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博隆技術:合成樹脂領域氣力輸送領先企業,把握“一帶一路”機遇,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作者:證券時報

本文為證券時報·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出品的【公司深度】系列之《博隆技術:合成樹脂領域氣力輸送領先企業,把握“一帶一路”機遇,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報告摘要

合成樹脂領域氣力輸送領先企業。公司是提供以氣力輸送為核心的粉粒體物料處理系統解決方案的專業供應商,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産品有成套系統、單一功能系統、部件備件及服務等。其中成套系統産品營收占比穩超80%,單一功能系統産品營收增速較快。11月9日,證監會同意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注冊申請。

打破國際壟斷,實作氣力輸送進口替代。目前,國内氣力輸送系統行業呈現小而散的局面,公司不斷提升各項技術能力,打破國際知名企業壟斷,實作了進口替代,并成為國際市場上能夠提供大型聚烯烴裝置氣力輸送系統的少數公司之一。據中國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會石油化工技術裝備專業委員會《市場占有率證明》,2020—2022年公司在國内合成樹脂領域合計市占率在30%以上,居行業首位。

具備大型系統內建能力,大型項目實施過程管理優勢顯著。公司涵蓋氣力輸送等系統領域完備的技術體系,并能夠根據系統要求和對關鍵裝置和核心部件性能的深入了解,将原需多個廠商提供的幾十台乃至幾百台單機裝置及單一功能系統有機內建為一個成套系統,滿足客戶的“一站式”對接需求,在大型項目實施過程管理中優勢顯著。這也使得公司能成為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國神華、中煤集團等大型企業的合格供應商。

回款能力良好,償債能力持續提升。公司現金流充裕,2020—2022年、2023年1—6月,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相對穩定,2023年1—6月達到1.81億元,持續超過可比公司均值。依靠内生發展,公司資産負債率持續下降。公司預計2023年營收、歸母淨利潤最高增速分别為34.49%、47.92%。

積極承攬國外大型氣力輸送系統項目,加大新能源材料等行業的應用。随着全球制造業産業結構的更新轉型,以及制造業智能化、自動化技術的提升,氣力輸送裝置的應用領域将會持續擴張,具備較大的發展空間。産品以石化、化工行業的合成樹脂為主要應用領域,未來将逐漸進入新能源材料、現代集約化養殖、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環境治理和綠色生産等領域;對标全球知名企業,加大技術研發,加強與海外項目總包商的業務合作,充分利用“一帶一路”“走出去”等政策機遇,擴大整體生産能力,提高裝置産能和智能制造水準,為大陸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國産化發展作出貢獻。

一、公司概況

上海博隆裝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隆技術”或“公司”,代碼603325.SH)成立于2001年,是提供以氣力輸送為核心的粉粒體物料處理系統解決方案的專業供應商,公司主要産品包括粉粒體氣力輸送技術為核心的成套系統,計量配料、功能料倉、過濾分離、淨化除塵等單一功能系統,以及相關裝置和部件。

公司目前已具備部分核心裝置的自主生産能力和全系統産品線的進口替代,多項産品和技術處于國内領先、國際一流水準。公司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業”、“上海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公司連續榮獲“青浦區百強優秀企業”、“青浦區創新創業優秀人才團隊”等稱号。公司團隊自主研發的“固體粉粒體氣力輸送及摻混裝置”曾榮登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百佳”名單。

公司主要客戶集中在沿海城市以及西北、華北地區的煤化工、石油化工企業,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國神華、中國大唐、中煤集團、陝西煤業、中化集團等知名度較高的企業。

财務資料顯示,公司營業收入逐年增加。2022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10.41億元,同比增長6.43%,主要由單一功能系統營收增近27%貢獻。分産品來看,成套系統的營收占比持續超過80%;單一功能系統營收占比從2020年的8.72%升至2022年的14.8%;部配置設定件及服務營收占比呈下降趨勢,2022年為2.98%,較2020年下降2.29個百分點。

股權結構與實控人情況:公司前身為上海博隆粉體工程有限公司(簡稱“博隆有限”),成立于2001年11月期間經過四次股權轉讓、四次增資;2020年10月博隆有限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根據公司目前的股權結構,公司第一大股東為上市公司哈爾濱博實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博實股份,代碼002698.SZ)持股19.20%,曆史期間博實股份持股比例始終低于30%;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張玲珑、彭雲華、林凱、林慧、劉昶林、陳俊及梁慶7人,合計持股55.17%,董事長張玲珑持股13.92%。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共有5家全資子公司,包括江蘇博隆機械技術有限公司、意大利格瓦尼、格瓦尼粉體工程(上海)有限公司等;不存在參股公司、分公司。

拟登陸上交所主機闆:根據财務狀況,公司選擇滬市主機闆第(一)項上市标準;11月9日證監會同意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注冊申請。目前,國内氣力輸送行業呈現較為分散的格局,公司依托多年的經驗積累,保持了國内行業領先的市場地位,并成為國際市場上能夠提供大型聚烯烴裝置氣力輸送系統的少數公司之一。公司上市後有望成為滬市主機闆氣力輸送領域翹楚。

二、公司核心競争力

自設立以來,經過多年的産業實踐和自主創新,公司不僅掌握了精準的專用系統算法,還具備大型系統內建能力和大型項目實施過程管理優勢,在行業内積累了良好的口碑,保持了國内領先的市場地位。公司團隊自主研發的“固體粉粒體氣力輸送及摻混裝置”曾榮登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百佳”名單。

涵蓋氣力輸送等系統領域完備的技術體系,不斷取得突破

公司深耕氣力輸送,其核心技術是以化工工藝及化學工程為基礎的管道内流體流動技術,屬于化工生産操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司曆史上核心産品具有首創性,通過多年研發和項目實踐實作了國内大型氣力輸送系統從無到有的突破,并逐漸實作了部分關鍵部件、裝置的自主研發創造,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研發創新平台。

招股書披露顯示,公司主要技術人員在公司任職均超過10年,高素質的技術研發隊伍和人才資源奠定了公司持續自主研發的基礎。目前,公司擁有氣力輸送系統設計計算算法、粉粒體物料處理系統內建技術、顆粒料摻混技術、粉料氣流均化技術、關鍵裝置的設計生産技術、系統操作全自動控制程式等核心技術,既涵蓋氣力輸送、摻混、均化、核心裝置制造等粉粒體物料處理的核心技術,又涵蓋自動化控制系統等人機資訊互動技術。這些核心技術均為自主研發,屬于成熟技術,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公司承接的項目之中。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取得7項發明專利、58項實用新型專利。發明專利有“固體粉粒體氣力輸送及摻混裝置”、“粉料均化器及粉體氣流均化裝置”等,實用新型專利有“自清洗式滑闆閥”、“一種連續重力式除塊裝置”等。

精準的專用系統算法和仿真模拟,可實作系統投資小、能耗低、效率高等目标

系統算法是氣力輸送系統設計的核心,是在物料的物性資料基礎上,根據項目的特征數值,通過恰當的設計公式計算,得出系統各種核心設計數值,進而确定系統裝置選型的最重要依據。

成立二十餘年來,公司通過大量的物料特性測試、輸送模拟實驗和項目上千條氣力輸送線工程實踐積累,建立了數百種物料在不同粒徑分布和溫度狀态下的堆積密度、懸浮速度、流動性等參數的專有動态物性資料庫。此外,公司自主開發了氣力輸送專用的系統壓力損失計算模型和輸送系統計算算法,根據專有系統算法、項目環境特點和物料特性完成輸送線的參數計算,使其安全穩定運作,還能夠使輸送系統的運作處于經濟操作線附近,實作系統投資小、能耗低、效率高、經濟環保的目标。

具備大型系統內建能力,大型項目實施過程管理優勢顯著

公司具備大型系統的內建能力。公司利用自主研發的試驗裝置,對設計方案進行模拟、測試,進而選擇最優成套系統配置,并能夠根據系統要求和對關鍵裝置和核心部件性能的深入了解,提出特質化的裝置定制要求,将原需多個廠商提供的幾十台乃至幾百台單機裝置及單一功能系統有機內建為一個成套系統,滿足客戶在技術水準、設計理念、 技術支援及售後服務等方面“一站式”對接的需求,減少客戶交接界面,降低溝通協調和維護質保管理等方面的成本,提高工程實施的效率,進而使不同廠家提供的各類裝置、元器件和資訊資料等要素準确有序整合、有效比對。

公司以系統觀念統籌項目管理,設立項目管理中心,對設計、采購、運輸、質檢、現場服務等相關工作進行統籌協調,形成縱向+橫向的高效協同的項目管理機制,按照公司項目全流程管理的相關制度,使項目進度、成本、品質等投入資源得以不斷優化 。是以,公司既能實作系統與客戶整體生産裝置的有機結合,還能使系統在性能、能耗、成本等方面達到最優化且易于擴充和維護,在大型項目實施過程管理中優勢顯著。

技術壁壘高,大型石化、化工企業的合格供應商

氣力輸送系統的設計和實際操作有很多特殊的要求,關鍵變量(如氣體速度、粉粒體顆粒特征、粉粒體攜帶量、管道尺寸和結構、粉粒體給料裝置等)的确定融合了多門學科,技術綜合性強。是以進入本行業需要長期的技術沉澱和積累,豐富的工程設計、研發能力,技術壁壘較高,在石化、化工行業中,生産裝置的安全、可靠、穩定尤為重要。

公司将客戶滿意作為項目管理的最終目的,能夠有效識别客戶需求,并根據客戶需求的變化,通過高效溝通和嚴格執行及時地、動态地調整項目方案,進而滿足客戶需求。

公司豐富的業績經驗、良好的行業内品牌口碑以及快速的響應機制是赢得客戶信任的決定性因素。招股書披露,公司近十年來承接了國内接近一半的聚烯烴氣力輸送系統項目,累計完成的大型氣力輸送系統項目達上百個,覆寫多種産品種類、工藝路線。

公司是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國神華、中煤集團等大型石化、化工企業的合格供應商,其設計生産的衆多氣力輸送系統至今運作良好,各項名額穩定性、經濟性均已達到同行業領先水準。在氣力輸送系統裝備領域“博隆”品牌獲得客戶廣泛認可。

根據招股書披露資料,2022年公司單個項目規模增長及單個合同金額大幅增長,2021—2022年公司成套系統、單一功能産品的前五大客戶集中度較高,不過2022年成套系統産品的客戶集中度有所下降。以成套系統、單一功能産品的銷售客戶來看,2022年兩大系列産品的第一大客戶為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銷售收入合計2.14億元,其中成套系統收入1.95億元,單一功能系統收入0.2億元;其次是山東壽光魯清石化有限公司,銷售收入合計1.52億元,其中成套系統收入1.13億元,單一功能系統收入0.39億元。

打破壟斷,實作進口替代,聚烯烴氣力輸送系統行業領先

目前,國内氣力輸送系統行業呈現小而散的局面,企業通常專注于某一兩個領域,行業内僅有少數企業能夠向客戶提供從方案咨詢、技術研發,到關鍵裝置制造、自動化控制、系統內建,再到指導安裝調試、售後維護等全生命周期服務,行業市場佔有率不斷向具有技術優勢、品牌優勢的企業集中。公司不斷提升各項技術能力,打破國外知名公司在大型聚烯烴裝置氣力輸送系統上的長期壟斷,實作了進口替代,在國内石化、化工行業的粉粒體物料處理領域已擁有優秀的業績和較高的市場地位,并成為國際市場上能夠提供大型聚烯烴裝置氣力輸送系統的少數公司之一。

據中國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會石油化工技術裝備專業委員會《市場占有率證明》,2020—2022年公司在國内合成樹脂領域合計市占率在30%以上,居行業首位,行業内其他市占率較高的公司包括澤普林集團、金申德、科倍隆集團,除上述三家企業外,國内外也有少數公司從事合成樹脂行業大型氣力輸送系統供貨但相關業績較少,其他大多數業内公司主要集中在合成樹脂行業的中小型項目及其他行業領域。

招股書披露,2020—2022年公司承接聚烯烴項目數量逐年增長,其中簽訂總套數分别為11套、12套、14套,其中單線輸送能力40萬噸/年以上的簽訂套數分别為2套、3套及4套。此外,除石化、化工行業外,公司已布局并逐漸擴大産品在有機矽、改性塑膠、 制藥、食品等行業的應用,有望為公司未來業績提供更大的成長空間。

三、募投項目介紹

本次拟公開發行股票1667萬股,占發行後總股本的25%。本次發行全部為新股發行,原股東不公開發售股份。公司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全部用于公司主營業務相關的項目。

據招股書,公司本次IPO拟募集資金10.06億元,投建聚烯烴氣力輸送成套裝備項目、智能化粉粒體物料處理系統擴能改造項目等。值得關注的是,按照目前行業30倍以上平均市盈率,以此測算,募資大機率高于該數額。具體如下:

(一)聚烯烴氣力輸送成套裝備項目

本項目計劃投資近4億元,用于聚烯烴氣力輸送成套裝備項目,可擴大公司生産能力,減少産能限制,提升公司産品國内外市場占有率,提高主要部件的自給率,增強公司核心競争力。

(二)智能化粉粒體物料處理系統擴能改造項目

本項目計劃投資額1.20億元,項目實施主體為母公司,用于拓展氣力輸送系統産品應用領域,提高公司綜合競争力。

(三)研發及總部大樓建設項目

本項目計劃投資額2.87億元,用于提升公司的研發實力及營運效率。本項目建成後,将持續引進技術研發、管理等優秀人才,配備先進的研發裝置、儀器和專業軟體,實作公司技術研發能力、設計制造水準的進一步提升。

(四)補充流動資金

公司以行業特點、現有規模及成長性、資金周轉速度等實際經營情況為基礎,結合戰略規劃與目标,拟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2億元。

招股書披露,公司募集資金應存放于經董事會準許設立的專項賬戶集中管理。募集資金專戶不得存放非募集資金或用作其它用途。公司應當在募集資金到賬後一個月内與保薦機構、存放募集資金的商業銀行簽訂募集資金專戶存儲三方監管協定。

公司表示,“聚烯烴氣力輸送成套裝備項目”和“智能化粉粒體物料處理系統擴能改造項目”建成後,公司的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生産水準将得到明顯提高,同時有利于鞏固和提高市場占有率,拓寬産品應用領域,增強公司行業綜合競争力,

“研發及總部大樓建設項目”在提升公司系統裝置測試、技術研發能力的基礎上,提升工藝水準和技術實力,促進氣力輸送系統的國産化應用, 進一步提升公司研發實力和産品技術水準,增強創新能力。

四、未來發展看點

作為氣力輸送領域的領先企業,公司表示以本次發行為契機,通過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産品生産能力、研發實力和創新能力,秉承專業化、标準化、規模化、國際化的發展理念,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引領,鞏固和提高公司在海内外市場的占有率,緻力于成為國際領先的粉粒體物料處理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看點一:政策扶持疊加智能化、自動化水準的提升,氣力輸送行業發展空間較大

氣力輸送系統是利用氣流的能量,在密閉管道内沿氣流方向輸送粉粒體物料的成套裝備,是流态化技術的一種具體應用。氣力輸送系統布置靈活、操作友善,可進行水準、垂直或傾斜方向的輸送,在輸送過程中還可同時進行物料的加熱、冷卻、幹燥和分級等實體操作或某些化學操作。

氣力輸送系統成套裝備屬于裝備制造業,在大陸起步較晚,直到21世紀初才逐漸開始國産化替代。近年來,工信部、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裝置工業協會等部門相繼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鼓勵企業攻克核心技術,增強創新發展動力,加快石油石化重大技術裝備的國産化程序;推進煉化項目“減油增化”,延長石油化工産業鍊,增強高端聚合物、專用化學品等産品供給能力;強調綠色生産,嚴格限制污染物排放,生産過程中粉塵、化學污染物較多的行業。

随着全球制造業産業結構的更新轉型,諸多行業普遍采用粉粒體輸送裝置或利用相關裝置改造取代人工。氣力輸送裝置廣泛應用于石化、鋼鐵、 精細化工、橡膠、食品、醫藥等領域的同時,在矽材料、 新能源、新材料等國民經濟新興行業和領域逐漸推廣應用。

根據Research and Markets 2022年釋出的《氣力輸送系統的全球市場:産業趨勢,占有率,規模,成長率,機會,預測(2022年—2027年)》報告:全球氣力輸送系統市場在2021年達到284億美元,在2022—2027年期間的複合年增長率為5.80%,預計2027年全球市場氣力輸送系統規模将達到405億美元。

中國氣力輸送市場有望保持較快速度增長。據《2019—2025年中國氣力輸送裝置市場供需預測及投資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氣力輸送裝置市場規模達到85.8億元,同比增長10.1%。預計到2025年,氣力輸送裝置市場規模将達到17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約為9.2%。

公司表示,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把握政策機遇,契合國家發展需求,優化産業布局;消除産能瓶頸,豐富産品結構,不斷提升管理水準和服務品質,在粉粒體物料處理領域的重點行業做精做深,拓展下遊客戶行業領域,提高公司核心競争力和市場地位,最終實作公司的戰略發展目标。

看點二:合成樹脂需求旺盛,國産替代空間大

合成樹脂是人工合成的一類高分子量聚合物,是制造塑膠、 合成纖維等材料的基礎原料。合成樹脂産業作為石化、化工産業的重要部分已成為大陸經濟的支柱産業。

受益于下遊行業需求提升及結構更新,合成樹脂需求旺盛。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合成樹脂生産國和消費國。大陸合成樹脂總體需求旺盛,産量整體保持着較快的增長速度。根據智研咨詢、《中國塑膠工業年鑒》資料顯示,2015年至2021年,生産端方面,大陸合成樹脂産量由0.78億噸增長至1.08億噸,年均複合增速為5.50%;消費端方面,大陸合成樹脂表觀消費量由1.04億噸增長至1.31億噸,年均複合增長率3.88%;産銷比由75.03%上升至82.31%。

随着全球經濟複蘇、産業結構調整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進入合成樹脂新的擴張周期。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預測,預計2023—2027年國内合成樹脂合計建立産能将超過過去五年的2倍以上,據此測算合成樹脂氣力輸送系統裝備市場空間預計約200億元。

聚烯烴國産替代空間大。在各類合成樹脂材料中,聚乙烯(PE)、聚丙烯(PP)以及其它進階烯烴的聚合物(聚烯烴)是應用最廣泛的,聚烯烴總體需求缺口超1500萬噸。受技術能力的影響,國内仍有部分品種的合成樹脂需要大量進口。據《中國石化市場預警報告》資料顯示,2017-2022年,大陸聚乙烯總需求量從1472.4萬噸上升至3878.33萬噸,進口依賴度(進口量/總需求量)雖然從46.73%下降至34.72%,但整體仍處于較高水準。2017-2022年,國内聚丙烯的進口依賴度從22.14%下降至12.99%。

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預計到2027年,大陸聚乙烯産量将達到 3937.68萬噸,聚丙烯産量将達到4664.40萬噸,聚烯烴總需求缺口約1536.36萬噸。

公司産品以石化、化工行業的合成樹脂為主要應用領域,由于大陸石化、化工行業正處于大國向強國邁進的重要階段, 随着合成樹脂應用需求的不斷攀升,産業不斷向高端化、差異化等方向發展,産業擴張和結構更新将為氣力輸送技術帶來更多挑戰與機會。

看點三:拓展應用領域,加大新能源材料等行業的應用

公司表示,将發揮自身綜合競争優勢,優化産業布局,從粉粒體物料處理生産工藝流程、關鍵技術的研發、核心裝置的制造等方面入手,積極拓展産品應用領域。

公司将充分利用子公司意大利格瓦尼在改性樹脂等領域的經驗和業績,布局和開展境内外改性樹脂和計量配料業務,除加大在改性塑膠、制藥、食品、新材料等行業的應用外,公司将逐漸進入新能源材料、現代集約化養殖、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環境治理和綠色生産等領域,培養、引進相關行業的技術、銷售和管理人員,針對性地加強産品的技術開發和推廣,擴大改性樹脂領域的市場佔有率,并突破産品在其他領域的應用。除上述石化、化工行業外,公司已布局并逐漸擴大産品在有機矽、 改性塑膠、制藥、食品等行業的應用。

以新能源材料行業來看,全球新能源新材料産業在發展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産業、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防實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世界各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新材料的發展。中國正處于從材料大國向材料強國轉型階段,随着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等行業的發展,新材料市場需求日益旺盛,驅動着中國新材料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據華經産業研究院資料顯示,大陸新材料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2萬億元上漲至2021年的6.41萬億元,期間複合增速超過20%。新能源輕量化是大勢所趨,内飾重量的減輕可以通過多運用改性塑膠來達到,汽車行業已經成為改性塑膠需求增速最快的領域。在汽車輕量化、環保政策的驅動下,公司改性塑膠業務市場規模可觀。

看點四:積極開拓海内外市場,擴大品牌國際影響力

雖然公司技術實力已進入國際一流行列,但在國際範圍内“BLOOM”品牌影響力仍需提高。資料顯示,2020—2022年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分别為641.12萬元、5189.69萬元及3081.4萬元,海外營收占比分别為1.36%、5.31%及2.96%,低于新元科技、菲達環保等可比公司,但2021-2022年持續超過可比公司中位數。

目前公司産品除在國内有大規模應用外,已拓展至美國、歐盟、俄羅斯、印度、中東等多個國家及地區。未來3至5年,公司将在現有銷售和服務中心的基礎上,增設國内及國際的銷售和服務分支機構,形成覆寫歐洲、美洲、東南亞及中東地區的營銷網絡,進一步加大海外項目參與力度,提高海外市場佔有率。

公司表示将積極實施“BLOOM”和“GSBI”雙品牌戰略,加大海外項目參與力度,建立輻射海外的營銷網絡,強化品牌在市場拓展中的積極作用,将品牌建設融入到公司發展壯大的步伐中;加強與海外項目總包商的業務合作,充分利用“一帶一路”“走出去”等政策機遇,積極承攬國外大型氣力輸送系統項目,提高品牌國際知名度。通過良好的企業形象、過硬的産品品質,形成獨具特色的品牌文化,提升品牌的行業影響力。

看點五:對标全球知名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提高裝置産能和智能制造水準

與全球知名企業相比,公司市場占有率、品牌知名度還需進一步提升。是以,公司将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産品生産能力、研發實力和創新能力,消除産能瓶頸,豐富産品結構,在粉粒體物料處理領域的重點行業做精做深,拓展下遊客戶行業領域,加強産品核心裝置、部件生産技術和能力。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在研項目顯示,公司主要研發類型包括研發平台及共性先進技術、核心部件開發、先進裝置及單一功能系統及面向新領域或采用新技術的成套系統,其中研發平台及共性先進技術中的“輸送裝置工業現場運作資料與設計資料比較、分析”、“粉粒料氣流輸送測試平台建設”等項目處于研發試驗階段,這些項目在使物料的輸送工藝計算更加精準,進一步降低工程項目的投資和裝置能耗。

公司利用自主研發的試驗裝置,對設計方案進行模拟和測試,完善不同物料輸送設計參數和裝置配置體系,提高子產品化設計能力。公司搭建了關鍵裝置生産平台,增強了核心部件自給率,擴大整體生産能力,提高裝置産能和智能制造水準。

公司研發人數,薪酬總額和人均薪酬處于上升趨勢。此外,公司通過委托研發和合作研發等形式加強與外部機構、高校的合作,作為加強技術實力的補充。與可比公司比,公司的研發費用、研發費用率還有待提升,但公司研發投入持續增加,2020-2022年研發費用分别為1481.24萬元、2625.43萬元和3345.69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别為3.14%、2.68%和3.21%。

公司表示将繼續自主研發裝置,充分發揮技術、業績、人才、規模、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做強做大粉粒體物料處理裝備制造主業,促進氣力輸送系統核心裝置和部件的國産化應用,進一步實作氣力輸送行業的進口替代,為大陸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國産化發展作出貢獻。

看點六:建立多管道融資體系,實作公司經營發展目标

公司表示,其首發募資将進一步加大研發裝置投入,加強研發技術團隊建設,增強研發創新能力,在現有産品技術更新下,拓展産品應用範圍,提高研發成果的産業轉化效率,加大前瞻性研發,更好滿足客戶需求,為公司發展提供持久動能。

此外,公司拟建立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管道,為公司未來重大投資項目的順利實施籌集所需資金,確定公司經營發展目标的實作。同時,加強與商業銀行的聯系,建構良好的銀企合作關系,适時獲得商業銀行的貸款支援,緩解公司發展過程中的資金壓力。

五、主要财務名額與可比公司估值

2020—2022年公司主營業務突出,營業收入逐年增長,2021年增速較高,營業收入達到9.78億元,同比增長107.57%,同期歸母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增幅均超過100%。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突破10億元,達到10.41億元,同比增長6.43%;同期歸母淨利潤及扣非淨利潤較上一年均小幅下降。

2023年公司經營狀況良好,經營業績穩定。2023年1—6月公司實作營業收入5.65億元,同比增長27.74%;歸母淨利潤1.33億元,同比增長16.47%。公司預計2023年1—9月營業收入7.3億元—7.7億元,同比增長19.13%—25.66%;歸母淨利潤約1.7億元—1.8億元,同比增長16.53%—23.38%。

回款能力良好,公司現金流充裕。2020—2022年、2023年1—6月,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相對穩定,銷售回款能力良好,2023年1—6月達到1.81億元,與2022年接近。相比之下,可比公司的現金流淨額波動較大,平均值呈下滑趨勢,2022年、2023年1—6月均值均為負數,主要因可比公司中國一重、*ST天沃等公司拖累。

需要注意的是,相比公司的流動資産,公司存貨規模較大,2022年達到10.52億元,與2021年基本持平。2021—2022年公司存貨流動資産比例均超過50%,在可比公司中處于相對較高的水準。

公司表示,大型裝備制造行業普遍存在産品生産周期較長、價值較高的特點,進而導緻存貨餘額較大。随着公司業務的發展,公司存貨的規模可能會進一步增加需警惕流動性風險。

償債能力提高,資産負債率持續下降。公司依靠内生發展,資産負債率持續優化,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長期償債能力日益提高。相比之下,可比公司資産負債率均值呈上升趨勢。受行業性質的影響,公司及可比公司的資産負債率普遍較高,2022年公司資産負債率下降至67.38%,低于可比公司均值。2023年1—6月公司資産負債率66.7%,較可比公司均值低4.43個百分點。

“三費”整體費率持續下降,并持續低于可比公司均值。整體來看,2020-2022年公司三費(銷售、管理、财務)費率持續下降,2022年僅有0.92%,較上一年下降1個百分點以上。具體來看,2022年公司銷售費用率僅有1%,較上一年下降0.4個百分點,可比公司平均2.07%,其中新元科技、山東章鼓及菲達環保等3家氣力輸送同期平均超過8.5%,另外4家化工裝備公司平均3.68%;2022年公司管理費用率2.32%,較上一年下降0.48個百分點,可比公司平均5.85%;财務費用率-2.4%,較上一年也有下降,可比公司平均3.6%。

公司2022年三費費率下降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是2022年上海地區居家辦公時間較長,公司辦公費、業務招待費、差旅費等費用減少及售後服務費下降共同導緻當年銷售、管理費用大幅下降;其二是公司核心生産環節以研發設計為主,管理機構較為精簡,管理人員人數較少。

淨資産收益率持續領先可比公司。2020—2022年,公司淨資産收益率(ROE,攤薄)穩居25%以上,持續領先于可比公司,新元科技、菲達環保等可比公司淨資産收益率持續低于10%,表明公司盈利能力領先。2023年1—6月,公司ROE為13.27%,在可比公司中依然處于領先地位。需要注意的是,上市後公司淨資産規模将提高,短期内公司的淨資産收益率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資産周轉速度首次超可比公司均值。與可比公司對比,公司總資産周轉率并不高,2021—2022年較2020年大幅提升,回款、資産營運效率提升,自2021年以來公司與可比公司的差距逐漸縮小,2022年達到0.42次,可比公司平均0.46次;2023年1—6月公司總資産周轉率0.2次,可比公司平均隻有0.18次,首次超過可比公司均值。

風險提示

根據公司招股說明書,投資者應特别認真地考慮下述各項風險因素。下述風險按照重要性原則或可能影響投資者決策的程度大小排序:

1. 收入集中于大型合成樹脂建設項目風險。

2. 主要原材料和部件價格波動風險。

3. 長期合作的主要供應商集中風險。

4. 部分裝置或部件主要采購國外品牌的風險。

5. 外協采購模式風險。

6. 技術人才流失風險。

7. 氣力輸送系統在新行業開拓風險。

8. 共同控制風險。

9. 部分募投項目用地尚未取得的風險。

10. 公司後續股份登記無法及時辦理的風險。

版權聲明

本報告基于證券時報社旗下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認為可靠的、已公開的資訊獨立撰寫,但對該等資訊的準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版權僅為深圳證券時報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公司、機構、個人不得以翻版、複制、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權。

如征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範圍内使用,并注明出處為“證券時報·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節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力。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務标記及标記均為本公司的商标、服務标記及标記。

報告排版與編輯:吳紫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