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了這些,你真的會後悔吃那麼多芋泥!

作者:MTO社

“來杯奶茶,加一份芋泥!”

看了這些,你真的會後悔吃那麼多芋泥!

沒有芋泥的奶茶是不完整的

有多少人吃甜品喝奶茶時候是個“芋泥腦子”,但小時候家裡蒸山芋就不愛吃。其實,芋頭這東西隻愛做芋泥吃真的浪費啦!起碼福建人第一個不服。

芋泥用什麼做才好吃?

清末,福建人林則徐調任湖廣總督,被英國領事宴請。席間有一道冰淇淋,微冒白氣,林則徐以為是熱食,便朝碗裡吹氣,遭了一頓嘲笑。他不動聲色,回頭也請外賓們吃飯,端上一道甜品。外國人一看:盤中物顔色粉紫,細膩勻潤,跟冰淇淋差不多嘛,于是興沖沖往嘴裡塞。沒想到,這冰淇淋卻是滾燙的,把他們燙得洋相百出!

看了這些,你真的會後悔吃那麼多芋泥!

芋淇淋

朋友給我講這個福建名傳說時,我們正試着自制這道“熱冰淇淋”——閩地特産,用槟榔芋做的“芋泥”。

北方的芋頭多半隻有拳頭大,槟榔芋卻如橄榄球一般,初見着實吓了我一跳。它得名于芋肉中紫色的“槟榔紋”,據說紋理越多越好吃。

看了這些,你真的會後悔吃那麼多芋泥!

福建人有自己的橄榄球

槟榔芋肉質粉糯,蒸透去皮後,用勺子把瓤壓爛,拌入豬油、白糖攪勻,再淋一層熟豬油,上屜旺火蒸熟透,就成了細膩香甜的芋泥。若再加幹果蜜餞,還能做出品相豪華的“八寶芋泥”。豬油是芋泥的點睛之筆,一方面增香增潤,另一方面,由于豬油蒙覆,芋泥表面光潔,不冒熱氣,裡頭卻熱騰騰的——這正是故事裡林則徐“整蠱”成功的秘訣。

看了這些,你真的會後悔吃那麼多芋泥!

壓芋泥,一種香甜的解壓方式

圖源:紀錄片《風味人間》

芋泥作為閩菜曆史悠久,但也毫無“傳統”包袱,時下搖身一變,就成了各種甜點和奶茶之中的餡料,進而為更多人所知。甜品裡的芋泥往往還加奶粉,是香濃的“奶芋”。

看了這些,你真的會後悔吃那麼多芋泥!

現在紫色的芋泥都是加了紫薯粉

福建的槟榔芋,尤以福鼎所産為佳,清朝時還當過貢品。它是一年生作物,通常初春二三月播種,年底才成熟、采收,有的甚至要到次年一月。是以對閩人來說,它是冬至、春節的時鮮美味。福州人的年夜飯桌上,芋泥往往是壓軸菜,此外,還有用槟榔芋做的年糕。

看了這些,你真的會後悔吃那麼多芋泥!

跟你們福建人拼了

在福州方言裡,這種年糕名叫 “肉丸”。它是一塊紅褐色的結實圓餅,鑲有花生紅棗,内部交織着芋頭絲。肉在何處?要把它切成片,下油鍋煎至邊緣微焦,熱騰騰地一口咬下,才會在黏韌彈牙的口感之中,品出一股肉香。其實,“肉丸”以槟榔芋絲、肥肉、紅糖水、澱粉制成,肥肉必不可少,隻不過在上屜蒸制的過程中化為油脂,融入其中,便隻留肉香、不見肉影了。

看了這些,你真的會後悔吃那麼多芋泥!

吊打工業芋頭球紫薯球

荔浦芋頭是槟榔芋嗎?

三百多年前,有人将槟榔芋從福建引種到廣西桂林荔浦一帶。當地氣候比福建更暖濕,培育出了青出于藍的優良品種。

看了這些,你真的會後悔吃那麼多芋泥!

廣西芋頭田

童年熱播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诙諧幽默的劉羅鍋親自為這種芋頭當代言人,邊啃邊盛贊美味,把電視機前的我饞得口水直流,“荔浦芋頭”之名,也因這部劇而響徹全國。

看了這些,你真的會後悔吃那麼多芋泥!
看了這些,你真的會後悔吃那麼多芋泥!

芋頭燙手,卻實在好吃

荔浦芋将槟榔芋的優點進一步發揚光大,個頭更大、肉質更“面”,香味也更濃。廣西人利用它質粉、吸油的特性,把荔浦芋頭切成片,夾在豬肉裡紅燒,做成肥而不膩的“香芋扣肉”。廣東潮汕的廚師,則把“返沙”絕技用在芋頭身上,将荔浦芋切成條塊油炸,再裹上白糖熬成的糖漿,快炒至糖漿成霜,就成了酥白甜糯的返沙芋。

看了這些,你真的會後悔吃那麼多芋泥!
看了這些,你真的會後悔吃那麼多芋泥!

餓死了……

下圖源:紀錄片《風味人間》

吃芋頭的甜鹹派之争

芋頭與糖是絕配,但也并非隻能做甜食。有一年春天,我在閩西山區的客家人那裡,吃到了完全不甜的芋頭美食。這道菜外觀就很美,大碗清湯裡飄着碧綠的荠菜碎,雞蛋大的尖嘴白丸子沉浮其間。仔細看,丸子皮是半透明的,晶瑩剔透。撈一個咬破,筍幹、豆幹、肉丁、雪菜,一股腦兒傾瀉出來。

看了這些,你真的會後悔吃那麼多芋泥!

一吃一個不吱聲

這種食物,客家人叫“芋子包”,其實介于包子和丸子之間,可以直接蒸着吃,也可以煮湯。餡料固然豐富味美,但那層用芋子和木薯粉做成的外皮,更值得細品:極柔軟又富有彈性,還很好地保留了芋頭的香味。芋香與荠菜香混在一起,如同雪後逢春,天地清氣撲面而來。

看了這些,你真的會後悔吃那麼多芋泥!

QQ彈彈還能拉絲

芋頭是芋的地下球莖,其腋芽會形成更小的球莖,挖芋頭時,往往一挖一窩,就像小雞簇擁着母雞。是以通常把大球莖稱為“母芋”,小球莖叫“子芋”或“芋蛋”。芋泥用母芋來做,芋子包卻一定要用子芋,為的就是更柔嫩黏滑的質感。

看了這些,你真的會後悔吃那麼多芋泥!
看了這些,你真的會後悔吃那麼多芋泥!

上面趴着的小圓崽子就是子芋

要說嫩滑口感,江南的紅芋也極優秀。紅芋因嫩芽色紅而得名,但芋瓤還是白的,煮熟後尤為奶白滑嫩,吃起來不噎人,蘇浙一帶的“桂花糖芋苗”就用它做。

看了這些,你真的會後悔吃那麼多芋泥!
看了這些,你真的會後悔吃那麼多芋泥!

去南京一定要吃桂花糖芋苗!!

芋頭喜熱喜濕,大陸種植區主要在南方,長江流域以北就少有芋頭産區了。但山東萊陽是個例外,這裡河水沖積形成了特殊的沙質土壤,讓挑剔的芋頭也能生長。萊陽芋雖然收獲于秋季,卻也是當地年夜飯的必備食材。因為芋頭諧音“餘頭”,除夕守歲吃芋頭,是讨個口彩,預示來年的日子過得富裕有“餘頭”。

看了這些,你真的會後悔吃那麼多芋泥!

愛吃辣的和剁椒一起蒸,還有紅彩頭

古人食芋,也常常是在隆冬的寒夜裡。“深夜一爐火,渾家團栾坐。煨得芋頭熟,天子不如我。”一年到尾,農事暫歇,遊子歸來,全家圍爐而坐,一邊聊天,一邊将芋頭埋入爐灰煨熟來吃,這是中國人最傳統的、簡簡單單的幸福。芋頭可以千變萬化,做成花樣繁多的美食,但也有些滋味,用最樸素的方式來吃,最有感觸。

最後再放個芋茸蝦球

圖源:紀錄片《風味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