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采風百曉生
編輯|采風百曉生
是我騙了我?
人類每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現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那就是大部分人記憶深刻的某一件事被改變了,現實和記憶出現了偏差。
我們的記憶被人篡改了麼,還是我們的大腦在進行自我欺騙,深刻的進行研究之後我們發現,這種現象太恐怖了。
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通過這種現象我們得到了什麼啟示?
我們記憶出錯了?
記憶是我們認知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經常會發現自己的記憶出現偏差甚至是颠覆性的錯誤,這種事情在學習和生活中屢見不鮮,無論是國歌、兒歌、經典文學還是影視作品,都會帶來各種集體記憶混淆的案例。
中國民歌《愛我中華》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宋祖英讓這首歌的傳唱度變得很高,但是很多人長大以後發現自己對歌詞的記憶竟然出現錯誤。
大多數人都認為歌曲開頭是“五十六個民族”,然而即使我們找到原歌詞後,發現正确的歌詞其實是“五十六個星座”,為何大家都出現了對歌詞的記憶偏差,令人迷惑不已。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我們學習過程中,我們曾學習過的名言譬如孟子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多年來在課本和人們的記憶中都以這樣記載。
但是孟子的原文其實寫的是“天降大任于是人也”,植入大家腦海中的正确的詞句瞬間颠覆了我們的原有記憶。類似的現象也出現在漢字當中,橫的數量也被記錯了,真字和直字裡的橫都是三橫,而大多數人記憶中的是兩橫。
很多人能回憶起86版的電視劇《西遊記》中的羊力大仙下油鍋的情節,然而這個搞笑場景在實際版本中是從未出現過的,這個錯誤記憶究竟是怎樣在廣大觀衆中傳播開來的呢?
這種現象其實并不是中國人獨有的,在外國也出現了不少人出現了記憶偏差,在美國的一部卡通片當中,很多人在記憶裡《瑞奇與叮當》中的主角的好朋友是一隻綠色的小狗,但其實這隻狗是藍色的。
如何解釋這種集體記憶混淆的現象,學界一直存在各種觀點,有人認為這源于人類的主觀意識,在記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進而導緻了這些偏差。
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如何辨識真實與虛假的記憶,如何保持記憶的準确性成為我們重視和思考的問題。
恐怖的曼德拉效應
自2010年起,曼德拉效應一直引發全球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議,這種現象的命名來自于人們關于南非前總統納爾遜·曼德拉的記憶出現了驚人的偏差,很多人清楚地記得曼德拉在上世紀80年代早就已經死在監獄了,而實際上他在1994年才去世。
這一集體性記憶偏差的現象後來被命名為“曼德拉效應”,然而科學界對于曼德拉效應的真正原因并沒有完全解開。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如此多的人産生了這種集體性的偏差記憶呢?相關專家給出了許多解釋,一種認為可能性是人腦中對曆史事件的記憶機制會自動生成虛假的記憶,當一個錯誤的記憶開始在人群中傳播,很容易通過人際交流得到強化,進而變得越發難以改變。
在這種社交媒體高度發達的時代,錯誤記憶傳遞的速度更是驚人,也為這種記憶偏差提供了更多的管道。
另一種解釋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人們往往在記憶曆史事件時存在一種模糊性,很容易将相似或有關聯的事件混淆在一起,再加上個人受到媒體和他人的影響,導緻了誤傳和誤解的産生。
通過這種解釋,我們可以把這種現象當做是一種大衆産生的集體幻覺,是人們的模糊記憶和外界資訊共同作用的結果。
還有一部分學者從量子力學的角度出發,試圖解釋曼德拉效應的形成,這種解釋稱我們的世界可能存在無限的平行宇宙,這些宇宙之間會發生互動作用,而人們在不同宇宙中的記憶碎片被互相滲透,導緻了所謂的曼德拉效應。
雖然這種觀點暫時沒有辦法證明,但它為我們解釋這一現象提供了新的角度和研究視點。曼德拉效應作為一種集體性記憶偏差,其形成原因可能涉及人腦記憶生成機制、心理學因素以及量子力學理論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
人們提出的一些猜想
多元宇宙理論在曼德拉效應的解釋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根據這個理論,存在許多平行世界,這些世界之間極為相似但在某些細節上略有差異。
第二種猜測則更加超現實,也更加令人難以置信,有人提出了當未來的人類科技高度發達時,他們嘗試着修改我們現在的曆史。
這種情況下我們腦中的那些明顯錯誤的記憶,有可能是一種漏洞,未來人類的科技并不夠全部抹消我們的記憶,是以他們的修改留下了漏洞。盡管這種說法引人遐想,但它根本得不到确鑿的證據支援,是以存在争議。
最後一種解釋則更加現實和科學,我們集體的錯誤記憶可能隻是少數人錯誤記憶的傳播、驗證和加強所導緻的。
我們的大腦容易受到他人影響,尤其是關于重要事件和共同經曆的回憶,在資訊迅速流動的社交媒體平台上,人們以讨論和分享形式來證明和加強錯誤的記憶,使錯誤記憶變得更加普遍和真實。
這些并不都是對曼德拉效應成因的客觀解答,而是目前為止的猜測,但是它們提醒了我們對記憶機制的關注,并強調了外部資訊的扭曲和誤導,以及集體思維的影響,這種集體錯誤記憶的存在還需要他人驗證和更深入的研究才能得出更準确的結論。
人的記憶過程和外界資訊的影響提供了更為可靠的解釋,随着時間的推移,記憶會衰退,而我們不斷擷取的新資訊則有可能對舊有的記憶産生幹擾和扭曲。
如果新資訊中存在錯誤,我們的記憶就很容易在這個過程中出現偏差,曼德拉效應的出現揭示了人的記憶是可以變化的,并且外部資訊對記憶的誤導有着巨大的影響,這提醒我們需要保持獨立思考,并提高識别謠言和誤導性資訊的能力。
通過實驗證明
為了更好地了解和應對這種集體記憶的錯位,學者進行了一項有趣的科學實驗,在這項實驗中,一百名兒童被要求回憶發生的一件事情,但事實上這個事件完全是虛構的。
最後實驗結果顯示,有三分之一的兒童對這個虛假的資訊産生了錯誤的記憶,這種結果很出乎意料,如果不是有外部人員作為觀測者證明,這三分之一的孩子會把錯誤的記憶當真,這種現象真的太恐怖了。
曼德拉效應的成因至今尚未得到确鑿的科學解答,而不同的猜測和解釋都為我們對現實世界的認知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無論是多元宇宙理論、未來人類曆史修改還是集體的錯誤記憶傳播,它們都提醒了人們對記憶機制、外部資訊的誤導和集體思維的影響保持高度關注。
曼德拉效應激起我們的思考
人腦會吸收各種各樣的資訊,如果這些資訊存在錯誤,也會影響人們對過去事件的記憶與了解,為了保持清醒的頭腦并降低集體記憶的偏頗,我們需要時刻關注資訊的來源、權威和可靠性。
在當下的資訊時代,每時每刻都會有無數多的資訊沖擊着我們的大腦,想要逃離這種記憶篡改偏差,我們一定要時刻保持清醒,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讓自己可以辨識資訊真僞。在傳播某一資訊之前,我們需要自己進行驗證,以免成為他人誤傳的幫兇。
我們應該始終保持理性和警惕,努力提升我們的資訊辨識能力和過濾錯誤資訊的能力,以確定我們在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
集體記憶偏差是常見的,個人記憶也不例外,對于記憶的混亂,我們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記憶的建構、存儲和回憶過程,隻有通過不斷的思考和探索,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記憶為何會出現偏差或錯誤,進而更加客觀地應對記憶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