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跟随《黃帝内經》走進冬季養生之門,養陰藏陽,溫暖過冬

作者:視聽兩當

《黃帝内經》作為中醫經典著作之一,以其深邃的理論和實用的養生方法,被廣大中醫愛好者奉為瑰寶。

今天,我們就來探讨一下《黃帝内經》中關于經脈及冬季養生的方法。

經脈的重要性

《黃帝内經》強調經脈在人體中的重要作用,書中就有“經脈者,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的描述。

跟随《黃帝内經》走進冬季養生之門,養陰藏陽,溫暖過冬

在中醫理論中,經脈不通是許多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是以保持經脈暢通是養生的重要手段。

冬季中醫經絡養生之補腎

中醫認為,人體的五髒肝、心、脾、肺、腎,分别與自然季節相對應,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

跟随《黃帝内經》走進冬季養生之門,養陰藏陽,溫暖過冬

腎的功能是藏精納氣,《黃帝内經》說:腎主蟄、封藏之本,也就是說要借助冬天腎主藏的作用進行封藏腎精。

如果腎被冬天的寒氣所傷,容易發生腰膝冷痛、易感風寒、夜尿頻多、咽幹口燥、頭暈耳鳴、内分泌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低下、怕冷等症狀,還會影響其他髒腑器官的生理機能。

例如,通過按摩刺激腎俞穴能夠疏通腎經,提高腎髒代謝功能。

腎俞穴

腎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開2指處,與命門穴相平。按摩腎俞穴能補益腦髓、強壯腰腎,調節内分泌,改善腎髒的血液循環。

跟随《黃帝内經》走進冬季養生之門,養陰藏陽,溫暖過冬

按摩腎俞穴的手法:用雙手中指按于兩側腎俞穴,用力按揉30—50次;或握空拳揉擦30—50次,至局部有熱感為佳。

另外在八段錦中“背後七颠百病消”強調了踮腳尖的益處。

跟随《黃帝内經》走進冬季養生之門,養陰藏陽,溫暖過冬

冬季日常養生科普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 《黃帝内經》

跟随《黃帝内經》走進冬季養生之門,養陰藏陽,溫暖過冬

冬季正處于萬物收藏的時節,人體的新陳代謝相對比較慢。

是以,冬季養生的主要原則是“藏”,即保持身體溫暖、精神安靜,以收藏精氣,為來年的生機做好準備。

起居養生

冬季起居要注意保持室内外溫差不過度,避免感冒。同時,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頭部和腳部。

此外,适當的運動可以幫助身體産生熱量,促進血液循環。

同時建議睡前熱水泡腳,配合按摩湧泉穴、三陰交以助睡眠。

跟随《黃帝内經》走進冬季養生之門,養陰藏陽,溫暖過冬

還有一個比較簡單的方式:多曬太陽。

中醫認為腹為陰,背為陽,多曬太陽能起到壯陽氣、通經絡的功效。

食療養生

根據個人體質,選擇合适的中藥進行調理是冬季養生的好方法。比如,枸杞、黃芪、當歸等中藥可以起到補氣養血的作用;桂圓、紅棗、荔枝等中藥可以起到補血安神的作用。

跟随《黃帝内經》走進冬季養生之門,養陰藏陽,溫暖過冬

注意:服用中藥調理身體必須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養生,避免自行使用藥物導緻不良反應。

精神養生

冬季的精神養生應注重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态,避免過度勞累和熬夜。這樣可以幫助身體更好地适應冬季的特點,達到養生的效果。

來源:岐黃學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