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俄烏沖突已持續近兩年,在烏克蘭反攻失敗以及西方支援力度減弱的情況下,俄羅斯普京近期公開表示,俄方的目标沒有改變。
不過,《紐約時報》當地時間12月23日卻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稱,普京不僅在沖突初期曾多次考慮停火,近期也在私下裡透露,對俄烏停火持開放态度,克裡姆林宮有興趣達成一項停火協定,而前提則是俄羅斯能夠繼續控制烏東四地(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紮波羅熱、赫爾松)等近20%的烏克蘭土地。
報道稱,除了涉及土地的前提條件之外,普京不再尋求讓澤連斯基政府下台,烏克蘭可以繼續作為一個以基輔為首都的主權國家而存在。不過,美國和西方政客仍普遍對普京趨向于和談的消息持懷疑态度。
自俄烏兩國爆發軍事沖突以來,截至目前,兩國代表團共進行了五輪談判,最近一次是于去年3月29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而在去年5月17日,俄羅斯和烏克蘭雙方于當天均表示,兩國之間的和平談判已被“無限期擱置”,并互相指責對方導緻了談判陷入僵局。
資料圖:俄羅斯總統普京 圖自澎湃影像
《紐約時報》稱,早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初的那幾周,由于烏克蘭的抵抗力度比預期“更有彈性”,普京曾探讨過和談這一選項。然而,随着“特别軍事行動”的不斷深入推進,雙方的停火談判破裂。
報道援引美國官員的說法稱,到了2022年9月,随着烏軍在哈爾科夫方向奪回多個城鎮,以及俄軍後撤部隊,普京在那時再度向基輔和西方發出信号,表示他對于停火協定持開放态度。不過,美國進階官員稱,由于俄方停火的條件是可以繼續控制近20%的烏克蘭土地,是以認為“談判還為時過早”。
報道稱,近期,随着俄烏沖突已延續近兩年時間,普京對于停火“表現出了新的興趣”。兩名與克裡姆林宮關系密切的前俄羅斯進階官員披露,普京提出了和去年9月相同的條件。與此同時,美國和其他國家官員也都收到了普京對和談感興趣的消息。
“他真的願意停止于目前的位置。”其中一名前俄羅斯官員告訴補充說:“但他也不願意後退一米。”
美國官員認為,“普京的立場發生了變化”——這一停火協定不再要求澤連斯基政府下台,并将使烏克蘭繼續作為一個主權國家而存在,以基輔作為其首都,而讓俄羅斯繼續控制近20%的烏克蘭土地。
當地時間12月19日,烏克蘭基輔,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舉行年度新聞釋出會。圖自澎湃影像
《紐約時報》稱,由于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一再誓言要收複所有在俄羅斯控制之下的土地,目前尚不清楚烏方是否會接受在這種條件下停火。美國進階官員則表示,他們沒有看到任何有影響力的烏克蘭政治人物同意這些條款。
當地時間12月2日,美國資深調查記者、普利策獎得主西摩·赫什在其網站曾披露,目前,俄烏兩國最高軍事将領正在展開和平談判,并開始拟議停戰協定。黎巴嫩廣場電視台(Al Mayadeen)援引赫什的爆料稱,一名參與和談的美國官員表示,普京對此沒有異議,而澤連斯基仍是一個“變數”,但“澤連斯基被告知:無論有沒有你,和談都将會繼續”。
目前,美國和西方政客仍對普京趨向于和談的消息持懷疑态度。“他們從來沒有履行過任何協定。”拉脫維亞總統埃德加斯·林克維奇斯(Edgars Rinkevics)就這樣聲稱,隻要俄羅斯覺得可以,就會立即違反協定。
此外,和談的另一個潛在僵局在于,普京試圖将美國置于任何談判的中心位置,但美方官員卻堅稱,美國沒有,也不會代表烏克蘭進行談判。美國官員認為,無論普京的提議如何,烏克蘭都必須展示其持久力,美國必須表明願意支援烏克蘭,以打破普京對“時間站在他這一邊”的信心,并在任何談判中迫使其讓步。
當地時間3月29日,俄烏兩國代表團在伊斯坦布爾舉行了最近一輪的和平談判。圖自澎湃影像
諸如《商業内幕》(Business Insider)等西方媒體指出,盡管《紐約時報》報道了所謂“普京私下對秘密和談感興趣”的内容,但這顯然與其向公衆傳遞的資訊不同。
當地時間12月14日,普京在莫斯科Gostiny Dvor展覽中心出席年度記者會,話題涵蓋俄烏沖突、國際形勢、俄羅斯經濟等,這也是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他首次允許西方媒體出席新聞記者會。
在談及俄烏沖突,普京表示,“特别軍事行動”是俄羅斯被迫開啟,俄羅斯數十年來一直在努力與烏克蘭建立關系。“後來,我們的‘對手’在這個國家發動了政變,之後爆發的沖突就像一場大悲劇。整個烏克蘭東南部一直都是親俄地區。然而,基輔當局卻編造了關于其特殊性的‘曆史謊言’。”
普京還表示,俄羅斯的目标沒有改變,在實作目标之前不會停火。他說:“當我們實作我們的目标時,就會有和平,勝利屬于我們。”
12月20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克裡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表示,俄方一再重申,目前和談本身缺少基礎和先決條件,與烏克蘭和談一事并不緊迫,而基輔推進的所謂“和平方案”也注定會失敗。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