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1年傳奇生涯化作旗幟,易建聯9号球衣正式退役

作者:新華社客戶

我們該如何想象一位傳奇球星的球衣退役儀式?是當地政府早早釋出交通指引,賽前兩小時停車場全滿;還是全網提前一個月預熱,場館外懸挂巨幅海報,比賽門票早早售罄?

21年傳奇生涯化作旗幟,易建聯9号球衣正式退役

“我回來了,大家好久不見。”在醞釀了五六秒後,這是易建聯在頒獎環節前對主場觀衆說出的唯一的話,一如既往地惜字如金。

随着儀式進行,被現場情緒感染的易建聯慢慢打開話匣子,他分享了自己第一場CBA比賽的故事:“21年前的12月29日是我進隊第一天,沒想到第一天就有了出場機會,李春江指導那天讓我穿好比賽服,我還以為是人不夠,需要我來湊一下。”易建聯的幽默引發了哄堂大笑,他回憶起自己菜鳥賽季的總決賽經曆時也顯得雲淡風輕,“我很青澀,交了很多學費。有一場最後時刻李楠撞了我一下,我丢了球權,輸掉了比賽。”

21年傳奇生涯化作旗幟,易建聯9号球衣正式退役

“2002年我第一次來到東莞,親身感受到東莞這座籃球城市的氛圍,親眼見證了東莞20多年的發展”,2023年9月15日,在個人退役儀式中,易建聯就表達了對東莞以及宏遠俱樂部的感激,表示在俱樂部效力的日子是他職業生涯裡一段非常寶貴的經曆。而在12月29日晚的球衣退役儀式現場,易建聯也再一次表達了對俱樂部的感激:“我很幸運來到宏遠俱樂部,讓我們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孩子聚到一起,能讓我們和整座城市同頻,讓我們找到家一樣的感覺。”

易建聯特别解釋道:“我是廣東人,小時候媽媽每晚會給我煲湯。來到俱樂部的前輩每天也會煲好湯送到食堂,這些細節微不足道,但對我們而言是很溫暖的舉動。”

在為易建聯退役球衣之前,廣東隊曾為功勳外援積臣、球隊傳奇球星杜鋒、朱芳雨先後退役了15号、4号和8号球衣,易建聯的9号是廣東宏遠主場所懸挂的第四件退役球衣。在現場1.6萬名觀衆的共同見證下,易建聯的球衣正式懸挂在東莞銀行籃球中心的上空,9号球衣與易建聯的名字,從此化作球館中另一面代表着傳奇和榮耀的旗幟。

21年傳奇生涯化作旗幟,易建聯9号球衣正式退役

回憶往事時,易建聯特别談到杜鋒:“無論在俱樂部還是國家隊,他在技術方面對我幫助很大,他是李春江指導的弟子,我現在看杜鋒對現在的年輕球員高标準嚴要求,不由得就想起了當時我們一起在李指導麾下的日子。對年輕球員的高标準、嚴要求是廣東隊能拿十一個冠軍的深層原因。”

“對年輕球員的嚴格要求是宏遠籃球一脈相承的東西,但我們從未對阿聯說出那句‘你硬一點行不行?’無論在場上還是更衣室,阿聯從來都是一個強硬角色,他總是以身作則,是年輕球員的标杆。”杜鋒則在發言中這樣評價易建聯。

杜鋒的評價至允至當。回顧易建聯的職業生涯,從2002年以CBA當季最佳新秀的面貌出現在大衆球迷的視野,到2023年以CBA總得分王和總籃闆王的英姿完成謝幕。21年堅守,易建聯為廣東帶來7座總冠軍獎杯,又兩次帶領中國男籃挺進奧運會八強,易建聯用他的堅持和努力在中國籃球的曆史豐碑裡留下了不朽的印記,同樣成為了國内球迷心中永遠的傳奇。

從2004年第一次代表中國男籃征戰雅典奧運會,在姚明和巴特爾等老大哥的身邊學習,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獨當一面對陣德國隊,最後時刻命中關鍵中投,幫助中國男籃以曆史性的成績挺進世界杯八強。

21年傳奇生涯化作旗幟,易建聯9号球衣正式退役

而當巴特爾、王治郅、姚明等人退役,需要易建聯扛旗前進時,他變成了中國男籃的“大哥”。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姚明彼時已經退役,易建聯獨自挑起内線攻防大梁,在西班牙隊加索爾兄弟和伊巴卡的圍剿下砍下30分;2019年,家門口的最後一場排位賽,面對擁有6名NBA球員的奈及利亞隊,易建聯透支體能一次次跳投、突破、暴扣,25分6籃闆的表現最終也沒能幫球隊帶回一場勝利,那是他最後一場國家隊的比賽;2023年男籃世界杯,在中國男籃在馬尼拉飽受質疑的風口浪尖,他又用最簡單、最“易建聯”的方式——1條微網誌、485個字告别了自己21年的職業生涯。

在2008年後的頭一個五年,人們總說易建聯沉默寡言,這樣的性格不适合做領袖,他也曾自嘲自己是個失敗的領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易建聯用他的以身作則,帶領着中國男籃一次次朝着曾經達到的高度不懈努力着。

21年傳奇生涯化作旗幟,易建聯9号球衣正式退役

如今時光列車終于到站,易建聯從擎旗者正式化身為需要被仰望的另一杆大纛,在2023年夏天的男籃世界杯後,我們終于意識到,能擁有易建聯作為男籃領袖是何其幸運。

儀式的最後,在現場球迷山呼海嘯般的助威聲中,由杜鋒、陳江華、王仕鵬、朱芳雨、易建聯組成的“08宏遠五虎”重新穿上球衣登場,對陣由現役廣東隊球員組成的“傳承隊”,比賽結束後當主持人于嘉要求易建聯用最“阿聯”的方式為今天的儀式作總結時,易建聯腼腆地笑笑,仍然什麼都沒說——易建聯将隊友聚在身旁,低下頭,擡起手,就像他從前在比賽中曾千百次做過的那樣。

文|記者 呂航

圖|記者 鐘振彬

編輯:蘇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