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銘章:以身殉國,兩黨領袖送上挽聯

作者:曆史影視小迷弟

他是川軍犧牲在抗日前線的第二位進階将領,以一師之兵力死守滕縣108小時,遲滞了日軍南下的程序,最終一師之兵力幾乎全部戰死,他本人亦為國盡忠,以身殉國,為台兒莊大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戰後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将軍高度評價說:“若無滕縣之苦守,焉有台兒莊大捷?台兒莊之戰果,實滕縣先烈所造成也!”他就是川軍名将王銘章将軍,本文就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王銘章将軍的事迹。

王銘章是四川成都人,1893年出生,1911年參加了四川的保路運動,1914年從四川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畢業,被配置設定到川軍劉存厚部擔任排長一職。

王銘章:以身殉國,兩黨領袖送上挽聯

王銘章

與衆多的川軍将領一樣,王銘章也參加了川軍曆史上的内戰,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職務也在不斷的上升,1924年升任上校旅長,不久被授予少将軍銜;1926年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第四師師長;1931年9月升任中将師長;1935年10月,二十九軍改編為四十一軍,孫震任軍長,王銘章任一二二師師長,授陸軍少将。

1937年,七七事變後,全國掀起抗日浪潮,川軍愛國将領紛紛請纓抗戰。當時任一二二師師長的王銘章将軍亦請求率部開赴前線作戰,1937年9月12日,他在德陽駐地慷慨誓師,表示要用熱血報國的具體行動,來贖回他二十年來參與内戰危害人民的罪愆。接着,他傳回新都老家,給家人留下遺囑,告别父老鄉親,率川軍北上。當時,川軍各部編為第二路預備軍,下轄兩個縱隊,王銘章所在之第四十一軍與四十五軍、四十七軍編為第一縱隊(後改稱二十二集團軍,總司令為鄧錫侯),經川陝公路開赴抗日前線。

王銘章:以身殉國,兩黨領袖送上挽聯

王銘章

首戰他們就來到了山西,因為不熟悉地形,對日軍的情況也不明确,在東回村與日軍遭遇,他們以簡陋裝備與裝備精良的日軍展開殊死搏鬥,激戰一日,傷亡近二千人。

1938年初,中日之間爆發了徐州會戰,王銘章部被調到滕縣,扼守滕縣。自3月14日開始,日軍第十師團在航空兵的掩護下向滕縣外圍四十五軍第一線陣地展開全線攻擊,此後幾天的時間裡,日軍不斷的強攻滕縣,守城之川軍将士遭受到巨大的損失,但是在王銘章将軍的指揮下他們依然堅守滕縣。戰鬥至18日,川軍已經所剩無幾,王銘章親自到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揮作戰,戰鬥中不幸身中數彈,當場犧牲,壯烈殉國。同時殉國的還有參謀長趙渭濱及一二四師參謀長鄒紹孟等人。王銘章将軍犧牲後,守城官兵仍繼續與日軍搏鬥,除少數突圍外,其餘皆灑盡了最後一滴血。

滕縣保衛戰,王銘章以122師的幾乎全部犧牲遲滞了日軍第十師團的進攻,為爾後的台兒莊大捷創造了有利條件。戰後徐州會戰的指揮官、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将軍高度評價說:“若無滕縣之苦守,焉有台兒莊大捷?台兒莊之戰果,實滕縣先烈所造成也!”

王銘章:以身殉國,兩黨領袖送上挽聯

二十二集團軍總司令孫震在戰後的詳報中,眼含淚水寫到:“我集團軍以絕對劣勢之裝備抵抗高度機械化敵兵,于極不利于防禦之地形上阻敵銳進,達三晝夜之久。彈盡援絕,繼以白刃,更繼之以拳,複繼之以齒,終繼之以血、以頭顱……雖犧牲殆盡,亦不稍顧!則我軍戰意之堅強、奉行指令之徹底,官兵視死如歸,可謂超今逾古、罕有其匹。而死事之烈、報國之忠,雖與日月争光可也!

1938年8月30日,王銘章靈柩被運回新都縣原籍。31日,由新都各界公祭,22集團軍總司令孫震親往主持典禮。送殡人員及觀禮群眾10萬餘人,備極哀榮。”國民政府對王銘章将軍的奮勇抗戰給予了高度評價,并追贈為陸軍上将。蔣介石為其題詞“民族光榮、烈比雎陽、死重泰山”,毛主席為其題寫挽聯“奮戰守孤城,視死如歸,是革命軍人本色;決心殲強敵,以身殉國,為中華民族增光”。

1984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認王銘章為革命烈士。2014年9月,王銘章将軍名列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