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作者:她刊

劉詩詩新劇《一念關山》開播,沒想到好差評出奇地一緻——

好評:女主太美。

差評:男主太醜。女主還纏着男主生孩子。

劇中,女主任如意是頂級殺手,編劇給她設定兩條任務主線:

一是查恩人昭節皇後的死因。

二是聽皇後遺願生個孩子。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一念關山》

後者勸退了不少沖大女主來的觀衆。

劇方想營銷“去父留子”的新時代獨立女性人設,但編劇一邊讓女主喊着“不要輕易愛上男人,但一定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一邊又讓她借生孩子之名強行跟男主綁定推進關系。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一念關山》

甚至感情戲的高潮,都是男主答應跟女主生孩子。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一念關山》

當然生孩子任務有解釋,說是皇後希望女主生個小孩有了牽挂,就不再是隻會殺人的工具。

這其實恰好是設定擰巴的原因——編劇用最傳統的時代背景和思想,強行嫁接了一個前衛時髦的現代概念。

不過這裡倒不是想讨論人設的割裂,而是面對一部一集能出現十句“生孩子”的劇,讓我很想聊聊古代女性生育的話題。

古裝劇裡,女性生育總是一個推動劇情的重要工具。

各種流産小産早産難産輪番上陣,但背後真正觸目驚心的血淚現實,我們知道的卻太少了。

生死鬼門關

老話說,女人生孩子像過鬼門關。

在醫療技術不夠發達的古代,這是沉甸甸血淋淋的曆史經驗。

“婦人免乳(分娩)大故,十死一生。”

因産而亡,無疑是中國古代育齡婦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台灣學者李貞德通過研究六朝墓志銘,發現六朝婦女死亡年齡的高峰在20—30歲之間。

學者姚平對唐代墓志的研究也表明,唐代男性的死亡高峰是60歲至70歲之間,但唐代婦女有兩個死亡高峰,其一與男性死亡年齡接近,其二是22歲是27歲之間,恰好是婦女生育高峰期。

在唐代,育齡婦女的死亡率要比相同年齡的男性的死亡率高一倍多。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圖源:《唐代的社會與性别文化》

難産、産後感染、産後護理不當、生育後遺症......都是導緻産婦死亡的主要原因。

民間傳說中,還有一類常見的鬼,名為“産鬼”。

指的就是因難産死去的女人。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雖然生育風險極高,但她們别無選擇。

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女性隻能冒着死亡的風險,一次又一次地懷孕、生産。

學者伊沛霞在《内闱:宋代婦女的婚姻和生活》一書中指出,宋代多數已婚婦女都經常處于懷孕期間。

那她們一生會懷孕幾次?生下幾個孩子?

答案是人均生養六個孩子,但懷孕可能超過10次。

因為新生兒死亡率、流産率也很高。

「宋代多數已婚婦女都經常處在懷孕期間。從将近20歲結婚到45歲左右生育能力走向終結的25—30年裡,典型的妻子一般會懷孕多次。我通過墓志銘研究的夫婦,到45歲時雙方都健在的,平均有6.1個長大到足夠留下記錄的孩子(但是妾生的孩子偶爾也被記錄在内)。

實際上剛出生時還活着的孩子更多,因為人們經常忽略不提夭折的小孩子。以死胎或流産而告終的懷孕,可能也占相當的比例。是以很多婦女可能懷孕過10次或更多。」

從什麼時候開始生呢?

很多朝代都提倡早婚早育,甚至強制早婚。

越王勾踐曾規定男子二十不娶、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要治罪。

漢代規定女子十五必須出嫁,晚婚者要多交稅。

北齊為了提高生育率,甚至強制女性在十四歲結婚,晚婚女性的家長将被處以死刑。

對古代女子來說,十四初潮,十五及笄(成年),此後基本就進入了育齡期。

比如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後,生下康熙時,也隻有15歲。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上陽賦》

可以說古代廣大婦女的命運,與生子緊密相連,當然主要是生兒子。

運氣不好的,因為生産死掉,或是因生不出兒子,被夫家冷落,甚至是被休棄。

能生的,也不一定就“母憑子貴”。

比如貧家女子,給夫家生完,很可能還要被賣給别的男人繼續生。

這便是有着幾千年曆史的“典妻”制度——養不起家的男人将妻子典賣給他人換取錢财。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圖源:網絡

女性的生育能力被當成典當的籌碼,民國作家柔石在小說《為奴隸的母親》中描述當時雇主對“典妻”的要求:

“年紀約三十歲左右,養過兩三個兒子的,人要沉默老實,又肯做事......”

小說中的女人被丈夫典給一個五十多歲的秀才,為期三年。

她被迫離開五歲的兒子春寶,随後又為秀才生下兒子秋寶,以奴仆的身份。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三年期滿,她被秀才掃地出門,秋寶不屬于她,回到家,春寶也不認她。

她不是妻子,不是母親。

隻是一個被不停轉手的生育奴隸。

被神化的避子湯

相信大家在古裝劇中都看到過一味神藥——避子湯。

《延禧攻略》魏璎珞偷喝避子湯被皇帝發現,兩人決裂,劇情急速開虐。

而在《甄嬛傳》裡,“避子湯”幾乎被當成緊急避孕藥。

安陵容侍寝,皇後準時給她送避子湯;芝答應侍寝後,華妃也反手賞她一碗。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甄嬛傳》

還有各種神奇的麝香類制品,隻要喝一碗,或是聞上幾天,就能讓妃子流産而不留下痕迹,甚至導緻終身不孕。

真有這麼神奇?

然而目前的研究表明,古代并不存在十分有效且安全的避孕堕胎方式。

堕胎藥物确實存在,比如《本草綱目》提到的堕胎藥就包括麝香、斑蝥、附子等幾十種。

孫思邈《千金方》則提到服用水銀。

也有學者認為早在宋元以來,江南地區已有人在實行堕胎,到了明清時期,堕胎藥物在當地城鄉都很容易獲得,價格也不貴。

但這種說法大多是基于各類小說和文人筆記所産生的推論,并無可查證的執行個體。

斯坦福大學曆史系教授蘇成捷在《堕胎在明清時期的中國》一文中也明确反駁了這樣的觀點。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他認為,首先藥典雖記載某些藥物有堕胎或避孕的功效,但沒人能證明它們安全有效,且被廣泛使用。

通過分析清代關于堕胎案件的法律記錄,蘇成捷發現,堕胎藥物通常非常危險。

24位嘗試堕胎的婦女,使用的堕胎藥成份包括麝香、牛膝、樟腦等,結果17人死亡,6人打胎成功,但至少有2人患病數月,緻死率70%。

曆史上也有類似的例子:

南宋宋度宗之母,孕期被逼服下大量打胎藥,沒有流産,但生下的兒子宋度宗卻是個低能兒。

歸有光的母親生完七個孩子,為絕育服下偏方,結果被毒啞,不久後去世,死時年僅26歲。

還有1922年,川島芳子的生母張佳氏——肅親王的四側福晉,在懷第十一胎時,服下堕胎藥導緻身亡。

傳統的堕胎藥不僅危險,而且價格很貴,甚至有錢也買不到。

蘇成捷查到一些官司中的堕胎費用,堕胎的開銷基本相當于一個農民一年的平均收入,或是一個男人賣掉自己老婆的費用。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堕胎在明清時期的中國》

其次,現代實驗也顯示,用傳統的未加工藥物作堕胎藥效果并不好。

要麼沒用。

比如麝香,麝香中的麝香酮能促進子宮收縮,但沒有證據表明它能導緻流産。

有醫生曾使用兩種不同的用麝香、牛膝和其他成分煎煮的草藥來嘗試堕胎,結果無效,病人最後需要外科手術堕胎。

要麼毒性太強。

比如水銀會導緻重金屬中毒。

早年農村地區還流行用斑蝥堕胎,中毒身亡的情況時有發生。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解放前太原、晉中一帶還流行過一種輕粉絕育的偏方,上世紀80年代,有研究人員專門用這個偏方做了實驗,結果用來測試的兔子,全部死亡。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可以說,使用這類偏方堕胎成功的,“就是中毒的副作用而已。”

至于傳統的避孕工具比如用魚鳔、羊腸制作的避孕套,由17世紀的英國人發明,直到19世紀後半期才為國人所知。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羊腸制避孕套

而其他的避孕辦法,比如體外射精,比如安全期,也并不可靠。

尤其古人認為的安全期是月經結束的三五天之後,與今天認定的剛好相反,反倒更容易導緻懷孕。

也正因為沒有可靠的避孕方式以及堕胎藥物,是以又出現了很多實體堕胎法。

比如暴力擊打肚子、坐在冰水中浸泡、用筷子插入子宮、用開水燙草鞋然後用力碾壓孕婦的肚子......

青樓裡,老鸨會給懷孕的妓女灌水銀,或是直接找幾個大漢使勁踩壓她的肚子,把她折磨到流産。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由于避孕手段有限,堕胎又危險,是以最普遍方式可能還是“生子不舉”,也就是棄嬰或是殺嬰。

對貧民來說,棄殺嬰兒是節制人口的重要方式。

而又因重男輕女,“生子不舉”,往往溺殺女嬰。

「徐永志《近代溺女之風盛行探析》指出清代全國男女性比例的嚴重失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溺女風氣盛行導緻的,宣統元年的全國男女性比例竟達到了121.7:100。」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清末棄嬰塔

被遺忘的悲劇

今年4月,一個名叫鮑伊的美國奧運冠軍在家離奇死亡。

驗屍報告顯示,殺死鮑伊的,是一種分娩并發症——子痫。

當時她已懷孕8個月,去世時“正在分娩”。

因為身邊無人,屍體在家停放10天才被人發現。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可見,哪怕在今天,生育依然是一件危險的事。

世界衛生組織釋出《孕産婦死亡率趨勢》:

2020年,每天有近 800 名婦女死于與懷孕/分娩有關的可預防原因。

每兩分鐘就有一名婦女因懷孕或分娩死亡。

在南蘇丹,“男人希望女人每年都會生一個孩子。”

被視為生育工具的女性,從十幾歲開始就被迫結婚,然後一個接一個地生小孩。

每個婦女平均生育4.6個孩子。

生育風險多高呢?

2020年的資料顯示,每10萬名産婦中有1223人死亡,死亡率位居世界第一。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一名南蘇丹護士在照顧臨産婦女

而造成孕婦死亡的,除了産科并發症,不安全堕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貧窮、文化禁忌、宗教、政治等因素影響,世界上仍有很多國家的婦女難以獲得安全可靠的避孕與堕胎方式。

她們隻能嘗試各種危險的辦法:

用鋒利的棍棒插入下體、将有毒的草藥制劑塞入陰道、喝漂白劑......

“無國界醫生”網站的資料表明:

每年都有700多萬婦女和女童因不安全堕胎而受傷或緻殘。

每年都有29000多名婦女和女童死于不安全堕胎。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無國界醫生

而在大陸,今年11月,國家衛健委公布了2022年的孕産婦死亡率——15.7/10萬。

這是曆史最低水準。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不過要注意的是,大陸孕産婦死亡率的下降,也是最近幾十年才發生的事。

建國以前,中國的孕婦死亡率為1.5%,每10萬産婦中有1500人死亡。

這意味如果一個婦女分娩5次,她的死亡率高達7.3%。

以上還隻是緻死率,并不包括緻殘率。

在缺乏醫療保障,婦産科學尚未普及的年代,女性的生育損傷不被看見,也難以估量。

甚至很長的時間裡,生育都沒被看作是女性虛弱或疾病的根源。

播客“三姑六婆”中提到,“古人會認為婦女患病之是以難以醫治,不是因為女性身體特殊性,而是因為婦女常處于閨閣,容易患上情緒病,隻要她們情緒穩定,安心養胎,避免房事,丈夫就可以參考婦科手冊,指導她們度過孕期。”

可以說古代女性生育史,就是一部苦難史。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著名的樓蘭女屍,死于難産

然而直到今天,在談及女性生育風險時,還總會出現這樣的聲音:

“以前女人生五六個孩子都沒事,你們怎麼這麼矯情。”

傲慢背後,是可怕的無知。

那些難産死在草席上的女人、一直生小孩生到死的女人、試圖喝水銀堕胎的女人、受漏尿痔瘡子宮脫垂等生育後遺症折磨的女人......

那些看不見的,就等于不存在嗎?

那些被遺忘的,就等于消失嗎?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武俠》

這也讓我想起一個“洋芋發芽”的故事。

這顆洋芋不長在土裡,而在一個90歲老奶奶的身體裡。

奶奶因早年生育,患上了嚴重的膀胱脫垂。

為防止膀胱掉出來,她經常在下體塞入洋芋。

時間一久,忘記被更換的洋芋竟然發了芽。

直到她因排尿困難去醫院,才被護士發現。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護士講述

在這個故事裡,洋芋不僅是洋芋,它還成為了女性生育損傷的具象化展現。

漫長的時間裡,女性與之同生,忍受它帶來的不适。

它是如此真實的折磨,卻又是如此隐秘的存在。

「劉詩詩」,逃不過催生

而這個故事唯一令人欣慰的部分在于:

如今,我們已經見過那個洋芋了。

我們再也無法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