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品質發展·鄉村行|中河頭村“蝶變記”

作者:春河月亮
高品質發展·鄉村行|中河頭村“蝶變記”

新華社天津12月25日電(記者郭方達、徐思钰)清晨,沿着滿牆彩繪的文化胡同,向天津市北辰區雙口鎮中河頭村走去,村子已經在熱鬧中醒來,道旁是新近落成的文化廣場,村民舞蹈隊正在排演節目,不遠處的項目施工現場,勞工們準備開始一天的建設。

中河頭村黨群服務中心是一處不大的灰磚灰瓦小院,第一書記程相博的辦公室就在角落的一間小平房裡。推門而入,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天氣令屋内寒意逼人,見到有人來訪,他趕忙招呼記者坐下。

小屋内陳設簡單,一個熱水壺,一個小暖爐,一台辦公電腦,小床邊高高地堆了幾摞檔案材料。“年底了,項目要加緊推進,東西都堆這兒了。”這位1986年出生的基層幹部,已經駐村兩年時間。

中河頭村是天津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中共西北鄉農民支部誕生地,2021年确定為天津市鄉村振興示範建立村。

高品質發展·鄉村行|中河頭村“蝶變記”

在天津市北辰區雙口鎮中河頭村,農戶正檢視大棚裡的多肉植物。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看看我們村的特色産品。”程相博頗為自豪地拿起了桌上的一小盆多肉植物介紹起來。近年來,村内整合土地資源,把一批閑置土地成功流轉,開辟出多肉種植基地、特色蔬菜種植基地等種養項目,一大批本村農戶參與其中。

“今年賣得咋樣?”程相博領着記者,一起走進多肉種植戶範可心的大棚裡。

“賺個小二十萬吧。”從大棚裡密密麻麻的多肉中探出身來,範可心笑着告訴記者,村幹部幫着建設直播間打開銷路,他們家的多肉植物賣向了全國各地。

發揮土地資源的作用要腳踏實地,開辟“獨特賽道”則更考驗村集體的智慧。

村内有一棵蒼勁的老槐樹,一旁的院落便是安幸生烈士故居,如今,這裡已經成為集紅色教育、綠色休閑為一體的教育旅遊載體。依托村内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中河頭村打造了一批紅色教育基地。

在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河頭村的名聲愈發響亮。“村民們的認可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程相博說。

“基層工作,哪有容易的呢?”程相博的感慨,道出了緻富路上的不易。過去雨後走路,一腳牛糞一腳泥,村内的幾條幹道路面沒有硬化,也缺乏照明,加之周邊村民自由放牧,使得村内行人通車都極為不便。想把項目拉進來,路的問題得率先解決。部分村民擔心改造後個人利益受損,還有村民因項目推進涉及自身房屋而有所顧慮,工作推進得并不順利。

程相博說,那時參加基層工作時間不久,“見了村民嘴都張不開。”想起當時的自己,程相博咧嘴笑了。

高品質發展·鄉村行|中河頭村“蝶變記”

在天津市北辰區雙口鎮中河頭村,程相博(左一)及村幹部正檢視紅色教育中心建設情況。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事情拖不得,鄉村振興工作更含糊不得。在其他村幹部的幫助下,程相博挨家挨戶做工作,早上比誰都早到,晚了就睡在辦公室。他也逐漸從村民口中的“小程”變成了大夥認可的“程書記”。獲得了信任,許多問題便迎刃而解。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村裡沒有專業規劃人才,班子成員也大都不懂招投标和工程建設知識,“花錢搞建設怎麼比争取資金還要困難?”程相博和班子成員決心一起啃下“硬骨頭”。

找上級部門反複商議規劃,熬夜惡補相關知識,向其他先進村子讨教……帶着“我們怎麼可能搞不好”的“愣勁”,村裡第一次謀劃建設起了千萬級别的産業園項目。

獨木難成林,鄉村振興需要集聚優勢才能把蛋糕做大做好,中河頭村與雙口鎮的另外五個村,攥成了一個拳頭。

2022年5月,在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援下,“紅色河頭、綠色雙口”建設項目正式啟動。計劃總投資約1.2億元,共19個子項工程,建設内容涉及鄉村旅遊、特色種植養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提升等方面。

“産業光有一個點不行,得連成線。”程相博告訴記者,雙口鎮圍繞中河頭村及周邊村落的資源禀賦,結合農戶種植及學校研學需要,推出水處理科普基地、多肉種植基地、螞蚱養殖基地等文旅項目,受到遊客廣泛好評。

高品質發展·鄉村行|中河頭村“蝶變記”

在天津市北辰區雙口鎮中河頭村,程相博(左一)與村幹部正檢視蔬菜種植情況。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雙口鎮林地面積是北辰區鄉鎮之首,全鎮種植各類水果近三千畝,徐堡村大棗、郝堡村火龍果、前堡村葡萄等産品借此打響了名氣。

截至目前,中河頭村規劃打造的中國小實訓基地、天津第一個農村黨支部舊址複原、農趣休閑體驗示範基地等8個項目已基本建設完畢或投入使用。

“想要真正實作振興,未來還得一步一個腳印地走。”程相博相信,中河頭村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統籌:于衛亞、邵香雲、曹曉軒

記者:郭方達、徐思钰

圖檔:李然

海報:方金洋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新華社天津分社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