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保護鄰裡生物多樣性的人本解決方案

作者:飛格電話大賽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袁帥

  解鈴還須系鈴人,正是因為人類是所有生态問題的來源,是以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案就是人類自己。

  氣候是地球生态系統得以運作和發展的關鍵支撐要素,為地球生物構築了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環境。然而,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生産、生活對自然的過度開發導緻目前氣候變化速度快于動物的适應能力。對此,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下文簡稱綠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晉峰提出了“鄰裡生物多樣性保護(BCON)”項目,以人本解決方案解決人類造成的問題。

保護鄰裡生物多樣性的人本解決方案

  從身邊做起 作為生态文明時代對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創新舉措,“鄰裡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人們全面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創新解決方案,通過在人民群衆的日常生産、生活中減少生物多樣性足迹、開展自然保護。攝影/甯穎

  “鄰裡生物多樣性保護”當選全球50大解決方案

  旨在推動多邊合作,應對全球挑戰,今年的第六屆巴黎和平論壇以“保護生命之樹:聯合氣候和生物多樣性議程”為主題,為世界呈現了一系列重要的全球治理項目。據論壇主辦方介紹,這些項目提供了解決全球性挑戰的具體方案,并通過與決策者、從業者和資助者的緊密合作,為這些項目提供了量身定制的支援。今年,由綠會提出并倡導的、旨在維護并保護生物多樣性“鄰裡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由非洲聯盟 - 歐盟青年合作中心提出并倡導的旨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青年撒哈拉氣候行動”項目,以及由秘魯環境法學會提出并倡導的旨在保護亞馬孫雨林“亞馬孫盟友”等項目被本屆巴黎和平論壇遴選為全球50大解決方案。其中,“鄰裡生物多樣性保護”也是生物多樣性領域的七大解決方案之一。

  自2018年發起以來,巴黎和平論壇已經展示了460多個項目,每年都有十個項目通過論壇的規模擴充計劃獲得一年的專門支援。這些項目以其國際性和多利益相關者的特點而著稱,具備在全球治理中引發持久變革的能力。盡管這些項目由不同的國家群組織負責,但它們共同應對全球面臨的最緊迫挑戰之一——維護和保護地球的生态系統和生物多樣性。

  “鄰裡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由周晉峰于2021年首次提出,旨在通過人本解決方案改善生物多樣性急劇喪失的狀況。作為生态文明時代對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創新舉措,“鄰裡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人們全面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創新解決方案,通過在人民群衆的日常生産、生活中減少生物多樣性足迹、開展自然保護,為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标(SDGs)的實作作出積極貢獻。誠然,這不是“鄰裡生物多樣性保護”第一次在國際上受到好評和認可。此前在濕地公約常務委員會第62次會議上,該理念就受到了濕地公約秘書長蒙巴女士的高度贊賞。

  何為鄰裡生物多樣性保護?它有哪些不同之處?據周晉峰介紹,傳統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主要是在深山、自然原野、自然保護區中進行,這種畫地式的保護方式固然十分重要,但努力遠遠不足以扭轉生物多樣性快速喪失的全球趨勢。保護生物多樣性需要創新的思路。由于人類生活範圍的擴張,研究如何在人口聚集區有效地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意義。“鄰裡生物多樣性保護”所提倡的便是在人們日常生活的範圍内,在不能完全保護自然的情況下,盡量通過減少對自然的侵擾、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幹擾,助力野生動物生存和發展,推動人類活動密集的地區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兼顧保護和發展,協同可持續生計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除了在人類活動密集的地區外,“鄰裡生物多樣性保護”也可在農業中發揮作用。在農業生産實踐中,“鄰裡生物多樣性保護”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實作,既可以展現為讓野草長、與草共舞,也可以展現為簡化生産模式,還可以展現為減少塑膠地膜的使用,保持土壤的通風透氣,促進土壤健康,通過土壤生物多樣性來收獲健康的食物。在“與草共舞”的“鄰裡生物多樣性保護”模式中,山東農民的多年實踐已經表明,野草可以為農田提供遮陽、保濕和降溫的效果,并為害蟲的天敵提供栖息地,進而減少害蟲對農作物的侵害。

  利用自然界的天敵來控制害蟲,而非依賴化學農藥的生物防治也是農業生産中鄰裡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種。在鄰裡生物多樣性試驗地成都自然工坊,害蟲和益蟲處于低密度平衡,在不用農藥的情況下,達到了比用農藥還要好的效果。綠會鄰裡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組王延靜表示,“在自然條件優越、氣候溫暖适宜的四川成都,蟲害是非常輕的,有利于種植多樣性的發展,也形成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随處可見的野草叢為各種昆蟲提供了栖息環境,足夠多的能源植物給這些昆蟲提供了繁育條件,這裡的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最大的展現。”

  截至2023年11月,綠會已創立了中華黑鹳保護地·平山、河南長恒大鸨保護地、内蒙古圖牧吉大鸨保護地等203個社群保護地(CCAfa)來開展鄰裡生物多樣性保護。

  以人本解決方案解決人類問題

  發展和保護自然有沖突,但并非不可調和。在工業文明時代下,飛機場的建設迅速擴張,為了防止飛機和鳥相撞,保障飛行安全,飛機場都設有驅鳥裝置。然而在生态文明時代,我們既要思考保證飛機安全,又要保護鳥類物種。周晉峰表示,在這方面,國家電網的做法值得參考推薦:此前的線路設定沒有考慮生物多樣性因素,很多鳥兒直接撞在電線上死亡。如今國家電網尋求改變,提出了“護線愛鳥”的方案,既保證了線路安全,又讓鳥類物種特别是瀕危物種得到了有效保護。比如為鳥兒搭建人工巢,設定擋闆防止因巢枝下垂、鳥糞下洩導緻的輸電線路跳閘等,以最大限度地保障鳥兒築巢繁衍和輸電線路安全。

  解鈴還須系鈴人,正是因為人類是所有生态問題的來源,是以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案就是人類自己。周晉峰表示,“80年代我在美國留學時,帶去的毛衣、秋衣都沒有用到,因為在實驗室、教室、辦公室裡,無論晝夜還是四季都是20℃的恒溫,隻有到室外才會感受到溫度變化。然而人體在自然的進化之中,是經曆了溫度變化的,持續恒溫不僅消耗大量能源,對人體也不健康,這需要每一個人改變生産與生活方式。比如最近某垃圾處理點,因為廚餘垃圾收集沒有完成任務,就買來新白菜剁碎充當廚餘垃圾。我們都應該改變,杜絕工業文明式的一系列刻闆行為,隻有每個人都改變,才能使問題得到真正的解決。”

  既然要每個人做出改變,就要讓人們意識到問題所在,建立起保護生态文明的意識。在群眾推廣方面,周晉峰頗為自豪,他直言,就生物多樣性和“雙碳”問題,在中國和西方國家分别随機采訪100個路人,中國公衆了解程度和參與的程度都處于領先地位。“作為開發中國家,中國的很多生态保護、綠色發展工作還有進一步可推進的空間,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我們在引領世界生态文明建設方面,在引領生物多樣性創新保護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同時,周晉峰指出, “我們在‘雙碳’問題的承諾雖然比有些發達國家晚一點,但從做出的産品和貢獻來說,我們的進步是非常快的,我們的自主承諾遠超國際社會對我們的要求和我們作為開發中國家本身能夠實作的目标。在有限的國土面積和經濟條件下,在生存與發展幾乎都需要資金支援的情況下,我們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裡的貢獻、成就、實踐和創新都被國際所認可,是人民參與的保護。”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12月下旬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