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網最低價”打響,中小商家雙十一陣痛

作者:飛格電話大賽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袁凱

  十年來,消費狂歡的主角一再變化:頭部品牌、網紅、直播達人,中小商家始終沒有搶到一席之地。

“全網最低價”打響,中小商家雙十一陣痛

  圖檔/晴子

  市場從不撒謊,今年的雙十一略有式微。

  前幾年的雙十一,小區菜鳥驿站裡堆積着如山的快遞,貨車一趟一趟地往驿站開,卸下住戶們前天夜裡準點蹲守的斬獲。菜鳥驿站從業人員一天幾次地打電話催促物主取快遞,恨不得驿站空間擴充幾倍,更多的則是堆到路面與廣場上的各式包裹。今年雙十一,菜鳥驿站似乎變得“清閑”了許多,接二連三的催取電話沒有響起,廢品站裡堆疊的舊紙闆矮了一半多的個頭。雙十一前各平台的推廣遊戲也不再在社交軟體上火熱。扔喵糖、疊貓貓,前兩年的活動内容依舊存在于我們的記憶中,若問今年雙十一各平台的活動是怎樣開展的,可能許多人都不甚明白。

  對于雙十一,和消費者一樣喪失熱情的是線上的中小商家。2009年11月11日,以五折大促為噱頭,僅僅隻有20餘個品牌參與的首屆雙十一,用5000萬成交額使得線上“購物節”一炮而紅。十年來,消費狂歡的主角一再變化:頭部品牌、網紅、直播達人,中小商家始終沒有搶到一席之地。被邊緣化的他們,越發體會到何為“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全網最低價”打響雙十一

  不同于往年以眼花缭亂的優惠活動拉開序幕,打響今年雙十一的是“全網最低價”的争論。由于品牌在不同管道的定價問題,海氏、京東、頭部主播卷入一場羅生門中,幾方多輪拉扯的背後,“全網最低價”這個核心沖突進入大衆視線中。

  海氏稱,京東擅自調低價格,使得全網價格不一緻,并且讓海氏承擔調低價格産生的損失。海氏激烈反對,并發出了律師函,結果京東将價格進一步調低到五折。京東則回應,此次改價是京東自掏腰包,海氏反對是因為和李佳琦簽訂了全網最低價格協定。随後,海氏與李佳琦都否認了有這個“底價協定”。海氏表示已向市場監管總局實名舉報京東。

  事件的全部細節不得而知,但對此類商業糾紛,并不難推測出一個大概。一般來說,“全網最低價”是頭部主播的核心競争力。為了執行這類協定,品牌方就必須和自己的衆多經銷商簽訂價格協定。是以,一個“全網最低價”,背後其實是無數個不能低于這個價格的“協定價”。

  “二選一”表面上是一種合理商業手段,但是本質目的很明确,不是為了“薅羊毛”,也不是保證上下遊的競争關系,而是為了排擠對手,以更高的姿态占據市場。此類行為最終損害的是消費者利益與整個市場。市場競争被抑制,可能導緻供應商、消費者的權益受損、創新能力受限,并不利于市場長期穩定。并且對于依賴平台的供應商或商家來說,他們可能因為擔心受到懲罰性賠償而不敢與其他平台合作,這将限制他們的業務拓展和增長。對于中小型商家而言,其商品價格存在劣勢之後,如何常态化經營已經成了難題。

  平台型電商與直播電商的正面硬杠,似乎述說着線上銷售的主場已經有由網店轉向直播間的趨勢。這無疑是中小商家的又一困境。“大促時很難看到業績增長,使用者基本到大主播直播間去了,即便花錢也很難有流量。外邊活動宣傳得越火熱,我們心裡越難受。”小雅經營着一家寵物用品網店,前幾年她還能蹭些各類購物節熱度,今年她已不做指望。“雙十一”的成績,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店鋪全年的表現。往年,小雅會在店鋪設定各類抽獎、滿減、免單活動,以期待打響店鋪熱度。今年,小雅變得佛系,不再挖空心思做活動。“我的價格相較直播間幾乎沒有優勢,各種折扣計算反而更加繁瑣。”

  實際上,在下沉市場快速崛起之後,各大電商平台早已調整了政策。繼拼多多圈粉尚未被激活的下沉使用者,在2021年2月日活躍使用者首次超越手機淘寶App後,淘寶推出了“淘特”,京東推出了“京喜”,都旨在對标拼多多。2022年末,長期主打高品質購買體驗的京東率先做出改變,劉強東在内部講話稱:“低價是京東過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後也是京東唯一基礎性武器。”今年6月,馬雲在經曆拆分的淘天集團内部講話中重提“回歸淘寶”的戰略,同樣以低價放為首。華創證券資料也顯示,今年二季度拼多多GMV同比增長25%,高于行業平均水準,預計三季度增速為22%,仍将大幅領先行業。

  一方面。直播電商虎視眈眈;另一方面,電商巨頭正集體轉向,劍指低價。顯而易見,沒有補貼,賺不來流量的中小商家已經迷失前行的方向。

  國貨崛起,白牌闖出生路

  今年雙十一給低價這把雙刃劍做了最好的例證。

  淘天集團成立中小企業發展中心,京東“春曉計劃”帶動大量中小商家入駐……即便如此,面對“全網最低價”,大部分中小商家也不得不直面成本壓縮等問題。他們有的像小雅一樣“開擺”,有的則抓住熱度“異軍突起”。

  盡管中小商家還承受着低價的困擾,但令他們心中稍有慰藉的是,平台給了不少扶持。電商平台在長尾市場做出的努力,使得一系列無品牌與低知名度品牌抓住了契機。以自營管道為強項的京東,在“9.9元包郵”頻道内上線了上百個産業帶,成交額環比提升超10倍,其中服裝産業帶、家電家具産業帶、五金城産業帶的商家數量增長分别達到248%、141%、150%。個人及個體戶店鋪數量同比增長超21倍,這些新店鋪店長年齡均在30歲以下,很多明星店鋪來自産業帶。淘工廠則承擔了淘寶白牌商品的主要通道,通過M2C(Manufacturer to Consumer)模式直連産業帶源頭工廠和消費者,目前已經成功連接配接了30個省市240個城市的1800個核心産業帶廠商。

  經營休閑服飾的張哥硬着頭皮參加了此次雙十一,令他沒想到的是結果還不錯。張哥的店将将10萬粉絲。此前,店鋪擷取流量的唯一方式是“聚劃算”頻道:“隻要報名成功,出一個爆款的幾率比日常高很多。” 但是平台嚴格的稽核讓中小商家心有餘而力不足。據了解,針對“聚劃算”商品,平台對店鋪的服務、産品品質、發貨速度有極高的要求,上報産品的整體評價必須要高于4.5分。在今年,中小商家參與活動的門檻降低了很多。算上雙十一,張哥如今已經成功參加了4個平台促銷活動,這意味着店鋪擷取了往常3~5倍的客流。

  同為中小商家,小雅與張哥的雙十一體驗為何會完全不同?小雅認為,自己家的寵物用品都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可以降價的空間很小,這是與一些“白牌”商品最本質的差別。“相應地,他們成本低不少,降價的空間也就大許多。另外,無品牌商品也幾乎不會進入直播間。”小雅說。

  “品牌不一定好,白牌也不一定差,消費者需求是多樣化的,有些東西一定要買品牌貨,比如手機,有些東西買白牌就夠了,比如垃圾袋。”淘天集團中小企業發展中心總裁汪海認為,上億種白牌商品蘊藏着巨大的市場。

  此外,國貨成了這一輪價格戰的第一個受益群體。雙十一前,花西子事件已經為國貨品牌打響了熱度。在此基礎上,今年雙十一,國貨成了難得的赢家。資料顯示:在天貓上,243個國貨品牌進入“億元俱樂部”;在拼多多上,蜂花、郁美淨、上海藥皂、孔鳳春、百雀羚、珀萊雅等國貨美妝銷量增長顯著,部分熱銷單品銷量增長超過20倍;在唯品會上,95後成為該平台國貨購買量增速最快的群體之一,并且80後、70後也越來越認可國貨品牌。

  中小商家不應卷入低價無序競争

  “百億補貼”成為今年的高頻詞。近年來,各平台提出“低價優質”概念,并推出一系列商家扶持及流量補貼舉措。

  低價雖然重要,但說到底也隻是電商的次元之一。為了流量而強行推廣低價對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并無益處。“如今,低價競争似乎已經成為電商平台的基本招數,但商家真正賺到錢,不陷入賠本賺吆喝的窘境,行業才能迎來下一波增長。”不少電商從業者表示。

  推行低價,質優是關鍵。雙十一預熱時,國内主要電商平台就先後公布了低價的營銷政策。天貓直接提出“全網最低價”“全網動态比價”等概念,京東則目标明确地提出了“真便宜”和“百億補貼”概念,雙方圍繞“買貴必賠”展開宣傳。抖音選擇提前了預售時間并直接推出“直降”折扣,快手則提出平台補貼頭部品牌及産品的“價格競争力”和“大牌大補”等促銷概念。小紅書在買手銷售模式基礎上疊加平台優惠券,也提出“好貨不貴”概念。一直将低價作為平台特色的拼多多也打出“每天都是雙十一”“單件立減”等口号,加大補貼力度。但一味強調低價,難免在産品品質這一端給了居心不良者可趁之機。今年雙十一,假貨又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電商海外購平台上假貨泛濫,日本SK-II大紅瓶面霜标價僅三四百,經鑒定全為假貨。職業打假人王海亦聲稱,某些頭部直播間售賣的和田玉項鍊并非和田玉材質,引發一場論戰。

  保障消費者的“好貨好價”“好貨不貴”,離不開生态關鍵另外一環——上遊供貨的品牌和商家。一直堅持讓商家讓利的“低價”,商家就沒法提高貨品的成本效益,隻會陷入低質低價惡性循環,幾乎不可能達成平台、商家與消費者的共赢。而更需要注意的是,相較于頭部商家而言,中小商家并沒有頻頻以低價讓利的能力。

  低價不等于廉價,更不等于低質。低價有多重原因,如新品促銷、去庫存、供應鍊等。總體來說,通過優化供應鍊方式或是大規模采購帶來的成本優勢,所帶來的低價才是健康的商業考量。業内人士認為,低價政策應該摒棄純粹以價格作為考量的無序競争和無效競争,低價也不等同于消費降級,消費者追求更高成本效益,對中小企業供應鍊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以京東為例,在今年京東雙十一媒體開放日上,京東零售CEO辛利軍表示,京東的低價,始終是在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低價商品的同時,更有品質和服務作為支撐。京東采銷直播通過“不收坑位費、不收達人傭金”的方式,希望能夠讓品牌廠商、讓産業鍊上下遊都能夠賺到錢,也讓消費者可以最大程度地享受到實惠。

  在低價的大浪潮下,中小商家又該何去何從?淘天集團中小企業發展部生态營運中心負責人指出,不同細分領域的商家有着不同的發展方面。粉絲型的特色賣家,可以滿足使用者獵奇獵新的需求;産業帶源頭貨源,可以滿足使用者對成本效益的需求;原創品牌商家,則可伴随内容時代來臨而成長;管道貿易型商家,具備規模優勢能夠“以價換量”。

  “雙十一”的第十五年,低價的潮水退去後,創造價值、拉動經濟或許依然是各類電商應當堅守的初心。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12月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