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市場大跌卻逆勢盤整,未來10年複合增速30%,醫療服務新龍頭誕生?

市場大跌卻逆勢盤整,未來10年複合增速30%,醫療服務新龍頭誕生?

固生堂(02273.HK)自上市以來,估值一直不算低,走勢也較為堅挺,即便在近期港股、恒生醫療哀鴻遍野的情況下。

最近卻突然積聚了一股較強的做空力量。

在12月12日-15日期間,賣空比例一舉突破40%。且最新資料顯示,截至12月22日,賣空比例回落至26%。

市場大跌卻逆勢盤整,未來10年複合增速30%,醫療服務新龍頭誕生?

資料來源:ifind

那麼為什麼做空勢力盯上了固生堂?固生堂被高估了嗎?空頭又能否得逞?

做空的導火索

做空的理由大機率有以下幾點。

一是海吉亞暴跌引發的恐慌情緒蔓延。

資本市場經常将海吉亞與固生堂對比,二者都屬于醫療服務賽道+并購能力極強的選手。12月12日,海吉亞暴跌22%。

也正是這時,固生堂的空單大幅增加,賣空比例最高達46.86%。看下面這張圖,在12月15日時,未平倉賣空金額高達2.3億,是此前的1倍。

市場大跌卻逆勢盤整,未來10年複合增速30%,醫療服務新龍頭誕生?

資料來源:ifind

可兩者有其本質不同。海吉亞暴跌是因業績指引不及預期所緻,固生堂目前并不存在這個問題,業績反而持續超預期。

上半年固生堂實作營收7.03億,同比增40.3%。經調整淨利潤1.02億,同比增63.8%,顯然是高增态勢。

公司在近期電話會中講到,預計全年收入增速同比40%+,利潤增速45%+。更關鍵的是,給未來高增也定了調,表态未來幾年利潤增速将高于收入增速,經營性現金流增速高于利潤增速。

二是股東減持,映射對未來的不看好。

在四季度時,據富途統計,高管黃晶生抛售46.8萬股,對應金額2047萬。黃晶生在投資界是比較有影響力的人物,他的減持動作,自然讓投資者擔憂。

但事實上,黃晶生陪伴固生堂已長達12年,作為一個投資人,公司終于上市,套現無可厚非。

不光黃晶生,像Eight Roads Shareholdings Limited、FMR LLC、Pandanus Partners L.P.等一級股東,基本都撤退完了,減持比例高達30%以上,粗略估算套現金額在23億以上。

現在基石投資人該減的基本減完,公司已經沒有大的抛售壓力。況且,股東抛壓隻能決定短期走勢,估值中樞的長期推升最終依靠長線資金。固生堂走勢也能驗證這一點。

固生堂自去年3月進入深港通,1年半時間北水持股比例攀升至38%。一舉超越海吉亞,排在整個港股醫療中的第8位。這些長線資金不僅承接了一級PE的幾十億抛壓,并且拉動固生堂逆勢上行,十分厲害。現在北水仍在持續加倉固生堂,長線資金成為固生堂背後的中流砥柱。

市場大跌卻逆勢盤整,未來10年複合增速30%,醫療服務新龍頭誕生?

資料來源:ifind

三是傳言要進行股票增發。

這點基本是無稽之談。3月增發過一次,沒理由這麼快再增發。況且它目前的現金等價物13億,有息負債才2000多萬,資金面充裕,即便接下來要進行并購,自有資金完全夠用。現在實控人持股比例30%,并不高,也沒理由再稀釋。

上述三點是短期空頭力量急劇攀升的原因,為一次性影響,同時也不太能站住腳。

但長期看,消費降級對固生堂的沖擊有多大?以及固生堂的商業模式是否跑通?這恐怕是空頭最大的質疑點。

消費降級對固生堂的沖擊

醫療分嚴肅醫療與消費醫療。所謂嚴肅醫療,是以治病救人為核心目标。而消費醫療,是以外貌等精神消費為核心目标,如醫美、口腔。

固生堂作為中醫醫療連鎖服務機構,市場把它劃在消費醫療賽道,是以會擔心出現消費降級。

但事實上它跟醫美不太一樣,固生堂的客戶,是有需求才去看病,關注核心是能否把病治好,而且一個好醫生,本質也是在幫病人省錢。

可以看到,固生堂整體客戶回頭率從2018年的50.9%升至2023上半年的67.3%,同期會員客戶回頭率維持85%以上。如果病沒有治好,醫生不足夠優質,不可能有這麼高回頭率,整體客戶回頭率還在逐年攀升。

市場大跌卻逆勢盤整,未來10年複合增速30%,醫療服務新龍頭誕生?

至于是否出現消費降級,從已知資料來看,今年整體大環境不好情況下,它的客單價仍在提升。今年上半年會員與所有客戶的客單價分别是614元、546元,相對于去年同期分别增加42元、15元。

市場大跌卻逆勢盤整,未來10年複合增速30%,醫療服務新龍頭誕生?

退一步說,價格這個東西是相對的。如果消費降級是趨勢,事實上在很多領域,中醫價格反而較西醫便宜,普通人會更容易選擇中醫。近年來,中醫診療滲透率不斷上升,即是佐證。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預測,中醫診療及治療的門診人次滲透率有望從2019年的13.3%提升至2025年的16.6%。

商業模式是否跑通?

固生堂的底層邏輯是好醫生。

醫生在半退休或退休之後,也需要平台施展,固生堂正好能提供這個平台。而這部分醫生,都是50歲以上,恰好是中醫的黃金年齡,相當于固生堂源源不斷吃到優質醫生的紅利。

而有了優質醫生之後,回頭率上升,口碑傳導,固生堂也無需投入過高引流成本。很多中醫館盈利難,絕大部分原因在于營銷成本高。固生堂的引流成本占收入比例僅0.5%以下,非常低。

從目前資料來看,固生堂的商業模式已經跑通。

之前固生堂創業的第一家門店7年都很難做到盈利,現在商業模式經過持續進化,自建門店同城3-5個月實作盈虧平衡,跨城8個月左右實作盈虧平衡。

固生堂的并購門店,平均也僅47個月就能收回投資成本。資産整合之後,業績也在加速釋放。以上海金悅門店為例,2018年收購,不到3年即收回投資成本,在2018-1H21期間,收入複合增速高達63%。

模式跑通之後,接下來就是從1到N的盈利複制過程。固生堂表示未來新開店會更積極,有信心在未來10年每年利潤以30%增速成長。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愛爾眼科利潤僅2億,在模式跑通加速擴張後,每年利潤也是以30%增速成長,如今利潤已是當初10倍以上。2013年愛爾市值不過一百多億,如今亦突破千億。現在百億市值的固生堂,像不像十年前的愛爾?

估值50倍貴嗎?

基于衆所周知的大環境,今年乃至以後,确定性高增長的行業與公司将變得極度稀缺。疊加近期出台的遊戲政策,市場将會進一步強化對确定性的認可,并對确定性給予高估值。

從行業層面,固生堂面臨的宏觀政策十分友好。一是中美博弈常态化下,振興更有優勢的中醫勢在必行,疫情已經證明中醫的有效性。二是,醫療服務供需失衡的剪刀差在近幾年持續擴大,政策也會支援社會辦醫,有效擴大供給。

從業績層面,固生堂的口徑是咬定未來10年利潤做到30%複合增速,同時利潤增速高于收入增速,經營性現金流增速高于利潤增速。

從以上角度,固生堂是市場上少有的“确定性”,理應享受估值溢價,并持續得到提升。況且,它的高估值也隻是暫時,未來可以通過高增速快速消化。

會否成為醫療服務新龍頭?

當然如果信,目前已有部分先知先覺的長線資金,開始相信并持續跑步進場。如果不信,目前空單驟增也是事實,但空頭也是潛在的多頭。

固生堂的底層邏輯是正确的,宏觀政策面友善,處于一個集中低、滲透率提升,不會卷的行業(競争對手是公立醫院卷不起來),并且能吃到優質醫生紅利,商業模式也已跑通。

一旦能用業績逐季證明自己,屆時空頭回補,甚至會演繹出更極緻的逼空行情。并且基本面的向好,也會強化長線資金持續進場,進一步推升估值與市值,形成持續正向回報,固生堂可能一躍成為醫療服務新龍頭。

有分析師曾說,凡是能給遠期業績的公司都應該給高估值溢價,凡是看不了太長的公司應該給比較大的估值折價。這份确定性明年逐季驗證就是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