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朋友,你好嗎丨播下一顆種 待希望開花

作者: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2月29日消息(記者楊昶)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報道,轉眼間,2023年已近尾聲。這一年我們記錄了很多重要的時刻,傾聽了很多動人的故事,總有一些人,讓我們難忘,他們的故事,為我們這一年的記憶添上了濃墨重彩。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跨年特别節目《朋友,你好嗎?》,帶您與老友再叙,共話來時路,展望新一年。

朋友,你好嗎丨播下一顆種 待希望開花

夏振東在課堂上用特斯拉線圈“召喚雷霆”(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夏振東,來自江西景德鎮第十三中學的“90後”國中實體老師。今年夏天,夏振東通過在教室“召喚雷霆”、用雷射爆破氣球等一系列課堂實驗短視訊在網絡上走紅,學生在他的創意實驗“魔法課”中愛上實體,還可以知道一些超越知識本身的東西。“不隻是‘育’分,而且育人”,夏振東如此描述自己的職業目标。

“仰望星空的同時,也得腳踏實地”

主持人:你的短視訊“停更”期遲遲沒有結束,最近有計劃更新視訊嗎?

夏振東:大概這幾天或者年初吧。學校工作比較忙的話就會停更比較久,是以有網友發現規律:開學初的時候,夏老師基本上不怎麼更新,學期快結束的時候就會有一些視訊,因為教學内容完成了,我就有時間和閑心來做這件事情。

主持人:采用這麼豐富的授課形式,您希望實作的目标是什麼?

夏振東:我的理想是他們能夠愉快地學習這個學科,同時又能比較輕松地把分數也提上來。學有所成又能學有所用,這是最理想的狀态。

朋友,你好嗎丨播下一顆種 待希望開花

夏振東示範幹冰升華實驗(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主持人:您和教研組在備課過程中氛圍也很好,您覺得這種輕松的氛圍是怎麼來的?

夏振東:我的了解是實體這個學科就很有魅力,它會讓人多方面了解這個世界,不太容易單方面了解某種事物。是以心胸就開闊一些,更多看到的是愉快的事情。我們發現這個世界裡絕大部分事情都不由我們人決定,那體驗它就好,不會過于糾結某些事情,大家心态都蠻好的。

朋友,你好嗎丨播下一顆種 待希望開花

生活中的夏振東(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主持人:一些老師避免講授“超綱”的知識,您對此有什麼看法?

夏振東:很多老師因為不考就不講,我覺得這跟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了。我們的人生不是隻有考試而已,是吧?确實升學是看分數的,導緻很多老師不得不講究效率,他們眼中的效率可能隻是分數,這樣就有點短視了,而且還會讓孩子更加功利,一天到晚想我做這些能得到什麼。但是未來很多事的規律不太是這樣,反而大多數時候都是做了不知道多少無聊的積累,但是在某個時刻,能開出特别燦爛的花。

主持人:為了追求分數、升學這種短期内看得見的成績,您會不會做出妥協?

夏振東:理想得先向現實做一些妥協。通常我跟學生都說,我們肯定是為了考試而努力,但是眼睛不能隻看到這些考試。是以我上課一定是先把教學任務完成,再稍微拓寬一些内容,總之就是仰望星空的同時,也得腳踏實地,兩個都得有。

我之前怕講這些内容會侵占課堂内要求的知識,後來嘗試了一年以後效果很好,他們學得輕松、考得又很好,拓展的内容我就一直沿用到現在。

朋友,你好嗎丨播下一顆種 待希望開花

夏振東講授實體課(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主持人:網紅或者教師,對您來說是兩種需要抉擇的身份嗎?

夏振東:我的主業是老師,也願意投入所有精力到這個職業中,作為網紅的話,隻在有餘力時拍攝一些視訊。其實我在網際網路上還是當老師,隻不過從有形狀的課堂變成了沒有形狀、沒有牆壁的課堂。未來我會繼續開心地當老師,有時間再更新給我網際網路上那200多萬同學,讓他們也可以看得到。

主持人:新的一年有什麼計劃嗎?

夏振東:我是景德鎮本地人,前段時間我學做瓷器,發現當中的實體知識比想象的還多,然後就有了一個想法:從泥巴開始一直到成型的陶瓷,把制作陶瓷整個流程裡面能挖掘出來的實體知識都搬到課堂上,形成一個系列課程——陶瓷中的實體。

“獎牌對于我們來說,從來都不是重要的”

朋友,你好嗎丨播下一顆種 待希望開花

2023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吳擁軍(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吳擁軍,2023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河南省栾川縣特殊教育學校校長,他的100多名學生中,90%以上患有腦癱、自閉症、唐氏綜合征,還有的學生有聾啞等殘疾。為了讓每一個殘疾孩子都走上屬于自己人生舞台的夢想一直在努力。

主持人:聽說您最近又帶着孩子們做了些事情,是什麼?

吳擁軍:今年8月帶着20多個孩子參加河南省第八屆殘障人士運動會(以下簡稱:殘運會)以後,主要對孩子們進行排舞訓練,在11月參加了第八屆全國殘障人士排舞比賽,獲得二等獎。孩子們參加了活動,非常開心!

主持人:現在學校裡的學生大概是什麼樣的情況?

吳擁軍:按照國家對特殊教育的整體政策,讓更多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融入到普通學校的孩子中和他們一起學習,這是整體導向。但要實作還是比較難,各種狀況的孩子上學的需求越來越大,15歲、16歲要畢業的孩子也不願意回去,想盡量多一點時間在學校,多學習内容。

朋友,你好嗎丨播下一顆種 待希望開花

吳擁軍帶着孩子們登上央視舞台(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主持人:在對這些特殊孩子的教育中,您最想實作的是什麼?

吳擁軍:隻注重學科知識的學習是不行的,孩子們到校園、操場動起來,然後能有更多機會走出校園,讓他們了解社會,更好地融入社會。目前我們考慮最多的是,孩子們怎麼樣才有出路?這些智力障礙的孩子們這麼大一個群體,将來在社會上有更好的生活,還需要我們在政策、社會關愛和支援性就業上給這些孩子們更多的幫助和機會。我也想和老師們更多探索這樣的方法和路徑。

主持人:在孩子們參加活動時,您有什麼印象深刻的事嗎?

吳擁軍:我們一共組織了23個孩子參加洛陽殘運會,但獎牌對于我們來說,從來都不是重要的,和以往不同,這次要讓沒有出去過的孩子在家門口參加一次。有兩個腦癱的孩子聽到要參加殘運會,刻苦訓練,不僅站到了起點,也沖到終點,拿到400米金牌和銀牌。回來後孩子的家長說,現在一說需要去外邊買點菜,孩子都說“我來,我可以”。這樣一個小事情對孩子們的激勵和對人生的喚起價值都非常大。

朋友,你好嗎丨播下一顆種 待希望開花

吳擁軍和特教學校的孩子們(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主持人:要做好特殊教育,您認為我們還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吳擁軍:我希望能夠增加特殊教育專業老師的培養的、解決老師專業化的問題。這段時間我也了解到,從幼稚園到國小、中學,甚至大學,出現心理異常或者學習障礙的孩子,在各類普通學校裡有很多,但好像會被簡單歸于心理問題,或者說是一種情緒化把它搪塞過去,這方面似乎在整個教育系統當中還比較薄弱。

不僅是特殊教育,各類師範院校除了要學習心理學,讓這些在校師範生也學習一些有關特殊教育的知識,也能夠對這些有需要的孩子提供科學、及時的幫助和支援。

朋友,你好嗎丨播下一顆種 待希望開花

孩子們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參觀(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主持人:新的一年您有什麼想法或期待嗎?

吳擁軍:還沒有顧上好好想一想,眼前孩子們面臨期末的很多事情,還要參加元旦、春晚演出。整體來說要利用各種機會吧,傳遞更多特殊教育的聲音。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央廣網”用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将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