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方宣布制裁美企,不到24小時,美國商務部主動放寬對華限制

作者:陳莺遷

中方宣布制裁後,不到24小時,美國商務部主動延長對中國商品的關稅豁免,中國宣布了怎樣的制裁?美國又為何主動延長關稅豁免政策?

12月2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甯宣布,由于美方因涉疆問題宣布對中方官員和企業實施非法制裁,中方将對長期搜集涉疆敏感資訊,以及為美方涉疆非法制裁提供“依據”的美國情報資料公司卡隆等1家機構和2名個人實施反制,包括當機在華資産、禁止入境等措施。

中方宣布制裁美企,不到24小時,美國商務部主動放寬對華限制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在中方宣布制裁後不到24小時,美國卻主動釋放出了善意,開始緩和中美的貿易關系。

就在美國當地時間12月26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釋出公告,宣布延長對352項中國進口商品,以及新冠防疫相關的中國商品的關稅豁免期,期限延長至2024年5月31日。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還釋出聲明表示,将從2024年1月22日開始的一個月内,征求公衆意見,看看美國大衆對這項措施的看法,然後再根據審查結果,考慮在明年到期後如何處理加征關稅的問題。

當然,美國的這個意見征求聲明,看起來更像是給自己找一個台階下,實際上美國政府也早就有取消相關産品加征關稅的意思。因為關于美國對華加征關稅的這個事情,美國企業和群眾基本上都是不太滿意的,因為美國的大多數商品,都需要依賴海外進口,尤其是中國的商品物美價廉,在美國本土需求很大。

而近年來美國通脹持續惡化,加征關稅隻會導緻美國進口商、制造商和最終的消費者面臨更高的成本,美國财政部長耶倫早就說過,降低關稅将産生“抑制通脹”的效果,而調整對華關稅将有助于緩解通脹壓力。

中方宣布制裁美企,不到24小時,美國商務部主動放寬對華限制

從結果上看,美國宣布延長對中國商品的關稅豁免,這是一個積極的事情,不過這背後的原因,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首先,美國宣布延長關稅豁免的時間,是在中國釋放誠意之後。

早在12月22日,财政部剛剛釋出了對美國部分産品的豁免加征關稅期限的公告,相關政策将延長至2024年7月31日,而且我們在公告中還專門提到,相關措施,本身就是中國為反制美301措施所加征的關稅。

顯然,這就是中美雙方經過讨論後達成了一項協定。

在今年8月份,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期間,就與中方達成了共識,雙方宣布在中美兩國商務部之間建立新的溝通管道,也就是成立一個專門的工作組,尋求解決具體商業問題的辦法,其中重點讨論的問題,就是美國對華301關稅、半導體政策、雙向投資限制、歧視性補貼、制裁中國企業等等行為。

如今中美相繼宣布延長關稅豁免,顯然是這樣的磋商機制起到了效果,隻不過中方宣布的時間比美國更早一些。

而且我們也注意到,中美豁免的延長時間是有差別的,雙方的關稅政策到期時間都是12月21日,但是中國延長到了2024年的7月31日,美國卻隻延長到5月31日,顯然中方的誠意是要更充足的,而美國的短期延長,中間會不會出現變數,就不太好說了。

中方宣布制裁美企,不到24小時,美國商務部主動放寬對華限制

其次,美國延長豁免關稅的商品,也是基于美國的利益考量。

實際上,在中美建立新的磋商機制之前,美國就已經多次主動延長了相關商品的關稅豁免期限,之是以這麼做,從商品品類就可以知道原因了。

這些商品主要包括工業零部件、汽車零部件、化學産品、自行車和吸塵器等,還有就是新冠防疫相關醫療産品,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工業技術含量不高,處于供應鍊的最底層。

換句話說,美國依然隻是将中國當成了廉價商品的制造工廠,隻是因為美國市場對這些零件、日用品有着較高的需求量,是以才放寬了關稅措施。

至于中國的高端制造出口,依然限制重重,而中國的相關企業,也大多躺在美國的制裁名單之中。

正如耶倫所說,美國需要這些商品,這麼做也是為了緩解美國的高通脹,對于改善中美貿易實質性關系仍是“杯水車薪”。

就在12月27日,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在社交媒體上轉發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發言,後者表示:“美國将繼續從實力的地位出發與中國接觸。”

中方宣布制裁美企,不到24小時,美國商務部主動放寬對華限制

布林肯認為,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夥伴關系得到了空前增強,與此同時,美國與G7、歐盟以及其他盟友,都在齊心協力對抗“中國的挑戰”。

當然其實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美國的心态還是有了那麼一些的變化,在特朗普時代美國政府認為,依靠美國自身的力量,就可以在貿易戰中擊敗中國,而如今拜登政府的政策,則要更多地團結盟友,聯手圍堵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