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請回答2023:告别百萬年薪,逃離大廠後的N種生存

請回答2023:告别百萬年薪,逃離大廠後的N種生存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 | Tech星球,作者 | 林京

2023,是重新擁抱世界的一年。

年輕人不再被消費主義洗腦,他們更注重物品本身的價值。連接配接世界的方式發生了改變,成本效益成為他們最關心的事情。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一場精心策劃的演出是人們撫平心靈皺紋的方式。

财富和商機孕育于此,而那些無法順應時代浪潮的企業過得并不開心。包括那些市值千億的大公司們——他們忙着降本增效,新業務乏善可陳。但競争旗鼓不息,網際網路公司鐵王座的排位一直在變。不少人離開,或主動,或被動。

每個人都是時代浪潮裡的一粒沙,但每個微小的個體都值得被關注。Tech星球年度系列策劃将更專注時代洪流下的普通人,關注個體的選擇與命運,關注商業的趨勢與潮流,我們始終相信,是他們給世界留下了豐富的注腳。

為此,Tech星球推出系列策劃《請回答2023》,本篇聚焦大廠。

2023年,網際網路大廠的發展節奏,從無邊界擴張轉變到降本增效,更多的非核心業務開始收縮,大廠員工也面臨着薪資、福利縮水,晉升更難了,一些人“被動畢業”或者主動離職。

網際網路大廠的經曆,曾經是一份足夠光鮮的履曆,他們待遇豐厚,動辄參加上億投入的項目。但現在,大廠的光環也正在褪去,一位獵頭告訴Tech星球,一些企業會指名不要有網際網路大廠工作經曆的員工,他們更希望招聘成本效益更高的綜合性能力人才。

離開大廠後,何去何從,幾乎是所有大廠員工關心的問題,那些面臨“35歲危機”的更是如此。在Tech星球訪談的多位大廠離職員工中,他們有的回到家鄉,擁有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有的作為多年美食愛好者,決定經營一家饅頭店;有的則是在深圳見證了不眠不休的創業者之後,更加有了新的創業動力。

當然,還有很多人選擇重新入職另一個網際網路大廠,盡管他們依舊會擔心未來是否被優化。不過,也有大廠員工非常樂觀地對Tech星球表示,“作為斜杠青年,未來可能會去全職發展自己的愛好,去做滑雪教練、打酒師。”

逃離大廠的員工正在探索更多可能性,盡管有些不穩定的抉擇不被周圍人所了解、接受,但他們更加信奉:勇敢的人先享受未來。

告别百萬年薪,“半退休”半年後打算留學澳洲

講述者:騰訊前員工,工作10年

今年7月,我告别了工作10年的騰訊。我是半主動“畢業”的,部門業務收縮,更加關注人效,雖然我可以内部轉崗,但我已有離職意願,不如主動去承擔一個“畢業”名額。

過往,因為内部組織架構調整等各種原因,我錯過一次很重要的晉升,随着管理層年輕化成為内部強調的新趨勢,留給我的機會更少了。

在遊戲部門,我經曆了從端遊的最後輝煌、手遊的鼎盛榮光,到面對沒有遊戲版号的困局,“萬物”皆看ROI(投資回報率)的轉向,以及全面降本增效的現在。但我算是趕上網際網路紅利的末班車,雖然不能實作财務自由,但也讓我有了不錯的生活品質。

我今年已經36歲,逐漸意識到事業不可能一如即往地走上坡路,雖然不開心,但隻能适應和調整,以及想好備案。

這半年,我處于一種“半退休”狀态,就是旅遊、健身、看書等,朋友說我最大的變化是語速慢了有1.5倍,整個人松弛了下來。我整個人也瘦了十斤。當然,長期沒有工作會有一種虛無的感覺,我會焦慮于隻能不停消耗自己的存款,以及不再能夠持續有成就感或者價值感的落寞。

我想過很多出路,比如離開深圳,回到新一線或者二線城市,或者出國留學。但其實,跟老家的很多朋友溝通了解後發現,現在很多企業可能更注重短期利益,希望招更年輕、成本更低的員工。是以,我最終選擇了後者。

從裝修自己房子開始,我對室内設計産生濃厚的興趣,目前打算年後去澳洲攻讀相關專業,未來不排除就跨行業到這個領域。留學期間,如果時間充裕的話,我也想去體驗下咖啡館、餐廳兼職生活。其實,成都有一個美食小吃“蛋烘糕”,我蠻想在澳洲擺個攤賣,我相信很多國外人會喜歡吃。

我對人生不再設限,也不再有必須要再進入國内外網際網路大廠的執念。我想探索更多可能性,我認識的前大廠高管,現在有的可能在做羽毛球教練。我從小也非常喜歡警察這個職業,未來也不排除會去報考澳洲警察。我希望到了退休年齡之後,可以去當博物館講解員,是以我也在關注這個領域的從業資格證。

我很喜歡《黃金時代》裡面一句歌詞:隻有滾動的石頭,才能不長青苔。我覺得,生命之河一直往前,人在流動中求發展,願我們穿越山谷和河流,有着屬于自己的黃金時代。

考上家鄉三線城市公務員,工作生活陷入人情世故

講述者:某大廠前員工,工作6年

決定離開大廠之前,我經曆了漫長的心理鬥争。當網際網路大廠普遍業務增長放緩或者停滞時,無意義的内耗工作加劇。我所在的部門開始抓考勤、卷周報。每周我要花費大量時間苦思冥想個人周報和項目周報。一些幾年才能完成的項目,平均在每周的進度微乎其微,但你要在周報中想辦法包裝,還不能少于同僚的字數,去證明自己做了很多工作。

晉升變得更難。在大廠的前4年,我晉升的都很順利,但随着最新的職級調整,我原有的職級間接縮水,秋季晉升機制又取消,一年隻剩下一次晉升機制。當戶口、房子、父母養老等一系列現實問題擺在面前,我決定結束滬漂生活。

我原計劃休息兩個月後,去壓力相對較小的二線城市發展,但或許是命運的安排,正好趕上疫情封控居家,就決定嘗試備考公務員。很多人可能都是備考幾年才上岸,我卻幸運地在半年内實作了家鄉市直機關上岸,得知成績的那一瞬間是興奮的,但是緊接着腦子裡就蹦出一個念頭:這輩子就要留在家鄉了。

回到老家,工作、生活離不開四個字:人情世故。如果說大城市主要憑專業能力、規章制度辦事,那小城市更多是靠熟人社交解決問題。尤其在體制内,你說話必須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會被同僚“穿小鞋”。

工作壓力大幅減少,但工作氛圍并沒有太開心。不同于網際網路大廠集體協作的辦公環境、透明的格子間,現在的機關是大家在各自辦公室待着,不會有太多交流。在網際網路大廠,你可以穿JK服或者洛麗塔,不會有人幹涉,但現在機關要求穿着得體,膝蓋以上的短褲短裙以及拖鞋堅決不允許,隻能化淡妝,不能佩戴過多首飾。

而且,我所在的機關,年齡代際差比較嚴重,僅有一小部分是90後,大部分是53歲~58歲接近退休的前輩,他們習慣以一種“好心”姿态對你絮叨,甚至指手畫腳。

我們的機關對大廠回來的人會有很多濾鏡、期許,但你會發現很多大廠的工作方法并不能落地到這裡。體制内工作比較嚴謹,說話、做事都要留痕,很多都是延續紙質化辦公方式,資訊化程度并不高。

回到家鄉是另一種熱鬧和孤獨。你可以擁有舒适的住房、體面的工作、家人的陪伴,但隐形的失去也有很多。比如,朋友變少,跟上海的朋友會因為時間、距離漸行漸遠,而跟家鄉朋友,你發現很難融入到他們已經形成的圈層之中。

但沒有完美的抉擇,人之是以糾結,就是總想有一個萬全之策。

33歲程式員創業開饅頭店,開業第二天累到想放棄

講述者:位元組跳動前員工,工作5年

今年夏天我從“宇宙廠”位元組跳動辭職。程式員這個崗位,從我個人性格來說,偏向于做一線員工,對技術管理等并不感興趣。但程式員對年齡有要求,在我現在33歲的年齡,如果我還在敲代碼,沒有升到管理層,大家隻會覺得你能力不行。

我就想先出來創業試一試,如果失敗了,我還能趕在35歲之前回到職場,找一個沒有那麼卷、那麼累的小公司。如果再晚兩年出來創業,失敗了大機率隻能回老家了。

我選過很多創業項目,炸雞、小籠包、面包烘培等各個美食賽道,吃遍了上海和杭州各式各樣的面店,也專門去找師傅學習過。我很喜歡釣魚,還嘗試想去短視訊平台上做一個釣魚部落客,但是跟很多圈内人做了一番調研之後,發現還是直播帶貨變現最賺錢,但無論是給别人帶貨還是自建供應鍊,對我來說,周期都太長。

糾結了很久,我最後決定去開一家饅頭店。我老婆是北方人,很喜歡吃宮門饅頭,這個賽道還有市場空間,杭州也有做得不錯的門店,是以我就決定在這個賽道。

開店投入并不算大。我在大廠年薪可以達到50萬,有一定積蓄,開店從學習、租金、裝置各項投入,不過10萬元。但我在開店伊始,還是陷入了錯誤認知,就是開店必須自己親自做。

目前開店一周實踐下來,我的感受是太累了。每天早晨五點就要起床,晚上大概八九點回家,而且我一個人在後廚産能也不高。坦白說,如果隻是一種類型饅頭,我一天揉1000個饅頭也沒問題,但我們店内要制作十三種不同類型的饅頭,一款饅頭從制作到出鍋最起碼要兩個半小時,因為現在冬天發酵時間更長,出鍋後還要晾好、打包,我一個人根本做不過來。

開業第二天,說實話,我就不想幹了,真的太累了,連話都不想說了,經曆了沒日沒夜的揉饅頭,整個手背都生凍瘡了。

雖然我也有給自己設定了一些兜底方案,但還是決定堅持一下,目前還在調整摸索中,産品品質已經把控好,後面就是提升效率,然後做推廣,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總之,饅頭店正式開業7天感受:不要把創業想的太簡單。

再就業年薪縮水10萬,面試官還質疑我的穩定性

講述者:百度前員工,工作3年+

從實習到工作,我基本把國内網際網路大廠跑了個遍,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這個階段需要離開大廠。今年夏天,我還是決定從百度辭職了。所謂的網際網路大廠“寒冬”,對我的部門目前并沒有太大影響,但會影響我的長期規劃,比如網際網路人的35歲危機,看着不斷被砍掉的業務線,想着如果哪天被優化掉,一線城市的房價會讓我返貧。

剛開始找工作時會遇到一些困難。因為過往工作經驗,獵頭們推薦過來的崗位都是大廠。我内心也會處于沖突狀态,到底要不要真的離開大廠。我也試着跨行業投過一些履歷,但“已讀未回”的狀态還是讓我有些郁悶。

最終,我回到廈門,在一家企業繼續做産品經理。廈門的機會并不多,很多傳統行業的企業,會非常熱情的邀請有大廠經曆的我去參加面試,也給予非常多期許,但最終給offer時又是另一種态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家企業最後對我說:你很優秀,但根據我們公司男女比例,我們不需要女生了。

從面試經曆來看,相比北上廣,二線城市對員工的穩定性要求更高。面試官似乎對我的專業能力并沒有多好奇,并不側重業務方面問題,反而問起我是否是本地人,是否有親屬在這裡,非常在意我的家庭構成,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偏向隐私的内容,但他們覺得這關乎員工的穩定性。

雖然,現在我的薪資一年縮水了10餘萬,但是我有了自己的生活。多年的大廠經曆,我的痛苦在于,個人生活非常乏味,每天都活得更加像一個機器人,個人時間被高度壓縮,每天都是圍繞着OKR轉,很少有自己的思想,去思考。現在我開始在小紅書等平台上經營自己的賬号“Jasmine的日常”,重拾自己的愛好,記錄個人的日常生活,也可以作為副業。

以前在大廠平均10點後下班,經常都是半夜打車回家,周末雖然不去公司,但是要在家on call。我會經常錯過早晨的日出,傍晚的夕陽,看不到這座城市鮮活的一面。而且在我看來,深圳是最沒有生活氣息的地方,年輕人很多,也非常内卷。但是我現在,一般9點前就能下班回家,看到小區裡跳廣場舞的阿姨們,會覺得非常有生活氣息。

以前研究所學生畢業時候,我覺得故鄉是“回不去的故鄉”,但現在我離它更近了,很有歸屬感。

珠寶行業創業半年,融不到資、借呗借空

講述者:位元組跳動前員工,工作3年

從網際網路大廠“畢業”後,我出來創業了,合夥人也是前大廠高管,我們調研了很多賽道,最後選在了珍珠賽道,客單價高、市場潛力大。

雖然正好趕上了珍珠直播的風口,但可以說是“彼之蜜糖、我之砒霜”。這個行業太多賺“快錢”的商業模式,我帶團隊去浙江諸暨的頭部直播團隊調研學習時,發現他們架一個手機、兩個主播,通過刷單、劇本、人設打造等,快速批量地“野蠻”起号,一周就可以做成單場百萬元GMV的直播間。

如果想要在風口上賺到錢,也許我們也可以複制,但我們想做一個珍珠品牌。從做品牌的角度來看,生意并沒有那麼好做,我們至今還沒有盈利,其實也考慮過融資,但是現在投資機構都在關注硬科技和AI,基本不投消費。大廠的背景并沒有幫助我們融資,我所認識的一些大廠創業者這兩年也融資并不順利。

創業半年,借呗借空,品牌沒有聲量,規模越做越小,心态越來越差,一個普通的珍珠個體戶,就可以吊打我們。我們調研過的很多排名靠前的頭部小商家,一個月就可以賣到1000萬。你本以為過往積累的消費品牌方法論可以用在創業,卻被現實澆了一盆涼水,很有挫敗感。

之前在大廠的時候,基本做的都是一個平台能力的事情。現在,我們需要經常跑珍珠産業供應鍊,去跟珍珠養殖場、加工廠老闆談合作的時候,他們會懷疑我們所謂的高學曆、大廠背景,因為在他們看來,随便搞一個直播間營運就可以很快盈利,我們這麼長時間卻在虧錢。

我現在也學會從全局思考問題,比如直播間的打造,高客單價的珍珠産品,使用者和主播是強信任關系,主播離職會造成直播間斷崖式流量下跌。我想做品牌,最開始就要考慮不能讓直播間過度依賴某一個主播,去打造一個品牌直播間,是以最近最頭疼的就是主播選擇。

創業之後,才發現,千萬不能陷入“大廠思維”,大廠資源充盈,能全面鋪開,快速落地。創業要知道有所不為,别想太多,先做好親力親為的小生意。

我覺得創業者一定要來深圳看看,我在這裡見到很多做跨境電商業務的老闆在“黑五”(黑色星期五促銷)時期不眠不休的狀态,有一個老闆唯一休息的半天是去看心肌炎。是以,大廠再卷再累,跟創業還是不能比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