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首位女拖拉機手被印1元紙币上,40年後,她才知道那人是自己

作者:紫星薇辰

掏出你家裡那套典藏多年的第三套人民币,仔細觀察那張價值4萬元的1元紙币的圖案,你發現了什麼?

沒錯,在這張發行自1960年的1元古币上,印刷的圖案正是一位身着工裝、短發齊耳,開着一輛國産 “東方紅”拖拉機好不潇灑暢快的女拖拉機手。

中國首位女拖拉機手被印1元紙币上,40年後,她才知道那人是自己

此人名為金茂芳,山東濟甯人士。1959年,金茂芳開着拖拉機馳騁在新疆河石子總場的耕田裡勞作的畫面,被文藝部同志用相機記錄下來的那年,她才不過二十六歲。

要知道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出現紙币的國家,大陸在發行紙币時,對于紙币圖案的設計和選用,可謂是非常講究的。且不說發行出來的紙币必須符合時代的主旋律,即便是上面的每一處風景,每一個小巧思,無一不飽含了深刻的普世意義。

而作為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新疆軍區的女拖拉機手,金茂芳竟然僅憑一次普普通通的勞作就被載入了國家人民币的發行史冊中。

此等殊榮倒讓人不禁好奇,在這位女拖拉機手身上究竟發生何等驚心動魄的故事了。

而令人驚奇的是,像金茂芳這樣成為了 1元券正面的“女拖拉機手”原型這樣光榮的事情,作為“女拖拉機手”原型本人,金茂芳竟然也是時隔40多年後,從旁人口中意外得知的。

中國首位女拖拉機手被印1元紙币上,40年後,她才知道那人是自己

“媽媽,隻要你答應送我去讀書,我就答應做表哥的童養媳”

說起金茂芳的身世,也算是那個艱苦年代,窮苦家庭出身的女孩們的縮影了。

1933年11月,金茂芳出生在山東省濟甯市鄒縣的一戶貧苦人家。和其他窮人家的孩子相比,金茂芳家裡的困難程度更甚。

因為勞累過度,金茂芳的父親在她年僅兩歲的時候就早早離開人世,僅留下金茂芳娘倆相依為命。

父親早逝,母親又隻是一個瘦弱無依的可憐女人。為了養活娘倆,母親無奈之下隻能帶着金茂芳,再嫁到同村的一戶喪偶的男人家過日子。

中國首位女拖拉機手被印1元紙币上,40年後,她才知道那人是自己

事實上,無論在那個年代,每戶窮苦人家家裡,總會滿足這樣一個規律:那就是越窮的家庭,就越是愛生娃娃。而家裡生養了越多的娃娃,日子反而越過越窮。

毋庸置疑,金茂芳和母親投奔的這戶男人家,也正好滿足了這個“窮人鐵律”。

因為繼父家中本就有六個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供養,作為外來女,金茂芳在這個家裡也不過是在夾縫中生存,飽一頓餓三頓罷了。

眼看着家裡已經揭不開鍋來供養自己這個可憐的女兒了,媽媽猶豫地金茂芳提出,不如現在早早嫁去表哥家裡,也不至于跟着她在家裡挨餓受凍。

這裡的“早”可得是多早?要知道,媽媽和金茂芳說出這番話的時候,金茂芳可才剛滿10歲啊。

一個年僅10歲的小丫頭嫁做人婦,說的好聽點那叫娃娃親,說的不好聽那不就是舊社會裡的童養媳嗎?

中國首位女拖拉機手被印1元紙币上,40年後,她才知道那人是自己

舊社會童養媳

衆所周知,差別于正常的男女婚嫁,童養媳在男方家裡的地位基本和長工差不多。

除了多了一項成年時要負責給男方家傳宗接代的任務外,像長工要做的耕地插秧、洗衣做飯等勞作,更是一樣都不能落下。

甚至比長工更悲慘的是,即便幹了這麼多活,因為童養媳打小跟着婆家同吃同住。所謂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她付出的勞動連基本的月錢都讨不來。

然而,即便早已預料到了未來的悲慘生活,心疼母親處境不易的金茂芳在聽完母親的話後,還是懂事地答應了下來。

不過,在正式答應母親的建議之前,想起自己經過村裡學堂時聽見的那陣悅耳的讀書聲,金茂芳鼓足勇氣向母親提出了出嫁前唯一的請求:

“媽媽,隻要你答應送我去讀書,我就答應做表哥的童養媳。”

中國首位女拖拉機手被印1元紙币上,40年後,她才知道那人是自己

一個個子還沒有竈台高的10歲小姑娘,為了不拖累家裡的大人,甚至不惜答應去别人家當童養媳。像金茂芳這樣“一時興起”的讀書的請求,又有什麼不能答應呢?

為了安撫這個可憐的女兒,含着不舍和愧疚的淚花,母親點點頭同意了。

1943年,10歲的金茂芳帶着所謂的嫁妝,實則幾套縫了又補的幹淨衣服住進了表哥家。

誠如上文所講的那樣,在那個艱苦的年代,童養媳的日子屬實不太好過。每天睜眼,都是數不盡的家務活。

洗衣做飯,打掃塵除,甚至是割麥喂豬。這些大人們幹下來都累得夠嗆的活,便是這個小丫頭作為童養媳每日要做的“必修課”。

中國首位女拖拉機手被印1元紙币上,40年後,她才知道那人是自己

姐社會童養媳

不過在這些苦澀的日子裡,唯一讓金茂芳感受到的一點甜,便是表哥一家在金茂芳讀書的問題上相對比較開明,允許她在不耽誤家務活的前提下,進入當地學校念書。

1948年,15歲的金茂芳與表哥正式結為夫妻。

婚後,聽聞當地的萌芽鄉村師範學校為了普及農村教育,開放了農村戶口入學的綠色通道。為了增長自己的見識,金茂芳想都沒想就報名參加了。

在表哥一家的支援下,金茂芳順利進入到萌芽鄉村師範學校半耕半讀。環境造就人生。

中國首位女拖拉機手被印1元紙币上,40年後,她才知道那人是自己

在這個健康良好的氛圍的環境裡,金茂芳不僅學習到很多知識,還接受到了許多獨立女性的先進思想理念。

“婦女能頂半邊天。既然都是人,那些男人能做的事業,我們女人又怎麼幹不得?”

一次觀看學校播放的《巾帼英雄》這部電影時,聽到這句發人深省的台詞,金茂芳的内心得到了極大的震感。

“誰說女子不如男!”而金茂芳這種對電影中 “女性當自強”觀點的深深認同感,也為後來金茂芳這個女兒郎加入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成為了新中國第一個會開拖拉機的女人埋下了伏筆。

中國首位女拖拉機手被印1元紙币上,40年後,她才知道那人是自己

女拖拉機手成為1元紙币的原型人物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後,王震将軍接到上級的訓示,率領10萬大軍挺進新疆開展生産大運動。

盡管王震将軍抵達新疆迪化機場時,對于屯墾的任務壯志淩雲。然而,要想讓這塊166萬平方公裡,尤其到處都是戈壁荒漠的土地枯木逢春,又哪裡是什麼容易的事情呢?

中國首位女拖拉機手被印1元紙币上,40年後,她才知道那人是自己

的确,在新疆墾荒工程的初期,包括王震将軍在内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将士都被這片漫漫戈壁折騰地夠嗆。不過俗話說人多力量大,而辦法總比困難多。

上世紀50年代,随着一大批年輕新兵搭乘西行列車,從五湖四海來到這片疆域。

沒過幾年,祖國西部的戈壁荒漠就在這群人的努力下,蛻變成為了養一方水土的綠洲了。

作為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開墾隊伍中一員,金茂芳是在1952年的8月1日,即當年的建軍節正式參軍的。

中國首位女拖拉機手被印1元紙币上,40年後,她才知道那人是自己

那天,聽到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決定從山東省招一批建設新疆的女兵時,為了響應國家開發建設大西北的号召,19歲的金茂芳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決然地和其他1000餘個山東女孩一起踏上了那輛入疆的綠皮火車。

“回想那個自己時候的真是又莽又勇敢啊。其實在踏上火車之前,我連新疆這個地方在哪都還不知道,隻知道它離我的家鄉是33天的車程。”

每每回憶起往事,金茂芳的眼裡總是飽含着淚花。

“不過後來在新疆石河子和老兵們住了幾天我就明白了。這兒,是走在戈壁灘,幾公裡都遇不着個活人的地方;是喝水都得靠拖拉機從外地拉運的地方;是白天熱的要命,冬天凍得發顫的地方。是需要我們這些女兵開墾建設的地方。”
中國首位女拖拉機手被印1元紙币上,40年後,她才知道那人是自己

哪裡有祖國的召喚,哪裡就是軍人奔赴的方向。作為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女兵,在屯墾戍邊、艱苦奮鬥這方面,金茂芳做的一點都不比那些男兵們遜色。

無論是開墾耕田的體力活,還是紡紗納鞋底的細活,她總是能用最飽滿的精神狀态、最積極向上的工作态度圓滿完成任務。

或許是看出了這個勤勞勇敢的小姑娘頗有一番“花木蘭”般巾帼女英雄的品質。在安排各個女兵的工作去向時,組織毫不猶豫地将其安排到了拖拉機駕駛教育訓練班,讓她跟着機耕隊的成員們一起屯墾拓荒。

中國首位女拖拉機手被印1元紙币上,40年後,她才知道那人是自己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每一台拖拉機都在生産中起着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而誰要是能掌握好這項先進生産工具的使用,别說是在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橫着走”,就算是在全國的生産作業中,也是個難得的“香饽饽”。

更别說,就當時中國駕駛拖拉機的人員來說,金茂芳也算是新中國第一個學開拖拉機的女人了。

在經過一年多的拖拉機駕駛教育訓練後,1953年3月,金茂芳這個“香饽饽”被正式分到了原石河子總場機耕隊,擔任蘇聯産“莫特斯”拖拉機的女拖拉機手。

第一次實戰的那天,饒是一向個性潇灑的金茂芳也難免有些激動和緊張。

中國首位女拖拉機手被印1元紙币上,40年後,她才知道那人是自己

看着眼前這個連操縱杆都得用二三十斤的力才能拉動的大家夥,金茂芳不住地在心底給自己打氣:“金茂芳同志啊,從今往後這台拖拉機可就是你的孩子了。面對自己孩子,你有什麼可害怕的呢?”

就是在這種幽默诙諧的自我安慰下,金茂芳順利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駕駛任務。

春種秋收,寒來暑往。在接下來長達10年的駕駛中,金茂芳也從曾經那個連坐在拖拉機上都腿軟的稚嫩新手成長為一天能播種8公頃地的拖拉機“老司機”。

中國首位女拖拉機手被印1元紙币上,40年後,她才知道那人是自己

而這個驚人的數字,甚至比隊裡大部分男拖拉機手還要多。

由此,這個堅強獨立的女孩也再次用行動證明了她在15歲那年,觀看《巾帼英雄》時發出的“誰說女子不如男”的感慨。

事實上,回顧那些年擔任女拖拉機手的時光,金茂芳也不是遇到過困難和挫折。例如這台被金茂芳視作“好大兒”的拖拉機,就曾在工作期間給她增添了不少麻煩。

中國首位女拖拉機手被印1元紙币上,40年後,她才知道那人是自己

“夏天太熱,就得時刻盯着拖拉機的水箱,給它加水,還得是那種燒過的涼開水;

冬天太熱,還得一遍遍用搖把子搖車打火,否則當場就能給你鬧罷工。

有一次更嚴重的是,因為冬天的氣溫太冷,直接把油管裡的油給凍住了。為了不耽誤幹活,我隻能用嘴将油管給焐熱了。

可等油管的溫度回升了,我的嘴皮子可就遭大罪了。”

回想起這台“莫特斯”拖拉機在工作時給她鬧出的幺蛾子,金茂芳連連感歎這個家夥真是比她的親兒子還要嬌氣嘞。

“不過沒辦法,畢竟是自己的“親兒子”,哪怕再苦再累咱也得寵着不是?何況要是沒有這個兒子,新疆的生産建設又哪能搞得如此有聲有色呢?”

中國首位女拖拉機手被印1元紙币上,40年後,她才知道那人是自己

盡管建設新疆的日子很苦很累,但想到這群與自己共同奮鬥的戰友,想到新疆越來生機勃勃的疆土,想到祖國建設的越來越好的山河,金茂芳心底便是像喝了蜂蜜一樣甜。

哪怕手上有再多的工作任務,都不感到疲憊了。

1959年11月,在國家工程師的辛苦研發下,第一批國産“東方紅-54”拖拉機從洛陽運到了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而作為拖拉機隊的勞動模範,金茂芳也順利配置設定到了一台。

看着這台新款的國産的“東方紅-54”拖拉機,金茂芳心底也是有辱榮焉。興奮地像個孩子一樣圍着拖拉機轉起來圈圈,随後又興高采烈地坐上了拖拉機主座,手握方向盤,遙望着遠方的層層麥浪,心曠神怡。

中國首位女拖拉機手被印1元紙币上,40年後,她才知道那人是自己

而她不知道的是,正是她剛才那副充滿着勞動婦女積極樂觀、樂勤勞向上的模樣,竟湊巧被不遠處的前來新疆采風的文藝部的同志用相機記錄下來了。

甚至在3年後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币的1元紙币中,成為了“中國女拖拉機手”的原型。而那一年,金茂芳也不過26歲。

事實上,雖然金茂芳是1元紙币上女拖拉機手的原型人物,但對于自己竟然被當成了60年代“農業為基礎”的宣傳人物,載入了人民币發行史冊的事實,金茂芳本人卻還是在2003年參加一檔《小崔說事》的節目才知道的。

時隔四十多年,回想起當初自己對着“東方紅-54”拖拉機傻樂的模樣,饒是這位年至70高齡的老太太也不禁羞紅了臉,連連謙虛道:

“我又哪有資格充當什麼新疆女兵的模範代表啊,我也不過是在當年和千千萬萬的建設新疆的女兵們一樣,響應祖國的号召,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罷了。”
中國首位女拖拉機手被印1元紙币上,40年後,她才知道那人是自己

那是萬千奮鬥者的縮影,是奮鬥精神的象征

1990年,這位一生奮鬥在農墾戰線上的中國首位女拖拉機手帶對新疆未來建設的期許和祝願,光榮離休了。

翻開這位女拖拉機手的長達37年的開墾疆域的工作履曆,金茂芳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

從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一代的進疆女兵到女子拖拉機隊隊長,從哈爾濱市農機局處長到聞名全國的勞動模範。

一個又一個的榮譽的背後,卻也是金茂芳在工作崗位上一次又一次的辛苦付出。

中國首位女拖拉機手被印1元紙币上,40年後,她才知道那人是自己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即便是從工作崗位上退休,心系新疆生産建設的金茂芳還是時不時地參加當地的社群和學校開展的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故事分享活動。用她的話來講就是,曆史是需要銘記的。

而作為那些年屯墾疆域的一員,金茂芳認為自己是有責任将這段艱苦而又動聽的紅色故事講給人民大衆聽。

2019年,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最美奮鬥者”的活動中,年至86歲高齡的金茂芳被評選為了“最美奮鬥者”的傑出代表。

而當評選結果公布的那一刻,聽着台下雷鳴般的掌聲,這位曾經面對千畝耕田都沒有掉一滴眼淚的中國首位女拖拉機手淚眼朦胧地感歎道:

“說起我這一輩子的經曆,隻能用“坎坷”和“光榮”兩個詞加以總結。

當然,坎坷的不僅僅是我的人生,更是祖國無數奮鬥者的人生;而光榮也并非是我的專屬,而是整個時代、整個勞動群體的榮譽。”

中國首位女拖拉機手被印1元紙币上,40年後,她才知道那人是自己

漫步在新疆兵團的軍墾博物館,那個被印在1元紙币上的、手握拖拉機方向盤的中國首位女拖拉機手的大幅照片被展覽在了二樓展廳的正中央,永遠吸引着南來北往過客的目光。

而在這幅照片中,她的目光似乎永遠都在眺望着遠方,眺望着那個每每微風過境,便會漾起層層金黃麥浪的地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