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企助力坦尚尼亞提升基建水準

作者:上觀新聞
中企助力坦尚尼亞提升基建水準
中企助力坦尚尼亞提升基建水準

中國和坦尚尼亞合作一直走在中非合作的前列。近年來,中坦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中國企業在當地建設了港口、橋梁、鐵路、公路等一系列基礎設施項目,為坦尚尼亞發展作出突出貢獻。2022年,中坦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雙方将進一步加強各領域務實合作,共同落實好全球發展倡議,推動建構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

達累斯薩拉姆港——

“把中國速度和技術帶到坦尚尼亞”

一艘艘滿載的貨輪停靠在港口,裝卸車輛往來穿梭,橋吊下整齊碼放着集裝箱……位于印度洋西岸的達累斯薩拉姆港一派繁忙景象(見圖,卞亮攝)。這裡不僅是坦尚尼亞的門戶港口,也是東非多個内陸國家的重要出海通道。

港口修建于上世紀40至50年代,碼頭設施逐漸老化且泊位狹窄,一度難以承擔日益繁忙的貨運任務。2017年,由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港灣”)總承包、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達累斯薩拉姆港1—7号泊位改擴建項目正式開工。

項目施工之初面臨兩大難題:一是港區水域寬度不足300米,陸域寬度不足200米,施工作業區域受限;二是施工期間,港口仍要正常營運。為此,項目部确定了泊位滾動施工方案,即在不影響港區整體營運的前提下對不同泊位依次施工,確定實作“保工期,不停航”。

達累斯薩拉姆港所處位置地質結構複雜、海水鹽度大,在港口泊位的施工中,項目團隊采用了預應力高強度混凝土(PHC管樁)施工技術。與傳統灌注樁相比,PHC管樁強度大、受波浪影響小、施工速度快、品質可控性好,不僅維修保養的綜合成本更低,使用壽命也更長。“這是PHC管樁在非洲港口建設中的首次運用,也是中國标準的相關産品在坦尚尼亞首次落地。”中國港灣項目負責人卞亮說。

作為坦尚尼亞近50年來首個大型港口基建工程,達累斯薩拉姆港泊位改擴建項目将港口靠泊能力從2萬噸級提升到7萬噸級。2021年6月,項目全部完工後,港口整體貨運能力、服務水準和競争優勢實作大幅提升。

說起煥然一新的達累斯薩拉姆港,坦尚尼亞港務局副局長朱馬·基賈瓦拉十分自豪:“達累斯薩拉姆港泊位改擴建項目是坦尚尼亞和中國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典範。通過對港口設施的全方位更新,坦尚尼亞和東非内陸國家的進出口貿易獲得重要支撐,港口在地區經濟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顯。”

坦尚尼亞前工程、交通和通信部部長伊薩克·卡姆韋威表示:“中國企業把中國速度和技術帶到坦尚尼亞,項目交給中國企業施工是正确的選擇。”

快速公交二期項目——

“讓我們的城市更加現代化”

行走在達累斯薩拉姆姆巴加拉區的基爾瓦大街,路邊的商販們吆喝叫賣各種商品,行人、車輛熙熙攘攘。

當地人阿爾馬斯告訴記者,過去從這裡乘坐公共汽車到市中心需要兩小時,在中企承建的快速公交系統建成後,現在乘車到市區隻需要30分鐘。“我們去市中心的商場、醫院、學校友善多了,這是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

坦尚尼亞是東非地區城市化和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但在城市化過程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比較滞後。由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建”)實施的BRT快速公交二期工程(以下簡稱“BRT二期項目”)1标段項目是該國快速公交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于2019年5月開工,目前已建成,等待傳遞使用。

據介紹,該項目涵蓋快速交通車道、公交站、特殊地段的鐵路橋、人行天橋、交通信号燈、道路排水設施、道路通信系統等建設。“項目正式投運後,将極大便利市内交通,大幅縮短港口到機場的時間,進一步推動市區公共交通網向城市北部和西部延伸,覆寫更多社群和人口。”BRT二期項目經理袁睿說。

就職于當地一家物流企業的貨車司機洛夫裡克說,以前尼雷爾路和昌貢貝路的交叉路口非常擁堵,去機場不到30公裡的路有時會堵兩三個小時。去年,BRT二期項目尼雷爾跨線橋完工,對擁堵路段成功實作了分流。“尼雷爾跨線橋投入使用後,現在30分鐘内就能到達機場,真是太友善了。”洛夫裡克高興地說。

“達累斯薩拉姆是我從小生活的城市。在參與項目建設的過程中,我看到這座城市的交通日益改進,出行越來越便利。”穆魯馬2019年入職中國電建,全程參與了BRT二期項目的建設。他入職時擔任道路安全員,如今已成長為安全工程師。“我希望和中國企業一起建設更多項目,讓我們的城市更加現代化。”

非洲發展銀行代表團在考察BRT二期項目後表示,坦尚尼亞快速公交項目是一個樣闆工程,在改善城市交通狀況方面積累的經驗值得其他非洲國家借鑒。

馬古富力大橋——

“很多人的收入都大幅提高”

非洲最大的淡水湖維多利亞湖波光粼粼、水天相依。由中企承建、正在建設中的馬古富力大橋橫跨南北,将助力維多利亞湖兩岸互聯互通,造福當地群眾。

清晨7時左右,維多利亞湖湖畔,來自蓋塔、卡蓋拉、基戈馬等地的乘客陸續登上渡船,前往對岸的姆萬紮。薩姆韋爾在蓋塔經營着一家小商店。“通常一班渡船要等三四十分鐘,行駛25到30分鐘,但運量十分有限。如果選擇公路,時間更長,至少兩個半小時,極不友善。”薩姆韋爾期待,馬古富力大橋建成通車後,将極大縮短往返時間,帶動維多利亞湖周邊交通物流,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馬古富力大橋由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和中鐵十五局聯合承建,于2020年2月開工。大橋連接配接蓋塔與姆萬紮,全長3.2公裡,雙向4車道,預計2024年年底完工。大橋也是連接配接坦尚尼亞與盧旺達、布隆迪和烏幹達等國的重要樞紐。建成後,維多利亞湖兩岸通行時間将縮短至5分鐘。

漁業是維多利亞湖區的主要産業,也是周邊居民的重要收入來源。在大橋建設過程中,保障湖泊的水質十分關鍵。項目副經理秦榕介紹,項目團隊引進了中國先進技術和材料,在施工過程中通過創新技術克服複雜地質和水域環境,保證了施工過程的科學、綠色和高效。“為了打造無水的水中承台施工作業環境,我們采用了一體式柔性止水工藝,利用橡膠膠囊填補承台底闆與樁基之間的空隙,充氣膨脹後可完成隔水,防止滲漏。”秦榕說,這項技術被評為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科技成果。

今年26歲的薩米爾是一名測量工程師,他告訴記者:“姆萬紮是坦尚尼亞第二大城市,學校、市場、醫院等都集中在那裡。以前,大家出行隻能選擇輪渡,我的祖輩們可能從未想過這裡會架起一座橋,幫助我們走向繁華。大橋項目建設前,我們村裡人大多以捕魚為生。大橋項目開工後,村裡很多人都來應聘,我也加入進來。工作機會很寶貴,包括我在内,很多人的收入都大幅提高。”

據介紹,項目開工以來創造了1000多個就業崗位,為當地培養了200多名管理人員和技術勞工。今年6月,坦尚尼亞總統哈桑視察項目時表示,馬古富力大橋的建成将徹底改善維多利亞湖兩岸的交通狀況,友善更多地區的商品運往姆萬紮。

坦尚尼亞學者、時事評論員恩金戈表示,中國企業為坦尚尼亞建設了多個大型基礎設施,将大量工程分包給當地公司,同時雇用數千名坦尚尼亞工程師和技術勞工,為當地培養了衆多工程技術人才。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董思韻

來源:作者:人民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