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0歲未婚率超27%,今年新生人數恐跌破900萬,人口再次負增長?

作者:王五說說看

人口問題重要嗎?非常重要!事關一國經濟與社會穩定。

有研究表明總和生育率連續跌破警戒線後經濟會迎來拐點,雖然這項研究沒有将AI等可能會使社會生産效率大幅提高的新技術納入範疇但新生人口數量的下滑肯定不是什麼值得慶幸的事情。别的不說,養老就是很現實的問題。

大陸的養老保險是現收現付制度,正在工作的人繳費作為已退休者的養老金,新生人口數量減少疊加中國已進入深度老齡化意味着繳費的人越來越少、領錢的人越來越多。未來隻有兩種可能,要麼養老基金枯竭、要麼延遲退休。

30歲未婚率超27%,今年新生人數恐跌破900萬,人口再次負增長?

中國的生育觀比較保守,絕大部分人不能接受未婚生育,結婚是生孩子的前提,是以結婚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生育率。當然, 現在有不少丁克家庭,即便結了婚也不生孩子,但這不影響結婚率與生育率之間存在正相關的結論。

觀察結婚率與未婚率資料能夠大緻判斷未來的新生人口數量趨勢。

《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2023》對2022年全國15歲及以上人口分年齡的婚姻狀況進行了抽樣調查,資料不太理想。

25歲至29歲人群的未婚率為51.3%,其中29歲人群的未婚率為34%,也就是差不多3個29歲的人裡一個沒有結婚。而30歲被稱為而立之年,在大陸有着特殊的象征意義,這個年齡段人群的未婚率為27.7%,超過四分之一的30歲國人處于未婚狀态。

此外,未婚率低于10%出現在36歲,直到39歲也未跌破5%。

30歲未婚率超27%,今年新生人數恐跌破900萬,人口再次負增長?

另外一項資料驗證了中國當下各年齡段未婚率較高的事實。

《家庭婚姻報告2023版》中的資料顯示2022年大陸登記結婚的對數為683萬對,考慮到去年各地防疫政策對結婚的影響,2023年的結婚對數應該會有上升,但和十年前相比差距依然明顯。2013年中國的結婚登記對數為1347萬對。

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結婚呢?可能與經濟、理念因素均有關系。

30歲未婚率超27%,今年新生人數恐跌破900萬,人口再次負增長?

經濟方面,結婚除了感情外的另一大重要功能是保障,小倆口的背後還有雙方原本的家庭,結婚相當于三個家庭組成了聯盟,經濟上可以互相依靠。

随着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個體收入的持續增加,“單打獨鬥”也能生活得不錯,尤其是近年來女性在職場中的地位不斷加強,工資收入的增長使她們根本用不着依附男性,婚姻對改善一方經濟狀況的作用逐漸減小。

既然不需要人養還急着結婚幹嘛呢?

30歲未婚率超27%,今年新生人數恐跌破900萬,人口再次負增長?

理念方面,以前到了一定年齡沒結婚不僅會淪為“異類”、被人指指點點本身也會有不适感,無形的壓力導緻就算湊合過也得把婚結了。

當下的情況大不相同,一、二線城市不結婚的人多着呢,人們不再認為大齡未婚是個人問題,畢竟周圍充斥着類似情形,沒有了外界的壓力自然不着急成婚。此外,現在的父母也更開明,逼兒女結婚的越來越少,隻要孩子過得開心就行。

30歲未婚率超27%,今年新生人數恐跌破900萬,人口再次負增長?

從選擇自由的角度來說結婚率的下降不能算是壞事,每個人有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擁有單身的底氣反映了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不過,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樣,結婚率不高導緻生育率下降引發了新的且可能是更嚴峻的問題。

2022年全國出生人口為956萬,自1950年以來首次跌破1000萬大關,6年前的2016年出生人口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實施經曆了一波高潮,當年新生兒人數為1883萬,6年後減少至一半左右。與此同時,去年死亡人口為1041萬,中國人口出現近61年來首次負增長。

2023年即将過去,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資料會如何呢?從目前觀察的各類資料(結婚對數、生育建檔數)來看新生兒數量跌破900萬的可能性很大,人口也将大機率連續兩年負增長。

30歲未婚率超27%,今年新生人數恐跌破900萬,人口再次負增長?

要想讓新生人口數量增加還得從降低适育年齡人群的未婚率下手,讓更多年輕人盡早步入婚姻殿堂。

實作這一目标需要個人和國家一同努力。

年輕人應樹立正确的婚姻觀,擇偶要求須合理。我始終認為門當戶對是古人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對另一半的要求過高甚至想借婚姻攀龍附鳳、實作階級跨越不僅十分困難而且就算成了未必能過得幸福、舒坦。

30歲未婚率超27%,今年新生人數恐跌破900萬,人口再次負增長?

國家除了做好引導工作外在制度上要下功夫。有的時候移風化俗需要帶點強制性的措施,如出台與彩禮金額有關的規範性檔案等,破除橫在結婚面前的障礙是有關部門需要想辦法完成的重要工作。

總之,不能任由出生率和結婚率下降而什麼都不做。與其把希望放在虛無缥缈的重大技術突破讓生産力大幅提升不如在可行的事情上多花點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