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韓歸還志願軍烈士遺骸提出兩個條件,北韓又為何不用歸還?

作者:詩意懸浮生

1953年7月27日,北韓戰争各方代表在闆門店簽訂了《北韓停戰協定》,這場曆時3年的戰争宣告結束。在北韓戰争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保家衛國,參戰作戰,傷亡慘重。許多戰士壯烈犧牲,遺骸留在了北韓半島。

南韓歸還志願軍烈士遺骸提出兩個條件,北韓又為何不用歸還?

多年來,南韓不斷發掘出志願軍烈士遺骸,并在2013年提出要歸還給中國,但卻提出了兩個條件,要求在哈爾濱和上海修建紀念館,以紀念兩位北韓抗日英雄。

然而對于北韓來說,他們卻從不需要“歸還”志願軍烈士遺骸,因為在北韓人民心中,這些烈士就像家人一樣,永遠留在這裡才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南韓歸還志願軍烈士遺骸提出兩個條件,北韓又為何不用歸還?

北韓戰争期間,大量志願軍烈士遺骸留在北韓半島

1950年6月25日,北韓戰争爆發。為助北韓人民抗擊美國侵略,保家衛國,中國決定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參加北韓戰争。志願軍曆經反擊、第一次至第五次戰役,在與美軍和韓軍的戰鬥中,傷亡慘重。

尤其是在1951年夏秋之際,志願軍為阻擊美軍反攻,在鐵原地區進行了殊死的阻擊戰,犧牲極為巨大。根據不完全統計,北韓戰争期間,中國志願軍共傷亡人數達180多萬人,其中死亡120多萬人。

許多烈士壯烈犧牲,無法将遺骸帶回家鄉,隻能留在北韓半島的土地上。這些烈士多數死于如今的南韓境内,包括鐵原、春川等當年最慘烈的戰場。随着時間流逝,這些烈士遺骸也被悉數掩埋。

南韓歸還志願軍烈士遺骸提出兩個條件,北韓又為何不用歸還?

2013年,南韓提出歸還志願軍烈士遺骸,但附加兩個條件

随着時間的推移,北韓戰争逐漸被世人淡忘。而那些仍留在異鄉他鄉的志願軍烈士,也成為中韓兩國必須面對的曆史問題。2013年,時任南韓總統樸槿惠訪華時明确提出,韓方希望能夠歸還在南韓境内發現的志願軍烈士遺骸。

南韓歸還志願軍烈士遺骸提出兩個條件,北韓又為何不用歸還?

這一提議獲得中方積極回應。歸還烈士遺骸,讓他們“回家”,是對死者最起碼的尊重。但南韓方面在提議中還附帶了兩個條件:一是希望中方在哈爾濱火車站附近修建南韓獨立運動家安重根紀念館;二是在上海修建南韓獨立運動家尹奉吉紀念館。

安重根和尹奉吉都是南韓獨立運動的傑出代表,都曾在中國境内執行刺殺日本高官的任務。南韓方面希望借歸還烈士遺骸之機,同時紀念兩位民族英雄。考慮到雙方友好關系,中國最終接受了這兩個條件。

南韓歸還志願軍烈士遺骸提出兩個條件,北韓又為何不用歸還?

在北韓,志願軍烈士早已得到良好紀念和照顧

與南韓不同,北韓從來沒有“歸還”志願軍烈士遺骸的說法。那是因為,這些為北韓人民解放事業英勇獻身的中國戰士,在北韓人心中早已成了自己人。北韓戰争剛剛結束,北韓各地就開始建設廣闊的烈士陵園,以紀念犧牲的志願軍戰士。

南韓歸還志願軍烈士遺骸提出兩個條件,北韓又為何不用歸還?

目前北韓已建成8個大型烈士陵園,62處烈士墓地,243個無名烈士合葬墓,總面積達70多萬平方米。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平安南道的桧倉郡烈士陵園,這裡不僅有邱少雲、黃繼光等英雄的墓,還安葬了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與北韓百姓的烈士們一起長眠在這片土地。

在北韓人民心中,這些來自中國的烈士就是自己的兄弟。他們沒有“歸還”,而是視如己出,以兄弟般的情誼永遠悼念和照顧着這些烈士。正如毛主席所說:“志願軍指戰員死在他戰鬥的地方,這是很光榮的。”北韓的山河,就是志願軍最好的歸宿。

南韓歸還志願軍烈士遺骸提出兩個條件,北韓又為何不用歸還?

志願軍精神永放光芒,中朝友誼曆久彌新

北韓戰争結束70多年,世事變遷,但志願軍“抗美援朝”的英雄氣概永遠值得欽佩和緬懷。近年中朝兩國頻繁交流,中方專家團隊還協助北韓對多個烈士陵園進行了修繕。這些努力都在告訴我們,曆史不該被遺忘,我們債必還,情當珍惜。

烈士的英靈或許早已長眠,但他們的精神永存。我們要學習和發揚志願軍的愛國主義精神,增進中朝兩國人民友誼,共同緻力于地區和世界的持久和平。

南韓歸還志願軍烈士遺骸提出兩個條件,北韓又為何不用歸還?

歡迎評論區留言讨論!

#文章首發挑戰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