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5歲女子,每天光吃菜不吃米飯,半年後,身體有什麼變化?

作者:隴南武都釋出

來源:王韻傑健康快樂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

  • 45歲女子,每天光吃菜不吃米飯,半年後,身體有什麼變化?

在兩年多的時間裡,賀女士和她的男友一直保持着深厚的感情,然而,去年年中,賀女士發現男友的态度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他開始頻繁地嘲笑她的食量,甚至用“胖得像豬一樣”這樣的話來形容她,賀女士原本并未太過在意,但不久後,男友竟然是以向她提出了分手。

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讓賀女士決定做出改變,她下定決心開始減肥,首先從飲食上進行調整。

她每天隻吃蔬菜,完全不吃任何主食,這樣的飲食方式她堅持了半年,體重确實有所下降,但她的身體狀況卻越來越差。

每天晚上,賀女士都難以入睡,而白天醒來時,她感到全身疲憊,甚至無法應對正常的工作。

一天,在上班途中,賀女士突然暈倒在工位上。同僚們趕緊送她去醫院,經過檢查,她被診斷為酮症酸中毒,這種病狀與她長期不吃主食有直接關系,好在送醫及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減肥需要合理的方法和健康的飲食,僅僅依靠減少主食的攝入是不可取的,因為主食是我們身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我們應該注重均衡飲食,合理搭配各種食物,才能保持身體健康和體重控制。

多吃主食死得快?快别被忽悠了

網絡上流傳着一篇文章,聲稱多吃主食會加速死亡,對健康有害。據說這篇文章引用了國際權威期刊《柳葉刀》的研究,然而,這其實是對該研究的誤解和謠傳。

《柳葉刀》雜志的研究确實存在,但“多吃主食死得快”的說法完全偏離了研究的核心内容。

該研究指出,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應維持在适當範圍内,過量攝入高精細碳水化合物可能對健康産生一定影響,但并不會直接導緻死亡。

這裡提到的高精細碳水化合物并不等同于所有主食,而是指白米飯、白饅頭、涼皮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這些食物在體内迅速分解為葡萄糖,使血糖上升,過量攝入可能導緻肥胖和糖尿病。

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的資料,大陸群衆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均低于60%,這是一個非常健康的範圍。

而《柳葉刀》雜志提到的高風險碳水攝入量在67~77%之間,是以“多吃主食死得快”的說法并不符合大陸實際情況。

45歲女子,每天光吃菜不吃米飯,半年後,身體有什麼變化?

事實上,不吃主食也可能導緻壽命縮短,《柳葉刀·公共衛生》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不吃主食或主食攝入量過少會影響預期壽命。

研究人員對15428名年齡在45~64歲的受試者進行了調查,發現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在50~55%時死亡風險最低。

當攝入量低于40%或超過70%時,都會增加死亡風險,長期不吃主食會導緻一系列副作用,包括口臭、營養不良、肌肉流失、情緒抑郁以及低血糖等疾病,對健康極為不利。

是以,我們應該保持适當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既不過多也不過少,以維護身體健康和預期壽命。

45歲女子,每天光吃菜不吃米飯,半年後,身體有什麼變化?

隻吃菜,不吃米飯,身體會怎樣?

《柳葉刀公共衛生》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一個有趣的發現:總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與預期壽命之間存在U型關聯。

研究人員對美國15萬名45~64歲的成年人和歐洲、亞洲國家的43萬人的資料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當全天攝入的總能量中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低于40%或超過70%時,死亡風險就會上升。

而當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保持在50~55%時,受試者的死亡風險最低。這就像是一條U形的曲線,兩端高,中間低。

簡單來說,主食的攝入量既不能過少,也不能過多,而是要保持在一個适中的範圍内。

  • 長期隻吃菜不吃飯,這些毛病可能會盯上你:

1、肌肉流失

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如同身體的"能量倉庫",為我們源源不斷地提供着主要的能量,若長期攝入不足,就像電池電量耗盡,身體無法獲得足夠的能量,就無法充分攝取和利用蛋白質。這就像失去了潤滑油的機器,運作将變得艱難,容易導緻肌肉流失增加。

再者,主食的缺失,讓身體被迫尋找其他替代能源,這個過程中,蛋白質這個重要的營養物質,就像被拉去當作燃料的"替罪羊",被消耗以供能,這無異于讓我們的肌肉在持續流失,就像是沙漏中的沙子在不斷流淌。

2、口臭

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不足,身體就會轉而消耗脂肪和蛋白質來提供能量,在這個代謝過程中,脂肪的不完全代謝會産生一種叫作酮類的物質,這種物質會散發出一種類似于水果腐爛、發酵後的味道,讓口腔出現明顯的異味。而蛋白質的分解則容易産生一種叫作氨類的物質,這種物質也有明顯的異味。

45歲女子,每天光吃菜不吃米飯,半年後,身體有什麼變化?

3、大腦衰退

主食攝入不足,猶如身體缺乏了能量的源泉,使得葡萄糖的供應無法滿足身體的需求。這樣,大腦的思維活動會受到影響,如同雲霧中的明燈,光芒減弱,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以及思維遲鈍等問題。

4、脂肪肝

如果長期隻吃菜不吃主食,會給肝髒帶來沉重的負擔,就像讓一個疲憊的勞工繼續加班一樣。

菜中的糖分和脂肪會刺激肝髒産生大量的酸性代謝産物,導緻體内脂質過氧化,進而損傷肝細胞,誘發脂肪肝的出現。

是以,我們應該保持飲食均衡,不要偏食,給肝髒提供一個寬松的工作環境,讓它能夠正常地發揮功能。

5、酮症酸中毒

不少糖尿病患者,像吳阿姨一樣,為了控制血糖而完全摒棄主食,這種做法實則大錯特錯!長期不吃主食,極易引發低血糖,并可能帶來惡心、頭痛、乏力、嗜睡等酮症酸中毒的症狀。

然而,近年來關于主食的争議不斷,諸如米飯、粥被視為不良主食,對健康不利等傳言四起。這些說法是否真實呢?

45歲女子,每天光吃菜不吃米飯,半年後,身體有什麼變化?

主食吃不對就是在減壽,牢記3點

主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健康來說,攝入适量的主食至關重要。那麼,如何健康地攝入主食呢?以下是一些建議。

首先,我們應該注重主食的搭配。成年人每天的主食應該包括全谷物/雜豆類50~150g,薯類50~100g。

全谷物和雜豆類包括稻米、胚芽、玉米、青稞、紅豆、綠豆等,薯類則包括洋芋、蕃薯、山藥等。建議選擇多樣化的主食,以攝取不同的營養元素。

其次,要控制主食的攝入量。大陸膳食指南推薦,居民每日攝入主食應占總攝入能量的50~65%。換算一下,成年人每日需要主食的量為250~300g,大約每餐飯1~1.5碗米飯。

在烹饪方式上,可以将粗細糧搭配制成雜糧飯、雜糧粥,全谷物和精米面的比例保持在1:2為宜。

雜豆、薯類可直接蒸熟、炒熟後當成主食,也可以加入到粥裡。盡量避免食用油炸的主食,如油餅、油條、炸饅頭等。

最重要的是,不要盲目相信偏方或試圖通過不吃主食來減肥。主食對健康至關重要,不吃主食會給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是以,我們應該合理攝入主食,以保持身體健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