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樣誇孩子,傷害孩子最深(特别家教1543期)

作者:金東媒體中心

前段時間,聽家長朋友說起這樣一個小故事:

上國小二年級的兒子,在趣味運動會上的跑步接力中,沒有發揮好,回家後一直悶悶不樂。

她坐到兒子身邊,給他打氣:“你已經很棒了!”“這已經很厲害了呀!”

如此反複誇了幾遍之後,兒子依舊耷拉着腦袋,郁悶地說:

“因為你是我媽,你才會這麼說。”

孩子的反駁讓她無話可說,她感慨道:“孩子長大了,就不好騙了。”

這讓我想到有位媽媽說她曾經誇贊過女兒:“你很漂亮”。

結果女兒反而搖頭否認:“我們學校有更多比我好看的同學!”

那一刻,女兒沒有被誇的喜悅,反而一臉尴尬,甚至對媽媽的“評頭論足”感到不滿。

父母希望孩子能更加自信,離不開誇獎這個方法。

大家都以為誇人很簡單,使勁誇就行了。

然而在實踐中,這種機械式的誇獎,很容易被大一點的孩子一眼戳穿。

漸漸地,我們就會發現,錯誤的誇獎,有時候還會傷害到孩子。

心理學博士海姆·G·吉諾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中寫道:

“稱贊,就像青黴素一樣,絕不能随意用。使用強效藥有一定的标準,需要謹慎小心,标準包括時間和劑量,因為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

什麼樣的誇獎會引起“過敏反應”呢?

01

第一種:以結果為導向的誇獎

有的家長誇孩子往往隻在孩子表現優秀的時候,比如考試考了滿分、比賽得了第一名、團體活動中表現突出,他們幾乎毫不掩飾對好結果的期待。

長期下來,這種回報就會給孩子一種錯覺:父母隻愛那個表現優秀的“我”。

譬如,孩子某次數學考試考了90分,你用盡贊美之詞:“我為你驕傲”“你太棒了”“你好好學,媽媽工作再辛苦也願意”……

乍一看,這樣的語言沒有任何問題。

有問題的是,如果孩子得了70分,你的反應又是如何呢?

你可能是沉默,你可能是掩蓋不住失望的表情,也有可能是大發雷霆。

你的潛台詞是:“我隻在你表現優秀的時候才會感到非常驕傲,當你無法給我掙面子時,我就會很失望。”

孩子一旦讀到了這層資訊,内心就會很壓抑、很痛苦,甚至很絕望。

這樣誇孩子,傷害孩子最深(特别家教1543期)

然而很有可能的是,70分已經是孩子當下盡力的結果,我們隻對結果的誇贊,完全無視了孩子在過程中有價值的付出。

這種誇獎教誨的是,隻有表現好才能獲得愛和鼓勵,直接忽略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東西:努力和進步。

以結果為導向的誇獎,最終讓孩子陷入了一種對失敗的恐懼之中,因為這直接關系到他是否被愛、是否有價值。

經常聽到家長朋友抱怨孩子好勝、怕輸,其實孩子怕的不是失敗本身,而是失敗之後,不被愛,不被關注。

02

第二種:敷衍的、虛假的誇獎

有的父母誇孩子很誇張。

比如“無腦”的贊美。很容易完成的事情,如吃飯,家長都能三句話不離誇獎,不管孩子怎樣做都是最棒的。

再比如敷衍式盲誇。誇孩子的時候不走心:“不錯!“”挺好!”糊弄過去。

這兩種誇獎方式的問題,出在哪裡呢?

它不夠真實和真誠。

從表面上看,聽了這些話,孩子變得會很開心,然而事實上,孩子能很快地分辨大人話語中的真實性,就像文章開頭的兩個小孩一樣,他們馬上就察覺了父母這種不走心的誇獎。

比如,孩子練完字,拿給父母看,父母随便掃了幾眼,忙說:挺不錯。

孩子沒有高興起來,反而埋怨地說:“你每次都是看都不看就說好!”

孩子在父母模糊的表述中,無法确認自己被肯定的真正内容是什麼。

他感受到了大人的敷衍,甚至還會對父母這種誇獎感到憤怒。

因為這樣的誇獎裡,沒有關注、沒有聯結、沒有尊重、沒有具體的細節,孩子自然也無法被鼓舞。

有的孩子甚至覺得自己“配不上”這些誇獎,反而更加退縮、不自信。

03

第三種誇獎:過度吹捧孩子的天賦

孩子需要真實的自我認知,而非膨脹的自我。

如果不是實事求是的誇獎,很容易讓孩子建立起一個虛假的自我認知。

比如這幾句:“你很聰明!”“你真棒!”“你太有天賦了!”

因為你這等于是在跟孩子說:

“你學習好,是因為你聰明。”

“你畫畫好,是因為你有這方面天賦。”

如此一來,孩子的努力就不值一提了。

然而,當他認識到自己的資質平平,内心是很受挫的。

比如孩子遭受學習上的挫折後,馬上自我暗示:“原來是我不夠聰明啊!”絲毫不認為是努力不到位。

許多玻璃心的孩子,禁不起批評,往往就是這樣誇出來的,他們不會正确看待自己,害怕挑戰和承擔風險,因為怕那個“聰明的”“有天分的”的人設倒塌。

在過度的吹捧中,孩子失去了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

這樣誇孩子,傷害孩子最深(特别家教1543期)

04

我們該怎麼去誇獎孩子?

讀到這,有的家長朋友會說:“這不讓說,那不讓說,我們還能誇獎孩子嘛?”

其實,父母誇獎的用意是好的,孩子内心也渴望大人的肯定和稱贊。

但誇獎需要明确目的,那就是:讓孩子關注自己在做的事,鼓勵他們向上、向善,而不是讓孩子盲目追求别人的正面評價。

做到這一點,父母既要能接納孩子的成就,也要能接受他們的錯誤和失敗。

前者很簡單,後者才是真正的挑戰,這意味着:誇獎要看見孩子。

看見孩子成功的結果,更要看見孩子在過程中的點滴進步以及他們的内心。

是以,誇孩子要做到:

誇孩子在過程中的努力,而不是單純地對成功的結果給予表揚。

更好的表達是:“這次考試你認真了,下了苦功夫,爸爸媽媽都看在眼裡,希望你再接再厲。”

這樣孩子就會知道自己是如何進步的,即使下次失敗了,他也會反思是不是自己不夠認真努力,面對挫折也會更積極。

大人不需要對孩子與生俱來的天賦過多的表揚和贊美,相反,堅持、勇氣、勤奮、努力、毅力、認真的态度……這些才值得你分析給孩子聽。

這樣誇孩子,傷害孩子最深(特别家教1543期)

誇細節,越具體越好。

父母在誇獎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細節說出來,指出他到底是因為哪裡做得好,哪裡做得不夠好。

孩子畫了一幅畫,不妨說:“你這畫顔色搭配看起來真不錯啊!你是怎麼想到要這樣做的?”

描述得越具體,贊美和誇獎越有說服力。而且這種有針對性的表揚,孩子才會知道往哪些方面努力。

在誇獎孩子方面,不僅在于是語言上,更重要的是在态度上。

誇獎時,看着孩子的眼睛,基于客觀事實,發自内心地去肯定孩子,而不是為了誇獎而誇獎。

哪怕孩子僅僅取得了微小的進步,也會抱着接納的态度、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孩子唯有在你的真誠中,感受到被接納、被看見。

《反脆弱養育》中有這樣一句話:

“我們經常因為無法忍受孩子的不快樂而貿然地設法讓他們更高興,殊不知,最佳的教養政策是讓孩子體會到,不管他們表現得有多不好,我們都會無差别地愛他。”

當父母的愛和接納不是以孩子的表現為先決條件,評價孩子時,也會多一點耐心和真誠。

欄目:特别家教1543期

來源:錢志亮工作室

圖檔來源: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