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烏戰争持續600多天,各國發覺不對:中國一年多前的選擇沒錯

作者:坐景觀天

俄烏戰争已經持續近2年時間,戰鬥爆發600多天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回過味來,這不是一場簡單的國家沖突,而是東西方新冷戰的前線。

俄烏戰争持續600多天,各國發覺不對:中國一年多前的選擇沒錯

【俄烏沖突】

很多歐洲國家開始後悔,他們為什麼不像一年多以前的中國那樣做出正确的選擇,而現在他們已經無法從戰争的泥潭中脫身。

戰争最大的輸家

關于俄烏戰争很有意思的一點,俄羅斯、美國甚至烏克蘭都算不上輸家,俄羅斯拿下了烏東四州,而且在戰線上已經取得明顯優勢,未來不排除擴大實際控制區。

俄烏戰争持續600多天,各國發覺不對:中國一年多前的選擇沒錯

【俄軍車隊】

而且經過俄烏戰争一戰,俄羅斯還完成了自己的戰時經濟轉型,解決了經濟發展上的很多問題,完全可以說是一箭多雕。

美國更是賺的盆滿缽滿,其國内軍工複合體獲得大筆訂單和合同,通過打壓俄歐能源合作還狠狠收割了一波歐洲韭菜,并確定美國對歐洲的掌控力度越來越深。

拜登政府也因為強硬的對俄立場收獲了選票,至少在俄烏沖突的早期,拜登因為極力推動對烏軍援确實獲得了相當程度的支援,是以即便目前俄烏戰争的形勢對美國并不利好,但仍然是利大于弊的。

俄烏戰争持續600多天,各國發覺不對:中國一年多前的選擇沒錯

【拜登政府】

即便是把國家徹底帶入深淵的烏克蘭,也不能說是一無所獲,澤連斯基至少确實利用自身在俄烏戰場上的表現收獲了大筆的軍事和政治投資。

就在2023年12月,歐盟還頭一次啟動了關于烏克蘭入盟的相關談判,俄羅斯政府也曾表示他們并不反對烏克蘭加入一個對俄羅斯沒有敵意的歐盟。是以即便輸掉了戰争,西烏克蘭政府還是有着相目前景的。

但歐洲的情況就是另一回事了,歐洲為什麼會成為俄烏沖突牽扯最深的國際勢力,其中的原因是綜合性的,首先歐洲的确受到了美國的逼迫,破壞北溪項目這樣的俄歐合作就是美國的警告。

俄烏戰争持續600多天,各國發覺不對:中國一年多前的選擇沒錯

【歐洲深陷俄烏沖突】

歐洲政治和安全領域的主導者仍是美國,這就逼得歐洲不得不聽話。

但另一方面歐洲會陷這麼深和他們曆史上留下的恐俄思想也有極大關系,自沙俄誕生以來,就一直被傳統西歐國家視為最大的威脅。

這倒也情有可原,畢竟沙俄是個擴張主義的陸權國家,要想進一步發展确實隻能向西擴張。

蘇聯誕生以後,歐洲在陸地上面臨的威脅更大了,蘇聯遠比沙俄更加強大,美蘇冷戰的歐洲前線在柏林,這已經處于歐洲的心髒地帶,由不得歐洲人不警惕。

俄烏戰争持續600多天,各國發覺不對:中國一年多前的選擇沒錯

【美蘇柏林對峙】

當時不管是美國還是歐洲,他們都有一個潛在的共識,那就是蘇聯的鋼鐵洪流推過來的時候,歐洲是保不住的,從地緣政治态勢上來說,隻要俄羅斯仍然存在,歐洲就始終面臨被侵略的威脅。

而俄羅斯發起特别軍事行動的時候,歐洲人看到的并不是俄烏兄弟内戰,而是整個歐洲被俄羅斯陸軍推平的可能,是以才會如此積極的支援烏克蘭。

俄烏戰争持續600多天,各國發覺不對:中國一年多前的選擇沒錯

【俄烏沖突】

被忽悠的歐洲

但俄烏沖突發展到現在,歐洲看清楚了兩件事,一是俄羅斯已經沒有平推整個歐洲的軍事實力,否則俄烏沖突也不會一打就快兩年時間。

二是俄羅斯對待西方的戰略态勢依然是防禦性,普京正在通過加強和東方合作的新模式來發展俄羅斯,換言之俄羅斯壓根就沒想着要西進,歐洲防了那麼多年投入那麼多資源,最終卻是防了個寂寞。

俄烏戰争持續600多天,各國發覺不對:中國一年多前的選擇沒錯

【俄軍在烏作戰】

看懂了局勢的歐洲這下徹底傻眼了,在戰争爆發初期,歐洲判斷其自身的生死存亡才是最關鍵的議題,是以甯願先擱置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發展轉而支援烏克蘭。

這一舉動直接導緻歐洲失去了俄羅斯物美價廉的能源進口,陷入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當中。

俄烏戰争持續600多天,各國發覺不對:中國一年多前的選擇沒錯

【俄羅斯能源出口】

要知道俄歐能源合作的地位本就是不對等的,俄羅斯失去歐洲市場,一樣有其他國家的市場接盤,畢竟能源這種東西從來就不缺國家買。

但歐洲不一樣,能源是歐洲生存發展的必需品,買不了俄羅斯的就得加價從印度美國等國手裡的高價能源,這給歐洲經濟造成了極大的負擔。

但此時歐洲如果想轉過頭來繼續和俄羅斯合作也不太現實,因為俄烏沖突爆發的時候,歐洲為了獲得群眾的了解将調子起的很高,宣傳的都是支援烏克蘭就是捍衛自由民主。

俄烏戰争持續600多天,各國發覺不對:中國一年多前的選擇沒錯

【歐洲對烏軍援】

如果這時候突然變臉,群眾很難接受,政府的公信力也将急劇下降。

這時候歐洲各國才意識到,一年多前中國在俄烏沖突的選擇才是正确的答案,中國雖然和俄羅斯關系十分緊密,但中國卻在俄烏沖突中選擇了十分靈活的中立态度,根本訴求就是停火止戰,和平解決俄烏沖突。

這是因為中國很清楚,俄烏沖突本質上俄羅斯和西方的沖突,解鈴還須系鈴人,當事方是西方,中國站隊是沒有意義的。

俄烏戰争持續600多天,各國發覺不對:中國一年多前的選擇沒錯

【潰敗的烏軍】

其次俄烏沖突對中國來說有一定的利益考量,俄羅斯打赢了,中俄抱團的實力更強有助于進一步反制西方,俄羅斯打輸了,中國也能在中俄關系裡更加主動。

這一點已經在戰争中展現的淋漓盡緻,現在俄羅斯不光在戰場上取得優勢,而且中俄合作也進一步加深。

但中國能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政治經濟軍事上的獨立自主,而歐洲沒有這樣的條件,即便當時歐洲意識到保持中立更符合歐洲利益,美國也必然會動手将其捆綁上自己的反俄戰車。

資料來源:

【1】新聞背景:烏克蘭局勢發展時間線.新華網 [引用日期2022-02-23]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