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宗法小知識:嫡子和嫡長子誰為大?

作者:猴格大人

#文章首發挑戰賽#

嫡子和嫡長子誰為大?

——這是猴格和讀者交流時發現的一個問題,那位讀者好像并不了解嫡子在宗法制度中的含義,居然認為嫡長子>嫡子,甚至認為嫡子的繼承權還低于嫡子母弟。

也就是說,在那位讀者的眼中,嫡長子>嫡子母弟>嫡子,這種認知顯然是對宗法繼承制一知半解才造成的。

還有人經常會困惑——所謂嫡庶,難道不是正妻所出皆為嫡,妾身所出皆為庶?嫡庶之分不是因為生母身份不同嗎?

那為啥嫡妻所生的李泰還被李世民、褚遂良說成庶孽呢?

古代宗法小知識:嫡子和嫡長子誰為大?

從這些疑問可以看出,有不少人(特别是嫡庶神教),隻知道“以嫡妻所生對妾子,則妻所生皆為嫡,而妾子為庶也”,卻不知道“妻所生之中以長對衆,則長為嫡,而衆為庶也”。

這兩句話什麼意思呢?

——就是論生母出身時,嫡妻所生均為嫡,妾室所生均為庶;但是,在論宗法繼承時(劃重點),嫡妻所生的隻有長子才是嫡,長子之弟以及妾生子則均為庶子。

以前猴格就專門寫過嫡子和衆子的差別——其實在宗法制度中,己身的兒子隻分為兩種——即“為父後者”的嫡子(長子)和“不繼祖袮”的衆子(庶子)。

在宗法制中,嫡子隻有一個,是單數;衆子則可以有多個,是複數。

那位認為嫡長子>嫡子的讀者,很可能隻是把嫡子當成妻生子了,卻不知道在宗法繼承中隻有嫡子(長子)、嫡子母弟,而沒有嫡長子這個詞。

古代宗法小知識:嫡子和嫡長子誰為大?

那嫡子和嫡長子有沒有差別呢?

當然有咯!

在古人眼中,雖然重嫡庶,但更重長幼之序,是以,很少用嫡庶字眼來稱呼子嗣。

我曾檢索過古代典籍資料中的“長子”、“嫡子”、“嫡長子”,長子出現的頻率最高,有46352次;嫡子其次,有4817次;嫡長子最少,隻有618次。

換言之,在典籍中,“長子”被使用的頻率更高,是以《儀禮喪服》中“父為長子”條還專門解釋,此處說長子,而不說嫡子,就是因為長子,有通上下之意。

是以,在宗法繼承中,長子=嫡子(适子)=太子=世子=冢子=宗子=大子=為父後者······

而嫡長子,隻是嫡妻所生第一子。

古代宗法小知識:嫡子和嫡長子誰為大?

按宗法制度,嫡長子就是天生的嫡子(适子、長子、太子、世子、宗子、冢子、大子),繼承權對嫡長子來說,是生而有之。

是以,在大多數時候,嫡長子=嫡子(适子、長子、太子、世子、宗子、冢子、大子)。

但,在非正常狀态下,嫡長子則隻是嫡長子,這種時候,他的宗法地位,是低于嫡子(适子、長子、太子、世子、宗子、冢子、大子)的。

簡單舉例說明:

楊勇(楊堅嫡長子)、李建成(李淵嫡長子)、李承乾(李世民嫡長子)、馬希振(馬殷嫡長子)、李憲(李旦嫡長子)、朱标(朱元璋嫡長子)六個人,無一例外都是其父的嫡妻所生。

他們的出身身份就是嫡長子,也是天選的繼承人,繼承權對他們來說是生而有之。

古代宗法小知識:嫡子和嫡長子誰為大?

但是,他們六人的身份雖然是嫡長子,卻并不都是宗法上的嫡子:

——李憲、馬希振——其父均舍嫡立庶。

李旦立有大功勳的庶子李隆基為嫡子(适子、長子、太子、世子、宗子、冢子、大子),馬殷立寵妃袁氏所出的庶子馬希聲為嫡子。

——楊勇、李建成、李承乾——先為嫡子後被廢。

其嫡子地位被母弟楊廣、李世民、李治取而代之。

這時候,身為嫡長子的李憲、馬希振,以及楊勇、李建成、李承乾,處境就比較尴尬了。

他們是名正言順的嫡長子,卻不是父親的繼承人(為父後者),他父親宗法上的嫡子(适子、長子、太子、世子、宗子、冢子、大子)是庶生的李隆基、馬希聲,以及母弟楊廣、李世民、李治。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李憲就隻能縱情聲色以求避禍,馬希振則是居家為道士自我幽禁。

而楊勇、李建成、李承乾三位曾經擔任過嫡子的嫡長子,結局則比前二位更凄慘。

綜上可知,在宗法上,嫡子(适子、長子、太子、世子、宗子、冢子、大子)才是最大的。

古代宗法小知識:嫡子和嫡長子誰為大?

當嫡長子沒有成為“為父後者”時,他的身份也隻是嫡長子,而不是宗法上的嫡子(适子、長子、太子、世子、宗子、冢子、大子)。

是以勒,宗法繼承制中的嫡子(适子、長子、太子、世子、宗子、冢子、大子)>嫡長子。

别搞反咯!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嫡長子出身,在成為嫡子時,也需要一個正位(冊立)嫡子的程式,不然,他們仍舊隻是嫡長子,而不是宗法制度中的合法的、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繼續舉例:

①廢帝諱伯宗,世祖嫡長子也。三年八月庚戌立為皇太子。

②後主諱叔寶,宣帝嫡長子。大建元年正月甲午立為皇太子。

③太子諱愭,孝宗嫡長子也。乾道元年立為皇太子。

④英宗睿皇帝諱祁鎮,宣宗皇帝嫡長子。既二年立為皇太子。

⑤武宗毅皇帝諱厚照,孝宗嫡長子也。生二歲立為太子。

上面随便列舉的五位均為嫡長子出身,他們在沒被冊立之前,即便繼承權對他們來說是生而有之,但他們仍然不是其父宗法上的繼承人,必須經過冊立的程式、正位東宮後,他們才是真正的“為父後者”。

古代宗法小知識:嫡子和嫡長子誰為大?

譬如大家更熟悉的明朝,像朱元璋就是忠實的宗法繼承制擁護者,在皇明祖訓中規定:

皇太子的嫡長子為皇太孫,次嫡子及庶子,十歲時皆封郡王;

親王的嫡長子,年及十歲時,被立為王世子,次嫡子和庶子也在十歲時封郡王;

郡王的嫡長子封為長子,次嫡庶子封為鎮國将軍。

(皇帝的)太子、(親王的)世子、(郡王的)長子,就是宗法繼承制中的嫡子,而他們在成為“為父後者”時,是無一例外的,都需要一個被冊立的程式滴!

再比如宋神宗趙顼,是宋英宗趙曙的嫡長子,但他隻被封王,沒有被冊立為皇太子,最終也是以親王身份登基為帝,這對他來說,顯然是不夠完美的,也很容易讓人産生議論——為啥你爹沒冊立你為太子?

是以說,即便是嫡長子也需要被正式冊立确認繼承權。

如果嫡妻沒有生育,己身隻有庶子時,那就隻有立庶長子、或者事實上的庶長子(即健在的最長庶子)為繼承人,這時,這個庶子就是宗法上的嫡子。

譬如蕭統、李隆基、朱佑樘、朱常洛等等,他們的出身身份都是庶生子,但因為被其父立為嗣,那他們就是宗法繼承中的合法嫡子了。

即便有嫡長子身份的兄弟存在,也得屈居嫡子之下,變成小宗旁支。

就是這樣。

圖檔來自網絡侵删。

參考資料:略。

透過表象尋找曆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脫離人文環境的過度解讀和陰謀論。更新佛系,關注需謹慎。

相關連結:嫡子什麼意思?衆子又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