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追随蔣介石的黃埔生中,誰最能打?粟裕眼中,這三位才是頂級戰将?其實,這堪稱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畢竟依據是什麼?

作者:無人的江湖

追随蔣介石的黃埔生中,誰最能打?粟裕眼中,這三位才是頂級戰将?

其實,這堪稱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畢竟依據是什麼?

按理說,蔣介石是黃埔校長,他才是最有發言權的。結果查蔣介石對手下愛将的點評,卻能把你直接搞蒙。

蔣介石曾經認為,胡宗南是最能打的,并作為他的殺手锏,也就是王牌,在抗戰期間一直養精蓄銳,作為翻盤之用。

哪料當1944年,蔣介石終于祭出胡宗南後,卻直接讓他破防,打得太難看了,讓蔣介石直呼:餘将何面目以見世人也……此種無智無勇之罪惡,更不能恕也。

由此,天子第一門生胡宗南成了笑柄。蔣介石還曾經認為,黃埔四期的張靈甫,才是最能打的學生,哪料卻全軍覆沒在孟良崮,又搞得蔣介石破防,二十天内五次怒批張靈甫。

一會怒批張靈甫戰術選擇失當,不守山口隻守山頭,而山頭又是石山,又沒有飲水。

一會又怒罵張靈甫輕敵驕傲,不偵察地形。

一會又痛心疾首:太小家子氣,受了重武器和馱馬的拖累……像一頭笨牛一樣來受敵人的呆打。

就這樣張靈甫竟然成了反面典型。是以根本沒法依據蔣介石的标準。就隻能依據“對手”評價了,也就是來自我方的評價——可還有問題,我方戰神級别的将領也有很多,哪位将領的最權威?

自然是橫掃東北的林彪了!但很可惜,他雖是黃埔四期生,卻很少點評對方戰将,以至于有黃埔同學被生擒,他也很少去看望。但他卻點評過粟裕,說是盡打神仙仗。

這一下有權威人選了,正是粟裕粟大将,一則是粟裕打勝了淮海戰役,二則是他堪稱黃埔名将收割機,比如七戰七捷中,力挫一期的李默庵,斬四期的戴之奇與馬下,孟良崮萬馬從中又斬張靈甫,更曾多次與杜聿明、王耀武、邱清泉、胡琏等對陣。

那麼在粟裕眼中,那些追随蔣介石的黃埔生中誰最能打?粟裕給出了三位,換句話說就是,在粟裕眼中這三位才是頂級戰将。

第一位就是胡琏,粟裕對他的點評是:悍将謀才。以至于在一次戰役中,粟裕給許世友發電表示:阻擊要以防禦為主,切斷國民黨增援為第一優先目标,不要輕易招惹胡琏!

不得不承認,粟大将眼光果然厲害,解放戰争末期,就是胡琏給粟大将的三野造成嚴重損失——這就是金門戰役。是以對于粟裕來言,胡琏堪稱頂級戰将了。

第二位是杜聿明,他堪稱是粟大将真正的對手,所謂決戰淮海,一定程度上來言,就是粟裕和杜聿明之間的巅峰對決。

比如潘塘鎮戰役,兩人同時想到兵出奇招,又同時標明了潘塘,導緻雙方奇襲隊伍在潘塘開戰,奇襲變成了當面鑼對面鼓的硬剛。

那麼粟裕是咋點評杜聿明的?杜聿明隻能打順風仗、打不了逆風仗,杜對戰争有自己的心得,但是盲從蔣介石!

一針見血,正是因盲從蔣介石,杜聿明在滇緬先進野人山,差點喪命,後入陳官莊,導緻戰敗被擒。

這第三位,同時也是最被粟裕認可的恐怕出人意料,正是王耀武。粟裕對他的點評是:王(耀武)不一樣,他對戰争有獨到的見解,有執行力,作戰能力強,順風仗逆風仗都能打。

也就是說,粟裕是用王耀武跟杜聿明比較過後,做出的點評。結論很清晰,就是王耀武比杜聿明更優秀一點。

追随蔣介石的黃埔生中,誰最能打?粟裕眼中,這三位才是頂級戰将?其實,這堪稱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畢竟依據是什麼?
追随蔣介石的黃埔生中,誰最能打?粟裕眼中,這三位才是頂級戰将?其實,這堪稱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畢竟依據是什麼?
追随蔣介石的黃埔生中,誰最能打?粟裕眼中,這三位才是頂級戰将?其實,這堪稱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畢竟依據是什麼?
追随蔣介石的黃埔生中,誰最能打?粟裕眼中,這三位才是頂級戰将?其實,這堪稱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畢竟依據是什麼?
追随蔣介石的黃埔生中,誰最能打?粟裕眼中,這三位才是頂級戰将?其實,這堪稱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畢竟依據是什麼?
追随蔣介石的黃埔生中,誰最能打?粟裕眼中,這三位才是頂級戰将?其實,這堪稱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畢竟依據是什麼?

繼續閱讀