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消渴病是由于脾胃郁熱、消耗陰液、中氣虧損、腎氣不足所緻。以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為主要症狀。消渴病有肺燥、胃熱、腎虛之差別,有上、中、下三消的區分。
上消
熱傷肺陰,則津液幹枯, 不能敷布,故多飲而煩渴不止。
中消
熱傷胃陰, 則胃火熾盛而善饑多食, 肌肉消瘦。
下消
熱傷腎陰, 腎陰不足, 精氣虧損,因攝無權,精微不藏,尿多而頻,或尿如脂膏而甜。
分享一個案例
張先生,糖尿病史5年,一直服用西藥拜糖平、達美康。但血糖控制并不理想,空腹血糖13mmol/L。是以,轉投中醫。
刻診:口不幹、口不苦,泡沫尿,大便幹結,腿酸。舌淡苔白,脈寸關脈大,兩尺細弱。
拟方
附子、熟地、茯苓、巴戟天、天冬、麥冬、肉桂、枸杞子、五味子、金櫻子、益智仁、苦瓜、甘草、生姜、紅棗。水煎服。
注:中醫講究一人一方,故不标注劑量。
巴戟天
結果
服用10劑後,患者自覺腿酸明顯好轉,大便正常。夜間小便多,空腹血糖7.6mmol/L。原方随證加減,繼續服用15劑後,空腹血糖5.4mmol/L,諸症悉平。
肉桂
方解
熟地滋腎陰、補血;巴戟天補腎陽,強筋骨;茯苓祛濕健脾;麥冬滋五髒六腑的陰,協助熟地将體内髒腑的陰補足;五味子補五髒之精,其酸味主收斂,能将體内精華以及陽氣收藏起來。
金櫻子
附子、肉桂補養腎中元陽;金櫻子、益智仁固腎縮尿;苦瓜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甘草補脾和胃、益氣複脈;幹姜回陽通脈;枸杞子滋補肝腎;紅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天冬養陰潤燥、清肺生津。
本期就分享到這裡,如有糖尿病問題,點括号【線上預約-表單-金資料】說說您的情況,我幫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