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動蕩不安的國際局勢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為動蕩不安的國際局勢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

11月1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左)向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常駐代表介紹魯班鎖。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供圖

為動蕩不安的國際局勢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

12月17日,載有中國援助的人道主義物資的貨車抵達凱雷姆沙洛姆口岸加沙地帶一側。

亞西爾·庫迪攝(新華社發)

為動蕩不安的國際局勢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

7月25日,聯合國剛果(金)穩定特派團南部戰區代司令瓦卡爾(左一)為中國維和官兵授勳。

本報記者 闫韫明攝

為動蕩不安的國際局勢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

7月22日,正在執行“和諧使命—2023”任務的中國海軍“和平方舟”号醫院船結束對基裡巴斯的通路駛離塔拉瓦港。

桂江波攝(新華社發)

安全問題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事關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事關人類的前途命運。這些年世界很不太平,不少國家和地區飽經戰亂、人民颠沛流離。國際社會迫切希望消除沖突和戰争的根源,找到世界長治久安的根本之策。

“去年,我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已經獲得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支援。中方願同各方一道,推動全球安全倡議落地生根,堅持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共赢而非零和,攜手打造安全共同體。”8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2023年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閉幕式上發表緻辭指出。

從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倡導“維護地區和平,保障共同安全”,到在金磚國家上司人第十五次會晤上提出“拓展政治安全合作,維護和平安甯”,再到在金磚國家上司人巴以問題特别視訊峰會上呼籲“沖突各方要立即停火止戰”……一年來,在習近平外交思想引領下,中方持續推動落實全球安全倡議,為動蕩不安的國際局勢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目前,全球安全倡議已明确寫入衆多中國同有關國家群組織交往的雙邊、多邊檔案。

一把魯班鎖,拆與裝之間蘊含中國智慧

11月1日,紐約聯合國總部。中國擔任聯合國安理會當月輪值主席的第一天,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第七十八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弗朗西斯以及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常駐代表收到一份特别的紀念品——充滿中華傳統文化智慧與韻味的魯班鎖。

“安理會輪值主席給成員國贈送紀念品是一個慣例。魯班鎖是中國古老的益智玩具。6根木條互相巧妙鎖定,不需外力便能形成一個穩定整體。它就像和平一樣,拆開容易組裝難,破壞容易重建難,貿然下手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這樣介紹中方将魯班鎖作為紀念品的考慮,“一把小小的魯班鎖蘊含着豐富多元的意象,我們希望大家透過它看到和平安全的脆弱性,也看到安理會團結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在拆與裝之間體會其中蘊含的中國智慧。”

張軍在安理會成員内部磋商交流、面向聯合國全體會員國的吹風會、國際媒體記者會上,都對魯班鎖進行了介紹。大家一開始充滿好奇,後來興緻勃勃動手參與,逐漸了解其中深意後紛紛呼應中方主張。古特雷斯表示,魯班鎖是中國智慧的集中展現,期待中方為破解世界難題提供更多智慧和方案。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琳達·托馬斯—格林菲爾德在嘗試組裝魯班鎖後感慨:“組裝魯班鎖不容易,這就像安理會目前面臨的困境,隻有團結合作才能有效應對挑戰。”

中國是全球安全倡議的提出者,更是落實這一重大倡議的行動派。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張軍表示,中國擔任聯合國安理會11月輪值主席期間,安理會舉行30多場會議,圍繞近30個議題和十幾份檔案草案開展讨論,通過了7份決議,在目前形勢下,這些成果來之不易。

中方将解決巴以沖突作為最緊迫議題。11月,聯合國安理會圍繞巴以問題舉行了4場公開會、兩場閉門會和内部磋商。“經過多輪斡旋折沖,安理會最終以緩解人道局勢、保護婦女兒童為切入點,達成了最低限度的共識,并在11月15日通過了安理會第2712号決議。”張軍表示,這項決議雖然還有不足,卻開啟了實作停火的初始步驟,具有積極意義。弗朗西斯表示:“當中國發聲時,人們會專心傾聽。正是在中國的主持和推動下,安理會經過5次努力終于通過了巴以新一輪沖突爆發以來的第一份決議。”

今年,中方釋出《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檔案》,系統闡釋全球安全倡議的核心理念與原則,明确重點合作方向和平台機制;先後釋出《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關于阿富汗問題的中國立場》《中國關于解決巴以沖突的立場檔案》,深刻闡明政治解決地區熱點問題的中國立場,推動各方朝着重建和平的方向凝聚共識、彙聚合力……中國踐行全球安全倡議的步伐堅定有力,彰顯作為世界和平建設者、全球發展貢獻者、國際秩序維護者的責任擔當。

3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發表主旨講話強調:“我們倡導以對話彌合分歧、以合作化解争端,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主張以團結精神和共赢思維應對複雜交織的安全挑戰,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博鳌亞洲論壇咨詢委員會主席、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表示,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脫離國際社會單獨存在,習近平主席在全球安全倡議中強調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這十分契合目前國際社會的需要。

一場成功斡旋,為通過對話協商化解沖突分歧樹立典範

3月6日,北京。在中國斡旋下,沙特和伊朗代表團開啟對話。3月10日,中國、沙特、伊朗三方達成《北京協定》并發表聯合聲明,宣布沙伊雙方同意恢複外交關系,開展各領域合作。4月6日,在中方見證下,沙伊雙方在北京簽署聯合聲明,宣布即日起恢複外交關系。

伊朗德黑蘭大學副校長、國際關系學教授馬蘭迪說,伊朗和沙特此前一直在進行較低級别的談判。“在中方的促成下,參與北京對話的伊沙代表團級别更高,雙方坐在一起進行了連續幾天的談判,最終達成共識。中國在推動伊沙和解方面發揮了積極和富有建設性的作用。”

成功斡旋沙伊複交,為通過對話協商化解國家間沖突分歧樹立了典範,是中國落實全球安全倡議的重大外交實踐。卡達半島電視台借用阿拉伯諺語“求知,哪怕遠在中國”,感歎“求和平,哪怕遠在中國”。西班牙《先鋒報》網站評價,促成沙伊複交是“中國外交的驚世之舉”。

沙特國際問題專家阿蔔杜勒阿齊茲·沙巴尼表示,中國為推動中東地區實作和平與繁榮所作的貢獻有目共睹,受到國際社會普遍贊譽。全球安全倡議是中國為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産品,為破解安全困境提供了可行方案。馬來西亞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詩傑表示,全球安全倡議呼籲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在一些國家大搞陣營對抗的背景下,這為世界帶來了一股清風”。

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中方一直在為停火止戰奔走,為重新開機和平程序創造條件。11月29日,習近平主席向“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紀念大會緻賀電強調:“中方提出全球安全倡議,主張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争端,支援一切有利于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中國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将繼續主持公道正義,積極勸和促談,一如既往向巴方提供人道和發展等援助。”

中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翟隽表示,習近平主席多次就目前巴以局勢闡明中國原則立場,中國積極在中東方向踐行全球安全倡議,促進熱點問題政治解決,為推動建構中東安全新架構持續努力。

隻有基于道義和正确理念的安全,才是基礎牢固、真正持久的安全。“在同中東各方的廣泛接觸中,我最突出的感受是,中國基于事實,基于法律,基于良知,基于正義,也基于來自全世界特别是廣大阿拉伯國家強烈呼聲的公正立場,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響應。”翟隽說,國際社會應盡全力凝聚和平共識,努力重振“兩國方案”政治前景,實作中東持久和平穩定。

一座别緻獎杯,見證中國推動政治解決地區熱點問題的努力

7月25日,剛果(金)南基伍省布卡武市中國半島營區。在高高飄揚的聯合國旗幟和中國、剛果(金)兩國國旗下,中國第二十六批赴剛果(金)維和部隊全體官兵被授予聯合國“和平勳章”。

“天下和”“天下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守護和平,播撒希望”……在中國赴剛果(金)維和工兵分隊的駐地内,一塊塊石碑上镌刻着一批又一批維和官兵的铿锵誓言。

今年5月,南基伍省卡萊亥地區遭受強降雨和洪水災害,上千所民居被沖毀,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關鍵運輸線路上的魯濟拉橋被洪水沖垮,切斷了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的運輸線。中國維和工兵分隊接到任務後,第一時間奔赴災區,在河邊安營紮寨,執行工程救援。7月,嶄新的魯濟拉橋順利完工。

“我每天得過河去地裡幹活,老橋被沖垮後,過河真是個大難題。”當地居民埃萊娜告訴記者,新橋建好後,一切都友善多了,“感謝中國官兵修建了這麼好的橋!”

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第一大維和行動出兵國,中國“藍盔”成為聯合國維護和平的關鍵力量。聯合國進階官員克裡斯蒂安·桑德斯評價,中國維和部隊是高标準、嚴要求的部隊,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

8月24日,習近平主席在中非上司人對話會上發表主旨講話時指出:“我們願同非方一道,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倡導以對話彌合分歧、以合作化解争端,推動政治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

今年4月,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在埃塞俄比亞政府舉辦的和平程序懇謝大會上,中國外交部非洲之角事務特使薛冰從埃塞總理阿比手中接過感謝狀和一座獎杯,成為現場獲得頒獎的首位域外國家代表。“獎杯設計非常别緻,是由子彈殼金屬鑄成的埃塞版圖,中間是象征和平的橄榄枝。阿比總理為我頒獎是為了感謝中方為埃塞和平程序所作的特殊貢獻。”薛冰說。

自2020年年底埃塞俄比亞北部提格雷州爆發軍事沖突以來,中方應埃塞方請求,多次為埃塞仗義執言,為埃塞人以埃塞方式自主解決内部沖突投下信任票。同時中方積極發揮自身影響,勸和促談,向埃塞受沖突影響地區提供多批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2022年至今,我通路埃塞和非盟總部共5次,主要目标就是推動非盟主導的和談程序取得實效。”薛冰說,中方提出“非洲之角和平發展構想”近兩年來,同地區各國一道推動落實,取得重要早期成果,召開和平會議、推動政治解決地區熱點問題就是其中之一。

“中方提出的‘非洲之角和平發展構想’為我們了解國際安全提供了一個新角度和新範式。中國所作的努力有助于非洲之角和平程序,受到非洲之角地區的歡迎和支援。”非洲之角國際戰略研究所主任哈桑對記者表示。

舉辦首屆非洲之角和平會議,為維護非洲安全穩定注入正能量;主辦中東安全論壇,就國際社會共同推動建構中東安全新架構提出建議;在上海合作組織、亞洲互相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東亞合作各機制等多邊平台積極推動各方開展安全領域交流合作;持續打造北京香山論壇、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論壇(連雲港)、中非和平安全論壇、中拉進階防務論壇等一系列國際安全交流對話平台;共同打造全球安全倡議實驗區……中方在全球安全倡議架構下深入開展雙多邊安全合作,積極推進安全理念對接和利益共融。

同各方開展反恐、網絡、糧食、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成功舉辦首次中國—巴基斯坦—伊朗三方反恐安全磋商,在二十國集團架構下提出國際糧食安全合作倡議,啟用中國—太平洋島國防災減災合作中心,發起《全球資料安全倡議》《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等。中國深度參與非傳統安全領域國際合作,加入了幾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間國際組織。

告别戰争之劍,永鑄和平之犁,讓每一個國家享有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讓每一個國家的人民都能安居樂業,人民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是各國的共同願望。中方歡迎所有愛好和平、緻力發展的國際社會成員積極參與全球安全倡議合作,為實作世界永續和平發展、開創人類更加美好未來不懈奮鬥。

(本報記者于景浩、俞懿春、韓曉明、戴楷然、李志偉、任皓宇、闫韫明、黃炜鑫)

版式設計:張芳曼

來源:人民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