誕節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有其曆史脈絡和社會心理基礎。中國過這個“洋節”,既顯示出文化包容度的提高,也反映出自信心的不足;既滿足人們娛樂生活的新需求,也暴露出精神家園的空虛。

今年聖誕節消失了嗎?

真正值得思考的是,在傳統與現代交彙的大時代,中國人要如何從自身的文化資源中汲取養分,在開放中找尋自信,在多樣中突顯特色。或許,這才是我們面對各類文化碰撞時,真正應關心的問題。

今年聖誕節消失了嗎?

五、網友評論

針對這場讨論,網友們也展開了熱烈的評論:

有網友說:我支援聖誕節在中國的傳播。這有利于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能促進中西方之間的了解與交流。重要的是把它作為文化創新的契機,吸收其中的有益因素,同時發揚光大中華文化,這是一個動态的、螺旋上升式的過程。

今年聖誕節消失了嗎?

也有網友說:我反對将外來的商業文化盲目植入中國。這會削弱大陸傳統節日的影響力,也容易帶來一些消極的社會心态。中國人首先要堅定自信,這是一切文化繁榮的基點。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選擇性吸收聖誕節等節假日的一些有益元素,融入到适合國情的創新中去。

今年聖誕節消失了嗎?

還有網友說:這其實是個複雜的問題。光從抵制或迎合的角度很難得到滿意的答案。關鍵是要從更深的層面思考中華文化的立足之本。在當今世界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我們更需要明确自我,找到規律,善加利用。中國人要有開放的心态,也要有自信的底氣。這場讨論,恰恰是一個契機,能推進我們的文化自覺。

今年聖誕節消失了嗎?

六、小結

聖誕節在中國,既揭示了社會轉型和文化融合的新局面,也折射出傳統與現代交彙中的困境。這其中存在着複雜的因素,需要我們從更深入的高度審視。在開放中求自信,在包容中彰顯特色,在交流中突出主體——這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複興的必由之路。讓我們以平和、理性和信心的眼光,繼續推動這場東西文化交流中更為深層的思考。

今年聖誕節消失了嗎?

你如何看待上述事件?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喜歡文章的話還請關注加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