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高檢最新釋出!加大懲治金融風險高發領域金融犯罪力度

作者:證券時報

12月2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舉行“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作用 依法服務保障金融高品質發展”新聞釋出會,釋出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作用 依法服務保障金融高品質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介紹主要情況,通報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懲治和預防金融犯罪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最高檢最新釋出!加大懲治金融風險高發領域金融犯罪力度

《意見》提出,将高質效履行檢察職能,依法懲治和預防金融違法犯罪。具體來說,将依法從嚴懲治嚴重危害金融安全的犯罪、依法從嚴打擊證券犯罪、堅決懲治金融腐敗犯罪、精準開展金融領域民事檢察監督、強化金融領域行政檢察監督、探索開展金融領域公益訴訟。

《意見》将在刑事檢察方面,重點加大懲治金融風險高發領域金融犯罪力度,突出打擊各種名目非法金融活動;在民事檢察方面,重點加大對金融領域逃廢債、“砍頭息”、“套路貸”等虛假訴訟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在行政檢察方面,結合刑事案件辦理積極推進與行政機關“反向”銜接工作;在公益訴訟檢察方面,圍繞國有金融财産保護、金融賬戶敏感個人資訊保護、涉金融領域電信網絡詐騙治理、金融行業反壟斷等法定領域開展公益訴訟。

來看《意見》重要表述:

1、保持對非法吸收公衆存款、集資詐騙、組織上司傳銷活動等涉衆型金融犯罪的高壓态勢,持續加大對涉僞私募、僞金交所、養老、私募基金、虛拟貨币、預售卡等領域非法集資犯罪懲治力度。

2、依法懲治騙取貸款、金融詐騙等騙取金融機構資金犯罪,加大對金融機構實際控制人、大股東以及内部人員非法套取金融機構資金犯罪的懲治力度。

3、持續加大洗錢犯罪追訴力度,依法懲治地下錢莊、非法支付結算、非法買賣外彙等非法經營犯罪。

4、依法嚴厲打擊上市公司欺詐發行、違規資訊披露等财務造假犯罪,全鍊條追訴挪用資金、職務侵占、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等關聯犯罪,服務保障以資訊披露為核心的股票發行注冊制。

5、依法嚴懲内幕交易、操縱市場、利用未公開資訊交易等嚴重破壞資本市場交易秩序的犯罪。加大對金融機構、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進階管理人員等關鍵崗位人員違法犯罪的追責力度。

6、保持金融領域反腐敗高壓态勢,懲治金融領域新型腐敗和隐性腐敗,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一體推進懲治金融腐敗和防控金融風險。

7、加強對虛構借款、非持牌機構違規開展金融業務、申報虛假破産債權等金融領域虛假訴訟的預防和懲戒。加大涉金融知識産權民事訴訟監督辦案力度。

8、聚焦證券期貨、銀行保險、金融借款、委托理财等領域,加強行政訴訟、行政非訴執行案件的法律監督。

9、加大對國有金融财産保護、金融賬戶敏感個人資訊保護、涉電信網絡詐騙金融領域治理、金融行業反壟斷等檢察公益訴訟監督辦案力度,探索拓展金融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

10、積極參與處置非法集資、反洗錢、反假貨币、打擊資本市場違法活動、清理整頓非法交易場所等金融領域聯絡協調機制。

加大懲治金融風險高發領域金融犯罪力度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葛曉燕在新聞釋出會上介紹,《意見》圍繞全面加強監管、防範化解風險這個重點,立足檢察職責提出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的履職重點。

在刑事檢察方面,重點是加大懲治金融風險高發領域金融犯罪力度,突出打擊各種名目非法金融活動,持續加大對洗錢及其關聯犯罪的追訴力度,依法妥善處置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風險,嚴厲打擊财務造假、操縱市場等證券犯罪,堅決懲治金融腐敗犯罪,以精準有力的刑事追訴懲治金融犯罪、震懾金融犯罪、預防金融犯罪。

在民事檢察方面,高質效辦理金融領域民事監督案件,重點加大對金融領域逃廢債、“砍頭息”、“套路貸”等虛假訴訟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着重加強民事執行監督,強化民事檢察與刑事檢察的有序銜接,加大對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司法保護,維護公平誠信的金融市場秩序。

在行政檢察方面,将結合刑事案件辦理積極推進與行政機關“反向”銜接工作。

在公益訴訟檢察方面,将圍繞國有金融财産保護、金融賬戶敏感個人資訊保護、涉金融領域電信網絡詐騙治理、金融行業反壟斷等法定領域開展公益訴訟,并積極探索拓展普惠金融、養老金融、綠色金融等領域公益司法保護。

《意見》還強調,“四大檢察”在履行好各自職責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完善金融案件内部協同履職機制,及時移送各類檢察監督案件線索,建構“四大檢察”協同助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檢察體制。

目前金融犯罪案件數量仍高位運作

在新聞釋出會上,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廳廳長張曉津通報了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懲治和預防金融犯罪工作情況。他表示,總體上,目前金融犯罪案件數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位運作。

據張曉津介紹,2023年1—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準許逮捕破壞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詐騙犯罪嫌疑人11060人,提起公訴22529人,起訴人數同比下降10%,涉及罪名相對集中。

具體來說:

一是非法集資犯罪居高不下,線上線下相結合,傳統手段與新型手段互相交織,利用私募基金,區塊鍊、虛拟币、新能源、影視投資等市場熱點的新型案件明顯增加。

二是中小銀行、信托、票據等金融信貸領域案件時有發生,有的金融機構“内鬼”與外部人員内外勾結,有的金融機構實際控制人、大股東非法套取金融機構資金,個别案件涉案金額巨大。

三是資本市場上市公司财務造假及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等犯罪增多,内幕交易、操縱證券市場等交易類犯罪多發,出現利用基金中的基金(FOF)、場外期權等複雜金融産品實施證券犯罪等新情況。

四是洗錢、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非法買賣外彙案件增多,通過虛拟貨币交易跨境轉移資金成為新手段。此外,在辦案中還發現,在各類金融犯罪背後,資金掮客、技術黑客、股市“黑嘴”、造假中介等黑灰産業鍊問題日益凸顯,助推犯罪甚至成為誘發金融犯罪的始作俑者,全鍊條懲治金融犯罪及其關聯犯罪是今後的重要方向。

多管齊下,努力鏟除滋生金融投資詐騙的土壤

目前,金融領域各類投資詐騙案件時有發生,而且手段名目不斷變化,迷惑性很強,給人民群衆造成了嚴重損失,同時也破壞了金融管理秩序。張曉津在新聞釋出會上指出,如何更加有效地預防金融犯罪,守護好人民群衆的錢袋子,是《意見》着重考慮的内容,也是金融檢察工作不斷努力的方向。

張曉津指出,從檢察辦案情況看,造成金融投資被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會公衆理性投資、依法投資的意識仍然較為薄弱,識别防範金融投資騙局的能力欠缺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加大對金融犯罪懲治力度的同時,要積極培育金融消費領域法治風尚,提高社會公衆的識别防範能力。

“騙子的目的就是把你口袋裡的錢放到他口袋。”張曉津總結出三條希望社會公衆引起高度警覺的規律:一是常常打着金融創新、科技創新、國家扶持等“高大上”的旗号;二是慣于利用股權投資、私募基金、外彙期貨、虛拟币投資、影視投資等形式上相對專業、普通群衆熟悉程度較低的金融業務;三是以“低風險、高回報”為誘餌,許諾的回報往往脫離金融市場規律。

張曉津在會上提醒,要牢記我們始終是守護自己錢袋子的第一責任人。第一,凡是未經許可向社會公衆公開募集資金或者打着私募等旗号變相公開募集資金的行為都是非法金融活動。第二,除銀行存款、依法注冊發行的債券外,絕大部分投資産品都不得承諾保本保息。收益越高風險越大,對許諾給予明顯超出正常水準收益回報率的投資活動,要尤其警惕。第三,要理性投資、依法投資,選擇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比對的投資産品,切忌盲目投資、跟風投資。

張曉津表示,下一步,檢察機關将根據《意見》的部署安排,多管齊下努力鏟除滋生金融投資詐騙的土壤:一是依法嚴肅懲治各類金融犯罪,以震懾犯罪分子、預防犯罪。二是協同金融監管部門依法規範金融創新活動,将協同金融監管部門嚴厲打擊各類僞金融創新,保障合法金融創新活動正常開展。三是探索建立預防金融犯罪法治宣傳教育常态化機制。

責編:葉舒筠

校對:王蔚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台所有原創内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機關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系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最高檢最新釋出!加大懲治金融風險高發領域金融犯罪力度

點選關鍵字可檢視

潛望系列深度報道丨股事會專欄丨投資小紅書丨e公司調查丨時報會客廳丨十大明星私募訪談丨人民币狂拉300點!A50突然拉升,創業闆大漲超3%!“長線資金”有大消息丨特斯拉機器人被曝攻擊工程師,地面留下“血迹”丨剛剛!京東官宣:明年大幅漲薪!丨震動金融圈!萬峰,一審獲刑六年六個月丨飙漲超50%!元旦“撿錢”,1天享4天利息,就在本周四!(附攻略)丨未被小米汽車緻敬,吉利高管回應丨證監會最新表态!丨格力緊急聲明丨今起停牌!這隻A股,等待最終宣判!還有2隻也高風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