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飛機為何在水面迫降比在陸地迫降更危險?

作者:現代實體知識

飛機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出行首選,其安全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當飛機遭遇意外事故需要迫降時,一般會有陸地迫降和水面迫降兩種選擇。在人們日常認知中,陸地更加堅硬,是以迫降時風險大,似乎水面迫降生還率會更高。畢竟,我們常講“柔情似水”,水應該比較溫和,按理說迫降在水面上的生還率應該比地面高才對,但事實上這個理念是錯誤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飛機為何在水面迫降比在陸地迫降更危險?

看過美國電影《薩利機長》的小夥伴應該見識過遇險飛機如何在水面緊急迫降的過程。這部電影是根據2009年全美航空1549号迫降真實事件改編而來,講述了機長薩利在發動機失效的情況下,成功迫降拯救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故事。 然而,在這樣一次成功的應急處置後,迎接薩利機長的卻是國家安全運輸局的調查。調查的焦點在于薩利機長迫降水面的做法是否正确,因為該做法被質疑更有可能造成機毀人亡。

飛機為何在水面迫降比在陸地迫降更危險?

飛機水上迫降的過程

飛機水上迫降過程一般包括三個階段:

1、飛機與水面碰撞前的飛行過程;

2、與水面碰撞時飛機結構的響應過程。這個過程又包括了兩個階段:飛機與水面初始墜水碰撞階段,以及後續的飛機水面滑跑階段;

3、水上漂浮過程。

飛機為何在水面迫降比在陸地迫降更危險?

水上迫降過程

在迫降過程中,機身結構所承受的壓力的大小與其品質分布、入水飛行速度以及降落仰角等都有着密切的關系。

為什麼水上迫降反而是最危險的?

首先,對于飛行員來說,水上迫降比陸地迫降的難度要大很多。水面不像陸地那樣平靜,它有起伏和水流向,這些都是飛行員不可預測的,進而也就無法準确的調整飛行角度,一旦飛機的機頭或機翼先碰到水面,飛機随時可能整個傾翻。

其次,和地面相比,起伏不定的水面會讓結構更碎、更松散,傳導震動能力更強,一旦機頭或機翼先接觸水面,這時候飛機就極易出現局部破碎或是解體。而當飛機的速度減弱,飛機就會“陷進”水面,如果飛機已經出現破損或是解體,到速度停止時,就很可能會面臨沉沒。

飛機為何在水面迫降比在陸地迫降更危險?

再者,當飛機紮進水面時,巨大的阻力會讓它立即停下來,這股力量足以撕裂整架飛機,壓碎裡面所有的物體,也包括乘客。是以飛機必須要保證以絕對完美的角度滑進水中才有可能争取到短暫的漂浮時間。我們知道,除水上飛機外,一般的飛機都是不适合在水面漂浮的,是以就算是水上迫降成功,飛機也會随時間推移而下沉。這也就意味着,乘客和機組人員必須抓緊時間穿好救生衣準備逃生。

水上迫降後應當怎麼辦?

輪船在海上遭遇困境時,船上人員會使用備用的救生艇逃生,但現代民航客機上為了以防萬一而為水上迫降準備有救生艇的隻有部分飛機。當遇到沒有救生艇的情況,飛機上的應急滑梯可以派上用場。

現代飛機為了保證迫降時旅客能夠迅速撤離,往往每個應急出口和機艙門都備有救生滑梯。救生滑梯由尼龍膠布膠接而成,不用的時候會折疊好放在門上的專用箱内,并标注有救生滑梯等字樣。飛機迫降時,艙門一打開,救生滑梯就會自動充氣膨脹,變得十分有彈性。在水上迫降時,救生滑梯就可以當作救生艇來使用,比如電影《薩利機長》裡邊乘客逃生時搭乘的就是救生滑梯。

飛機為何在水面迫降比在陸地迫降更危險?

由此看來,水面迫降的風險系數比陸地迫降高得多,現代飛機選擇迫降是首先會選擇機場,其次是高速公路或是平整地面,最後才是水面。近六十年來,全球僅有三次噴氣式客機水面迫降成功的案例,它們分别為:1963年8月21日,蘇聯圖-124客機迫降涅瓦河,機上人員安然無恙;1968年11月22日,日本航空的DC-8客機在美國舊金山灣迫降,無人受傷;還有就是上面提到的《薩利機長》原型,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的空客A320客機迫降哈得孫河,機上155人全數生還,其中78人被凍傷。

#來點兒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