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蒸發2000億,李甯又困在李甯!安踏丁世忠13年前就看到了結局

作者:李砍柴

#文章首發挑戰賽#

蒸發2000億,李甯又困在李甯!安踏丁世忠13年前就看到了結局

早在2010年,時任安踏CEO丁世忠就曾說過“李甯已經不是安踏的對手了”。

當時,大部分人會把他的話視為狂言,因為,李甯如日中天,是國内體育用品的行業老大,全年收入穩居第一。

2008年則宛若一個分界點,安踏的丁世忠拾階而上,把安踏打造成僅次耐克的品牌運動管理。

而李甯卻總遭遇兩次震蕩,先是去庫存,不得不出山暫代CEO,之後又遭遇“中國李甯”國潮不再奏效。

可當丁世忠交出CEO、逐漸退居幕後時,李甯本人還困在自己的“李甯”裡。

蒸發2000億,李甯又困在李甯!安踏丁世忠13年前就看到了結局

12月8日,李甯收盤時股價隻有560億港元,相距高點蒸發了超2000億港元。

反觀安踏,不僅穩坐中國第一,市值也是李甯的4倍(2079億港元)。

在收入,李甯也與安踏相差甚遠。2022年,安踏營收為536.5億,李甯僅為258億。兩家公司Q3營收差距則超過2倍。

為何李甯的“國潮”牌打不動了,而丁世忠可以高枕無憂?

一種說法是,李甯隻有一張牌“李甯”,而丁世忠卻不隻有安踏。如果僅從賬面資料來看,的确如此。

蒸發2000億,李甯又困在李甯!安踏丁世忠13年前就看到了結局

網圖

“不做中國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

在過去15年,丁世忠堪稱大牌“拯救者”,抄底業績堪憂的标的,比如FILA、迪森特,然後将其起死回生,成為聚寶盆。

過去,安踏是一個運動品牌,而現在安踏是一家運動品牌管理公司。

甚至VC行業,都開始學習丁世忠,希望從他的成功軌迹裡找到“機關”。

讓安踏從晉江中國制造的中低端品牌,走向大牌的關鍵一躍,來自安踏對FILA收購與經營。

2009年,丁世忠以4.6億的代價從百麗處購得了多次轉賣的FILA(中國區經營權、品牌使用權),彼時隻有50家店和超過3000萬的虧損,定位主打高爾夫運動裝。

蒸發2000億,李甯又困在李甯!安踏丁世忠13年前就看到了結局

時至今日,FILA已經成為安踏的“半壁江山”,年利潤早已超過收購價。

安踏給予管理團隊獨立授權,後者在經過充分調研後給FILA定下了“回歸時尚”的定位。

FILA早年間,正是以時尚設計見長。

據了解,FILA當紅的産品,如“老爹鞋”,就是基于過往設計産品靈感進行的“二次開發”。

大衆運動鞋服拼市場滲透率,高端運動時尚鞋服拼品牌心智。

如果沒有品牌資産優質的FILA頂在前面,安踏單獨難以完成品牌向上的成功。

蒸發2000億,李甯又困在李甯!安踏丁世忠13年前就看到了結局

網圖

其實,在2000年代初期,李甯差點也有一個FILA,那就是其收購的意大利品牌Kappa。

銷量最高時,Kappa不僅超過了主品牌李甯,也超過了耐克。但因為後來擴張過快,庫存和不合理的門店設定讓Kappa迅速崩盤。

從并購、大火到低調,Kappa也就持續了不到十年。

從2009年收購到爆發收獲,期間跨度超過13年,FILA也保持審慎擴店節奏,安踏的耐心與定力可見一斑。

與其說安踏憑FILA“貴”,不如說丁世忠救活了一個品牌。

安踏在多品牌營運方面,甚至要比耐克和阿迪更好,後者的Jordan和曾經yeezy都沒有實作類似業績影響力。

這也為其後面快馬加鞭收購迪桑特、始祖鳥母公司亞瑪芬體育奠定了信心基礎。

2016年,安踏并購、獨立營運中國區業務的日本品牌迪桑特,則是另一個奇迹。

蒸發2000億,李甯又困在李甯!安踏丁世忠13年前就看到了結局

網圖

在進入中國市場的8年,迪桑特實作了50億的營收。

和FILA一樣,迪桑特背景同樣是專業——定位于滑雪服,專攻面料科技,世界首款自帶加熱系統的冬裝就出自迪桑特。

受益于國潮,李甯時尚類業務占比從李甯的運動25%(2018)迅速爬升至43%(2021),幾乎和安踏FILA增長曲線接近。但近一年,李甯該闆塊業務的份額已經跌至32%。

其實,FILA也遇到了增長瓶頸,但其業務是降速——增長維持在20%左右。

為何李甯跌得狠?因為李甯的高端化和使用者對消費運動專業度認知是錯配。

李甯動辄售價過千的漲價,撐不起他的溢價。

是以,李甯在進入到2023年之後,出現了一邊漲價上新,一邊打折出售的局面。

蒸發2000億,李甯又困在李甯!安踏丁世忠13年前就看到了結局

過去,大家購買李甯是時尚消費、情緒消費,而不是專業消費。

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曾直言“那些希望矗立流行前端的公司會是一種風險”,而李甯此時此刻正面臨着這樣的風險。

在新消費形勢下,德不配位的品牌隻有一個歸處——奧特萊斯。

奧特萊斯今年上半年的銷售額為1300億元,已經超過了2021年全年的1000億。

可以從安踏收購看出來,每個品牌都有專業支撐,要麼是設計基礎,要麼是專業基礎。這就讓品牌,能貴有貴的道理。

反觀,不少中國品牌,趁着消費更新風潮,隻想打造更高端的形象、賣更貴的産品,卻忽略自己為什麼貴的能力建設。

品牌力不足的,賣高價隻會适得其反。

蒸發2000億,李甯又困在李甯!安踏丁世忠13年前就看到了結局

網圖

安踏的成功不是“孩子多了好打架”的原因,李甯困于“李甯”,也并不是單品牌政策的問題。

而是李甯除了國潮之外,沒有給自己找到紮實的根基,讓消費者可以相信李甯值得“更貴”。

無論是引以為傲的籃球鞋,還是專業運動,李甯和阿迪達斯一樣,都是缺少亮眼的産品賣點。賣的不好,不是輿情、品牌幾個的問題。

看看常駐奧特萊斯的阿迪達斯,那些産品,即便沒有什麼恩怨情仇,你會動心麼?

更進一步說,連自己的品牌都營運不好,收購一個新品就能解決問題麼?

也許,是葫蘆娃救爺爺,一個一個往裡送。

-End-

作者:和正升

編輯:一乙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