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接不到合同,馬斯克“超級高鐵”公司被曝将倒閉;百年東芝退市;千億美元貨物繞行紅海|一周國際财經

作者:這是憤世嫉俗的

每經記者:鄭雨航 文巧 譚玉涵 每經編輯:王月龍,蘭素英,孫宇婷

接不到合同,馬斯克“超級高鐵”公司被曝将倒閉;百年東芝退市;千億美元貨物繞行紅海|一周國際财經

◎當地時間12月19日,特朗普遭遇“史無前例”的裁決。科羅拉多州最高法院裁定,他在該州不具備參加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黨内初選資格。特朗普會被踢出2024大選嗎?《每日經濟新聞》連線國際關系學院美國内政專家孫冰岩與美國克裡斯托弗紐波特大學政治科學系助理教授孫太一進行解讀。

◎12月20日,日本百年企業東芝正式退市。自私有化方案提出以來,東芝的重組危機已持續近3年,直到今年九月才塵埃落定,東芝未來會押注哪些方向?“一周人物”帶你走近東芝總裁、首席執行官兼董事島田太郎。

◎ 紅海繞行貨物價值突破千億美元,集裝箱運價一周漲三倍;馬斯克“超級高鐵”公司宣布倒閉。更多内容,盡在《一周國際财經》。

遭州法院史無前例“禁選”裁決

特朗普會被“踢出”2024總統大選嗎?

當地時間12月22日,美國最高法院表示,為暫時避免引發政治風波,不會立即就前總統特朗普在“涉嫌推翻2020年大選結果”一案中是否享有廣泛豁免權的問題做出裁決。

由于最高法院拒絕介入,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巡回上訴法院将首先審理此問題,并定于2024年1月9日聽取口頭辯論。

當地時間12月19日,科羅拉多州最高法院以4比3的結果裁定,因牽涉2021年1月6日“國會山騷亂”,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該州不具備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黨内初選資格,同時要求州務卿不得允許特朗普的名字出現在該州總統選舉的選票上。

美聯社稱,此次事件标志着美國曆史上第一次利用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第三款取消總統參選人的資格。這一條款在美國曆史上極少被實際應用,更别說前總統這一級别的官員。特朗普可謂再一次遭遇“史無前例”。

那麼,科羅拉多州最高法在做出“敢為天下先”的判決是出于什麼現實的考慮?後續最高法院的反應又會如何影響2024年大選選情?《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邀請國際關系學院美國内政專家孫冰岩與美國克裡斯托弗紐波特大學政治科學系助理教授孫太一進行解讀。

特朗普再遭“曆史首次”

美東時間19日,美國科羅拉多州最高法院援引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第三款作出裁決,由于特朗普在“國會山騷亂”的所作所為,禁止特朗普參加該州的黨内初選。4名投贊成票的法官在當天的裁決意見中說,“州務卿不得将特朗普的名字列入2024年總統初選選票,也不得計算任何投給特朗普的記名選票。”

據悉,這是美國曆史上首次根據憲法第十四修正案第三款取消一名總統候選人的資格,也是美國第一個和唯一一個取消特朗普在該州初選資格的州。

孫冰岩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相比紐約州此前對特朗普的刑事訴訟,科羅拉多州這個裁決其實并沒有太多政治色彩,從州法官結構上就能看出,科羅拉多州任命的法官有4個民主黨人、1個共和黨人,還有2名是無黨派人士。該州法院強調無黨派性和中立性,在作出判決時也更少考慮黨派紛争。“也正是因為較少考慮黨派鬥争,其他州不敢這麼判,甚至最高法院也不敢這麼判,但科羅拉多州‘敢為天下先’!”

不過,記者注意到,科羅拉多州最高法院在宣布判決的同時,還暫時擱置了該判決,使得該判決暫不生效,直到明年1月4日。這實質上是給特朗普團隊預留時間進行申訴,而特朗普競選團隊也很快回應,将向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申訴。無疑,科羅拉多州還是将“皮球”踢到了最高法院。

根據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第三款,如果美國官員在宣誓遵守憲法後“參與叛亂”,該官員将被禁止在未來擔任任何公職,包括不能成為總統或副總統的候選人。這是美國在南北戰争之後制定的一項憲法條款,也是決定本案裁決的核心。

換句話來說,科羅拉多州法院的這一判決,實質上将特朗普是否“參與叛亂”、是否具備選舉資格的問題都推給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對此,孫太一則認為,這種做法既考慮到給特朗普團隊留出申訴時間,又同時不将判決生效日期放在敲定有資格候選人名單的日子,這也恰恰顯示出科羅拉多州法院的“程式正義”。

“總體而言,科羅拉多州法院的考慮自然是不希望像特朗普這樣不尊重美國制度和規範的人能夠再次成為美國最有權力的人,給美國帶來更多的危機和挑戰。”孫太一認為。

共和黨迅速站隊,最高院面臨挑戰

在科羅拉多州最高法院做出裁定後,特朗普本人在12月20日通過其建立的社交平台上釋出多條回應,并在其中一條帖文中稱,這是“美國悲傷的一天”。

裁決作出後,共和黨内部展現出空前的團結,政客迅速站隊。美國國會衆議院議長約翰遜、紐約州衆議員斯特凡尼克,南卡羅來納州前州長黑利,甚至特朗普的嚴厲批評者、前紐澤西州州長克裡斯·克裡斯蒂、特朗普在共和黨黨内的主要競争對手、佛羅裡達州州長德桑蒂斯等都紛紛站出來聲援特朗普。

《華盛頓郵報》稱,聯邦最高法院現在“面臨着自(2000年)布什訴戈爾案以來最大的政治挑戰”。CNN稱,聯邦最高法院在2000年以來的幾次選舉中一直處于争議中心,現在“最高法院的裁決可能會決定2024年總統選舉的選情,而不是初選結果”。英國《衛報》則表示,“多虧”了科羅拉多州,“最高法院這個已經飽受政治困擾且支援率處于曆史低位的機構将再次陷入黨派之争”。

對此,孫冰岩認為,聯邦最高法院也有“不接招”的可能性:“目前來看,這個案子還存在另外一個很明顯的邏輯漏洞,即科羅拉多州做出該判決的前提是首先認定特朗普屬于‘煽動叛亂’,但我們看到,2020年國會以此啟動對特朗普的彈劾并沒有獲得通過,如何證明特朗普‘叛亂’這一點上存在纰漏。”

“是以從程式性的角度,最高院也有理由駁回這個案子。因為首先需要認定他(特朗普)是叛亂,其次才能讓他上不了票(不能參選),這其實牽扯到了兩個案子。”孫冰岩進一步解釋稱。

特朗普真的會“提前出局”嗎?

美國政壇各界均在等待着聯邦最高法院的反應, CNN在報道中甚至稱聯邦最高法院可能成為2024年大選的最終決定力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本世紀以來,聯邦最高法院在大選中均扮演着關鍵的角色,從2000年裁決小布什大選獲勝,到2020年拒絕幫助特朗普推翻大選結果。那麼這一次,是否仍能夠左右大選局勢?

孫冰岩分析認為,聯邦最高法院對此案的态度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其一,直接駁回特朗普的申訴,那麼科羅拉多州高院的判決得以維持,特朗普将會丢掉科羅拉多州的選票,不過,科羅拉多州作為“民主黨鐵票倉”,本身支援特朗普的選民就少,對特朗普影響不大。

其二,最高法院認定特朗普的行為不屬于“煽動叛亂”,這也是特朗普最想看到的結果,即從根本上否認了科羅拉多州判決的法律基礎,對特朗普最有利。

其三,最高法院通過科羅拉多州的判決,但這樣會坐實了特朗普“黨争受害者”的人設。從判決一發出來共和黨的團結就可以看出,甚至建制派、溫和派也會被特朗普拉攏,反而更強化了特朗普的基本盤。

“目前特朗普在黨内的主要對手,包括黑利、德桑蒂斯,甚至一直抨擊特朗普的克裡斯蒂都認為不應該讓法院成為剝奪特朗普在一些州選舉資格的主體。另外,特朗普的‘受害者劇本’将得到進一步的演繹,使得他不僅不會減分,可能還會博得更多共和黨内選民的同情。是以,這次判決不僅不會影響特朗普的選情,很可能還會讓他有新的增長點,能激活基本盤,甚至直接推他一鼓作氣戰勝拜登再次當選。”孫太一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補充稱。

目前來看,民主黨一邊似乎正在“蠢蠢欲動”,大有将特朗普“置之死地”的意味。“特朗普肯定支援了國會騷亂。這一點毫無疑問。”美國總統拜登表示,“無論憲法第十四修正案是否适用,我都會等着法院作出裁決。”前美國聯邦法官盧蒂格20日也稱贊科羅拉多州作出的裁決,并稱裁決會經受住時間的考驗。他還告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聯邦最高法院将認可科羅拉多州的裁決,因為這一裁決不是政治決定。

不過,也有美國學者認為特朗普是否能夠參選不應由聯邦最高院決定。北卡羅來納大學法學院傑出教授、美國憲法學者格哈特認為,最高法院無論如何判決,都會受到争議。該案應該留給各州自行決定。

“為呼應科羅拉多州的判決,民主黨可能從自己控制的紐約州、賓州、加州等進一步提起訴訟,以達到狙擊特朗普的目的。不過,如果想要達到真正扳倒特朗普的目的,還需要在得州、佛州這些共和黨控制的大州做動作,但這并不容易。”孫冰岩總結稱。

百年東芝退市

未來或押注“數字化”尋求重新上市

12月20日,日本制造企業東芝集團正式退市,結束其自1949年以來的上市曆程。退市後,東芝将于12月22日成為私募股權基金日本産業合作夥伴(JIP)的子公司TBJH之全資子公司。

自2021年初歐洲私募股權基金CVC提出将東芝私有化以來,東芝的重組危機已持續近3年。直到今年9月,由JIP牽頭的聯盟以高達2萬億日元的收購額全資收購東芝,才終于塵埃落定。

在這筆收購案背後有一個推動者——東芝總裁、首席執行官(CEO)兼董事島田太郎。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東芝早在12月14日已公布人事方案,在公司摘牌退市後,島田太郎仍将留任。董事會的多數成員将來自JIP,JIP将派四名高管進入東芝新成立七人董事會。

對于東芝的私有化方案,島田太郎曾在今年如此評價:“通過這種方式來形成穩定的股東構成,對東芝和投資者來說都是最好的。”

2022年3月1日,島田太郎接替辭職的綱川智成為東芝新任CEO。島田出生于1966年,現年57歲。他于1990年畢業于甲南大學理工學部,後加入新明和工業從事飛機設計工作長達10年。之後,他跳槽到一家美國軟體公司,在該公司被西門子收購後,他升任西門子日本公司董事總經理。

正是因為這樣的背景,島田在接受日媒采訪時曾表示,“我是這家傳統日本企業(東芝)中第一個了解數字化的社長。”當被問及東芝的資料戰略時,島田說,“我想做的就是将‘Web 3.0’帶入現實世界,因為我認為這将造福人類。”這意味着,在島田帶領下的東芝,業務重點可能會向“數字化”轉向。

作為日本的傳統制造業巨頭,東芝已擁有148年曆史。巅峰時期的東芝,不僅雄踞家電領域,還涉足了半導體、醫療器械以及核電能源、基建領域。據報道,在1991年日本經濟泡沫徹底破滅前,東芝銷售額達414.71億美元,在全球最大工業公司中排名23位。

2006年,東芝“押寶”核能源産業,以54億美元天價收購美國西屋電氣核電業務。但正是從核電業務開始,東芝的衰落開始了。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洩漏事件發生,其中三号和五号反應堆正是由東芝參與設計建造。受此影響,東芝業務遭遇重創。

面臨福島核洩漏事故巨額賠償,加之電子行業低迷,東芝陷入兩難。據報道,為了掩蓋核電業務黑洞,東芝進行了長達8年的财務造假。2015年,造假事件被爆出,東芝股價跌幅超60%,當時統計虛報利潤高達1562億日元。

四面楚歌,東芝不得不出售非核心業務。自此,東芝的營業收入開始大幅縮減。東芝2023年第二财季(截至9月30日)财報顯示,公司當期營收1.5萬億日元,同比下滑6.1%;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虧損521億日元。

對于東芝的未來,一些業内人士表示,分拆東芝可能是更好的選擇。不過,島田太郎曾表示,他希望能将公司保持為一個整體以促進創新。

據媒體報道,島田太郎預計将專注于高利潤的數字服務。12月22日,島田太郎在新聞釋出會上表示,鑒于目前電動市場的需求激增,東芝将電動汽車的功率晶片視為直接利潤驅動力。據悉,東芝計劃斥資1250億日元将功率晶片産量提高一倍以上,旨在趕上英飛淩等産業領軍者。島田太郎補充道,公司的目标是迅速實作 10%或更高的銷售回報率。

據日本共同社此前報道,在JIP收購東芝後,公司還計劃發展量子等業務,目标是提高收益能力并重新上市。

聯合國安理會投票通過涉人道援助加沙地帶新決議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12月22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3票贊成、2票棄權的結果通過第2720号決議,要求“立即、安全和不受阻礙地向整個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平民直接提供大規模人道主義援助”,并“為持續停止敵對行動創造條件”。

決議要求沖突方允許并為使用所有通往整個加沙地帶的可用路線提供便利,立即無條件釋放被扣押人員,滿足所有被扣押人員的醫療需求,并向加沙地帶提供滿足必要人道需求的燃料。決議還要求聯合國秘書長任命一名“進階人道主義和重建協調員”。

決議重申安理會堅定不移地緻力于“兩國方案”的願景,強調在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下統一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的重要性。

運價一周漲3倍

紅海繞行貨物價值突破千億美元

近日,多艘商船航行至紅海及附近水域時遭到葉門胡塞武裝襲擊,一些企業為了貨物安全按期送達,開始采用繞行、空運以及海空結合的運輸方式。據央視财經,截至12月21日,已有價值1050億美元(約合7500億元人民币)的貨物被調離這一航線。

同日,據CNBC,一個标準尺寸的40英尺集裝箱從上海到英國的海運費為10,000美元,而上周隻需2,400美元,同時中東地區的卡車貨運價格也至少翻了一倍。

據《參考消息》援引路透社報道,美國稱20多國參與紅海護航,但至少8國未公開身份,部分參與國支援較有限。

複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楚楚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分析到,美國對紅海局勢的介入或給地區帶來更大的風險。“一方面,意味着巴以沖突的外溢效應正在不斷擴大。另一方面,紅海護航行動很可能加劇原本複雜的葉門政局,帶來‘地區代理人戰争’進一步更新的風險。”

馬斯克“超級高鐵”終成泡影

旗下Hyperloop One宣布倒閉

當地時間12月21日,據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稱,由于未能獲得建造任何可運作的超級高鐵(Hyperloop)合同,馬斯克旗下的超級高鐵創業公司Hyperloop One即将關閉。

該公司将出售其全部剩餘資産,而其剩餘員工的雇傭也将于今年12月31日結束。

在2013年,馬斯克提出了超級高鐵概念,希望能通過真空管道以760英裡(1223公裡)/小時速度運送乘客。随後,Hyperloop One公司于2014年正式成立,籌集了超過4億美元的資金,主要來自阿聯酋航運公司DP World和英國億萬富翁理查德·布蘭森。

然而,Hyperloop One從未赢得一份建造可運作的超級高鐵的合同,該公司現在已經解雇了大部分員工,正試圖出售其剩餘資産,包括測試軌道和機器。

Hyperloop One曾經在拉斯維加斯附近建造了一條小型測試軌道,以開發其運輸技術。2020年,該公司進行了首次也是唯一一次載人測試,但最高時速僅達到100英裡,遠遠低于目标水準。

“宮鬥”後發力“圈錢”!

OpenAI估值将破千億美金

當地時間12月22日,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稱,OpenAI正在就新一輪融資進行初步的磋商,公司的估值可能因這一融資而達到或超過1000億美元。可能參與這輪融資的投資者已經在參與磋商。本輪融資的條款、估值和時間安排等細節尚未最終确定,仍可能發生變化。

OpenAI和主要股東微軟都未就上述消息置評。

若上述的融資消息準确,融資完成後,OpenAI的估值果真達到1000億美元,以企業分析平台 CBInsights的資料判斷,OpenAI将成為僅次于馬斯克旗下SpaceX的美國第二高估值初創公司。

IMF:美元在全球央行儲備中的份額跌至去年四季度以來最低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周五表示,全球許多央行和政府繼續走在“去美元化”這條路上,第三季度,美元在全球央行外匯存底中的占比有所下降。

具體資料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官方外匯存底中美元的比例為59.2%,低于二季度的59.4%,這也是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的最低水準。

其他貨币方面,歐元在全球央行外匯存底中的比重也從19.7%小幅下降至19.6%,而日元的比重從5.3%上升至5.5%。

接不到合同,馬斯克“超級高鐵”公司被曝将倒閉;百年東芝退市;千億美元貨物繞行紅海|一周國際财經
接不到合同,馬斯克“超級高鐵”公司被曝将倒閉;百年東芝退市;千億美元貨物繞行紅海|一周國際财經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記者|鄭雨航 文巧 譚玉涵

編輯|王月龍 蘭素英 孫宇婷 杜恒峰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制及鏡像等使用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