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冬天那麼冷,在沒有棉花時,古人是靠什麼禦寒過冬的?

作者:春秋玉史

文 | 小F

編輯 | 春秋玉史

«——【·前言·】——»

古代的冬天相比現在更為嚴寒和漫長,現在的冬天相對于古代可能會稍微溫暖一些,在古代,由于天氣非常寒冷,車輛經過後留下的車轍很快就會凍成冰轍。

現代科技的發展讓我們在冰雪世界中也能享受到暖氣的舒适,但在古代,這些設施并不存在,在宋朝以前,棉花還是一種稀缺物品,那麼古人是如何度過寒冷的冬天呢?

古代冬天那麼冷,在沒有棉花時,古人是靠什麼禦寒過冬的?

古代權貴們禦寒的方法

早在遠古時期,北京猿人就已經學會用火取暖,保護火種,身上圍着樹葉或者野獸的皮毛來回奔跑保持體溫。

而在古代社會,權貴階層的生活方式極盡奢華與實用并存,他們在禦寒方面的精心考慮,無處不顯尊貴與精緻,不僅住所取材昂貴且保溫性良好,室内裝飾矜貴華麗,連日常生活小細節也倍顯考究。

古代冬天那麼冷,在沒有棉花時,古人是靠什麼禦寒過冬的?

貴族居所用材豐富且富有觀賞性,不僅有昂貴的石材和堅固的鋼鐵,還有稀有的紅木,這些材料的高熱容特性,不僅有助于保持室内溫暖,也展現了權貴階層富貴和地位的象征。

裝飾更是富麗堂皇,階梯式布局,規模宏大的建築群,錯落有緻的廊腰和檐牙,處處彰顯着社會地位的高貴與威嚴,整體以紅木為主,表面刷上朱漆,更是極具氣勢和裝飾效果。

古代冬天那麼冷,在沒有棉花時,古人是靠什麼禦寒過冬的?

朱漆不僅保濕保熱,還增添了居所的莊嚴與美感,豪華階層還在紅木内側裝填銀紙,起到保暖的功效。

室内裝飾也是獨具匠心,紅木家具宛如藝術品一般,玉石器皿擺放,增添了室内的格調,牆壁采用了各式各樣的精美挂毯,織造精良的毛絨地毯,使得整個居所如夢似幻、溫暖舒适。

古代冬天那麼冷,在沒有棉花時,古人是靠什麼禦寒過冬的?

考慮到清寒的氣候,權貴階層非常重視室内取暖裝置,牆上常見的挂爐,供暖效果卓越,這些挂爐往往用紅銅制作而成。

燃燒高品質的無煙炭確定煙霧排放少,燃燒時間長久,使得室内溫暖怡人,不受氣候的侵擾。

古代冬天那麼冷,在沒有棉花時,古人是靠什麼禦寒過冬的?

在古代一些文人雅士還使用“紙被”禦寒,這種被子使用野生藤條作為原料,并經過一系列加工手段制成紙張,由于紙被具有光澤好、保暖性強的特點,在南宋文人圈非常受歡迎。

但是紙被對于普通人來說,通常是負擔不起它昂貴的價格,陸遊還有一首詩曾提到過它,“紙被圍身度雪天,白於狐腋軟於綿。”意思就是比白狐的毛還要白,比絲綿還要暖和。

古代冬天那麼冷,在沒有棉花時,古人是靠什麼禦寒過冬的?

火塘也是最古老的取暖方式,在秦長樂宮遺址中也發現了類似于它的做法,用兩塊筒瓦相扣,做成管道包在牆上,與爐子相連用于取暖。

漢代時,漢武帝還建造了溫室殿,先用白檀木鋪在爐底保持清潔,再用炭屑和蜂蜜捏成雙鳳,在冬天放入爐子燃燒。

古代冬天那麼冷,在沒有棉花時,古人是靠什麼禦寒過冬的?

在古代炭火的價格高的離譜,以宋代為例,一秤木炭的價格大概在200文左右,而同樣的價格可以買到六鬥大米,而一個冬天的用炭量,隻有權貴們能負擔的起。

對于權貴們來說,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他們的房子仍然保持着溫暖,就像春天一樣,如果他們想出去欣賞雪景,就會穿上狐狸或貂皮來保暖。

古代冬天那麼冷,在沒有棉花時,古人是靠什麼禦寒過冬的?

即使沒有厚重的被子,絲綢和緞子也可以用來禦寒,他們可以随心所欲地選擇獸皮棉衣或者其他暖和的衣物,但是對于普通人來說,很多禦寒保暖的器具都買不起。

除了冬裝和燒火禦寒,冬季食用鹿肉和鹿茸能夠提高人體的新陳代謝強度和抵抗力,是以一直受到權貴們的喜愛,他們還會吃些蔬菜和瓜果,以達到保溫降火的目的。

古代冬天那麼冷,在沒有棉花時,古人是靠什麼禦寒過冬的?

古代普通人禦寒方式

權貴們使用的優雅裝潢和奢華不同,普通百姓則使用較為樸素的建築和裝飾材料,茅草房屋雖然露水透漏、寒冷刺骨,但卻是過去不得不居住的住所。

在棉花的普及前,古人已經有了另一種同樣有效的禦寒方法——麻。麻的使用曆史悠久,它的堅韌性和保暖性能在當時的條件下,絲毫不遜色于後來的棉。

古代冬天那麼冷,在沒有棉花時,古人是靠什麼禦寒過冬的?

早在商周時期,麻就開始作為重要的纖維材料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麻不僅用于制作衣物,還廣泛用于各種用具的生産,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文明的程序。

麻的緊密性使得其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特别是在冬季,厚厚的麻布衣成為人們抵禦寒冷的重要手段。

古代冬天那麼冷,在沒有棉花時,古人是靠什麼禦寒過冬的?

動物皮毛也是古人們禦寒的重要選擇,動物的皮毛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暖效果,在古代部落,比如叢林居民,仍然穿着獸皮衣物來抵禦嚴寒。

這種原始的皮衣雖然不如現代的棉衣柔軟,但仍然能夠有效地保持身體的溫暖,部落居民精通制作動物皮衣物的技巧,并将其視為族群身份和功勳的象征。

古代冬天那麼冷,在沒有棉花時,古人是靠什麼禦寒過冬的?

古人們為了在嚴寒的冬日裡滋補體力和保持溫暖,還發明了制作臘肉和腌菜的方法,在秋季豐收後,他們将肉食制成臘肉,食用時能夠滋補身體,幫助對抗寒冷的威脅。

他們還儲存蔬菜,并通過腌制的方式儲存,以便在寒冬季節享用,這樣的食物不僅能夠充實營養,還可以提供更多的熱量,讓人們在寒冷的冬日裡更好地适應。

古代冬天那麼冷,在沒有棉花時,古人是靠什麼禦寒過冬的?

吃的有了喝的自然不能少,酒作為一種驅寒的好幫手,在古代生活中同樣占據了重要地位,尤其在冰天雪地的環境中,飲酒不僅能提供熱量,還能提振精神,增強對寒冷的抵抗力。

古人們知道一杯酒能夠溫暖四肢百骸,盡管過量飲酒對身體不利,但适量飲用還是被古人廣泛接受的習慣,是以在寒冷的冬日裡,飲酒取暖早已成為人們的共識。

古代冬天那麼冷,在沒有棉花時,古人是靠什麼禦寒過冬的?

禦寒不可或缺還有火,火是古人對抗寒冷的利器,不僅可以提供必要的熱量,還能烹饪溫暖食物,使古人能夠享受到熱食帶來的額外溫暖。

還有在漢代炕塌就已經普及,一直發展到至今,以及川蜀地區的辣椒和大蔥,這些都是因地制宜、應對寒冷環境的智慧産物。

古代冬天那麼冷,在沒有棉花時,古人是靠什麼禦寒過冬的?

結語

在古代不同地區和不同民族有着很多特色的禦寒方式,但随着時代的進步,人類在禦寒方式上的變革不斷,我們不應忽略那些古老智慧的價值和意義。

正如火種的保留對于原始社會的延續至關重要,傳統文化的傳承對于現代社會的和諧穩定同樣不可或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