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拼多多黃峥:你可以說我low,但你無法忽視我

作者:嘉賓商學

12月27日,淘寶、京東在同一天相繼宣布支援僅退款功能,此番舉動也被外界視為向拼多多學習的重要表現,要知道退款不退貨功能,一直是拼多多的殺手锏之一。

淘寶和京東此舉不難了解,最近在美股市值的表現,早已為這一切埋下了伏筆。11月末,中國電商行業迎來曆史性時刻,曾一度被人看不起的拼多多,美股市值首次超過阿裡。截止12月22日美股收盤,拼多多的市值高達1920億美元,超過阿裡的1917億美元,依然走在曾經的老大哥前面。

拼多多的反超,也讓阿裡、京東創始人“坐不住了”。先是馬雲在内網發帖,“祝賀拼多多過去幾年的決策,執行和努力”“我更堅信阿裡會變,阿裡會改。所有偉大的公司都誕生在冬天裡。”緊接着,劉強東也在内網發文稱,“現在組織龐大臃腫低效,改變起來确實需要時間。”

成立僅8年,在五環外崛起的拼多多,如今任何人都不能再忽視小瞧它。它是如何走到今天的?這一切,離不開創始人黃峥的布局。

黃峥,198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大學畢業于浙江大學,碩士學位畢業于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在2004年,他加入了美國谷歌,積累了豐富的網際網路工作經驗。2006年回國後,他參與了谷歌中國辦公室的創立,為谷歌在中國的業務發展做出了貢獻。

然而,黃峥并不滿足于此。2007年,他從谷歌離職創業,先後創立了電商代營運公司和遊戲公司,積累了豐富的創業經驗。在2015年4月,他創立了拼好貨,開創了社交電商新模式。這一模式迅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拼多多也是以迅速崛起。

在2016年9月,拼好貨和拼多多宣布合并,黃峥擔任新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2018年7月,拼多多在美國上市。在黃峥的上司下,拼多多不斷壯大,跻身中國電商平台的前三,和阿裡、京東展開了“三國殺”。

正在拼多多蒸蒸日上之際,2021年3月,黃峥宣布辭任拼多多董事長,并表示将結合個人興趣,緻力于食品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根據拼多多的合夥人委員會機制,黃峥仍然能對公司保持實際控制,隻是不再參與公司日常經營,大幅度自我削權退居幕後也是既成事實。

盡管黃峥已經名義上離開了拼多多,但他的影響力和貢獻仍然不可忽視。他的創業精神和創新思維為拼多多的成功奠定了基礎,拼多多仍然朝着他制定的路線,不斷發展壯大。這也證明了黃峥所建立的商業模式的成功和可持續性。雖然拼多多的崛起與當下經濟環境不無關系,但是關于拼多多的發展依然有許多值得參考的地方。

嘉賓商學長期關注企業家、創始人及管理者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思想,為此,我們翻閱了黃峥的公開演講、采訪、緻股東信、公衆号等内容,整理出黃峥的64條思考,分為經營管理、創業心得、商業思考三部分内容,希望能為諸位帶來啟發。以下,Enjoy~

一、經營管理

1、消費更新不是讓上海人去過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讓安徽安慶的人有廚紙用,有好水果吃。

隻有北京五環内的人才會說移動網際網路第三波人口帶來的是下沉人群,拼多多關注的是中國最廣大的老百姓。移動網際網路未必是使用者的下沉,而是使用者拉平了,它讓最廣大的中國老百姓擁有了和一線城市一樣資訊擷取的能力和交易能力,這是PC時代做不到的。

2、拼多多吸引的是追求高成本效益的人群,他會買一個愛馬仕的包,也會用9.9元買一箱芒果,這跟消費能力沒關系。

實惠這件事,是一個普适性的需求。比如我媽已經算是一個有錢的媽媽,但她出去買菜、買紙巾,還是會在乎一兩塊錢的差異,但她同時也買高配的iPhone。

3、傳統公司采用一二三線來劃分人,拼多多滿足的是一個人的很多面。

低價隻是拼多多階段性擷取使用者的方式,拼多多對成本效益的了解是“始終在消費者的期待之外”,拼多多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滿足使用者占便宜的感覺。

拼多多試圖做消費和娛樂的融合,拼多多的使命就是多實惠多樂趣,讓消費者買到更多更實惠的東西,然後在這個過程中更快樂。

拼多多的核心競争力就是五環内的人群了解不了。

4、拼多多不會做采銷,也不會做物流和配送,對供應鍊更新是拼多多長期的戰略重點。拼多多的最終模式是使得上遊能做批量定制化生産。

5、全品類擴張還是傳統的流量邏輯,更新也是,更新是一個五環内人群俯視的視角。我不認為拼多多要品牌更新、要全品類,這是不對的,我們要做事情永遠是比對,讓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場景下買到合适的東西。

6、拼多多目前沒想做服務電商,因為實物電商已經足夠大。服務電商是流量思維,即流量灌進來,用不同的服務去消耗這個流量。拼多多的出現就是因為不用舊思維,在以人為先的思維下,先想這個人需要什麼。

7、拼多多對營運員工的考核是留存、複購第一,GMV第二。

8、問:對于拼多多來說,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唯一方式就是抽獎和搶紅包嗎?

抽獎和搶紅包是最簡單的娛樂行為。這種方式是很矬,但我們确實在試圖做消費和娛樂的融合。

9、其實在今天,拼多多是很容易做這樣的事情,比方說針對北京的使用者,它就做一個不一樣的界面,針對上海内環的使用者就做一個不一樣的界面,根據你的地理位置不一樣,瞬間你就覺得高大上了,但是這不太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這個效率很低,有點做作,你為了讨好而讨好,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是針對最廣大的人群到底需要什麼,我們是不是在讓越來越多的使用者有越來越豐富的産品,我們整體算法的比對是不是越來越好。

中國最廣大的人群,确實不是我們所在的這個區的進階白領。但是随着我們的能力越來越強,應該會逐漸變得越來越好,最終總會覆寫這部分使用者。但是我們沒有必要為了一部分人,或者是為了迎合某種輿論,去故意做一個東西,說你看我也有這個,這個是沒有意義的。相反的是正因為我們像今天這樣,是以才會有那麼消費者支援我們。

10、我們公司有一個價值觀叫做:誠信,本分。尤其是後面“本分”這一條。

本分的意思是說:責己。就是如果一件事出現問題,首先是找自己的問題,而不是怨别人。第二就是說,不管别人怎麼樣,但是我要做到自己的本分。比方說在商業裡面,比方在你在某一個局部獲得了一定的壟斷地位,那你是不是能夠堅持自己的本分,隻賺取合理的利潤;當一件事情出現分歧的時候,或者說當一個蛋糕要分的時候,一刀切下去很難做到這個公平的時候,你是不是能夠首先去想是說盡我的本分,不占别人的便宜。

這種文化在一開始樹立的時候其實是比較難的。因為在很多時候是違反人性的,從小時候生下來就會去搶東西吃啊這樣,因為每個人都是這樣的,是以如果你能夠做到本分的話,那一定程度上你會赢得更多的朋友,然後周圍會聚集更多的人,别人會覺得跟你一起合作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11、從很現實的意義上面來講,你首先不要把自己逼到那個容易犯錯誤的地方。像之前有人問過我“如果你企業遇到危機該怎麼辦?”,好像你在開汽車,速度非常快150公裡每小時,還有20米就要撞牆了,你說你能怎麼辦?這是沒有辦法的,是以你能做的事情是提早做預防,要撞牆之前你的速度隻有一小時五公裡了,那你還有辦法能刹車。

第一最最重要的,其實是在于自己不要逼到那個份上,不要逼到那個份上,你才有從容的空間來讓自己有平常心。落到我們公司來講,有一些非常世俗的标準。第一,得有足夠的現金儲備,當你沒有足夠現金儲備的時候,你可能做的決策就會更加傾向于短期利益和急功近利;第二,當你在使用者增長速度極快的時候,你是不是對服務品質的提升,以及整個背景的投入能夠加強,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使用者的增長,而不是等到所有的人都覺得你不行了你再回過頭來補救。那這些東西是我覺得有一點像哲學層面,但是落到實際也是很紮踏踏實實的,你就去看财務報表、看使用者的報表,你不要讓自己落到窘境的那一步。

12、拼多多是從夾縫中長出來的,長出來之後,并且撐開了一片空間的過程當中是不容易的,同時也打破了一些既有的利益,當你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的時候,必然有人不舒服,有人不滿意。我覺得這個是競争導緻的。

另外一方面,作為一個平台在疊代演進的過程當中,其實你很難做到3、4億人,包括幾百萬商戶之間毫無沖突,中間有一些沖突會冒出來,這裡關鍵是比例上,包括我們是否能夠從一次次的沖突解決當中去進步。

拼多多幸運的地方是在于一定程度上我們看到阿裡等前人走過的路,我們有可能避免其中一部分,把有一些惡性的問題緩和掉,相當于别人預演了一遍,這是我們占便宜的地方。但是整個過程,我覺得我們是很難去跳躍的,别人走過的路,受過的苦難,我們都得去受一遍。隻是有可能我在學習别人的經驗,我能夠走的稍微快一點,但是不可能跳躍這個曆史的發展。

13、我覺得在一群人要持續的維持一個靠譜的集體,一個靠譜的公司,最重要的可能是要有一個好的文化。那這個好的文化呢,其實是最開始創始的一些人,能不能夠樹立起一個好的價值觀,并且在後續的團隊的發展過程中,能夠不停的強化這一點,而且把這個東西做為一個持續的發展的基石來做。

14、從初期來看,這個「拼」的模式,在曆史上,比「拼」更早的也有各種變種的團購、其他的「拼」等,其實有很多了,我們做了之後又有很多很多人在做,但是有一點,大部分的人在做這個東西的時候,他們認為這是一種營銷方式,這是用來擷取流量的方式,但我們從一開始就覺得,這是一種新的互動方式,這是從需求側的互動方式的改變,推進到後端的組織方式改變的一個切入點。

15、拼多多與淘寶的模式有本質的不同。

淘寶是流量邏輯,主體是搜尋,使用者要自己去找商品,是以需要海量SKU來滿足長尾需求。拼多多代表的是比對,推薦商品給消費者,SKU有限,但要滿足結構性豐富。

淘寶一直倡導C2B但做不起來,就是因為淘寶的千人千面相當于個性化搜尋,但搜尋本身是長尾的,很難做反向定制。而拼多多是把海量流量集中到有限商品裡,有了規模之後再反向定制,極大降低成本。這也就是沃爾瑪和Costco的差别,拼多多的終級定位就是針對不同的人群做不同的Costco。

拼多多和淘寶是錯位競争,争奪的是同一批使用者的不同場景,錯位才會成長地更快。拼多多并不想做第二個阿裡,拼多多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模式,你可以說我low,說我低級,但你無法忽視我。

16、對于未知領域,我通常會采取比較原始的辦法,就是自己去體驗和感受,用常識來判斷。

大部分知識是沒用的,遇到問題再解決問題。我不會去規劃未來五年、十年,我會想一個很遠的目标和很近的目标。

絕大多數人在絕大多數方面都比我強,我隻在很少的方面比很少的人強。比如隔絕外部壓力,回歸本源理性思考的能力,有時候有點逆向思考的能力。以前做二級市場發現自己好像天生不太容易在很多人恐懼的時候恐懼,而容易在大衆熱情的時候悲觀。

17、我們這個團隊可能跟阿裡團隊差了20年,我覺得我們也許有機會在新的流量分布形式,新的使用者互動形式,和新的國際化的情況下,能夠做出一個不一樣的阿裡,當然這句話可能目前看起來有點太大了,但是一步一步走過去,也不見得沒有機會。

我不光是夢想,我也分析過,就是第一你去看,就是說整個電商市場,它的形式其實在發生很多改變,今天阿裡成功的形式未必是明天成功的形式,但是人的需求是依然存在,而且會進一步被放大的,是以潛在的市場很大。第二,老一輩總是要老的,年輕一代或者我們逐漸步入中年的這部分人總會走到那一步的,不是我,也是跟我同齡的另外一些人,是以我該做的事情是說有平常心,踏踏實實做好我該做的事情,努力成為我同一代人裡面最靠譜的那一個。

18、我們的政策不是從打破一個壟斷,到創造一個新的壟斷;而是從打破一個壟斷,到提供一個新的選擇。拼多多快速增長,也是行業裡每個公司争取長期生存權的必然結果。

19、好比一桌人吃飯,淘寶剛起來時桌子是空的,而拼多多起來時,已經有5個人在桌上了,你在桌下硬要上去吃飯,但桌上的人不願意你上來,桌下的人也不願意你上去,我必然會受到雙重打擊。

20、拼多多是一個不停疊代的東西,它前端形式特别簡單,簡單到以至于所有的人都覺得,可以很快做一個一模一樣的,最關鍵的其實還是在于後端的營運,就是什麼時候疊代後邊比對的算法,什麼時候應該去往縱深推進,以多快的速度進行什麼樣的疊代。

21、我們不會因為上市不上市有特别的改變,我們每天都在圍繞消費者的需求認真做事情,不會說突然之間股票市場上有一個代碼好像就不一樣了,或者說黃峥頭上頂了一個市值,難道這個人就變了嗎?

其實什麼也沒有變,今天的我們和明天的我們隻是一天的差别,而不是像很多時候公衆的感覺,好像一個性質的差别,我覺得并沒有。是以在這一點上,我覺得我們會一如既往的沿着原來的道路走,甚至像上市這種活動,像今天,我們所有的員工都是正常上班的,并不會因為上市就放假啊。

22、問:您對拼多多的市值有預期嗎?希望做成多少億美金的公司?

真是沒有預期,我覺得這件事情是個副産品。如果做公司的目标就是為了做大,為了做的估值高,我覺得這是本末倒置的,沒有一家公司的生存是因為這個原因,它一定是你在這個社會上為消費者也好,為商戶也好,或者是為更大的廣泛的社會創造了獨特的價值,這個價值被價格反應出來,是以價格是圍繞價值波動的,并且價格永遠是價值的副産品,是以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永遠是專注在長期價值上。上市會帶來一些幹擾,我們要做的事情是把自己從這些幹擾裡面隔離出來。

23、拼多多的出現和發展并不是因為我們有多厲害的能力,平台有多完善,甚至都不是我們有多用功,而是因為她生長在陽光充足的方向,這個方向就是普惠、以人為先和更加開放。摒棄零和競争的帝國式思維,轉變為以持續創新為基礎,為消費者和社會創造增量價值的思維,這就是我們看到的陽光。

拼多多黃峥:你可以說我low,但你無法忽視我

二、創業心得

1、最開始,我創業的一個項目就是電商,有點像是個BtoC 的垂直賣手機的網站,但是我們這個團隊好的地方,是覺得創業不是一錘子買賣,它是一個過程。

我們始終覺得我們沒有創業經驗,商業是應該需要學習的,我們以前讀書學知識,是讀了國小、中學又去讀大學的。

我們認為創業也應該是這樣的,也應該是有一個逐漸進階的過程,而且事前你必須把前面的東西做好,才能做後面的,是以這兩年拼多多看起來很快,但實際上我們這個核心團隊都在一起十年了,我們以前讀了國小又讀了中學,現在才開始上大學。

2、巴菲特說買股票就是買part of the company,要有長期持有的心态去尋找好的生意和合夥人。

這和創業很像,一方面要關注生意的模式,選擇正确的生意模式,要花大量時間去研究這個生意模式的細節。

另一方面要挑好的“合夥人”,在投資時要把創始人和CEO當成自己未來的合夥人,看自己是不是願意和他們長期做事。

3、投資除了關注好生意,好團隊,還需要在乎是否是好價錢。

這和創業也很相似,查理·芒格讓巴菲特意識到該用一個合理的價錢去買好公司,而不是花時間去撿煙蒂(價格便宜,有些殘餘價值的、但往往不那麼好的公司)。

同樣,一個好的公司應該花力氣去解決/克服那些正确又難的問題,而不是四處撿一大堆芝麻。

4、活着是創業的第一要務,同時又要用另一個角度來評估,即能不能赢,有沒有足夠的力量去赢。

和投資特别要關注business model(商業模型)一樣,創業本身對行業及生意模式的選擇也往往決定了很大一部分結果,也就是要花大量時間去研究什麼是正确的事,然後再想如何把事做正确。在正确的方向上逐漸前進,比在不正确的方向狂奔要好。

創業很多時候和投資一樣,選擇比努力重要。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哪怕慢一點,但像投資中複利的連續回報也是很厲害的。

5、創業确實是我很享受的一件事情,因為它有點像在玩遊戲,比較中毒,有一些小夥伴一起在奔向一個共同的願景和目标。那創業本身比玩遊戲還更有意思的一點是說,你不光是說自己嗨了,自己高興了,而是說你在自己高興的同時,很可能你也在産生影響和對世界的一些改變。這一個東西本身其實是給自己的人生更強的成就感。

那當然,随着年齡越來越大,誰也不可能創一輩子的業,但是我希望在自己的人生的創業階段裡面能夠做出一件東西是将來回過頭來看,能夠讓自己覺得自豪,同時讓自己和一起創業的小夥伴自豪的一件事。

6、創業的孤獨,其實是很多創業者都有的,因為你在做決策的時候,因為你的位置跟别人不一樣,很多時候别人并不能夠百分百了解你為什麼這麼做,或者說也不能和你能夠進行真正的在同一位置上完全的讨論。

是以創業本身做久了之後,你會發現有點悖論的地方在于,這個公司好的時候,其實往往你每天是如屢薄冰的,但是你如果哪天覺得很安全,很舒服的時候,那往往這個公司就開始出問題了。好像真的是這樣的。

是以第一可能是自己心态上就在接受是說每天在戰戰兢兢,如屢薄冰,是一個正常狀态。

第二是你回到一個創業的初心和你想要什麼,如果創業這個事情,讓你有很多的朋友更多的愛的話,那你一定程度上會覺得溫暖。是以這個以不同的人在做同樣的事的時候,其實出發點未必相同,那對于我來講,至少是希望在做拼好貨(即拼多多)這件事情,能夠一方面彙集到更多的消費者,另一方面在跟我一起做事情的小夥伴包括合作夥伴,至少其中的大部分是更喜歡的我,這樣的話我時間越久,年紀越大,我獲得的愛就越多,我的人生幸福感就更強一些。

7、我們無非一夥人,還是追求做成一件牛逼的事,那我們就坐下來商量,哪一件事情能夠更牛逼。作為一個好公司,動作越少越好。

8、巴菲特和Bill Gates在某次和MBA同學的對話中問台下的同學一個問題,大意是如果你把你的每一個同學當做一個公司,然後你要把自己目前所有的錢投給一個“他”,占5%,你會選哪一個?往往你不會選最聰明的或是能力最強的,而往往你會選最可信賴的。這個比喻對于創業選合夥人來說尤為适當,往往我們要的是可信任的長期搭檔,而不是看似能力很強卻永遠不知道他會不會背後捅刀的人。

9、剛創業,如果做了這件事(行賄),就沒法規模化了。在那種情況下你都不行賄,大家都會意識到你來真的,你省掉了很多後續成本,就像打了一場仗,一定程度維持了多年的穩定。”

誠信在國内會成為企業的核心競争力,一家講誠信的公司經營時間越長,建築的壁壘就越高,對内也會積累起一幫很好的人。

10、創業過程中有一類特殊的資産是在某一種文化下團結起來的人,也有一類費用是用來購買勞力或技能的成本。這兩者的分辨和轉化是很有意思的事兒,也是ROI特别高的事兒。如果費用都變成了可增值資産,那估計我們的CFO、投資人都要笑得睡不着了。但有意思的是很多時候投資的時候,對這樣重大的、差異的分辨又往往是草率且權重遠遠不足的。

11、如果一個業務特别容易做,也不需要付出大的代價,往往不是長期帶來大量現金流的好業務。好的決定往往是艱難的,需要付出痛的代價的。

拼多多黃峥:你可以說我low,但你無法忽視我

三、商業思考

1、我在上學時就意識到幾個事。

第一,山溝溝裡飛出金鳳凰是小機率事件。大部分富二代,尤其是官二代非常優秀。

第二,田忌賽馬,在整體資源劣勢的情況下可以創造出局部優勢,進而有機會獲得整個戰役的勝利。基于此,平凡人可以成就不凡事。

第三,錢是工具,不是目的。

2、段永平在商業和人生給我的啟示是,他說快就是慢,慢就是快。用平常心來做事情會更好,平常人其實很難有平常心。

3、2006年,段永平帶上我去參加巴菲特的午餐。我發現巴菲特講的東西其實特别簡單,連我母親都能聽懂。這頓飯最大的意義可能讓我意識到簡單和常識的力量。

對一件事做判斷時,你需要了解背景和事實,了解之後需要的不是睿智,而是面對事實時是否還有勇氣用理性和常識來判斷。常識顯而易見、容易了解,但我們因為成長、學習形成的偏見和個人利益的訴求蒙蔽了我們。

4、燒錢有兩種不同類型的燒錢,一種VC燒錢,一種投資的燒錢,很多電梯廣告給投資人看,另外打給消費者看,試圖打品牌,消費者心目當中占領一個位置,對于前面一種燒錢燒的越少越好,後面一種燒錢燒的越多越好,如果後面一種燒錢,金币多多益善。

5、如果我是張一鳴,我會更加激進的做全球化,因為我們這一代網際網路創業者跟上一代相比,會比他們更大的全球化視野,更早的接受國際資訊,全球化的機會也更大。第二,從價值創造的角度來講,帶領中國的資訊走出去,包括中國的産品走出去,這一點本身也是為BAT也好,為整個國家也好,創造的價值是最大化的。當你整個公司布局到全球,并且反過來用全球的資源集中回來打中國的市場的時候,我想那個時候可能也會變得更加從容一些。

6、行業競争的日益激烈甚至異化讓我意識到這種傳統的以規模和效率為主要導向的競争是有其不可避免的問題的。要改變就必須在更底層、根本的問題上采取行動,要在核心科技和其基礎理論上尋找答案……退了後我做什麼呢?我想去做一些食品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

7、很多的消費習慣我覺得跟前期的家庭環境有很大關系,跟現在擁有的财富其實沒有太大關聯。

比方說看我媽到現在都是舍不得打車的,她覺得她的時間又不值錢,打車太浪費了,我跟她說這個不安全,她就會找理由,比方說,她說坐公共汽車空氣好,車大等等,我媽媽周圍的小姐妹,我爸媽都是都是這樣的家庭。

這是到現在為止,對我可能一直有很大影響的,包括對自己思考做商業的時候。我腦子裡一直記着的,包括看到的,是我爸媽這樣的普通家庭,他們是怎麼思考或者怎麼生活的。

8、關于消費降級,尤其是在物質消費上,沒有人會主動消費降級,大家都是「沒有抽水馬桶,我要有抽水馬桶」。

但是為什麼大家會有這種聲音出來,我覺得是兩個原因導緻的(甚至有些人也這麼認為),第一個是在過去幾十年,中國确實市場縱深特别大,就是有很大的差異。

另外一個呢,同一個人有不同的面,我們講多實惠、多樂趣,多實惠這件事情,在我看來是所有的人,不管你是有錢、沒錢,這是一個普世性的需求,當然不同的人也會有不一樣的更新需求。

還講我媽的例子好了,她肯定算是一個相對有錢的媽媽了,她去買菜、去買紙巾,她肯定會去看是不是有一塊錢兩塊錢的差異,她是在乎的,但同時她也會買高配的 iPhone,甚至好的電視機,在我媽身上,如果你是她兒子,你觀察她的行為,你覺得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你抽象出來,放到一篇文章裡面去讀,好像這個人是分裂的,但是其實這件事情,我認為是在千千萬萬的家庭裡面,每天都在發生的。

9、我們都是時代的産物嘛,就是形勢比人強,大的環境下,我們正好在這個地方,那我們就盡到自己的本分,做一些我們該做的事情,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很清楚,就是再怎麼樣,我們在整個時代的長河中,都是非常非常非常渺小的。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剩下的真的是看命了。

10、在外部環境劇烈變化,各種想法湧動的時候,一個人很容易陷入到什麼都想要、什麼都不行的迷惘裡。思想變得滞重,變得未老先衰,并影響到自己身體的實體狀态。要精神上健康年輕充滿活力,與鍛煉身體一樣,也必然有會思想上酸痛時堅持一下再進一步的過程。

11、我并不認為騰訊是強競争邏輯,騰訊更多是商人邏輯,競争隻是商業ROI計算的副産品。騰訊入股拼多多不是因為我們可以對抗阿裡,而是我們的投資有回報。騰訊投了京東,京東就真的能對抗阿裡嗎?阿裡會打京東,哪怕沒有騰訊投資。

12、因為我們是今天的拼多多,是以騰訊想來入股。騰訊更像一個普通的财務投資人,他對我們既不會特殊的好,也不會特殊不好。我也不認為我們是騰訊系。

13、我曾對騰訊的人說,騰訊做電商失敗是因為他們了解電商就是流量×轉化率=GMV。流量邏輯在今天是無法成功的,騰訊有全中國最大的流量,投了一堆垂直電商,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騰訊早成了。

拼多多起來之後,京東、唯品會、蘑菇街都實驗過相似模式,對于他們來說,拼團不過是一個創造GMV增量的工具;而拼多多是人的邏輯,我們通過拼團了解人,通過人推薦物,後期會過渡到機器推薦物。拼多多APP裡幾乎沒有搜尋,也不設購物車,你可以想像把今日頭條下的資訊流換成商品流就是拼多多。

是以早期看大家都是低價和拼團,但我們的出發點不同、方向不同,長大了也就不一樣了。

14、做公司沒有像小孩子那樣明顯的青春期,青春期是開始時明顯加速,結束時明顯放緩。但公司是一個逐漸長大的過程。這意味着問題不是突然爆發的,問題每天都在爆發。

15、問:王興曾說,同向為競,相向為争,競争不是為了把誰打倒。

王興講的他帝國的邊界,相向而行,但沒說我到哪裡停。滴滴和美團在強競争環境中長大,但拼多多的成長環境不一樣,我們在一個看似沒有機會的飽和領域找到了新的商業突破,是以不需要浪費大量資源過度競争。

阿裡京東、滴滴美團,他們是帝國式競争,有明确地盤的界限。但我覺得我們這一代人的思路不該是這樣。拼多多和淘寶更像是兩個不同的緯度在慢慢融合,拼多多用支付寶也用菜鳥。

16、問:淘寶近兩年一直在推進千人千面、分發頭條化的改革,這與拼多多的戰略是高度重合的,那拼多多一直強調的獨特性展現在哪兒?

淘寶的方向是對的。但作為上一階段最成功的公司之一,當它邁向新時代時,它是有包袱的。他們現在的主體是搜尋,不管你做什麼改革都意味你把搜尋給弱化。但搜尋在拼多多中隻是一個極小場景,甚至不在首頁上。這好比百度想做今日頭條的事情,他們都面臨既有成功所帶來的阻礙。

這就像我是深圳,它是上海,上海曾經比深圳牛逼很多,它也許依然牛逼,但是我年輕,我沒有包袱。

17、拼多多的成長要感謝時代。我以前也做過其他的公司,拼多多光靠自己個人的努力是不行的。中國很多東西都在完善,物流和制造業都在成長。

三年多前我在家休息的時候看到移動網際網路,尤其是手機對人每天行為帶來的改變是巨大的。現在是不一樣的,大家都習慣拿着手機拍照和人聊天,但是在4、5年前,人的行為是不一樣的,人們會在電腦前呆很久,偶爾出去一下,電話隻是用來打電話。但是很多人因為在這個裡面,所有并沒有在外面感受到具體的變化。

當然拼多多也要感謝包括社交網絡的興起、移動支付、以及全國化的物流體系。

18、我不是特别感冒消費更新這個詞,因為每個人對消費更新的了解都不一樣的。上海長甯區平均壽命已經達到了84歲,現在中國很多地區已經是世界一流的消費水準生活水準。當然有人還可以再升,比如都是法國的化妝品,阿爾卑斯的水,但這個是不是我們需要追求的?

我覺得當貧富差距更大的時候,能不能讓更多地區的人在消費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更新,在消費方面的公平應該會是更重要的。更貧困的地方,有的時候消費産品更少更貴。今天的問題不是我們先進的人不夠先進,而是大部分人消費不均衡。

19、問:是否認同劉強東說的“消費體驗是最重要“這種說法?

從根本上,我認同劉強東的講法。但商業體驗要綜合成本效益、物流等等體驗。我不知道劉強東這樣說的采訪背景是什麼。但拼多多是這樣選擇的結果。比如水果,在一個相對低多的價格,有一兩個果子在物流中磕壞了。消費者是可以接受的。

對老百姓來講,罵也是要罵的、但退款了下次也可能再來。這是一個公司價值觀取舍和平衡的問題。當你兩者不可兼得的時候,是要面子還是裡子,先算下這個東西是不是劃算,再來算這個東西願不願意炫耀。

現在,消費不均衡是最本質的問題。這個是我們更新的方向嗎?大部分地區,應該獲得的是消費的公平。中國不公平在于,一線城市的東西比小地方更便宜。宿遷的電器比北京貴。真正需要更新的,是從物質消費更新到精神消費。真正需要更新的,是有營養的文章、書。錢越來越多、抑郁症比例越來越高。

20、企業家終究是會老的,但公司要持續活下去,它應該依賴于一個有自我應對能力的機制而不是一個人。

21、如果别人都在說假話,你說了一句真話,其實真話和假話是一樣的。我剛創業的時候去融資,公司狀況很好,但我講的真話投資人都覺得是假話。不管你報什麼數字,他會按照行業标準給你打八折,甚至打五折。後來拼多多有了一點名氣我去融資,搞笑的是,你講假話,對方也覺得是真的。

就像小時候我爸買了一塊真的表,别人都說是假表,後來我有錢了,我爸戴塊假表,他們都說是真的。這個世界就是這樣。

22、行業競争的日益激烈甚至異化讓我意識到這種傳統的以規模和效率為主要導向的競争是有其不可避免的問題的。要改變就必須在更底層、根本的問題上采取行動,要在核心科技和其基礎理論上尋找答案……退了後我做什麼呢?我想去做一些食品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

23、改變公衆風氣的一種辦法是直接大範圍整肅,另一種則是利用管道,在商業上有個值得讨論的現象是有時候東西貴了反而好賣。比方說空調這樣的産品,需要有人安裝,也需要有人推薦,有可能類似小米的網際網路直銷,把價格打到“最低”還不如“格力”給安裝者、管道以足夠利潤,雖然看起來管道的做法擡高了商品的價錢,但實踐當中,管道和服務成本也許是維護某種公共認識最節省的、良性的做法。

這種管道和服務成本是必須的,它把維護某種秩序的代價展現在的明處,而忽略了這種代價的體系可能會走向“劣币驅逐良币”,這種違反經濟學教科書所講的價格供求線原理的現象其實非常非常多。查理·芒格在他的書裡就多次說過,我們在消費品,商用軟體,硬體等領域也很容易找到這樣的例子,這種貴的反而賣的好的現象甚至都有可能是好些領域的主流。

24、關于新舊關系,很多人習慣用你死我活的戰争思維來看待,好比對于整日圍坐于古羅馬角鬥場的人來說,非此即彼就是全部的世界。也許角鬥畫面能帶來一些感官刺激,但大自然多樣生态共生疊代才是持久的真實。

25、一種商業和格局能否持續,本質上要看是否有利于消費者,是否有利于勞動者和價值創造者,是否能創造出不可替代的價值,是否恪守本分盡了社會責任。

26、有些客觀規律和現狀,不是一個簡單的願望可以的,往往需要比你想象多得多的能量,這和人總是要死的一樣,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27、我的第一份正式的工作也是唯一一份工作是在谷歌。谷歌對我的影響,我覺得是非常大的。

第一:很少有公司向谷歌這樣把”do no evil” 這樣一種非商業化的價值觀,這麼強的植入在一個商業的公司裡,谷歌的成功一定程度上讓我看到,你追求一些美好的東西,或者看起來非商業的東西,其實最終來講從商業的結果上講,也是可以很好的,從賺錢,商業成功角度上來說,有很多條路,但通過至少證明有一條路在我看來是更加美好的,它也是可以做的非常好。

第二:我加入谷歌時候,谷歌還沒上市,是以你也看到有很多人在一夜之間就暴富了,那這個經曆其實近距離的接觸和經過觀察周圍的這些人,對我是有很大影響的,因為你會一下子意識到錢的作用是有兩面性的,不光能夠讓你财富自由,精神自由,然後好像都是正向的,它也有很多負面的,對于很多人來說可能一下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和意義,另外一部分人可能是因為有了錢,可能讓他甚至有10年期間處于迷茫期,在他最好的生命的時間裡面,他可能就很荒廢。如果他的錢更少一點的話,可能他的人生的總體财富包括幸福指數可能會更高。

這個經曆一定程度上,我覺得讓我在做商業的時候可能會更加容易平常心一些,因為商業本身很大程度是用财富來衡量的,但是在很早的時候,相對因為谷歌的原因,讓我意識到這個衡量标準是幾個緯度之一,而且它很有可能,你過度的去強調它的話,對于自己人生,甚至對商業本身都是有傷害的。

28、我希望每天我都能坦然地面對自己,自己覺得心安,自己覺得盡了本分。如果我還能逐漸擁有選擇性記憶的能力,記住快樂的,忘記焦慮憂傷的那就更好了。

29、時代的洪流浩浩蕩蕩,方向難以阻擋……在森林裡,每一個局部樹和樹的競争是激烈的,不同局部的較量是異常豐富、曲折變化的。但如果我們看整個森林,最終所有樹的方向又是一緻的,那就是向着陽光的方向。向着陽光的力量是異常強大的,他将改造很多事物,或為改造事物開辟道路。

30、佛學、量子力學、數理邏輯的不完備定理好像都在和我們說:世界人生整體是不可知的,至少是不可精确度量的,是測不準的,是不确定的。用有限的規則去描述規範世界是不可能的,事情是不完美、不完備的。此外我隐約覺得看到什麼是極大程度上由怎麼看決定的,局部也許就描述了整體,雖然整體不可知。

戰法:成就下一個商業奇迹 解析典型商業案例,聚焦企業經營“戰法” ¥59 購買

分享 | 黃峥

整編 | 韓哲

出品 | 嘉賓商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