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洗澡,維護好寶寶的個人衛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寶寶出現不适,減少孩子生病的幾率,是一件對寶寶很有好處的事情。
但是,這并不代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給寶寶洗澡,有時候在時機不對的時候給寶寶洗澡,不僅不會有利于健康,甚至還會對寶寶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
冬季給寶寶洗澡有“講究”
這3種情況,再髒也不要随便給寶寶洗澡,否則後果嚴重
第一種情況:存在嚴重情緒問題的時候
寶寶情緒不好的時候,是不建議給寶寶洗澡的,因為洗澡的時候寶寶不配合,不僅可能發生多種意外,還可能會導緻寶寶着涼。
梅姐要給孩子洗澡的時候,孩子對于洗澡是很抵觸的,結果就哭鬧起來,說什麼也不洗澡。
但是,梅姐卻并沒有去安撫孩子的情緒,反倒是強硬的表示“就得洗”,之後自顧自的在浴室放好熱水,就拉過來孩子,幫孩子脫了衣服就開始洗了。
在洗澡的過程中,孩子為媽媽的強硬而感到非常的生氣,于是整個洗澡過程中都不配合,不停的哭鬧、抵抗。
結果先是嗆着水,後來在地上又滑倒摔了一跤。最後洗完撒身體的時候,孩子也不配合,結果受涼感冒了。
【分析】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洗澡,将可能會出現多種消極情況:
①在洗澡過程中,孩子的哭鬧、推搡等不配合行為,可能會導緻孩子嗆水、滑倒等,對孩子的健康或安全造成較大威脅。
②在洗澡之後,孩子的不配合會讓孩子無法及時擦幹水分保暖,更容易受涼生病。
③強迫孩子洗澡,不僅會造成生理上的影響,還會造成心理影響,不利于親子關系的維護。
【飯飯媽建議】:孩子抵觸洗澡,其實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家長需要耐心地安慰孩子,讓孩子情緒穩定之後再洗澡。
有些孩子并不是因為洗澡而哭鬧的,可能是因為别的原因,這時候家長也要注意,先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安撫,如果安撫不成功,那麼就暫時不洗,等到孩子情緒穩定了再洗澡,切不可強行給孩子洗澡。
第二種情況:存在皮膚創口的時候
寶寶皮膚有創傷、皮損的時候,也是不适合洗澡的,可能會導緻皮損加劇等問題。
一位媽媽帶着孩子到母嬰店洗澡,結果在洗澡的時候,從業人員發現孩子手部有一小塊皮損,而媽媽表示,這是孩子不小心燙到一點,起的水泡破掉了。
從業人員表示,有皮損不建議洗澡,但是媽媽卻表示,這麼點皮損不會影響洗澡,就讓從業人員繼續給孩子洗澡。
洗完澡沒過多久,媽媽就發現孩子手部起水泡的位置出現了一些發紅的迹象,不過媽媽沒在意。
結果,孩子本來一小塊的皮損,相繼出現了發炎流膿的情況,傷勢愈加嚴重。
【分析】寶寶身上出現皮損的時候,是不适合洗澡的,比如劃傷、水泡破掉之後的皮損、皮膚疾病導緻的皮損等等。
因為這些皮損位置在沾到水之後,就可能會被水中的污染物感染傷口,進而出現發炎、流膿的情況。
【飯飯媽建議】:如果寶寶身上出現了皮損,就不建議給寶寶洗澡了。如果寶寶身上實在是太髒了,家長可以進行局部清潔,避免水碰到傷口。
要注意,皮損位置是絕對不建議沾水的,也不建議使用粉末狀藥物,避免形成疤痕。
第三種情況:餓肚子或是剛吃飽的時候
寶寶太餓,或吃飽的時候,都不建議洗澡,因為很可能會出現“暈堂”問題或消化問題。
這種情況其實在我們身邊就出現過,老家的一個鄰居在給孩子洗澡的時候,就選擇了在飯前時。
當時是因為蒸饅頭的時候,剛好燒了一大鍋的熱水,倒掉太可惜,就想着給孩子先洗個澡。
随後,鄰居就将開水調和涼水倒在了澡盆裡,試了試水溫,溫熱舒适,就讓孩子在吃飯前先洗個澡。
結果孩子掉進澡盆沒多久,就出現了暈厥的情況。這位鄰居還做過類似的事情,就是家裡的小兒子在剛吃完飯的時候,鄰居就急急忙忙的要給孩子洗澡,因為怕洗的晚了孩子睡着了。
結果,在洗澡的時候孩子就出現了嘔吐等現象,可把鄰居給忙壞了。
【分析】孩子太餓的時候給孩子洗熱水澡,可能會激發“暈堂”現象,也就是熱水導緻孩子的毛細快速打開,血流變快,腦部就可能會産生缺血,或讓寶寶出現低血糖等情況,導緻孩子出現頭暈或暫時暈厥的情況。
而剛吃飽飯之後就給孩子洗澡,将會基于兩種原因導緻孩子出現嘔吐等不适症。
第一種就是較大差異的體位運動,因為在洗澡的時候,孩子需要一直變換體位,這就可能會對腸胃産生刺激,誘發嘔吐等情況。
第二種就是吃飽之後洗熱水澡,體表循環血液量增加,孩子腸胃供血受到影響,進而引發各種消化問題,其中就包括嘔吐。
【飯飯媽建議】:給寶寶洗澡的時候,一定要選好時機,不要在飯後馬上洗澡,建議在寶寶吃飯後一小時後再洗澡。
當然,也不能在寶寶太餓的時候洗澡,避免“暈堂”。
寫在最後
家長們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些情況。愛洗澡是一件好事,但就算是好事,如果在不正确的時機做了,也是可能會對寶寶造成負面影響的。
【互動話題】你還知道什麼情況下孩子不能洗澡呢?
(本文圖檔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