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人到創業者,從遊子到歸鄉人,從受哺者到反哺者,換下的是戎裝,不換的是為民服務的初心。十一載創業路,退役軍人丁宗堅始終延續着部隊的優良作風,以不懈奮鬥托起了鄉民緻富的幸福夢。
1990年,年僅22歲的丁宗堅從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艮山口鄉黃土壩村出發,在洛陽市栾川縣開啟了為期三年的軍旅生活。在此期間,他遇到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戰友,也結識了改變人生軌迹的陳先生。退役後,丁宗堅受陳先生邀請,來到浙江省金華市學習和從事苗木生産工作。
大山的孩子對于苗木樹林有着天然的感覺力,丁宗堅的技能水準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也愈加豐富,各類物種特性信手拈來。
(獲評全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示範企業)
2012年,在家鄉創業政策的感召下,丁宗堅帶着經驗和資金從沿海回到靖州。在丁宗堅看來,靖州不僅擁有豐富的苗木資源,交通、水源、土壤、政策等各項利好條件都為創業提供了沃土。他投資1700多萬成立靖州龍翔苗木培育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在國道209燈塔村地段流轉1100畝土地栽植藥食兩用的丹桂和少量的紫薇樹種。
經驗豐富、技術過硬,丁宗堅的苗木創業路走得順利平坦。11年間,苗木基地不斷發展,年營收達100多萬元。在他的帶動下,基地務工的16名脫貧戶穩在崗位上, 20多名退伍老兵實作了家門口就業。
“出遠門也是打工,在家工作每個月能拿到4000多元,不僅有社保,時間也自由,閑時還能幹幹農活。”同村的退役軍人林擁軍坦言,丁宗堅肯幹肯闖,待人寬厚,日子在他的幫助下越來越紅火。
生意順風順水,但如何帶領更多鄉親和戰友緻富,丁宗堅一直在思考。
2014年,丁宗堅在靖州九龍山尋找苗木古樹時,一棵“古字輩”的青錢柳讓他倍感欣喜。擁有敏銳商業嗅覺的丁宗堅立即意識到,這是大自然給予他的另一份“禮物”。
(茶廠外景)
随後,他招募了10個敢想肯幹的退役軍人,共同成立了青錢柳合作社。一邊深入挖掘民間青錢柳制茶技藝,一邊努力鑽研青錢柳的育苗、造林、茶葉林培育等關鍵技術,并在湖南省工信廳,靖州縣委、縣政府的幫助下,與湖南中醫藥研究所建立合作關系,進行青錢柳多糖、青錢柳黃酮的技術攻關,進一步提升産品附加值。
青錢柳作為古老的草種屬植物,初春嫩葉制成的茶,具有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的功能。丁宗堅告訴記者,合作社通過産業幫扶的形式,帶動鄉親一起種植青錢柳,再按照50到60元一公斤的價格收購銷售。
(生産工廠中的房間)
(丁宗堅操作制茶裝置)
開辟新賽道并不是件簡單的事,在栽種之初,由于丁宗堅判斷失誤,将人工矮化後的青錢柳栽種在陽光底下,導緻20公頃樹種盡數死亡,直接造成經濟損失近70萬元。“這對我們的打擊很大,但碰到困難也是好事,我們更能發現問題。”通過此事,丁宗堅明白,人工繁育後的樹種,生活習性并不一定會改變。
2016年後,丁宗堅的青錢柳種植面積已達66.67公頃,茶産品年産量18噸,并且自主研發了袋裝茶、杯茶等産品,年營收額近3000萬元,每年繳納稅收13萬元,産品遠銷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直接帶動40多位村民就業。
“現在一邊領着終身俸,一邊在茶廠務工,我很滿意。”55歲的丁宗蘭提起現有的生活,滿是笑意。
值得一提的是,丁宗堅還在黃土壩村開啟了養蜂場,主營“一勺蜜”業務,目前生産線及養蜂場均已搭建,預計下月将開始生産。屆時,僅生産線便能直接帶動就業近10人。
關于未來,丁宗堅滿懷信心。他告訴記者,信心不僅來自于企業和産品,更是來自營商環境。“每年8萬元的企業扶持獎勵從來是足額兌現,而且一般情況下政府不會打擾企業,但隻要有需要,他們随叫随到。”丁宗堅舉例,在産業檢驗時,隻需一個電話,質檢部門從業人員就會上門取樣,他形容,靖州縣委、縣政府是不喊口号的“娘家人”。
環境寬松、服務到位、政策優惠,乘着懷化國際陸港的東風,丁宗堅已成功申請了英國商标,在英格蘭的曼徹斯特設立了杯茶銷售點,未來,他将帶着青錢柳,走入英國與東盟市場。
(懷化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