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重陽、周伯通那麼厲害,為何全真七子卻不行?原因很簡單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友善您随時查閱,讨論與分享,非常感謝您的支援~

引言

金庸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中的華山論劍我想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為了争奪武林秘籍九陰真經,幾大絕世高手相約上華山比武,以決定真經的歸屬。

第一次華山論劍:王重陽震懾群雄

随着至高武學秘籍《九陰真經》的激烈争奪,武林中一片腥風血雨。為平息紛争,全真教教主王重陽真人邀集武林中人,于華山之巅舉行華山論劍。

王重陽、周伯通那麼厲害,為何全真七子卻不行?原因很簡單

華山論劍,風雪交加,經過七天七夜的激戰,全真教王重陽以無可匹敵的武功力壓群雄,奪得“天下第一”的稱号并帶走了九陰真經。

第二次華山論劍:周伯通自創空明拳和左右互搏

第二次華山論劍,王重陽已不在人世,但他的師弟周伯通揚名武林。在桃花島山洞中被困15年後,周伯通悟出72路“空明拳”和左右互搏之術,武功突飛猛進。

王重陽、周伯通那麼厲害,為何全真七子卻不行?原因很簡單

左右互搏,一人分飾二人,黃藥師、洪七公、歐陽鋒他們武功再強,豈能打得過兩個老頑童周伯通。周伯通如此自信,若非被瑛姑吓得逃離華山,他還真有可能在第二次華山論劍中奪魁。

第三次華山論劍:周伯通成為“天下第一”

第三次“華山論劍”算是走過場的一屆了,沒有了刀光劍影的比武,多了些溫馨的悼念和交流。周伯通,黃藥師、楊過、郭靖、一燈大師等在華山相聚,為老友歐陽鋒和洪七公上香。這一次,衆人一緻推崇無欲無求的周伯通為“天下第一”。

全真七子的武功短闆

王重陽真人以其高深的武學造詣和道家清靜無為的理念聞名于武林。然而,他在挑選弟子時所持的标準卻非常獨特,與武功天賦的優劣似乎關系不大。相反,王重陽注重的是弟子們是否符合他所倡導的“清靜無為”的道家天性。

王重陽、周伯通那麼厲害,為何全真七子卻不行?原因很簡單

全真七子中,除了丘處機對武學的追求較為專注之外,其他幾位更加崇尚道家的清靜無為,對武學并不那麼熱衷。他們更多地将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弘揚全真教的教義中,而非專注于武學的修煉。

這種對道家理念的追求在馬钰、孫不二、譚處端等人身上得到了充分展現。馬钰曾是金朝進士,孫不二在出家之前相夫教子,譚處端是位學者和書法家。這些文人背景使得他們對“清靜無為”的追求更為濃厚,相對于武學而言,他們更願意将精力投入到文學和藝術的修養上。

道教傳播與社會影響

雖然全真七子在武學造詣方面不甚突出,但在道教教義的傳播上卻有着深遠的影響。王重陽提倡的“清靜無為”理念不僅展現在他們的武學修養上,更是深刻地影響了整個全真教的發展。

王重陽、周伯通那麼厲害,為何全真七子卻不行?原因很簡單

全真七子将“清靜無為”的理念傳承下來,通過弘揚全真教義,吸引了大量信徒,各自創立了不同的流派。這些支派不僅傳承了全真教義,還在各自的地區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馬钰的全真遇仙派: 強調修身養性,追求心靈的甯靜與純淨。他的弟子通過傳播這一理念,影響了很多道教信徒,形成了清靜散人的道風。

孫不二的全真清淨派: 注重清心寡欲,提倡在物質世界中保持心靈的純淨。這一理念對中國古代社會産生了積極的道德引領作用,引導人們在塵世紛擾中保持心靈的甯靜。

丘處機的全真龍門派: 以龍門派命名,強調自然之道,倡導與自然和諧相處。他的信徒在生活中尊重自然,弘揚了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

還有譚處端的全真南無派,劉處玄的全真随山派以及郝大通的全真華山派和王處一的全真嵛山派,這些支派在各自的地區建立起獨特的道教體系,形成了全真教義在中國曆史上的多元傳承。

結語

全真七子的武功或許不行,但他們卻以對道教的堅守和傳播,為中國古代文化注入了獨特的精神内涵。王重陽挑選徒弟的标準是注重清靜無為的道家天性,而這個标準并非武功高低,而是對心性的追求。全真七子在這一點上恪守師訓,成為中國道教傳統中的傑出代表。

王重陽、周伯通那麼厲害,為何全真七子卻不行?原因很簡單

全真七子的晚年生活豐富多彩,他們各自在不同的地區傳道授徒,為全真教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元世祖忽必烈對他們的崇敬可見一斑,追封為真人更是對他們一生貢獻的最高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