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桌宴席,領略河套餐飲文化;52道風味,凝聚“舌尖上的河套情”

作者:廖昊

【來源:掌上巴彥淖爾】

一桌宴席,領略河套餐飲文化,52道風味,造就獨特的美食符号。

一桌宴席,領略河套餐飲文化;52道風味,凝聚“舌尖上的河套情”

在巴彥淖爾市臨河區,有這樣一處别緻院落:跨進大紅門,奇石影壁映入眼簾,喜慶的紅燈籠高高懸挂,帶給來客喜慶與吉祥;院内涼亭四角飛檐,雕梁畫棟,古色古香,更有“柿柿如意”綴滿枝頭,雪天觀賞,更添意趣;擡頭望去,又有滿目雕花窗棂,真可謂是“一步一景,皆是藝術”。進入室内,各式雅座古樸整潔,牆壁上飾以名家書法字畫,在此品味美食猶如沉浸在文化的海洋裡!這裡就是東江緣飯莊,400平方米的獨門獨院在城市裡鬧中取靜,身臨其境,如世外桃源般悠然甯靜。

那麼,這家挂着“河套全席”牌匾的餐廳究竟能做出怎樣的美味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一桌宴席,領略河套餐飲文化;52道風味,凝聚“舌尖上的河套情”
一桌宴席,領略河套餐飲文化;52道風味,凝聚“舌尖上的河套情”

匠心藏巧思

看河套全席52風味誕生記

一桌宴席,領略河套餐飲文化;52道風味,凝聚“舌尖上的河套情”

河套地區美食衆多,哪些是最為精華、最能代表河套特色的菜肴?

河套人做菜,一向有以四個為一組的習慣,大名鼎鼎的河套硬四盤就是代表,于是,河套飲食文化研究會會長、《天賦河套之河套全席五十二風味》書籍作者郭守江先按蒸、炖、燴、炒、烤、紅燒、風幹等烹調方法歸納了十組,包括“河套四冷葷”“河套四蒸(硬四盤)”“河套四小吃”“河套四碗面”“河套四炖菜”“河套四燴菜”“河套四紅燒”“河套四小炒”“河套四烤”“河套四風幹”。由于蒙古族飲食文化是河套飲食文化的主源之一,他又将符合蒙古族飲食習慣的四種動物食材制作的精品菜肴烏拉特全羊背、吉祥牛頭方、如意黃焖驢排、紅扒戈壁駝掌概括為“河套四珍馐”。

正所謂無湯不成宴,又加入了鲫魚湯、羊雜湯、羊肉豆腐粉湯、沙漠苁蓉老雞湯四種鮮美濃湯,稱之為“河套四鮮湯”……後經苦苦思索、多方請教,最終標明13組52道風味菜肴,其中既有傳統的農家菜,也有蒙餐,還有展現文化交融的創新菜品;既有對河套餐飲文化固有菜肴的總結與傳承,也有他們多年潛心河套餐飲文化的發展與創新。52道菜又與一年之四季、每季十三周、共五十二周的天時循環相對應,有順應天時、吉祥幸運之意。

好味道選自好食材,河套全席52風味原料精選河套地區得天獨厚的綠色無污染農畜産品,注重營養價值的合理搭配和有機調整,充分展現了綠色餐飲、人文餐飲、健康餐飲的飲食理念;制作工藝按照傳統農家口味精制而成,最能展現飲食的本土本味和質樸無華;烹饪方法講究,以炖、燴、蒸、炒等技法見長,注重調味,口感鮮美,南北适宜,老少皆宜。經過精心設計制作的河套全席52風味,将“記得住的鄉愁”和“舌尖上的河套情”深深印刻在了人們心中。

可以說,河套全席52風味将河套飲食文化的總結、研究和傳承精心呈現,是河套飲食文化精神的生動展現,是河套餐飲文化的集大成者。

南有海味“福壽全”

北有草原“佛跳牆”

草原佛跳牆用料上乘、且工藝繁複,其中用到牛筋、牛頭肉、牛尾、駝掌、花菇、羊肚菌等八種以上的珍貴食材,每一種食材都可以單做一道上品菜肴,何況“雜燴”一處呢?其實,草原佛跳牆的貴重,相比原料的價值,其實更在于烹饪過程中下的功夫。“佛跳牆”需用老母雞熬制湯底,再用幹貝、幹海米、金華火腿增味提鮮,将所有食材彙聚一處後,在文火上慢慢煨炖六個小時左右,這才大功告成,上菜時再将其裝入保溫小盅,進一步保證了口感。

舀起一勺草原佛跳牆,其湯汁黏糯濃醇,金光熠熠,滴滴都是靠時間熬出來的精華,非常矜貴,這呼之欲出的鮮美滋味,真真是惹得人垂涎三尺,濃厚的湯底輕輕攪拌都能感受到膠質,喝一碗感覺補足了一整年的膠原蛋白!

一桌宴席,領略河套餐飲文化;52道風味,凝聚“舌尖上的河套情”

牛頭肉、牛筋、駝掌的肉質也是軟糯無比,入口香醇甘美,令人齒頰留香,這道菜的神奇之處在于,多到令人眼花缭亂的豐富原料,一同煨于一壇,卻能做到既有共同的葷香鮮美,又能保持各自的口感風味,各料彼此融合、味道交相輝映,的确是令人贊歎!這樣的珍貴佳肴,足可以做到“佛聞棄禅跳牆來”。

一桌宴席,領略河套餐飲文化;52道風味,凝聚“舌尖上的河套情”

農家風味、草原奇珍、八大菜系……

這裡不僅是餐廳

更是一座“美食博物館”

紅扒戈壁駝掌

駱駝全身都是寶,尤以駝掌最名貴。駝掌,即四隻大似蒲團的軟蹄,它是駱駝軀體中最活躍的組織,故其肉質異常細膩富有彈性,似筋而更柔軟,古代宮廷禦膳用的“北八珍”,駝掌即為其中一珍。在巴彥淖爾,駝掌是烏拉特草原的饋贈,十分難得,又因制作工序耗時耗力,真可謂是物以稀為貴。來到東江緣,正是品嘗這道河套珍馐的難得機會!

一桌宴席,領略河套餐飲文化;52道風味,凝聚“舌尖上的河套情”

駝掌整齊碼放在圓盤中,紅亮的湯汁與碧綠的配菜圍繞四周,夾起一片放入口中,肉香鮮醇,軟中帶韌,糯而不爛,足見烹饪功底!

吉祥牛頭方

牛,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是勤勞善良的象征,有五谷豐登,風調雨順的吉祥寓意,在河套農耕文化中,牛也是舉足輕重的角色,這道吉祥牛頭方就是選取牛頭上的精華部分,經過先煮後蒸的制作工序方可成菜。牛頭皮肉質綿韌、粑糯軟爛,湯汁濃稠、鹹鮮醇厚,造型美觀、營養豐富,是當之無愧的河套珍馐。

一桌宴席,領略河套餐飲文化;52道風味,凝聚“舌尖上的河套情”

在東江緣,每天都上演着以河套美食為主角的精彩大戲,厚厚的菜單就是一幅飲食文化的匠心長卷。在河套飲食文化研究會的指導下,東江緣飯莊不僅讓來自全國各地的食客吃到地道地道的河套菜,而且讓河套人吃到正宗的川、魯、粵、閩、湘、徽、浙、蘇八大菜系的代表菜。

地方美食需要傳承,也需要創新,河套菜在發展變化中,也要向各地風味學習,在保持特色的同時,從中吸取營養精華,加以挖掘提煉,開拓創新品種,這樣才能永葆活力。

目前,河套飲食文化研究會将東江緣飯莊作為河套菜品研發基地和河套菜品推廣基地,緻力于河套美食的傳承、研發與推廣,讓食客在品嘗美食的同時,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與匠心堅守。

美食是一座城市的性格

通過樸實又精緻的河套美食

認識包容大氣的巴彥淖爾人

“天下黃河,唯富一套”,八百裡河套傍着黃河這灣福水,自古以來就是一片富庶之地。農耕文化、草原文化、黃河文化、遊牧文化和邊塞文化在這裡聚集、融合、傳承、積澱,形成了巴彥淖爾人“開放、進取、厚重、大氣、包容、誠信”的特質,也孕育了獨具鮮明地域特色、民族融合特色的河套飲食文化,生動再現了一方水土的自然禀賦和人文性格。

東江緣飯莊将河套地區的多元文化,通過極具吸引力的美食符号作為牽引,潤物無聲地将食客帶入這片富饒的沃土,舉箸之間,你能吃到河套平原香甜可口的蔬菜瓜果,唇齒之中,又能品嘗到烏拉特草原上鮮美的牛羊……一道道精心烹制的美味,讓食客了解河套美食,愛上巴彥淖爾,喜歡上淳樸、豪爽、大氣的巴彥淖爾人。

接下來,河套飲食文化研究會計劃将河套老鄉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菜肴進一步精細化、标準化、量化,把美食化作巴彥淖爾的一張亮麗名片,我們相信,伴随着“天賦河套,世界共享”的腳步,河套餐飲文化一定會在中華飲食文化中綻放異彩。

文字:張祺琳

圖檔:高曉龍

視訊:張蒙 劉赫

主播:石樂 劉昕和

編輯/動圖:賀詩宇 校對:陳龍

稽核:田昌

監審:張呈宇

終審:常尚奇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