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田彬:每一次都像在生死線上走鋼絲

作者:中工網

原标題;

田彬:每一次都像在生死線上走鋼絲

法治日報記者 王瑩 通訊員 陳宇航

他的工作沒有重來的機會,容不得絲毫差錯;他的“戰場”不需要助威呐喊,隻能在無聲世界裡獨自前行。他就是福建省福州市警察局巡特警支隊一大隊副大隊長田彬。

“排爆就像在生死線上走鋼絲,要求每一個排爆手都有一顆‘大心髒’,心無雜念、全力以赴完成任務。”田彬說。參加公安工作16年來,他曾參與處置涉爆現場30餘次,處置爆炸物19枚,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獲評福州市“愛崗敬業模範”、福州市優秀人民警察等榮譽。

1996年,18歲的田彬參軍入伍,成為一名負責地雷爆破的工兵。10年後,他轉業加入公安隊伍,成為一名排爆手,繼續發揮專業特長,磨砺排爆經驗,逐漸成長為福州警隊中的“拆彈專家”。

2016年3月23日傍晚,田彬接到警情,稱一名犯罪嫌疑人手持爆炸物欲實施犯罪,他和隊員們立即趕赴現場。此時,附近的群衆已被疏散,現場拉起了警戒線。

“剛靠近車輛,就能聞到刺鼻的黑火藥味,車内有明顯的燃燒痕迹。”提起多年前的這次排爆經曆,田彬至今仍印象深刻。

田彬:每一次都像在生死線上走鋼絲

田彬在排爆工作室拆解炸彈。

按照涉爆現場規範處置流程,田彬和隊員們立即行動起來。随着排爆服、便攜式X光機、水炮槍、排爆球罐車一一準備妥當,田彬手持X光機,一步一步靠近涉爆物。在X光機的照射下,涉爆物中的爆炸裝置“現出原形”。

如何在保護自身安全且對周邊群衆不造成傷害的情況下安全拆除炸彈?隻見田彬靠近涉爆物,指揮隊員架好排爆線路,并将“水炮槍”對準涉爆物。

“嘭!”伴随着一聲巨響,涉爆物被拆除。正當大家都松了一口氣時,細心的田彬卻在對涉爆物進行二次檢查時發現,拆除效果并不理想,随時還有爆炸的可能。他當機立斷,再次穿上排爆服,帶上拆解工具,對涉爆物進行手工分解。時間一秒一秒過去,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在長達20分鐘的仔細作業後,田彬轉過身來,遠遠地朝同僚們豎起大拇指,大家這才徹底放下心來。

“有一名歹徒揚言在某公交樞紐站放置了一枚炸彈,請立即前往處置。”

田彬:每一次都像在生死線上走鋼絲

隊員給田彬穿上排爆服。

今年8月2日,田彬接到了一條排爆任務指令。他立即攜帶裝備、帶領隊員趕往現場。經過勘查,排爆隊員迅速鎖定爆炸物藏匿的位置——一輛公共汽車的左後輪胎内側。操作手汪傑小心控制,排爆機器人慢慢靠近,伸出“手”夾住爆炸物,緩緩轉移至附近一處空曠地帶等待處理。随後,全副武裝的田彬身着35公斤的排爆服,手持電動排爆杆,小心翼翼地靠近爆炸物,将其牢牢夾住,再緩緩轉移至排爆罐中“封印”,現場險情正式解除。

這是福州市警察局巡特警支隊當天組織的一場排爆實戰演練。

近年來,福州市承辦的各類重大活動越來越多,安全保衛任務也随之加重,排爆訓練、實戰演練的密度和強度逐漸提檔更新。今年以來,田彬帶領的排爆隊已開展實戰演練近10場,無一差錯。

“每一場演練都是真槍實彈的較量,目的就是要讓隊員們練就一身真本領,不放過任何一個環節,最大限度確定每一次排爆都萬無一失。”田彬說。

田彬:每一次都像在生死線上走鋼絲

田彬身着排爆服用筷子夾綠豆,以此鍛煉手部靈敏度。

鬧鐘、可樂罐、台燈、書本、許多大小不一的盒子……在福州市警察局巡特警支隊排爆工作實驗室的櫃子裡,陳列着各式各樣的小物件,這些都是排爆手們每一次“出生入死”後收集的涉爆裝置複制品。

“現在,各類爆炸裝置大多是自制的,内外部結構複雜,無規律可循,田隊要求我們一有空就‘把玩’這些複制品,目的就是為了對可能出現的各類爆炸裝置,多一些警惕和認識。”隊員吳志平介紹。

田斌說,隻有高标準和嚴要求才能帶出精兵強将。他根據自己十多年的排爆經驗,結合每一個爆炸裝置背後的故事,寫下了7.5萬字的排爆手冊,供教學交流使用。訓練中,田彬還總結出身着排爆服穿針線、夾綠豆、持電動排爆杆夾雞蛋等訓練方法,讓隊員們在豐富有趣的訓練中提升專業技能和心理素質。

“這種訓練方法的目的,就是要讓隊員們在極其緊張又消耗體能的狀态下學會熟練地操作各種裝置,并長時間穩定地處置不同的爆炸裝置,以此來檢驗他們能否快速而又細緻地解除險情。”田彬解釋說,排爆工作的現場處置時間經常長達幾十分鐘,甚至數個小時,這就要求排爆員必須擁有充足的體能儲備和極強的抗壓能力。

在田彬的帶領下,排爆隊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應急處突任務,逐漸淬煉成一支作風過硬、業務精良的“拆彈警隊”。近10年來,排爆隊共圓滿完成各類大型活動安保及重大警衛任務300餘次,執行安檢任務1500餘場次,在“無聲”戰場中守護群衆的生命财産安全。(福州市警察局供圖)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