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度語言文字盤點——記錄語言與時代的互動

作者:光明網

作者:劉淩(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副教授)

12月20日,“漢語盤點2023”揭曉年度字詞,“振”和“高品質發展”分别當選年度國内字、國内詞。每到歲末年終,以“漢語盤點”為代表的各類年度語言文字盤點已然成為一場語言與文化的盛事。作為一項新年俗,年度語言文字盤點的民俗特征已趨穩定:社會關注度和公衆參與度越來越高,釋出儀式和評選流程日趨完善,傳承傳統與更新表達逐漸穩定,擴布範圍和覆寫領域日漸擴大。這項新年俗不僅從各個角度為時代作注腳,而且反映了漢語強大的創造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同時也在深刻影響着社會語言生活。

年度語言文字盤點蔚然成風

始于2006年的“漢語盤點”活動,從最初的“年度字詞”評選,已擴充到如今的“三大釋出”:“十大流行語”“十大新詞語”“十大網絡用語”。并且,“漢語盤點”已擴充泛化為各類媒體機構對年度字詞、流行語、新詞語的高度關注和廣泛參與,成為一種時代風尚。比如,《咬文嚼字》釋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語”,《語言文字周報》釋出的“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三聯生活周刊》釋出的“年度十大網絡熱梗”等。

年度語言文字盤點——記錄語言與時代的互動

李娜/繪

不僅如此,各行各業的“年度盤點”也以種種“熱詞榜”“年度漢字”等方式呈現,成為行業和地區年末總結、辭舊迎新的特定儀式,如年度“十大科技名詞”等,引發相關人群的觀察與思考,引領相關行業和地域的風向和發展。

漢語盤點内容多元,評選的字詞涉及國家政策、科技、文化、民生等各個領域。在今年的各大排行榜中,科技新詞頻頻現身。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正在改變我們的生産、生活甚至思維方式,一系列熱詞熱語也應運而生,比如“大語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規模深度學習模型”等。此外,“村超”“特種兵式旅遊”反映了社會生活中的熱點現象;“顯眼包”的脫穎而出,反映了青年人積極樂觀的心态;“情緒價值”反映了一種重視自我情緒的生活方式。

各種年度語言文字盤點,記錄了一年來的重大事件、社會熱點,呈現了群眾的個體情感、個人生活,是對一個時代即時的、多管道、多角度的年終總結,凝聚了大量的時代文化資訊。而且,它所營造的同頻共振、盛況空前的語言文化氛圍,為社會各界、各領域創造了充分的互動交流平台,實作了彼此的“雙向奔赴”。

語言文字的勃勃生機

新詞語、流行語、網絡用語、熱詞熱語是反映時代變化的“晴雨表”,是社會語言中最具活力、最具創造性、變化最快的部分,可以記錄鮮活、多變的時代語言和時代文化。而漢字因其語義包容度強的特點,在反映熱點事件、公衆感受等方面具有強大的概括性和解讀空間。是以,年度語言文字盤點能夠真實、迅捷、全面地反映社會語言生活。

年度語言文字盤點——記錄語言與時代的互動

李娜/繪

新詞新語及時反映了新時代的新事物、新現象、新觀念、新思維,而其産生的内因,離不開漢語自身所具有的強大創造力和自我更新能力。漢語擁有豐富的詞素和多樣的構詞法,這是新詞新語産生的重要内因。例如,建設“數字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發,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這些新政策、新科技、新文化的清晰表達,都是漢語常用詞語以句法關系為手段複合而成的。

年度新詞新語為漢語詞庫增添了新詞形。比如,“村超”一詞是貴州省榕江縣“和美鄉村足球超級聯賽”的簡稱。網友參照“英超”“中超”等命名習慣,将其稱為“村超”。這是通過縮略與仿拟的方式創造了新詞形。

年度新詞新語為舊詞增添了新義。比如,“顯眼包”原指過于張揚、愛出風頭的人,多少帶有“嫌棄”意味,現在則以戲谑方式指稱那些個性鮮明、敢于展示自我、能營造歡樂氛圍的人或事物。這種意義的轉變展現了網際網路文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并且,“顯眼包”的意義還在變化,除了指人,還可指那些在同類中脫穎而出的事物,比如博物館裡形态生動、富有喜感的館藏文物。

年度新詞新語還為漢語句法增添了新句式。比如,“特種兵式旅遊”指年輕人嘗試以最低的經濟成本,挑戰時間與體力的邊界,來換取最豐富的旅遊文化體驗,其特點是“時間短、景點多、花費少、效率高”。這樣仿拟的結構、誇張的表達,生動而傳神,傳達出年輕人的活力。這種結構一經産生,就具有很強的造句能力,比如“特種兵式觀劇”“特種兵式開會”“特種兵式午休”等,成為社會生活快節奏、高強度的真實寫照。

語言對時代文化影響深遠

語言學家羅常培在《語言與文化》中說:“一時代的客觀社會生活,決定了那時代的語言内容;也可以說,語言的内容也足以反映出某一時代社會生活的各方面。社會的現象,由經濟生活到全部社會意識,都沉澱在語言裡面。”

語言與人類社會同步發展,目前流行語疊代增速,正是我們社會充滿活力的表現。一方面,年度語言文字盤點反映了豐富的社會語言生活和多元融合的時代文化。比如,“多巴胺穿搭”走紅後,又出現了“多巴胺美甲”“多巴胺發型”“多巴胺文學”“多巴胺音樂”等。從科學術語走向時尚生活、走向社會通用,以“多巴胺”為代表的熱詞,打破地域、行業、學科、人群的界限,不斷擴大使用範圍,意義多元泛化,是當下社會文化多元交融的真實反映。

另一方面,語言不隻是映照時代的一面鏡子,而且它對社會文化的影響日益彰顯。從個體來看,網絡語言充滿活力,促進公衆在公共平台上充分交流,産生共同話語體系下的情感共鳴、價值認同,并逐漸由網絡走進現實。比如,伴随“搭子”一詞的流行,其内涵和外延都有所擴大,帶動更多年輕人嘗試這種“聚散自由”“親疏有度”的新型社交模式。新詞新語盤點讓人們有機會去接觸和了解未知的領域,開闊眼界,突破“資訊繭房”。從語言自身作為文化資源的價值來看,年度語言文字盤點還可以為研究語言國情、制定語言政策、指導語言規劃提供客觀、充分、多元的語言樣本。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24日 0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