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洋最後一次内戰:1927年奉吳戰争,吳佩孚凄涼謝幕 三巨頭少其一

作者:清堯亂拂月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北洋最後一次内戰:1927年奉吳戰争,吳佩孚凄涼謝幕 三巨頭少其一

文|張潤晨

編輯|t

引言

他是北洋軍閥中最為知名的“儒将”,他是曾被外國媒體認為“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人”,他曾入主北京控制中原。然而,他卻在北伐戰争之中凄慘落幕,他就是吳佩孚,北伐戰争中第一個被打敗的大軍閥。

然而,擊敗他的人,真的就是蔣介石的北伐軍嗎?背後的故事,恐怕超乎你的想象。

北洋最後一次内戰:1927年奉吳戰争,吳佩孚凄涼謝幕 三巨頭少其一

一、吳奉合流

故事的源頭,還要從1920年開始說起,這一年算是吳佩孚與張作霖緣分的開始。這一年,中華大地上發生了一件大事,直皖戰争爆發了。而戰争的最終結果,是吳佩孚取得了勝利,成功的控制了北京城,這個結果也決定了中國未來十年的發展走向。

而在吳佩孚控制了北京之後,也自然就免不了和東北的張作霖打交道。1922年,直奉戰争爆發,吳佩孚所代表的直系再次取勝。而在這次大戰之後,直系基本上已經成為了中國最為強大的勢力,也成為了北洋軍閥當之無愧的“盟主”。

北洋最後一次内戰:1927年奉吳戰争,吳佩孚凄涼謝幕 三巨頭少其一

(張作霖與吳佩孚)

然而,在此之後直系的大佬們卻有一點飄了,“曹锟賄選”事件,也在不久之後爆發。事件發生之後,直系軍閥在全國可謂是民心盡失。1924年10月,張作霖再次卷土重來,發動了第二次直奉戰争。

而在這一次戰争之中,卻發生了一次意外事件,這一事件就是作為“直系附庸”的馮玉祥國民軍,發動了“北京事變”。政變成功之後,馮玉祥驅逐了吳佩孚,并且囚禁了“總統曹锟”。按道理說,這件事情對于張作霖來說應該是一件好事,畢竟“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北洋最後一次内戰:1927年奉吳戰争,吳佩孚凄涼謝幕 三巨頭少其一

(馮玉祥)

在馮玉祥取得北京的控制權之後,倒向張作霖應該是一種必然,畢竟吳佩孚雖然退出了北京,但是卻依然控制着河南與武漢幾省,其實力依然遠遠強于革命軍。然而,馮玉祥最終的選擇卻十分出人意料,他竟然選擇邀請遠在廣州的孫中山,前往北京“共商國事”。

馮玉祥這個人,雖然是一個軍閥,但是其事實上還是有着一定的“革命傾向”的,是以相較于東北王張作霖,他其實更願意将權力交給國民黨。然而對于張作霖來說,與直系的大戰,說到底不過“内部鬥争”罷了。國民黨和孫中山上司的革命派,才是“生死大敵”。

而對于吳佩孚而言,馮玉祥倒向孫中山,就不單單隻是厭惡與否的問題了,而是生死存亡的問題。吳佩孚退出北京之後,所控制的地區,正好處于國民軍與廣州政府的中間。如果馮孫一起夾擊吳佩孚,那麼吳佩孚真的扛不住。

北洋最後一次内戰:1927年奉吳戰争,吳佩孚凄涼謝幕 三巨頭少其一

(吳佩孚)

在這種情況之下,對于吳佩孚來說最好的解決辦法,其實就是和張作霖聯手。畢竟與其等着孫中山與馮玉祥夾擊自己,倒不如先和張作霖一起夾擊馮玉祥。在這種情況之下,原本就有着相同目的的兩人,很快便走在了一起。

這也就出現了一個非常詭異的畫面,那就是在直奉大戰剛剛結束之後,直系就成為了奉系的“友軍”。在共同擊敗了馮玉祥之後,張作霖則代替吳佩孚成為了“事實上的盟主”,兩人也正式成為了盟友。

畢竟對于此時的張作霖而言,與其徹底消滅吳佩孚,倒不如讓吳佩孚擋在自己與孫傳芳以及革命軍的中間,成為自己的“擋箭牌”。而對于吳佩孚來說,什麼都沒有比活着更重要。然而,這個決定卻是一個令吳佩孚後悔終生的決定。

北洋最後一次内戰:1927年奉吳戰争,吳佩孚凄涼謝幕 三巨頭少其一

(張作霖)

因為最後給予吳佩孚緻命一擊的人,根本就不是北伐軍,正是這個被他認作盟友的張作霖。

二、背刺

1926年後半年,吳佩孚的直系部隊,在北伐軍的迅猛攻勢之下,被打得節節敗退。先是敗走湖南,又是在湖北一敗再敗,最後更是直接退入河南境内。此時的吳佩孚,僅僅隻控制了河南省的大部,湖北省的一部分,以及保定以南的直隸地區。

作為吳佩孚的“大後方”,以保定為主的南直隸,更是成為了吳佩孚的“賦稅重地”。然而就在此時,北京的張宗昌卻突然釋出了“戒嚴令”,驅逐了吳佩孚在北京城的勢力。而在此之後,奉軍更是直接進入南直隸,奪取了包括保定在内的數座城市。

北洋最後一次内戰:1927年奉吳戰争,吳佩孚凄涼謝幕 三巨頭少其一

(吳佩孚)

在前後夾擊之下,吳佩孚的直系已經陷入了“風雨飄搖”之際。1927年,張作霖更是直接指令奉系大軍開進河南,直奉雙方再次在河南兵戎相見,而這一次大戰,也是曆史上北洋軍閥之間的最後一次“内戰”。

關于張作霖究竟為什麼要進攻吳佩孚,後世經過考證後,得出了很多理由。對于當時的張作霖而言,消滅吳佩孚的确才能夠達成利益最大化。在張作霖控制了北京之後,其在事實上就已經成為了“北洋軍閥盟主”。然而說到底,張作霖的這個盟主也隻是“事實上的”。

吳佩孚始終都緊握“北洋盟主”的名義,這也使得張作霖在北京一直都坐不穩。而在吳佩孚與孫傳芳直面北伐軍的時候,張作霖再次在天津召開了北洋大會,試圖整合整個北洋勢力,共同對抗北伐軍。在會上,孫傳芳直接認可了張作霖的“安國軍盟主”地位。

北洋最後一次内戰:1927年奉吳戰争,吳佩孚凄涼謝幕 三巨頭少其一

然而,吳佩孚卻依然拒絕承認張作霖的地位,這也使得張作霖對于吳佩孚愈發不滿。張作霖也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隻有徹底擊敗吳佩孚,他才能真正的統合北洋勢力。這是張作霖南下攻擊吳佩孚的政治理由,而除了政治上的理由之外,張作霖其實也有着現實理由。

而張作霖南下的戰略目的,主要可以分為三方面:

第一,由于此時孫傳芳已經倒向張作霖,張作霖具備了南下的能力,并且已經開始以徐州為中心,南下對付北伐軍。

北洋最後一次内戰:1927年奉吳戰争,吳佩孚凄涼謝幕 三巨頭少其一

但是此時,橫亘在河南的吳佩孚,卻使得張作霖始終無法保證自己左翼的安全。張作霖信不過吳佩孚,而吳佩孚的戰鬥力的确也不高。是以張作霖甯願自己拿下河南,也不願意賭吳佩孚能不能守住河南。

第二,當時北伐軍的主力全部都在東南對付孫傳芳,北伐軍在中原已經開始變成守勢,這也是吳佩孚暫時還能夠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吳佩孚說到底也已經是強弩之末,如果北伐軍調轉槍頭回到中原,吳佩孚很難擋住,到時候奉軍在中原的境地也隻會更加的艱難。

北洋最後一次内戰:1927年奉吳戰争,吳佩孚凄涼謝幕 三巨頭少其一

第三,此時馮玉祥的國民軍,也已經開始蠢蠢欲動,其前鋒部隊已經抵達了豫西。如果國民軍占領河南,其實就等于北伐軍提前進入了中原。對于張作霖而言,這是最壞的一種局面。是以在深思熟慮之下,張作霖還是決定進攻河南,背刺一把吳佩孚!

三、河南大戰

2月初,奉魯聯軍開始大舉開進河南。而張作霖讨伐河南的法理基礎,是建立在“抵抗北伐軍”的基礎之上的。是以雖然張作霖指令手下進攻不肯配合的吳佩孚部,但是另一方面又嚴令部下,絕對不可以損害盤踞在河南的大小軍閥的利益。

在戰争的初期,由于張作霖的拉攏政策,幾乎沒有任何直系力量真的在抵抗奉軍。然而随着奉軍的逐漸深入,另一股勢力開始逐漸的進入了河南。随着奉軍對吳佩孚統治基礎的摧毀,直系将領也開始“人心思變”。

北洋最後一次内戰:1927年奉吳戰争,吳佩孚凄涼謝幕 三巨頭少其一

(北伐戰争)

蔣介石的武漢國民政府,開始将自己的手伸向河南。以靳雲鹗為首的南吳軍将領,開始倒向武漢國民政府。是以在奉軍抵達黃河附近的時候,開始遭到了靳雲鹗軍的抵抗,“渡河戰役”也是以而爆發。

事實上,在這一階段,名義上張作霖的對手吳佩孚,事實上已經成為了一個“橡皮圖章”。真正在博弈的兩個棋手,實際上是在北京的張作霖,以及在武漢的蔣介石。而這一種局面,似乎也注定了吳佩孚最終的凄涼結局與慘淡收場。

1927年3月,靳雲鹗部展開了“鄭州反擊戰”,而這場戰役,可以用慘烈來形容。雙方在鄭州以南的小李莊車站一帶,激戰了整整四天四夜!奉軍直接擊斃了靳雲鹗軍的前線指揮官高汝桐,在高被擊斃之後,靳雲鹗軍便陷入了潰敗的局面。

北洋最後一次内戰:1927年奉吳戰争,吳佩孚凄涼謝幕 三巨頭少其一

(北伐戰争)

奉軍開始乘勝追擊,靳雲鹗軍最終與已經進入豫南的北伐軍合并,開始與奉軍展開對峙的局面。而在靳雲鹗倒向北伐軍之後,吳佩孚的殘餘力量也徹底喪失了最後的保護,這也直接導緻了吳佩孚的最終退場。

吳佩孚清楚,眼下河南已經呆不下去了,便帶領着殘軍一路輾轉來到了四川,投奔了舊識楊森。而從這一刻開始,吳佩孚集團作為一支獨立的軍閥武裝,也正式的退出了曆史舞台。

參考資料

習五一.論一九二七年奉吳河南戰争[J].曆史檔案, 198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