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位“叫不出名字”的香港打星,個個身懷絕技,影史留下精彩一筆

作者:曉鹿談曆史

1964年的一天,張徹導演正在為新電影選角,數十位應聘演員在他面前表演且展示身手。眼看參選快結束時,一個身材魁梧的陌生男子忽然坐在了最後一排。

9位“叫不出名字”的香港打星,個個身懷絕技,影史留下精彩一筆

張徹不禁多看了他兩眼,讓他也上台試戲。那人便展示了幾手功夫,動作幅度很大,有種野性的力量。張徹立刻意識到,這就是他要找的人。

于是陳星從此入選了張徹劇組。

讓張徹欣賞的,并不是陳星臃腫的肌肉,而是從他身上散發出的野性氣質。1964年的主流審美還無法接受這樣型如野獸的硬漢演員,但張徹仿佛預見到未來的發展趨勢,他需要這樣有原始力量的演員來 他筆下的人物。

事實證明,十年後史泰龍的登場果然掀起了肌肉潮流。

9位“叫不出名字”的香港打星,個個身懷絕技,影史留下精彩一筆

1977年,一部名為《四大猛龍》的功夫動作片在香港上映,該片由南韓導演和主演卡薩伐執導。影片中有一場讓觀衆目瞪口呆的打鬥鏡頭,卡薩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半空中連續踢出三腳,每一腳都閃電般快速有力,擊倒了四五名對手。

這種名為“三連踢”的絕技,既靈活又霸氣,果然名不虛傳。

消息很快在業内傳開, 紛紛向卡薩伐問教這無法無天的腿法。就在那時,另三位腿功了得的國術人才現身,并被冠以“四大腿王”的稱号。

他們分别為譚道良、劉忠良和黃正利,每個人都有一技在身,與卡薩伐不相上下。“四大腿王”成了那個年代的流行語,無數電影制作人都在競相邀請他們演出,而每一次露面,都讓觀衆目不暇接又贊歎不已。

9位“叫不出名字”的香港打星,個個身懷絕技,影史留下精彩一筆

卡薩伐等人帶起的這股旋風,足以改變一個時代的審美取向。

如果說誰是香港電影界的常青樹,樊梅生這個名字絕對會在考慮之列。從上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樊梅生參演的電影多達上百部,可以說沒有哪個角色和造型他沒有試過,是電影界的活字典。

其猙獰的面相與粗犷的體型,更成就了他在多部動作犯罪片中出色的反派演技。觀衆見到他的臉,就知道肯定有刀光劍影的好場面。

而到了80年代中期,樊梅生的兒子樊少皇也進入影視圈,受益于父親的照拂,很快嶄露頭角。1994年樊少皇憑借主演電影《力王》一舉成名,至今這部經典動作片仍為人津津樂道。

可以看出,樊梅生成就了樊少皇,從影三代的故事令人感慨。兒時曾在片場玩耍的樊少皇,後來遠超過了父親的成就,這恰是香港電影輝煌的寫照。

9位“叫不出名字”的香港打星,個個身懷絕技,影史留下精彩一筆

李小龍在好萊塢的發展,本可以更加輝煌的。我們都知道,他身邊聚集了一批華人功夫好手,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林正英和陳會毅。

他們都是李小龍的左膀右臂,參與了他每一部功夫動作電影的拍攝。其中最令人唏噓的是,李小龍原本計劃帶着他們一起開拓好萊塢市場的,奈何他突然病逝,這一美好藍圖就此破滅。

後來林正英靠着演僵屍片紅了一時,但他的人生最終很不如意。而陳會毅更是一直沒有更大的作為,其實他完全有這個實力和天賦。

可見缺少李小龍這樣的領路人,他們也無法發揮最大潛力。現在回想起來,不禁為他們的遭遇感到惋惜,也不得不想象,如果李小龍還在世,他們三人肯定能創造更加璀璨的火花。

9位“叫不出名字”的香港打星,個個身懷絕技,影史留下精彩一筆

這就是中國功夫無法在主流圈子裡生根的最好寫照。

張午郎是典型的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故事。在80年代初,他先後主演過幾部功夫動作電影,都是一線電影公司大力捧紅的新人之作。

按理說靠着帥氣的外形加上過硬的實力,張午郎完全可以趁熱打鐵,迅速晉級一線明星的行列。

然而讓大家沒想到的是,這樣的機遇并沒有讓他走紅反而銷聲匿迹。直到幾年後,在成龍的一部喜劇動作片中,張午郎突然以特邀嘉賓的形式現身!原來在多次嘗試後,他放棄單飛自導自演,轉而加入成家班,開始擔任成龍電影裡的配角和替身。

9位“叫不出名字”的香港打星,個個身懷絕技,影史留下精彩一筆

這一轉折成就了他演藝生涯的高峰,在多部成龍巨作中,張午郎的動作鏡頭無不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在《A計劃》《警察故事2》等巨作中,他的表現堪稱難忘。

由此可見,選擇了成龍這樣的強隊伍,對張午郎來說是最正确的決定。

談到香港動作電影的絕活,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黎強權在《警察故事2》中完美演繹的三連踢。其實這原本是成龍為了電影效果,向成家班國術人員懸賞了40萬港币,希望能有人完成空中四連踢的技巧的。

在衆人無人能做到的情況下,黎強權自告奮勇接受挑戰。作為跆拳道出身的他,經過長達4個月的苦練,終于能夠完美實作這個看似不可能的動作。

9位“叫不出名字”的香港打星,個個身懷絕技,影史留下精彩一筆

然而當拍攝現場一到真槍實彈的時候,由于黎強權的連踢速度太快,導緻錄影機始終無法清晰捕捉到四腳畫面。

最終,這段精彩鏡頭隻紀錄下了三腳踢擊的瞬間。盡管沒能如願以償,但單是三連踢就足以震撼觀衆,也為黎強權赢得了“啞巴腿王”的美稱。

這也成為了動作電影曆史上最經典的打鬥鏡頭之一。

當我們贊歎銀幕上英雄豪情萬丈的打鬥鏡頭時,鮮少有人會思考背後所付出的艱辛與苦痛。這些高難度的動作與表演,不僅僅依靠明星本人的實力,更需要大量國術替身與龍套的助力。

而在這一行列中,總會有人為了完成任務不惜铤而走險。

9位“叫不出名字”的香港打星,個個身懷絕技,影史留下精彩一筆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在《A計劃》開場,成龍從教堂高處墜下的經典鏡頭。為了保證效果,劇組在三層樓頂設有兩個大網與充氣床,讓演員從高處跳下。

首先試驗的就是周潤堅這位國術替身。當他從十多米的半空掉落時,由于身體姿态不易控制,最終他的頭部與地面猛烈碰撞,受了重傷。

正是這樣默默無聞的龍虎武師,不惜冒着生命危險也要完成任務的精神,成就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動作片巨作。他們亦步亦趨,與那些巨星共同并肩作戰,用鮮血與汗水豐富了銀幕,值得我們銘記。

香港電影從上世紀80年代的高峰一路走來,已明顯走下坡路,逐漸失去昔日的光芒。當我們探讨其中的原因時,除了環境與制度等宏觀層面,更重要的還是人才培養與繼承的問題。

9位“叫不出名字”的香港打星,個個身懷絕技,影史留下精彩一筆

上一代明星與導演們紛紛引退或北上發展,而新生代中又無人能承擔這樣的重任。不僅是成龍、洪金寶這樣的當家人難以被取代,就連龍虎武師、動作指導等這些影視制作的中流砥柱也面臨斷層。

許多老一代的專業人士已不在巅峰狀态,而新人們沒有足夠的實戰機會積累經驗。

整個電影行業存在着新老交替的結構性問題,這才是根本原因。正如一棟大廈,外表華麗的高樓大廈,如果水泥鋼筋等基礎建設的品質存在問題,那麼不管多高多大的建築最終也會面臨倒塌的危險。

香港電影從業者之間的代溝,同樣也是行業衰退的重要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