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商務部将對半導體供應鍊展開工業基礎調查

作者:全球技術地圖
美商務部将對半導體供應鍊展開工業基礎調查

科技戰略

美商務部将對半導體供應鍊展開工業基礎調查

據美國商務部12月21日消息,美商務部當日宣布将于2024年1月啟動一項新調查,重點關注美國關鍵行業供應鍊中中國制造的傳統晶片的使用和采購情況,以更廣泛地分析美國半導體供應鍊和國防工業基礎的能力及面臨的挑戰。商務部表示,将通過分析結果為政策制定提供依據,同時為美國企業采購目前一代和成熟半導體提供支援。據悉,該調查将由美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啟動。

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準許啟動“對烏克蘭民間網絡援助的塔林機制”

據美國國務院12月20日,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11國準許啟動“對烏克蘭民間網絡援助的塔林機制”。塔林機制将協調和促進烏克蘭民間網絡能力建設,幫助烏克蘭“維護網絡空間基本自衛權”,長期支援烏克蘭的網絡能力建設需求。在該機制架構下,該機制将就網絡問題與北約和歐盟進行定期接觸。該機制具體成員為:美國、加拿大、丹麥、愛沙尼亞、法國、德國、荷蘭、波蘭、瑞典、英國。

資訊

南韓蔚山科學技術院研發出太赫茲電磁波放大技術,可應用于6G

據TechXplore網12月25日消息,南韓蔚山科學技術院研究團隊研發出太赫茲電磁波放大技術,可将太赫茲電磁波放大30000倍。該研究團隊通過基于實體理論模型的人工智能逆向設計方法優化了太赫茲納米諧振器,使其放大效率大大提升。未來,該研究可應用于6G通信等領域。相關研究發表在《納米快報》(Nano Letters)雜志上。

生物

英國科研團隊建立新資料集可用于開發行為生物識别和語音合成系統

據Biometric官網12月21日消息,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科研團隊開發出一個基于射頻、視覺、文本、音頻、雷射和唇部特征點資訊的新型多模态資料集RVTALL,可用于開發語音識别系統。該團隊要求20名參與者讀5個元音、15個單詞和16個句子,并利用無線電超寬帶和調頻連續波雷達和帶有高速攝像頭的雷射散斑檢測系統記錄了嘴唇和聲音的标志,獲得了約400分鐘的帶注釋的語音配置檔案。經驗證該資料集具有研究唇語和多模态語音識别的潛力。該研究有助于非接觸式傳感的發展,未來或可實作利用智能手機等語音控制裝置讀取使用者唇語、提高嘈雜環境中通話品質等功能。相關研究成果均發表于《自然》期刊。

BARDA撥款1.17億美元用于新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的首個臨床試驗

據ASPR官網12月21日消息,美國戰略準備和響應管理局(ASPR)下屬的生物醫學進階研究與發展局(BARDA)釋出一項價值1.17億美元的合同,将首次同時評估三種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住院成人患者的新療法。根據合同,賽默飛世爾科技的臨床研究業務PPD将在三年内實施一項大型2期臨床試驗,将在多達60個美國地點評估三種宿主導向療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體候選藥物将于2024年初公布。

美國政府問責局審查美國醫療器械網絡安全

據GAO官網12月21日消息,美國政府問責局(GAO)對美國醫療裝置的網絡安全進行審查,并提出相關工作建議。美國衛生與公衆服務部(HHS)表示醫療裝置漏洞通常不會被利用,但仍會給醫院網絡和患者帶來風險,且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對醫療器械網絡安全負有主要責任。GAO在報告中闡述了相關非聯邦實體在獲得醫療器械網絡安全支援方面的挑戰、已解決的挑戰、正在協調醫療器械網絡安全以及機構在醫療器械網絡安全方面的權力局限性,并建議相關機構需要更新協定以確定有效協調。

英國研究人員開發出基于昆蟲大腦的時空記憶學習模型,為類腦智能提供新視角

據DeepTech深科技公衆号12月22日消息,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團隊提出基于螞蟻大腦時空記憶學習模型,為了解人腦智能提供新視角。算法創新層面,該技術使用機器視覺比對技術SeqSLAM提升比對準确度。硬體創新方面,研究人員采用拟生物視覺的事件相機在超高時間精度上(納秒級别)進行像素變化的異步傳感。通過使用類腦計算機SpiNNaker,該系統可将脈沖神經網絡的訓練和運作速度提升百倍,達到實時輸入及輸出的效果,同時極大降低功耗,單晶片功耗僅1W左右,未來有望在地下和水下,如采礦和深海工作等極端環境下發揮作用。

新加坡研究團隊開發出準确預測RNA 3D結構的AI方法

據phys網12月21日消息,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新加坡癌症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利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技術DRfold,根據初級RNA序列對原子級RNA的3D結構進行模組化,将RNA模型的準确性提高了70%以上。DRfold建立了兩個互補的深度學習網絡,一個側重于端到端學習,另一個側重于幾何限制學習,有助于提高潛在函數和RNA模型預測的準确性。未來,該團隊将把人工智能政策擴充到蛋白質-RNA互相作用領域,促進RNA功能注釋和RNA藥物發現。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期刊。

能源

國際能源署釋出《煤炭2023》報告,稱未來幾年全球煤炭需求将下降

據雙碳情報12月21日消息,國際能源署(IEA)釋出《煤炭2023》報告。報告稱,2023年全球煤炭需求增長1.4%,首次超過85億噸,達到曆史新高,但在全球未來三年可再生能源産能大幅擴張的驅動下,到2026年全球煤炭需求仍将比2023年的水準下降2.3%,達到約80億噸。從地區來看,全球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煤炭消費量都有較大程度的下降,其中歐盟和美國的煤炭消費量分别下降約20%左右。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煤炭需求仍然十分旺盛,由于電力需求增加和水力發電疲軟,2023年印度增長約8%,中國增長約5%。中國的煤炭需求量雖然占全球煤炭需求量的一半,但是中國也是可再生能源産能擴張的主力,一半以上的新增裝機量發生在中國。國際能源署預測中國的煤炭需求量将在2024年下降,并在2026年之前趨于平穩。

海洋

荷蘭投入2.5億歐元用于增強北海的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

據參考消息網12月23日消息,荷蘭計劃投入最高2.5億歐元用于增強北海的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以保護其在北海海底縱橫交錯的電纜和管道。據報道,荷蘭國防部将在鑽井平台和海上風力渦輪機上安裝攝像頭、雷達系統和自動識别系統跟蹤器,并購買衛星裝置來提高觀察船隻動向的能力。此外, 荷蘭還計劃購買兩艘具有水下監測技術的船隻。

日本将開發新型潛艇并為其裝備新型巡航飛彈

據海洋防務前沿12月25日消息,日本川崎重工在近日釋出的“2030年度願景報告”中介紹了為日本海上自衛隊設計的新型潛艇概念,接替目前服役的“大鲸”級潛艇。川崎重工的報告顯示,新潛艇将圍繞高水下機動性、高水下探測能力、高隐身技術以及二氧化碳去除技術建設,其中設計重點在于搭載了垂直發射系統以發射新型防區外巡航飛彈。

航空

美戰略與國際中心釋出《走上正軌:用于高超聲速飛彈防禦的太空和機載傳感器》報告,為印太司令部高超聲速防禦決策提供支援

據InterestingEngineering網站12月19日消息,美戰略與國際中心釋出《走上正軌:用于高超聲速飛彈防禦的太空和機載傳感器》報告,為印太司令部高超聲速飛彈預警、跟蹤、防禦決策提供支援。報告稱,美國防部需利用高超聲速飛彈跟蹤衛星優先為印太地區提供全天時全天候高超聲速火控監測資料。報告确定了有效高超聲速武器有效防禦網絡傳感器的3個要求:一是利用多樣化架構增加對關鍵區域的覆寫密度;二是提供與各軍種攔截彈相比對的火控能力;三是加速對太平台戰區的低、中、高軌衛星覆寫。

美空軍計劃于2024年授出“下一代空中主宰”項目研制合同,為2030年前實作投産工作提供支援

據DefenseNews網站12月24日消息,美空軍計劃于2024年授出“下一代空中主宰”(NGAD)項目研制合同,為2030年前實作投産工作提供支援。美國防部已于2023年5月向業界發起NGAD工程和制造開發合同分類招标,正式啟動了NGAD戰機研發流程。此外,美空軍計劃在2024年增加“下一代自适應推進系統”(NGAP)發動機的投入,由2023财年3.75億美元撥款上漲至5.95億美元,為NGAD戰機高機動能力奠定基礎。

航天

美太空軍反衛星預警衛星正式啟動運作,将用于收集潛在在軌威脅相關資料

據國防科技要聞12月22日消息,美太空快速能力辦公室表示,美太空軍3顆地球同步軌道的反衛星預警衛星已正式啟動運作,将用于收集潛在在軌威脅相關資料。該型衛星作為美太空軍主導的17個涉密項目之一,配備了可重新程式設計的新型加密有效載荷,可提升密鑰和在軌軟體重新程式設計能力,為增強在軌網絡安全提供支援。目前,美太空快速能力辦公室正計劃有序調整衛星位置,并在低地球軌道上進一步補充衛星部署,為美軍全面擷取在軌資料提供支援。

美國火箭實驗室獲得價值5.15億美元合同,為美政府機構研制18顆衛星

據SpaceNews網站12月23日消息,美國火箭實驗室獲得一份價值5.15億美元合同,為美國政府機構設計、建造、傳遞和營運18顆衛星。目前,火箭實驗室尚未透露合同授出方。根據美媒透露,合同授出方或是美太空發展局,授出合同中的18顆衛星或為2期“傳輸層”測試衛星(Tranche 2 Beta)。美太空發展局局長德裡克·圖尼爾在國家安全太空協會中表示,美太空發展局計劃再添加18顆測試衛星,但尚未透露供應商具體資訊。據悉,2期“傳輸層”衛星拟于2026-2027年發射,将攜帶超高頻無線電波(UHF)和S波段載荷,為地面軍事和情報機關提供超遠距離低速語音和資料傳輸服務。

美國SpaceX公司發射第129批23顆微版“星鍊”v2.0衛星

據Space網站12月23日消息,美國SpaceX公司利用“獵鷹”-9火箭于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太空軍基地成功發射第129批23顆微版“星鍊”v2.0衛星。本次發射後,SpaceX公司的“星鍊”衛星發射數量達到5627顆,其中包括890顆微版“星鍊”v2.0衛星。目前,大約有5248顆“星鍊”在軌運作。據統計,本次發射是SpaceX公司2023年的第94次發射任務,也是微版“星鍊”v2.0衛星的第42次發射。

新材料

中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氣凝膠纖維可用于制造保暖服裝

據phys.org網12月22日消息,中國浙江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氣凝膠纖維,将該材料編織成毛衣的熱防護性能優于類似的羽絨服、羊毛或棉毛衣。研究人員模仿北極熊皮毛的熱特性,通過可拉伸層封裝氣凝膠纖維解決氣凝膠脆弱性和加工性能差的問題。盡管該材料的内部孔隙率超過90%,但該材料的可拉伸應變達到1000%,遠高于傳統氣凝膠纖維(約2%應變)。此外,該材料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在10000次拉伸循環(100%應變)後仍能保持穩定的隔熱性能。研究人員生産了一批長絲纖維并編織成毛衣,保暖性能與羽絨服相似,但厚度僅為羽絨服的1/5。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上。

瑞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導電聚合物纖維素氣凝膠,可傳輸并調節太赫茲波

據林雪平大學網站12月20日消息,瑞典林雪平大學(Linköping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由纖維素和導電聚合物制成的氣凝膠,可傳輸并調節太赫茲波。太赫茲波範圍涵蓋電磁頻譜上微波和紅外光之間的波長,在太空探索、安全技術和通信系統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在醫學成像領域也可以成為X射線檢查的替代品。研究人員使用導電聚合物、PEDOT:PSS和纖維素來制造氣凝膠,再使用化學蒸氣處理導電聚合物纖維素氣凝膠,将其從原始氧化(導電)狀态轉變為還原(絕緣)狀态。該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耐用性、防水性(高疏水性),以及很強的太赫茲波調節能力(13%-91%),同時保持鏡面反射損耗小于-30dB,并且在戶外應用條件下可以通過陽光加熱自然除霜,可用于下一代智能太赫茲裝置。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期刊上。

先進制造

特斯拉上海新儲能超級工廠項目正式啟動

據财聯社12月25日消息,特斯拉已在上海購置土地用于建設大型電池制造工廠,預計将于 2024 年第四季度開始生産。該項目每年可生産1萬個Megapack固定式電池庫,計劃于 2024 年第一季度開始建設,第四季度開始生産。Megapack是特斯拉2019年7月推出的商用儲能電池,其外形、尺寸近似集裝箱貨櫃,可存儲能源并供能,主要服務于公共事業項目和大型企業客戶。

-END-

由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整編

轉載請注明

美商務部将對半導體供應鍊展開工業基礎調查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隸屬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大陸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态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賬号,緻力于向公衆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位址:北京市海澱區小南莊20号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