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雷軍第一次發車:造車1003天和他的感情牌與技術牌

雷軍第一次發車:造車1003天和他的感情牌與技術牌

作者:劉雨點

出品:騰訊新聞《遠光燈》

2023年12月28日,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在北京舉辦小米汽車技術釋出會。這是小米在宣布造車三年後,小米汽車的第一次正式亮相。

這也是雷軍在創辦小米13年後,這家以手機為主業的公司第一次發車。

為何緻敬“蔚小理”?

一上場,雷軍先打起了感情牌。

他說,從正式官宣到今天是1003天,不少人都特别關心小米汽車的進展。有不少朋友說:“是不是太慢了一點?”

在他們看來,今天的汽車工業非常、非常成熟。如果攢一輛車,三四百個人、十來億、找一輛對标車、逆向工程,其實很容易就搞定了。但雷軍認為,要想造一輛好車的話,還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在沒有做車之前覺得做車挺不容易的,幹了三年以後更覺得造車特别、特别的艱辛。”雷軍說,“前不久,我見到了何小鵬,我跟他說我造車以後再看蔚小理,覺得你們仨挺不容易,非常了不起的,我要以非常正式的方式向你們幾位緻敬。”

是以,就在小米汽車技術釋出會的一天前,雷軍發微網誌并包了幾個廣告牌,緻敬“蔚小理”。

雷軍接着說道:“有人問我你為什麼不向一汽、二汽、長安緻敬?為什麼不向上汽、廣汽、北汽緻敬?還有你為什麼不向長安、長城、吉利、奇瑞緻敬?”

“其實大家真的誤解了,我對整個汽車行業一直心懷敬畏之心。當我決定做車之後,我第一時間就逐家登門拜訪,當面表達了我的敬意。我相信此時此刻,可能各家車廠都有人在看釋出會,真的可以核實一下。在拜訪的過程之中,我也向每位行業前輩請教,在智能電動車的時代,什麼樣的車才算一輛好車呢?每個人都給了我非常不同的答案。”他自問自答道。

雷軍說,汽車工業已經發展了一百多年,其實車的機械素質都做到了極高的水準,保時捷就是最好的标杆,是以各位也能看到全球車廠都在對标保時捷。而新世紀以來,特斯拉開創了移動智能終端的先河。那麼,未來新能源汽車應該是先進的智能移動空間。

小米汽車的目标是什麼呢?雷軍表示,他希望造一輛能媲美保時捷、媲美特斯拉的Dream Car,打造好看、好用、舒适、安全的移動智能空間。

這個目标實作起來很難。“百年賽道無捷徑,我從第一天就知道我們隻有一條路,就是從底層核心技術做起,十倍投入認認真真地造一輛好車,并且還要有耐心。”雷軍稱,他要通過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為全球前五的車廠。

明年要進去自動駕駛第一梯隊

接下來,雷軍開始打技術牌,逐一介紹小米汽車在電機、電池、大壓鑄、自動駕駛等各個技術闆塊的投入。

第一是電機。

在電機上,據雷軍透露,現在的電動車主要是用的永磁同步電機,全行業都在卷轉速,因為在相同的扭矩下,轉速越高,性能就越強大,車就開的越快,是以全球都在卷的技術方向是轉速。BBA、保時捷卷到了16000轉,特斯拉在它的百萬車型裡面去年年底卷到了2萬轉。是以,小米汽車從剛開始就立項了“小米超級電機項目”,最終在去年年底實作21000轉。

目前,在電機技術上,小米同時研發了三代,21000轉已經上車,27200轉計劃後年上車,實驗室已經實作35000轉。

第二是電池。

在電池上,雷軍稱,電池包成本大概占了總成本的40%,甚至50%,它直接影響了續航、動力、空間和整車安全。

據他透露,小米自研了800V碳化矽高壓平台。該800V高壓電池包和甯德時代共同投資了上千名工程師,曆時兩年完成的。同時,小米自研了CTB一體化電池技術,即把電池包做到車身的一部分。

此外,小米自建了電池包工廠,力圖從源頭來保證電池性能。雷軍表态稱:“小米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方車廠,我們定了一個小目标,要成為冬季電車續航之王。”

第三是大壓鑄。

雷軍說,特斯拉開啟了大壓鑄的時代,在2020年率先在特斯拉上海工廠安裝了6000噸的大壓鑄,首次将70多個零件一壓整合成一個零件,這一套東西是特斯拉首創帶動了全行業。“我們研究完以後,我們覺得這既然是行業趨勢,我們就下決心自己建廠自己幹。”

據他稱,小米設計的壓鑄件比特斯拉還要大17%,做到了9100噸,比特斯拉上海工廠的6000噸大不少。此外,小米定制了壓鑄機之後,自研了壓鑄島的全套流水線,一共60個裝置,控制433個工藝參數。

第四是自動駕駛。

雷軍稱,在自動駕駛上,小米的投入堅決,第一期的投入33億,目前已經追加到47億,團隊規模超過了1000人,測試車輛超過了200輛,測試裡程數超過了1000萬公裡。

其次,智能駕駛本質上就是AI,小米在2016年就開始All in AI,目前累計投入100個億,工程師總數超過3000人。

雷軍認為,小米雖然起步晚,但是智能駕駛的技術疊代快,“晚有晚的好處”。“我們在整個智能駕駛領域裡面所使用的底層技術全是最新一代的,像BEV、Transformer、占用網絡、大模型,全是最新的技術。”

雷軍在現場示範了城市領航、代客泊車、智能座艙等場景功能。雷軍稱,他要求明年年底開通100個城市的城市領航NOA。他給團隊定的目标是,2024年要進入智能駕駛第一梯隊。

第一輛車為何是轎車?

最後,在進行技術講解過後,雷軍開始了此次釋出會的第三段,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釋出小米的第一輛車:電動轎車SU7。

雷軍說,選擇第一輛車是轎車,是因為轎車是汽車工業每一個時代的标杆。“那些被曆史所記住的大部分名車都是轎車。”他認為,做轎車更有機會做出這個時代的代表作。

雷軍稱,小米SU7的使用者應該是這個時代的時代精英。“他們應該是一群喜歡先進科技、有品位、熱愛生活的人。”

這款車在設計初期,外觀被他推翻了三次、一波三折。雷軍稱,随着小米汽車釋出,人車家全生态戰略正式閉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