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一種智慧,叫鈍感力

作者:破局者Breaker

#頭條創作挑戰賽#

有一種智慧,叫鈍感力

01 引入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困擾?

因為過度敏感總是想很多,容易鑽牛角尖:

比如,在一個小組讨論中,當你提出一個新的想法,而其他成員沒有積極回應或批評你的觀點時,你可能會感到自己的意見不被重視,開始懷疑自己的思考能力或價值。

比如,當你努力做出一件事情,并期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贊美,但最終隻收到了冷淡的回應或被忽略時,你可能會感到自尊心受損,産生自我質疑和不安。

比如,當你在社交媒體上釋出了一篇個人文章或分享了自己的創作,但沒有得到期望的點贊或評論時,你可能會覺得自己的努力被忽視,懷疑自己的才華和價值。

這些想法總是不受控制的出現在你的腦海裡,你每天都生活的小心翼翼,戰戰兢兢,一點都不快樂。

這樣該如何解脫呢?答案就是培養——鈍感力。

02 什麼是鈍感力?

鈍感力是指一個人應對逆境、壓力和挫折的能力。

它涉及到個體在面對困難、挑戰或創傷時,能夠迅速恢複并保持積極心态、适應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的能力。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在自己的著作《鈍感力》中寫道,敏感的對立面就是鈍感。

鈍感力按照渡邊淳意自己的解釋,可以。

渡邊淳一曾經認識一位教授,醫術非常高明,但他喜歡喋喋不休的罵人,尤其是助手。

但那位助手每次結束手術後,依然和大家談笑風生,也沒怨氣或者離職。

助手能夠如此快速的找回狀态,是因為他對别人的看法、評價甚至惡意,都沒有那麼敏感,别人的反應也不太能影響到他。

他比較專注自己的事情,隻關注自己有沒有實作目标。

這種略微的精神就是鈍感力。

但。

具有較高的鈍感力的人通常

03 什麼樣的人需要培養鈍感力?

鈍感力對于任何人都是有益的,但以下情況下的人可能特别需要培養鈍感力:

1. 經曆過創傷或困難的人

對于經曆過創傷、挫折或困難的人來說,鈍感力,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并從中恢複,并避免陷入消極的情緒和思維循環。

2. 高壓工作或高度競争環境中的人

例如職場人士、學術研究者等,培養鈍感力可以幫助人們應對工作壓力、挑戰和失敗,并保持穩定的情緒和積極的心态,保持動力去迎接壓力和競争。

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面對學業上的挑戰、學習壓力和競争,培養鈍感力可以幫助他們保持動力、克服困難,并持續追求學術和個人成長。

3. 性格敏感、脆弱的人

很多人可能由于原生家庭、教育、感情受挫等因素,造成性格敏感,很容易對于他人的反應有過多的想法,整天陷于精神内耗之中。

培養鈍感力,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壓力和挫折,提高心理彈性,減少負面情緒,以更積極的心态迎接生活。

總的來說,無論是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職業上的壓力、個人發展的階段,培養鈍感力都是有益的。

有一種智慧,叫鈍感力

04 該如何培養鈍感力?

第一,合理歸因

敏感或者心理脆弱的人,一般都比較傾向于向内歸因,先反思自己的問題而鈍感的人面對這種情況,一般比較傾向于外向歸因。

把所有的問題都攬在自己身上,很容易形成自我批判、自我苛責,增加自己的心理負擔和壓力,久而久之就會變得抑郁。

是以,培養鈍感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合理歸因,該向外歸因就向外歸因。

第二,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來

注意力就像一盞探照燈,它的光照向哪裡,哪裡就越清晰,對别人的影響也越大。而沒有被照到的地方都比較模糊不清,對人的影響也比較小。

要想減少别人對自己的影響,就要多多關注自己,将注意力放在自身的感受和體驗上來,多想想自己當下的狀況,關懷自己。

不要去想别人會怎麼看我,而是去想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該怎麼做,這樣你才不會因旁人的反應而耿耿于懷。

第三,建立積極心态

培養積極的心态是培養鈍感力的關鍵。

哪怕真的有人讓你受委屈、受影響,不妨一笑置之,給予自己心理暗示,積極應對。

遇到苦難、挫折、失敗,也不要消沉,把失敗将其視為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阻礙。

第四,建立支援系統

與親朋好友建立健康的支援系統,分享困難和挑戰,尋求支援和建議。

他們的支援和了解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應對壓力,并提供情感上的支援。

第五,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會面對問題和挑戰時,制定合适的解決方案。

尋找解決問題的政策和技巧,思考多種可能性,并采取積極的行動來解決問題。

第六,學習從失敗中汲取教訓

将失敗視為學習的機會而不是打擊。

在失敗中培養抵抗困難和挫折的能力,分析失敗的原因,從中汲取教訓,并将其作為改進的動力,接受失敗是成長和進步的一部分,

有一種智慧,叫鈍感力

05 總結

在面對困難、挑戰或創傷時,能夠幫助我們迅速恢複并保持積極心态、提升我們适應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

經曆過創傷或困難的人、高壓工作或競争環境中的人以及性格敏感、脆弱的人是需要培養和擁有鈍感力的,這樣才能在激烈和複雜的環境中保持積極的心态。

培養鈍感力的方法,包括:

①合理歸因;②關注自己;③建立積極心态;④建立支援系統;⑤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⑥從失敗中汲取教訓。

願你們不再敏感,能積極應對生活中的各種糟心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