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正在“長大”的城市

視訊加載中...

人口是反映一個城市經濟繁榮的“晴雨表”,在城區規模擴容戰中,長三角沖在了第一“陣營”。

住建部最新公布的資料顯示,杭州城區人口破千萬,從特大城市“晉級”超大城市;合肥和蘇州城區人口邁過500萬大關,跻身特大城市之列。

在長三角人口總量負增長的背景下,這些城市的人口為何會“逆流而上”?人口結構變化又會引發怎樣的連鎖反應?

正在“長大”的城市

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士林認為,長三角超大、特大城市多,符合城市發展規律。因為當代城市發展有一個特點,就是人口會向基礎設施更好,公共服務更好的城市,包括産業發展機會,更多的城市集聚。劉士林指出,城市群發展和城市發展一樣,就是人口和經濟。長三角有很多萬億GDP城市,那麼城市人口超過500萬,超過1000萬也不奇怪,因為人口和經濟是互相良性地互動。

超大特大城市在城中村、都市圈建設等多方面享有更優資源待遇,長三角各個城市對此開展競争。

根據2016年《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劃定的城市金字塔體系,南京是僅次于超大城市上海的長三角唯一特大城市,當時杭州和蘇州合肥一道,還隻是Ⅰ型大城市。

如今,南京的“第二城”地位已讓位給杭州,而合肥蘇州甚至甯波也對其發起了挑戰。

五年間,合肥城區暫住人口從201萬增長至近332萬,蘇州從80萬增長至189萬,兩城均有超百萬量級的城區暫住人口增長。這意味着,這兩座城市租房工作的外地人,五年間多了至少一百萬人。

正在“長大”的城市

對此,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長助理林辰輝表示,任何一個城市的晉級和發展,都取決于城市的産業經濟或者産業發展,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核心功能和競争力。另一個名額,則是城市活力。“現在的人因為越來越追求生活的舒适,是以城市的宜居和品質非常重要”,林辰輝解釋。

大陸已過了人口高增長的時代。中國國家統計局釋出的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人口總數減少了85萬,近61年來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

眼下,各地吸引落戶的思路不斷改變,已從“聚人才”演變成“增人口”。

正在“長大”的城市

複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人口研究所副所長潘澤瀚提出,戶籍是和個人所享受的公共服務權利綁定在一起的。同時,戶籍也牽扯到地方政府所要提供的公共服務資源。是以,一個人是否決定要落戶,主要取決于這個地方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務的價值的程度。潘澤瀚表示,長三角城市群之間各有發展,“萬億GDP俱樂部”也很多,城鄉融合的發展得天獨厚,這就使整個長三角之間的市民待遇各有特色,人們落戶的選擇也就更加多樣。

從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人口規模,到長三角城市群發展的活力、面臨的挑戰,不管哪個層面,都讓我們看到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之下,整個區域蓬勃的發展活力。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賀璟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