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融監管總局資管司:資管機構不能依靠制度紅利或牌照優勢賺快錢

作者:王琦 785

“資管司作為總局機構改革後新成立的司局,多次召開會議傳達學習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積極落實金融監管總局黨委各項決策部署,按照‘融合、優化、轉型、安全’的總體思路,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推動信托公司、理财公司、保險資管公司監管有機融合,與時俱進優化監管體制機制,夯實行業高品質發展根基,持續引導行業改革轉型,做好‘五篇大文章’,加大風險監測化解力度,堅決築牢銀行保險資管領域安全防線。”12月27日,金融監管總局資管司(全稱為“資管機構監管司”)發表學習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文章表示。

金融監管總局資管司承擔信托公司、理财公司、保險資産管理公司的非現場監測、風險分析和監管評價等工作,根據風險監管需要開展現場調查,采取監管措施,開展個案風險處置。

對于“五篇大文章”,金融監管總局資管司表示,資管行業一頭連接配接資金端,另一頭對接實體經濟,在做好“五篇大文章”方面大有作為。要發揮好信托投融資機制靈活的特點,鼓勵發展知識産權信托,為不同階段的科技創新企業提供有效資金支援;運用信托财産獨立和财富傳承等功能,大力發展資産服務信托,尤其是家族、家庭信托,有效滿足人民群衆财富管理需求。要充分利用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穩健投資特點,為實體企業發展提供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助力實體企業轉型更新,同時減少資金大進大出對資本市場造成波動。要依法合規地發展銀行理财,提升理财公司投研能力和品牌公信力,進一步豐富養老金融産品供給,踐行普惠金融理念。

“引導信托公司、理财公司和保險資管公司在回歸本源、聚焦主業的同時,開展差異化競争,實作‘百花齊放春滿園’,在助力建設21世紀金融強國的道路上貢獻資管力量。”金融監管總局資管司表示。

金融監管總局資管司:資管機構不能依靠制度紅利或牌照優勢賺快錢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合理分工,發揮監管合力

金融監管總局資管司是原銀保監會信托監管部、原銀保監會創新業務監管部、原銀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等部門的職能合并而成,負責信托公司、理财公司、保險資産管理公司的監管。

“信托公司、理财公司和保險資管公司雖然都從事資産管理業務,但各自曆史淵源、資源禀賦、監管方式等均存在較大差異。”金融監管總局資管司表示,要完成機構監管目标,有必要整合現有資源,在金融監管總局和派出機構之間實作合理分工,逐漸打造金融監管總局“管大事”和派出機構“管日常”的監管格局,強化上下關聯,發揮監管合力。

并強調,要把握好權力和責任的關系。“有權必有責,有責須擔當”,持續健全權責一緻、激勵限制相容的風險處置責任機制,推動各方責任落地、落細,尤其是機構風險處置的主體責任,地方政府的屬地責任,推動實作政策協同、監管協同、央地協同,堅決守住風險底線。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在新成立的理财公司監管方面,金融監管總局“管大事”和派出機構“管日常”的監管格局已有探索。2022年3月,原銀保監會曾釋出《關于授權上海銀保監局行使轄内合資理财公司監管主體職責的通知》,授權原上海銀保監局按照《商業銀行理财子公司管理辦法》及其他理财業務相關監管規定,履行轄内合資理财公司的監管職責。同時,其他行政許可事項由原銀保監會大型銀行部按照相關規定辦理,以及重大事項原上海銀保監局可視情況報告原銀保監會。

金融監管總局資管司還表示,要持續優化監管手段,統籌非現場監管和現場檢查、現場調查,發揮各自優勢,全面掌握機構經營情況和風險情況。統籌發展與安全,通過下發監管指引、釋出年度監管工作要點、視窗指導等多種方式,引導資管機構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統籌傳統監管手段與金融科技應用,在繼續運用好監管報表、監管評級等傳統監管手段的同時,注重加強監管數字化建設,運用好EAST系統等資料化監管手段,提升對各類資管産品之間的穿透水準,防止監管套利和隐匿風險。

有計劃、分步驟開展風險處置

據了解,圍繞如何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和金融監管總局黨委決策部署,金融監管總局資管司成立後迅速開展調查研究,先後組織召開理财公司座談會和保險資管公司座談會,了解行業發展情況和風險情況,一方面抓緊梳理制度堵點,緻力于營造公平的市場競争環境,另一方面加快彌補制度短闆,確定監管全覆寫。

金融監管總局資管司介紹,目前金融監管總局監管的三類資管機構中,信托公司風險較為突出,面臨一定的處置壓力,理财公司和保險資管公司雖然未出現重大風險事件,但也要重視其合規穩健發展,加強風險監測的前瞻性、主動性和精準性。“前期個别高風險金融機構之是以爆發風險,與黨的上司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和從嚴治黨不力有直接關系。”金融監管總局資管司表示。

“引導資管機構在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實作自身高品質發展,同時穩妥處置存量風險,對于經營失敗沒有救助價值的機構及時實作市場出清。”金融監管總局資管司表示,抓住目前有利時機,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堅決打破剛性兌付,加大高風險機構處置力度。把握好時度效,從穩定大局的角度出發,充分考慮機構和市場的承受能力,有計劃、分步驟開展風險處置,切實防範處置風險的風險。

金融監管總局資管司同時表示,要加強上下貫通、橫向協同,推進資訊共享,緊盯政府融資平台等重點業務領域風險及合規情況,做好定期風險監測分析、行業通報等工作,對風險“早識别、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執行兜底監管機制,堅決做到“長牙帶刺”,嚴格執法敢于亮劍,嚴厲懲治違法犯罪和腐敗行為,嚴防道德風險。

不依靠制度紅利或牌照優勢賺快錢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伴随着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和居民财富的不斷積累,中國的資管業務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形成了信托公司、理财公司、保險資管公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多角色同台競争的“大資管”格局,有效拓寬了居民财富增長管道。

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底,銀行理财存續規模為27.65萬億元,信托資産總規模為21.14萬億,32家保險資産管理公司管理資産規模達24.52萬億。

“專業性是資産管理機構的立身之本,主要展現在投研能力、産品篩選能力、資産定價能力、資産處置能力等。無論是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還是助力居民财富積累,資管機構都應以專業能力取勝,而不是依靠制度紅利或牌照優勢賺快錢。”金融監管總局資管司表示。

金融監管總局資管司稱,與銀行信貸不同,信托、理财和保險資管主要從事表外業務,“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本身并不直接承擔底層資産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是以,應重點抓好資管産品流動性風險管理和操作風險管理,加快推進淨值化管理,及時計提撥備,關鍵是要對底層資産虧損根據履職情況判斷是否需确認預計負債。

在投資者保護方面,金融監管總局資管司表示,要加強對三類機構的行為監管,抓住“适當性管理”這個關鍵,從“了解客戶、了解産品、适當銷售”三個次元對資管機構提出要求。加強資訊披露管理,産品銷售時全面、完整、準确揭示風險,産品存續中及時披露重大資訊。同時,及時處理各類投資者信訪舉報,回應投資者關切。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